相关动态
2024版发布:成人PICC堵塞的预防及处理专家共识
2024-11-10 16:01

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2024版发布:成人PICC堵塞的预防及处理专家共识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技术成熟、安全 性高、留置时间长、感染率低等诸多优势,已经广 泛应用于中长期输液、化疗、肠外营养等领域[1,2], 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导管堵塞、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静脉血栓、导管异位、导管断裂等并发症[3,4]。

PICC堵塞是指经PICC给药及输液困难,抽不出回 血,和(或)冲管时发现管腔阻塞[5,6],是PICC最常 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0.6%[7-9],且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持续增加。因PICC堵塞 导致的非计划拔管率高达34.8%,拔管后重新置管 。PICC堵塞,使血 加重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0] 流感染、静脉血栓等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几率 增高;若处理不当,严重时可导致堵塞物到达肺部 引起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8]。因此,预防和 处理PICC堵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预防PICC堵塞的主要依据为中华护理 学会静脉输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临床静脉 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 管共识专家组发布的《中心静脉导管冲管及封管 专家共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S)发布的《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但现有的标准或专家共识在具体处理导管堵 塞的问题上涉及较少。PICC堵塞的评估、预防及 处理应是一套系统且完善的护理流程,我国现有标 准尚未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因此,中国抗癌协会 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静脉治疗和肿瘤护 理领域专家编写《成人PICC堵塞的预防及处理专 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 提供依据。

1 共识制订方法与流程

1.1成立编写小组 共识制订小组由2名循证护理专家、4名静脉 治疗护理专家、4名肿瘤护理专家、2名护理管理 专家和2名博士研究生组成,包括2名主任护师、 4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和4名护师。文献 检索以博士研究生为主要负责人,筛选文献、评 价文献质量、证据汇总、划分证据等级等以循证 护理专家为主要负责人。研究课题与框架的拟 定、函询专家的遴选、专家函询表的编制、函询结 果的整理分析以及共识内容的汇总与调整,由静 脉治疗护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肿瘤护理专家 负责。

1.2 证据检索、提取及筛选 1.2.1 证据检索 检索BMJ Best Practice、国际指南 协作网(Guidelines International Network,GIN)、美 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 (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SIGN)、 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加拿大安大 略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新西兰指南工作组(New Zealand Guidelines Group,NZGG)、加拿大临床实践指南数据库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database,CPG Info base)、日本医疗信息 网络分发服务(Medical Information Network Distribution Service,MINDS)、澳大利亚临床实践 指南数据库(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ACPG)、INS、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美国肿瘤 护理协会(oncology Nursing Society,ONS)、国家 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澳大 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新西兰坎特伯雷地区卫生 局专业组(Canterbury district health board,CDHB)、 加拿大血管通路协会(Canadian Vascular Access Association,CVAA)、Web of Science、PubMed、 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 和网站,搜集与PICC堵塞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 均为建库至2023年1月。中文检索词包括:中心 静脉血管通路装置、PICC、导管堵塞等;英文检索 词包括: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PICC、central venous catheter、central venous line、clearance patency、occlusion、obstruction、dysfunction等。

1.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 文献主题 涉及PICC堵塞的评估、预防、处理和维护等;② 研究对象:年龄≥18岁的PICC置管者;③ 研 究类型为诊疗指南、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指 南、专家共识、推荐实践、护理规范、证据综合等。排除标准:① 重复发表的文献;② 非中、英文文 献;③ 报表、答复类文献;④ 存在研究设计缺陷、 质量差的文献;⑤ 结局指标不明确的文献。

1.2.3 证据提取、筛选及评价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 献5 441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7篇文献,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附件图1。纳入研究包括指 南12篇、专家共识4篇、行业标准1篇,纳入研究 的基本特征见附件表1。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 系统Ⅱ(appraisal of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AGREE Ⅱ)进行质量评价。依据牛 津循证医学中心的循证证据等级进行质量评级。

