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2024-11-10 16:04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教学设计+人物生平)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附赏析+教学设计+人物生平)

▼目录▼【2】注释译文【6】教学设计【3】作品赏析与背景【7】教学反思【4】作者简介与人物生平【8】读后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注释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映日:日红。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一)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二)创作背景

  林子方与诗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返回目录>>>

  (一)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二)人物生平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的诗人。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滴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锥。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时主战派领袖张浚滴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拭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陈莹中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当时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为丞零陵,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千虑策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逊位于太子赵昚(即宋孝宗),南宋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孝宗即位后,锐意恢复,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不久又任其为相。

  隆兴元年(1163年)秋,杨万里离零陵任,赴调至临安。因张浚推荐,除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就因父病,而于隆兴二年(1164年)正月西归吉水。八月四日,父病故,在家服丧。

  乾道三年(1167年)春,杨万里至临安,先后谒见副枢密使陈俊卿和枢密使虞允文,上政论《千虑策》。

  《千虑策》分君道、国势、治原、人才、论相、论将、论兵、驭吏、选法、刑法、冗官、民政共30篇,深刻总结了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直率批评了朝廷的腐败无能,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充分显示了杨万里的政治才能。

  治理奉新

  乾道六年(1170年),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恰值奉新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杨万里于四月二十六日上任,见牢中关满交不起租税的百姓,官署府库却依然空虚,深知是群吏中间盘剥所致。于是他下令,全部放还牢里的`囚犯,并禁止逮捕、鞭打百姓,然后发给每户一纸通知,放宽其税额、期限。结果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月,欠税全部交清。杨万里在奉新任职虽只半年,却初次实践了他的不扰民政治,颇获治绩。

  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历职内外

  乾道七年(1171年),张栻之前因反对宠臣近习执掌要职而得罪虞允文,于此年被挤,出知袁州。杨万里抗章力争张拭不当去位,又致书虞允文,以正理相规劝,公而忘私,深为世人称道。七月,转太常博士。

  乾道八年(1172年),升太常兼权任吏部右侍郎。

  乾道九年(1173年)四月,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年)正月,除漳州知州。临行时不忘上札,忠告孝宗戒贪吏、施廉吏。后因病未赴任,家居三年。

  淳熙四年(1177年)春,出常州知州。

  淳熙六年(1179年)正月,除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杨万里于二月携家离开常州,待次近一年。

  淳熙七年(1180年)正月,离吉水赴任广东。

  淳熙八年(1181年)二月,改任广东提点刑狱。同年冬,闽“盗”沈师进入梅州,他率兵平定,被孝宗称为“仁者之勇”,赐直秘阁。

  淳熙九年(1182年)七月,继母去世,离任服丧。

  淳熙十一年(1184年)十月服除,被召人京任尚书右郎,后任吏部员外郎。

  淳熙十二年(1185年)五月,除吏部郎中,应诏上书,极论时事。宰相王淮问他:“宰相何事最急先务”,杨万里以“人才最急先务”为答,并条上《荐士录》(《淳熙荐士录》),举荐朱熹等六十人。孝宗亲自将其升为东宫(太子)侍读,太子赵惇亲题“诚斋”二字赠给杨万里。

  淳熙十三年(1186年),转任枢密院检详,历任尚书省右司郎中、左司郎中,仍兼东宫侍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任秘书少监。

  享庙之争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三月,孝宗采纳翰林学士洪迈之议,以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争主战名相张浚当配飨,指斥洪迈不俟集议、专辄独断,无异“指鹿为马”,因此惹恼孝宗。孝宗说:“万里以朕为何如主?”因而削去直秘阁,出知绢州(今江西高安)。

  复召还朝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太子赵惇(即宋光宗)。杨万里于五月复直秘阁,八月被召,九月入京。他连上三札,要求光宗爱护人才,防止奸佞做到“一日勤,二日俭,三日断,四日亲君子,五日奖直言”(《第三札子》)。十月,除任秘书监。

  绍熙元年(1190年),以焕章阁学士职充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八月,《孝宗日历》修成,照例应由杨万里为《日历》作序,而宰臣却另命礼部郎官傅伯寿作序,杨万里于是自劾失职,请求去职,光宗挽留。接着又因要进《孝宗圣政》书,本应由杨万里奉进,但孝宗犹念旧恶,大不痛快,于是外调杨万里为江东转运副使,暂时代理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

  幽居不出

  绍熙二年(1192年),朝廷下令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杨万里上书谏阻,不奉诏,得罪宰臣,因而改任赣州知州,杨万里未就职,并请求任祠禄官,获授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于八月谢病自免,回归吉水。自此幽屏,便与世绝。