1.3 编写共识初稿 将提取出的证据结合共识编写小组拟订的研 究主题与框架形成共识初稿。证据汇总及合并的 原则遵循:多条证据推荐且证据之间不冲突时,合 并为1条证据;多条证据推荐且证据之间相互冲 突时,遵循高等级、高质量、新发表的证据优先;仅有1条证据推荐来源的,采用此条证据。

1.4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并进行专家函询 根据共识初稿编写专家函询问卷。函询表采 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 示非常重要),包括对各推荐意见的推荐等级和修 改意见。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均采取电子版调查 表发放和回收的形式。专家纳入标准为:在医院 从事静疗护理、肿瘤护理、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 作;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自愿 参加研究。

1.5 召开专家论证会 共识编写小组于2023年9月、2023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召开2次院内专家论 证会。将共识初稿的推荐意见形成推荐意见专家 共识表,包含推荐意见描述、证据来源、证据质量 分级、专家意见4个项目,专家意见栏中包括推 荐意见描述是否确切、推荐级别判断标准(利弊风 险、患者/专业人员意愿、成本)、推荐级别。专家 依据共识初稿中推荐意见的文字描述适宜性和准 确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针对每一条推 荐意见的推荐强度达成共识。现场设记录员完 整记录会议过程及内容。共识编写小组综合2轮 专家意见对共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共识 终稿。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 标准差、频次、百分比等描述专家的一般情况。以 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专家意见 的协调程度,表明函询结果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以 邀请函应答率表示专家积极系数,以专家权威系数 来表示专家权威程度。通过计算指标的重要性赋 值和满分比表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以指标的变 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来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 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 给24名专家发出邀请,23名专家应答,应答 率95.8%。其中向19名专家发出函询会邀请,18名专家应答,应答率94.7%;向5名专家发出论 证会邀请,5名专家应答,应答率100%。23名专家 分别来自于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湖南、 辽宁、陕西、广西、四川10个省(市)的综合或肿瘤 专科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基本情况见附件表2。

2.2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及协 调程度 专家会议的权威系数为0.942,表明咨询专家 的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信。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赋 值均>4分,且变异系数均<0.25,有72.3%的指标满 分比超过5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8~0.32。所有专家对每级指标的χ2值均小于理 论值,其W值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专家的意见一 致性很高。

2.3 专家修改意见 第1轮函询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函询有7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所有问题均在 论证会现场达成共识后进行修改。

3 共识内容

3.1适用范围 本共识适用于置入PICC的成人患者[1],导管 堵塞的评估、预防和处理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依据 国家及省市地区医疗卫生法律、政策、行业规范及 临床实践指南进行。

3.2 PICC的通畅性评估 导管通畅是指能够无阻力地通过导管推注/输 注液体和(或)回抽血液。

3.2.1 评估PICC通畅性[1-3]

3.2.1.1 通畅标准[1,2,5] 回抽可见回血,推注/输注液 体通畅(1B)。

3.2.1.2评估时机[1-5] 推注/输注任何液体或药物 前,更换输液接头或导管维护前(1B)。

3.2.1.3评估频率[1-5] 建议治疗期间每天评估;治 疗间歇期至少每7天评估1次(1B)。

3.2.1.4 评估方法[1-6] 观察回抽血液颜色、性质、 有无血凝块,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每个管 腔并评估其通畅程度。建议使用10 mL及以上容量 的注射器或10 mL管径的预充式导管冲洗器(1B)。

3.2.2 识别PICC堵塞征象 导管堵塞的表现[1-3,5,8,9,11], 包括但不限于:① 回抽血液迟缓或无法抽回血;② 冲洗时有明显阻力感;③ 液面高度正常、输液 器流量调节器开放时,液体滴注缓慢、液体不滴或 总体输注时间延长;④排除外部输液装置故障 时,输液泵频繁堵塞报警(1B)。

3.2.3监测与记录PICC的功能情况 导管功能监 测应全面、动态,包含以下内容[1-3,5]:①导管功能评 估:导管是否通畅、管腔内是否有血液残留,导管 是否有移位、扭曲或打折、与导管连接的附加装置 是否完整等;②导管相关信息:导管类型、置入时 间、置入位置、置入静脉及双侧臂围、置入长度、外 露长度等;③堵塞相关信息:经导管推注/输注的 液体或药物、堵塞时间、堵塞管腔、堵塞程度;④处理相关信息:溶通剂/溶栓剂名称、剂量、给药 方法;⑤处理结果:导管复通、拔管、拔管后重新 置管、出现并发症(如,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导管 相关血流感染等)(5B)。

3.3 PICC堵塞程度 全性堵塞[1-3,5] 按照导管堵塞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堵塞和非完 (1B)。

3.3.1 完全性堵塞 不能回抽血液,不能通过导管 推注/输注液体。

3.3.2 非完全性堵塞 ① 部分堵塞:导管回抽血液或推注/输注液体时速度受限;② 回抽性堵塞:可推注/输注液体,但回抽血液缓慢或无回血[12,13]。

3.4 PICC堵塞类型

3.4.1 PICC堵塞分类[1-3,5,8,12-19]

3.4.1.1 机械性堵塞 由PICC在体内或体外部分 堵塞引起。体外部分包括导管体外节段夹闭、打 折、扭曲、输液接头故障/堵塞等。体内部分包括导 管尖端紧贴血管壁,导管体内节段扭曲、受压等[12,14] (图1)(1B)。

3.4.1.2血栓性堵塞[1-4,5,8,19] 与导管内部及导管周围 血栓的形成有关,主要包括管腔内血栓、纤维蛋白 尾、纤维蛋白鞘三种类型(图2)(1B)。管腔内血栓:指管腔内血栓或血凝块形成。相关因素包括:冲封管技术/时机不当、使用时管 腔内流量不足、未及时续滴液体致血液回流、频繁 回抽血液以及剧烈咳嗽、搬重物等引起胸内压力改 变、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的血液返流。纤维蛋白尾:导管置入体内后,血小板和白细 胞在导管尖端聚集,造成血液仅能单向流动,无法 回抽的聚合物即为纤维蛋白尾。纤维蛋白鞘:纤维蛋白附着导管外表面形成 纤维蛋白鞘,形似袜套,包裹导管尖端,可沿导管 延伸至穿刺点,呈单向阀状或套管状。

3.4.1.3 化学性堵塞 由药物、脂质残留物及不相 容溶液反应产生沉淀附着导管内壁所致(图3)。相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长期输入肠外营养制剂、 甘露醇、造影剂等大分子、黏稠度高、易结晶的溶 液;连续输注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无效冲封管 (1B)。等[12-18]

3.4.2 堵塞类型的判断

3.4.2.1 机械性堵塞 识别机械性堵塞的表现,评 估从输液袋/瓶到穿刺部位的所有输液管道,检查 外部机械堵塞,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可能 (1B)。存在的内部机械堵塞[1-3,5,18,20] 评估是否存在夹闭综合征(pinch-off syndrome):夹闭综合征是机械性堵塞中较为罕见 的类型,表现包括:间歇或持续地无法回抽血液、 输液过程中偶发的胸痛或心律失常、必须保持在上 抬置管侧手臂、置管侧肩部内旋等特定姿势下的输 液通畅、锁骨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或闻及捻发音 等,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1-3,14,16](1B)。

3.4.2.2血栓性堵塞 识别导管血栓性堵塞的表 现,评估有无静脉血栓形成[1-3,5,16,19](1B)。排除机械 性原因后:① 抽回血缓慢或无法抽回血;② 冲管 时遇阻力;③ 液体推注/滴注缓慢或不滴;④ 置管部位液体渗出/外渗或局部肿胀;⑤ 置管侧肢体肿 胀、皮肤颜色异常、感觉或活动异常(1B)。可见的沉淀物[1-3,5,14,21,22]