  绍熙五年(1194年),光宗禅位于宋宁宗赵扩。宁宗即位后,召杨万里赴京,杨万里辞谢不往。次年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

  庆元四年(1198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

  庆元五年(1199年),因已过退休的年龄,便请求致仕。三月,升宝文阁待制,允其致仕。次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嘉泰三年(1203年)八月,进宝谟阁直学士,宁宗赐其衣带。

  嘉泰四年(1204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开禧元年(1205年),宁宗又召杨万里赴京,他再次推辞。

  病逝家中

  开禧二年(1206年)二月,升宝谟阁学士。同年五月八日(6月15日),杨万里逝世,享年八十岁。

  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朝廷追赠杨万里为光禄大夫。

  嘉定六年(1213年)十二月,朝廷宣敕,赐杨万里谥号“文节”。

  返回目录>>>

  (一)政治

  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者,又是一位政治家。他力主抗战,反对屈膝议和。在进奏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他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排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面对中原沦丧、江山唯余半璧的局面,他指出:为天下国家者不能不忘于敌,天下之忧,复有大于此者乎!(《千虑策国势上》)告诫统治者要时刻不忘备敌谋敌、御敌制胜。他既大胆批评孝宗经过符离之败,前日之勇一变而为怯,前日之锐一变而为钝(同上《君道中》),又坚决反对一些人轻易用兵、盲目冒进,主张以守而取(《与陈应求左相书》)的积极、慎重策略,稳步进取,先实国力而后图恢复,以求最终胜利。他看重和同情人民,认为:民者,国之命而吏之仇也。(《千虑策民政上》)将国家命运系之于人民,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因此,他提醒光宗要节财用、薄赋敛、结民心,民富而后邦宁,兴国之计,就在于此(《转对札子》)。杨万里为人清直,个性刚褊。孝宗贬他直不中律,光宗称他也有性气(《鹤林玉露》甲编卷4)。

  杨万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用。他一生视仕宦富贵犹如敝展,随时准备唾弃。在作京宫时,就预先准备好了由杭州回家盘缠,锁置箱中,藏在卧室,又戒家人不许置物,以免离职回乡行李累赘,就这样日日若促装待发者。这与那些斤斤营求升迁、患得患失之辈适成鲜明对照。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缉,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区,仅避风雨。当时诗人徐矶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正是他清贫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文学

  1、诗歌

  参见:诚斋体、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诗,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姜特立《谢杨诚斋惠长句》)四海诚斋独霸诗。(项安世《又用韵酬潘杨二首》)

  杨万里广泛地向前辈学习,但又绝不为前辈所固,而是立志要超出前辈。他说:笔下何知有前辈。(迈使客夜归》)又说:传宗传派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黄庭坚)陈(陈师道)篱下休安脚,陶(陶渊明)谢(谢灵运)行前更出头。(《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他正是以这种不肯傍人篱下、随人脚跟的开拓创新精神,终于落尽皮毛,自出机抒(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宋诗钞诚斋诗钞》),别转一路,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创造了他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充分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

  杨万里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的雄健奔逸气势,也有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周必大《跋杨廷秀石人峰长篇》)的委曲细腻功力。他的诚斋体诗,具有新、奇、活、快、风趣王幽默的鲜明特点,流转圆美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总序》),活泼刺底(刘祁《归潜志》卷8),尤其为人所称道。如《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写得情致深婉,人称胸襟透脱(《鹤林玉露》甲偏卷4)。又如《戏笔》、《擞风伯》、《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夏夜玩月》等,也都写得机智活脱,极有思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杨万里十分注意学习民歌的优点,大量汲取生动清新的口语人诗,往往假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翔《寒塘诗话》),因而形成通俗浅近、自然活泼的语言特色。

  杨万里一生留下大量抒写爱国忧时情怀诗篇。他充任金国贺正旦使的接伴使时,因往来江、淮之间,迎送金使亲眼看到沦丧于金国的宋朝大好河山和中原遗民父老,心中郁满国家残破的巨大耻辱和悲愤,爱国主义诗歌创作表现得最集中、最强烈。如著名的《初人淮河四绝句》: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其一)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莺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二(其三〉唱出了灾难深重中爱国士人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情感。又如在见到金山吞海亭已成专为金使烹茶的场所时,他发出痛苦的呼喊: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雪霁晓登金山》)鞭挝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和无能。此外如《题吁胎军东南第一山》、《读罪己诏》、《故少师张魏公挽词》、《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等,或寄托家国之思,或呼吁抗战复园,或歌颂抗金将领,或讽刺卖国权奸,都是直抒爱国思想的名篇。