3.4.2.3 化学性堵塞 ① 观察输液装置中是否存在 (1B);② 确定输液计划中使 用了哪些药物/溶液[1-3,14,21,22](1B):评估使用的药物 特性,相关溶剂、避光及输注顺序等(5B)。检查是 否存在2种或2种以上不相容药物/液体的输注, 考虑是否存在药物结晶与微粒堵塞(1B)。使用含 脂肠外营养(尤其脂质配比>10%时)或全营养混合 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时,考虑是否存 (4B)。在脂质残留[21]

3.5 PICC堵塞的风险因素及预防

3.5.1导管堵塞风险因素[1-3,5,14,22-26] ①技术因素:冲封管不规范,夹闭不当;导管尖端不在最佳位置 等;②药物因素:使用易沉淀、黏稠、不相容的药 物等;③个体因素:凝血异常、脱水、肥胖 (BMI≥30 kg/m2)、高龄、炎症、长期卧床、胸腔压 力增加等;④导管因素:导管选择不当,如导管材质、导管型号等[27-30](2B)。

3.5.2 导管堵塞的预防

3.5.2.1人员培训与考核 导管维护人员应经过 PICC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具备 识别导管堵塞症状和体征的能力[1](5B)。

3.5.2.2导管妥善固定,防止导管移位[1-3,5,31-40](1A) 日常监测导管功能,保持导管不扭曲/打折。① 根 据PICC类型、患者年龄、置管处皮肤状态、医用粘 胶相关性损伤史、维护周期等选择最适当的固定方 式(2B);② 推荐使用粘胶固定装置辅助固定,以 降低导管移位的风险(3B);③ 不建议使用缝线固 定,以防生物膜生长,滋生细菌微生物,增加感染 (2B)。的风险[41]

3.5.2.3使用时保持输液压力 建议输液袋/瓶悬 挂高度高于患者心脏约100~120cm,以维持灌注 压力,防止血液返流,尤其注意患者体位变化时 (特别是起床活动、如厕时)(5C)。

3.5.2.4执行正确的冲封管操作[1-3,5,27,42-44](1A) ①冲管时机:PICC置管后、PICC采血后;输液、输 血、注射造影剂前后;输注高渗溶液、中成药制 剂、化疗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等后,持续 输注高渗溶液(如TPN等)每6~8小时冲管一 次;输注不相容药物之间(5B);② 封管时机:PICC置管后,在输液或输血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 地封管(5B);③冲封管频率:住院期间使用导管 建议每日至少冲封导管1次,治疗间歇期至少每 7日冲封管1次(5B);④ 冲封管溶液选择[1-3,5,45-50]:推荐常规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冲封管 (1A)。输注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 忌时,使用5% 葡萄糖注射液冲管,随后再使用 0.9%氯化钠注射液封管,避免葡萄糖注射液在管腔 内残留,防止细菌滋生[51](1B)。禁止使用无菌注射 (1B)。不推荐常规使用含抗凝药物 用水冲封管[52] (如肝素)的注射液进行冲封管,避免导致全身抗 凝,血小板减少,出血等风险[46,48,53,54](1A)。对恶性 肿瘤、易栓症、创伤、高龄等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者, 建议先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再使用肝素 。严重高凝状态者根据病情适当 稀释液封管[15,45,48] 功能[55] 增加封管液肝素钠浓度,使用期间监测患者的凝血 (1B)。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药物与抗凝剂 联合封管,避免高浓度抗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损 伤血管内壁,导致细菌耐药[56](1B)。

3.5.2.5避免不相容的液体/药物在导管内混合 (1A) ①当2种或2种以上药物经PICC给药, 检查并核实药物不相容性(5B);②对于沉淀/堵管风险高的药物/溶液,输注间歇至少应使用≥10 mL 的0.9%氯化钠注射液,脉冲式冲管再行输注,如为 多腔导管,建议各管腔交替使用,冲封管需同时进 (图4)(4B)。3.5.2.6 使用防堵管产品 如抗血栓涂层导管、有 瓣膜防反流导管、抗反流接头等(4B)。

3.6 PICC堵塞的处理

3.6.1 处理要求[1-3,5,22,23,61] ① 依据导管堵塞程度与 分类,应多学科合作讨论采取适当处理措施;② 及 时处理以保证所有管腔通畅;多腔导管不能因一 侧管腔通畅而忽视其余管腔堵塞(1B);③优先考 虑复通导管,不能忽视任何不完全性堵塞,以免造 成完全堵塞或拔管(1B);④ 当患者存在溶栓剂/溶 通剂使用禁忌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如念珠菌菌 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等)等情况时,考虑 拔除导管,并遵医嘱执行拔管操作(1B);⑤ 选择 有效恢复导管功能的溶栓剂/溶通剂的种类、剂量、 浓度及用法(5B)。

3.6.2 机械性堵塞的处理[1-3,5,14,22,23] ① 检查整个输 液装置,解决可见的管道打折/扭曲(5B);② 判断 是否存在体位相关性堵塞,调整患者体位,指导患 者上举置管侧手臂或肩关节内旋/外旋,深呼吸、适 度咳嗽或Valsalva动作(5B);③ 使用无菌非接触 技术,移除输液接头等所有附加装置,直接连接注 射器抽吸和冲洗导管(1B);④使用适宜的冲洗技 术纠正导管异位/移位[62];更换堵塞的输液接头 (5B);⑤按需更换敷料,确保导管无扭曲、无打 折(1B);⑥ 怀疑导管尖端移位者需暂停经导管输 液,需进一步检查,调整确认尖端位置正确后方可 使用(2B);⑦ 确诊导管夹闭综合征时,可考虑拔 (1B) 除导管[1-3,14,16]

3.6.3 血栓性堵塞的处理[1-3,5,22,23] 无法明确导管堵 塞类型时,可按血栓性堵塞先予处理(1B)。对于 疑似血栓或纤维蛋白引起的堵塞,不论程度,建议及时遵医嘱给予溶栓剂[62-64] 阿替普酶[66-70] 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65]:;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 酶[71,72] (1B)。

3.6.3.1 溶栓原则[1-3,5,22,23,73-76] ① 充分考虑使用溶栓 剂的益处和风险,知情同意(1C);② 溶栓剂的使 用者和管理者应熟悉其种类、使用剂量、给药方 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潜在并发症等(1B);③ 对 于多腔导管,应评估溶栓剂的给药剂量,了解溶栓 剂的安全性,降低超剂量给药带来的风险(2B);栓形成[77,78] ④ 抗凝剂(如肝素)对恢复导管通畅性无效,但低 分子肝素可以降低血栓进行性生长,防止导管内血 (1B)。

3.6.3.2 溶栓剂选择[1-3,5,8,22,23,63-76] ① 尿激酶 (5 000 U/mL):推荐每次推注2 mL,多管腔导管 建议每个管腔使用1.5 mL(1B);② 阿替普酶 (1 mg/mL):推荐每次推注2 mg/2 mL,如导管内 容积<2 mL,同样建议灌注2 mL溶栓剂,在导管尖 端产生一定的溢出,帮助溶解延伸的纤维蛋白尾或 纤维蛋白鞘,但最大灌注剂量不超过4 mg/4 mL (1A)。

3.6.3.3 溶栓技术选择[1-3,5,22,23,59,63,74,75] ① 不完全堵塞 时,使用10 mL及以上容量注射器直接推注溶栓 剂,避免暴力推注;完全堵塞时,使用单注射器或 三通旋塞法进行负压灌注(图5)(1B);② 操作要 求:溶栓剂在管腔中推荐保留30~120分钟(1B)。存在导管内壁血栓或纤维蛋白鞘时,建议延长溶栓 剂在管腔内的保留时间至24~72小时,使其与导 管内外纤维蛋白有更长的接触时间,以实现最佳的 溶栓效果(1B)。保留溶栓剂期间导管上应附有明 显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暂停使用、已使用溶栓剂 (溶栓剂名称、注入剂量/时间)(1B);③ 满足保留 时间后,使用不小于10mL的注射器回抽,如导管 通畅,回抽全部溶栓剂、分解产物及血液丢弃,执 行正确冲封管。如导管未通,可重复操作(1B);理[79-81] ④ 使用溶栓剂后应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导管相关血 流感染、导管相关血栓形成的征象,并及时对症处 (1B);⑤ 溶栓复通失败后,遵医嘱完善相关 检查,如需要拔管,应多学科讨论替代的血管通路 治疗计划(1B)。