  杨万里的绝大部分爱国忧时诗篇,不象陆游那样奔放、直露,而是压抑胸中的万丈狂澜,凝蕴地底的千层熔浆,大多写得深沉愤郁,含蓄不露。如《过扬子江: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表面似乎是说亲自动手汲水煎茶的雅兴,其实是蕴藏着深刻沉痛的感慨羞愤,须参照《雪雾晓登金山》一并领略。杨万里说过:谁言咽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题刘高士看云图》)他那些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作品,不少也是抒写爱国情怀的诗篇。如《豫章江牵二首》、《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校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月下果饮绝句》、《初丸夜月》等,都写得曲折多讽,意味深长,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晚年在《夜读诗卷》中曾沉痛自叙:两窗两横卷,一读一沾襟;只有三更月,知予万古心。其诗中寄寓的深意,值得后人细细咀嚼。吾生十指不沾泥,毛锥便得傲寰衣(《晚春行田南原》)杨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诗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悯旱》、《过白沙竹校歌》等,还有《歌舞四时词》、《插秧歌》等写出农民劳动的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入城道中杂兴》等都具有比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

  2、词

  杨万里所作词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28]杨万里的词受其诗作的影响表现出了诙谐幽默、新奇活泼的特点,且由于其笔触细腻,行文如行云流水,状物姿态、写人情意、铺叙纤悉,故其词作更加新奇巧趣,自成妙谛,具有幽默、诙谐的特色。再如《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如平常闭谈,似漫不经心,无任坷文饰雕琢之迹,但上下两阅却给人以整体浑圆之美。上片不仅构思奇巧,而且光影朦胧,平中见雅。下片则以数字构成奇趣.如余音绕梁,意境清新,韵味浓郁.特别是词中又充满了动感,意趣之外更添生机。全词以活泼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副秋夜的月景图,洋溢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展示了作者对光明美好未来的憧憬,读后发人深思。他的另一首词《水调歌头》也同样采用了记叙的手法,将“玉树、藉节、蒲牙、海水”等平常之物写得饶有风趣,尤其是“酿作一杯春”一句,以春代酒,把祝福之情溶于一体,诙谐幽默,含意深厚。

  杨万里的词在结构上,充分体现了“诚斋诗体”的特点。杨万里“诚斋体”的核心在于“活法”,而“活法”的最根本体现就是作品结构上的变化万千。尽管诗的'篇章短小,容量也不大,但杨万里在诗的结构上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以大起大落的手笔,使诗职出现无比巧妙的变化和多层次的曲折,而起承转合又能浑然一体。杨万里词的结构也如此。尽管其词的内容比较单薄,但由于结构上错落有致,曲径通幽,仍然给人一种曲尽其妙、趣味盎然的感觉。

  3、散文

  杨万里散文中亦不乏佳作,他为文兼擅众体,步趋韩柳(韩愈、柳宗元)。其密栗深邃、雅健幽峭处,尤与柳宗元相似,友人以此推崇杨万里,他也如此自认。

  杨万里的散文,具有相当丰厚的社会政治内容。除了像《千虑策》及《程试论》是专论国家长治久安、恢复中原的大计之外,其余如诸多的表、启、疏、奏、割,也大都具有极为强烈的针对性,其中或者力陈收复大计,或者批评政治积弊,或者反映民生疾苦,措辞尖锐。他的《海鳝赋》是写采石之役,南宋将士以海鳝船大破企图渡江南侵的金兵,使局势转危为安一事,文章先写敌军首领的骄横,再写海鳝船功能的神妙,写宋军将领的指挥有方,将士的英勇善战,写敌人的愚蠢与失败。最后凭吊遗迹,抒发感慨,指出天险不可恃,而须修仁政,重人材,收民心,国家才有希望。其《浯溪赋》以读元结浯溪刻碑《中兴颂》为引子,严厉地批评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批评的虽然是唐玄宗、肃宗时的政治,而实际上是影射宋徽宗和宋高宗。至如他的许多上书及割子,如《上寿皇论天变地震书》《上陈应求(陈俊卿)左相书》等,都是极言时事,指斥弊政,批评妥协投降政策,力主国家自强的文章。这些作品,见解深刻,说理透彻,文笔畅达,字里行间奔涌着令人感奋的爱国激情。