3.6.4化学性堵塞的处理[1-3,5,14,22,23] 怀疑化学性堵塞 时,尽快注入相应溶通剂,恢复导管通畅(2B)。

3.6.4.1溶通原则 管理和使用溶通剂的医疗卫生 专业人员必须熟悉溶通剂的种类、使用剂量、给药 方法、不良反应、禁忌症、潜在并发症等(1B)。

3.6.4.2 溶通剂选择[1-3,5,14,21-23,77,78] ① 应用条件:考虑堵塞沉淀酸碱性、患者适应性及导管相容性 (1B);② 盐酸溶液(0.1 mmol/L)、L-半胱氨酸盐 :可有效溶解酸性沉淀(PH<6.0),如万 古霉素、哌拉西林,肠外营养、氨基酸和钙磷沉淀 (2B)。盐酸存在损坏导管的风险,应慎用(5C);③8.4%碳酸氢钠溶液:可有效溶解碱性沉淀(PH> 7.0),如更昔洛韦、阿昔洛韦、氨苄青霉素、亚胺培 南和肝素等(2B)。避免在碳酸氢钠后使用盐酸或 将两者混合使用,以防产生沉淀或导致导管损坏 (5B)。使用碳酸氢钠或盐酸溶液时应尽可能完全 回抽,避免溶通后直接冲洗导管致使溶通剂进入血 液循环,以防出现发热、静脉炎和败血症等相关副 反应(2C);④ 氢氧化钠溶液(0.1 mmol/L):可有 效溶解肠外营养(含或不含脂质)产生的沉淀,可 用于完全或非完全性堵塞,需缓慢灌注(2B);⑤ 70%乙醇:可用于溶解脂质残留,建议保留2分 钟,使用时应确定患者无乙醇过敏,告知患者可能 出现的副反应(主要包括头晕、头痛、恶心、脾大 等)。检查导管材质与乙醇的相容性,聚氨酯导管 应参照说明书谨慎使用,避免导管损坏[10](2C)。

3.6.4.3 溶通技术选择[1-3,5,14,22,23] ① 不完全性堵塞, 使用注射器直接推注给予溶通剂(1B)。完全性堵 塞,使用单注射器或三通旋塞法进行负压灌注 (图5)(1B);② 操作要求:使用不小于10 mL的 注射器进行推注,常用PICC型号对应预估灌注量 见附件表3(1C);③ 满足保留时间后,回抽3~5 mL 导管内液体和血液并弃去。如导管复通立即正确 冲封管。第一次溶通无效时,可重复灌注溶通剂 (2B)。PICC堵塞的复通手法见附件框1。

4 总结

随着静脉治疗技术的发展,PICC为药物、血液 制品及营养的静脉输入提供了便利的途径。预防 和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是临 床实践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有序实施,提高患 者带管体验,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问题。本共识以 证据支持,以期为保持PICC通畅提供科学、具体 的临床实践指导与决策依据。导管功能的有效监 测,堵塞风险的早期预防,堵塞征象的及时识别, 堵塞类型与程度的准确判断,堵塞的正确处理,环 环相扣,形成系统性的护理流程。中国抗癌协会肿 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循证护理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将持续关注相关新发表的证据,收集专家反馈意见,按需定期对共识进 行修订与更新,不断完善和推进证据向推荐意见转 化,促进循证临床实践。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2024版发布:成人PICC堵塞的预防及处理专家共识】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3149.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