  杨万里散文的另一特点,是刻意于鸿篇钜制的写作。这又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政论和策论文字,二是碑志与传记作品。杨万里的政论和策论短则三、四千字,长则上万言。文章纵横捭阖,引古证今,反复辩驳,逻辑严密。既有不容人不折服的论辩气势,又有很强的文学性。其《心学论》中的《圣徒论》及《千虑策》多是长篇论文,基本上都将一篇分作数篇。或以上、中、下三篇为一大篇,或以上、下两篇为一大篇。从形式上讲,这种方式取法于秦汉子书,但逻辑更为严密,如《千虑策》的《国势》。长篇政论以其篇幅长,易于散缓,作者便必须精心安排结构。杨万里的论辩散文在这方面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其一是将要论述的主要观点围绕同一中心逐一条列,逐一论述,又在论述中时时作一小收束,这种方式使文章首尾贯一,浑然一体,结构不但不至于散缓,还易于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论辩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二是多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杨万里散文中,非常喜欢用论辩的方式,在对比中将是非臧否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三是以丰富的学养来充实文章,使语言显得极为精确。杨万里的诗歌曾受到过江西诗派诗风很大影响。江西诗派资书以为诗,无一字无来处的理论主张,同样影响及于他的散文。

  (三)简要评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诗的后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

  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毕”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4.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对六月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荷花或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图)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用“/”标出诗的停顿节奏,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并意正音(慈、毕),读出停顿。

  3.齐读。

  4.诗,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莲叶、荷花的颜色。()的莲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绿,荷花之红。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4)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5)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6)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7)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之情。

  (8)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9)指导朗读:读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后反思:

  1.没有上出古诗课的感觉,朗读太少,没有感情。

  2.大概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不能确定部分少数同学的听课效率。

  3.课上有些同学做小动作、讲话,一定要及时制止。

  4.整个课堂掌控欠缺,不够果断和运筹帷幄。

  返回目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写了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诗人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住诗眼,挖掘诗的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的诗眼就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中的“毕竟”。“毕竟”既把诗歌要写的特定节令下的特定景色作了限定,集中在写“不同”,又突出诗人对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我抓住这两字诱导,提挈全篇,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风光不与四时同”,让学生知道夏季中有三个月,六月居末,荷花最旺之时,景色尤美。

  二、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鱼之江海中,自有无穷乐趣,而后发现情致理趣所在。在初读之后,我让学生先介绍自己所认识了解的荷,给学生头脑中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然后用朗读录音回味叶圣陶爷爷的《荷花》,学生对荷花的感知就越来越具体了,最后看图画学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解诗人写西湖六月中“毕竟不同”的“风光”,捕捉了西湖特有景物“莲叶”和“荷花”,写出了它们一望无际和亭亭直立的形态,赋予了它们“无穷碧”和“别样红”的色彩,红绿相映,荷日生辉,写足了西湖的美景。

  三、拓展阅读,培养诗趣,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词距离学生遥远,有很多诗词都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就要x学生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诗前让阅读、收集大量与“荷花”有关的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这一次次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才能渐渐地厚重起来。

  在学完本首古诗后,我以一带一进行相关链接,引导学生学习李白的有关映日荷花的诗《古风其二十六首》,进行拓展阅读,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

  教学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我将会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信大家对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都非常熟悉吧。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杨万里早晨于净慈寺送朋友林子方时所看到的西湖景色。读过之后让人不由得对西湖的夏季美景浮想联翩……

  六月西湖的景色与其它季节不同。看,荷叶一望无际,与天相连,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碧绿。仔细一瞧,有的荷叶上面还有几颗晶莹的小水珠在滚动呢。象满天星似的荷花点缀在荷叶间竞相开放,红色的花看起来是那么的艳,白色的花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清雅,它们互相映衬着,像仙境一样。一阵微风吹来,荷花姑娘们跳起了优美的芭蕾舞,有的弯着腰,还有的还在旋转呢,真是多姿多彩。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虽然说西湖的四季风光各有特色,但这碧绿的荷叶,红艳艳的荷花,诗人仅用一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便能够突出地体现了荷叶的多,荷花的美。这句诗可谓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说明了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景色中更加显得与众不同的原因。直让读者与诗人一样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与赞叹。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其独特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红碧交错、惊采艳绝的画面:翠绿的莲叶,蔓延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一幅画,一个梦,接天无际的荷叶,却道不完那无尽的碧色。阳光倾斜在荷花上,那亭亭仙子便顷刻散发出动人的艳红——轻轻地,揉进了西湖的碧波,揉进我的心中……

  这首诗写出了西湖的韵味,西湖的美丽,真是让我心有感触,如同身临其境。

  返回目录>>>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04-0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和注释03-2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教学反思04-06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精选10篇)11-07

关于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赏析及译文04-20

古诗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赏析03-30

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课稿(精选6篇)04-3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古诗注释译文及赏析04-12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翻译】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3314.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