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搭建平台 电影架起桥梁
“‘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聚焦乡村振兴主题,创作优秀影视作品,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广大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密宏在致辞中开门见山地说,“办好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是影视传媒工作者聚力乡村、聚焦‘三农’的一次生动实践。要以‘三农’为基,搭建一个平台,共创更加鲜活的乡村电影;要以电影为媒,架设一座桥梁,共促更加繁荣的乡村文化。 孙密宏指出,电影是时代前行的印记,是优秀文化的承载,是美好生活的画卷。乡村电影发行放映是电影艺术与乡土文化 的有机结合,是专业精神与大众审美的高度融合,是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助力发展农村题材影视作品,构建更加坚实的电影发行放映平台至关重要。要深挖美丽中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三农”题材富矿,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声音,共创新时代影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孙密宏阐述,电影就像架设在繁荣乡村文化艺术创作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一座桥梁,健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体系,乡村文化就会“活”起来;电影聚焦农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乡村文化就会“亮”起来;用电影沟通串联乡村公共事业,乡村文化就会“强”起来。同时,要借助农民电影节的聚合力,坚持政府搭台、文化唱戏、产业助力、群众受益,让乡村电影发行放映更具生命力、持久性。要积极培育发展乡村电影发行放映产业,在乡村振兴的旗帜引领下,依托国家政策,发挥本土优势,构建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影视联盟,开拓以电影为主体的演出市场,因地制宜带动乡村文旅、主题节庆、特色农产品展映等特色文化产业。
孙密宏表示,作为一个农影人,把电影节办好,把公益电影发行放映抓好,是农影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要以电影为桥梁纽带,深化农民电影节的合作成果,协同制作、发行、放映三方,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支持“三农”题材的文艺创作,鼓励制作优秀文艺作品,拓展乡村文化服务渠道,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共促农业农村文明走向新的辉煌。
孙密宏盛赞,南阳是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方城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并借助电影节祝愿南阳和方城的父老乡亲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生活更美好。
在电影节期间,孙密宏还参加了“乡村振兴 光影方城”公益电影行专场放映活动。他介绍,“乡村振兴公益电影行”,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出的一项惠农助农民心工程,目的是把最好的影片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老百姓身边。此项活动自2022年8月18日在北京启动,年底前将在贵州、四川、陕西、内蒙古、重庆等十个省区市,由各省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放映队为当地的父老乡亲们放映共计1000场公益电影,宣传新时代伟大成就,凝聚起新征程上的奋进力量。
展示“三农”窗口 乡村振兴平台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长淮之源、伏牛之脊,物华天宝、玉润花香,四圣故里、人杰地灵,市域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71万,经济总量位于河南省第三。”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华锋在致辞中,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南阳的山川人文历史,向与会嘉宾推介,南阳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山青水秀的生态宜居绿城、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新城,是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周华锋称赞,农民电影节是展示“三农”发展的窗口、传播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载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平台。南阳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仅着力推动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而且高度重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投入设备206套、400多位放映员,放映44000多场,累计受众达450余万人次。
周华锋表示,南阳将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人口市场、区位交通等优势,大力支持乡村电影创作、发行、放映,为南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增光添彩、贡献力量,并诚邀大家多到南阳走一走、看一看,深入挖掘蕴藏在南阳大地的丰厚文化资源,用“三农”影视作品讲述南阳故事,讲述新时代“三农”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扎实深入生活 担当责任使命
“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电影人从四面八方赶到了河南,相聚到南阳方城,参加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第五届中国农民电影节盛会,让我们电影人感到很亲切、很激动。”在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主旨演讲开始,著名导演肖桂云高兴地说,“过去设有金鸡、百花、华表等各式各样的电影节,现在又有了农民电影节,而且非常具体实在,让电影人肩负的责任油然而起。” 肖桂云是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获得者,她执导的电影多次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华表杯”政府优秀影片奖,代表作有电影《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田野又是青纱帐》等。
肖桂云讲述,自己和爱人李前宽都是闯关东的后代,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心灵深处永远保存着对农民的一种亲情、热情、感情。她回忆,自己在上高中、大学的时候,不断地下农村,无论是深翻地、栽稗子、掰包米、收高粱,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干过,还到农村去做过3个月的调查研究。毕业那一年,在农村待了8个月,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在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的作业,拍的就是《贫农的儿子》。毕业后来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长春电影制片厂,与爱人李前宽先后在电影《青松岭》《战洪图》里边当场记,开始了迈进长影大门、走向电影工作者的第一步,并且跟著名导演苏里、袁乃晨等在一起工作,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老一辈导演革命的传统精神和勤恳敬业的工作态度,对其影响和受益很大。
“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面临着很多的电影题材,很多人都愿意到大城市去拍电影,特别是广州、深圳等改革开放的前沿。”肖桂云讲述,由于我们觉得农村是我们最亲密和首起的地方,还是非常认真地到农村去拍电影,先后拍摄了反映上海知识青年到吉林长白山偏远山村插队的电影《甜女》,反映改革开放经济大潮来临之际呼吁重视文化教育的电影《鬼仙沟》,反映改革开放历史潮流滚滚向前的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
在主旨演讲过程中,肖桂云还向大家讲述了当年拍摄农村题材电影的很多细节。在拍摄电影《甜女》时,她与爱人李前宽创作的主题曲歌词《弯弯的山路》,在配画面时一波三折,曲作者多次未能将歌曲和画面配置好。最后,李前宽亲自到中央乐团录音棚里,指挥演职员完成主题曲的音画配置。画面上甜女坐在牛车上,拉着腿受了伤的丈夫和儿子,行进在弯弯的山路上,牛铃在叮当叮当地响着的时候,让观众看到了甜女坚定的生活,同时心里涌起无数的回忆和酸楚,让观众想着甜女的命运该向何处去。在拍摄电影《鬼仙洞》的时候,因为片名不吉利,当时连拍摄取景地都选不了,当地人对号入座,不喜欢来拍摄,最后解释鬼仙沟是泛指,才得以最终开拍,提醒人们改革开放不应该忘记文化教育,因为文化教育让人更加智慧,能够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在拍摄《田野又是青纱账》的时候,剧本原来是一个反映农村一天生活的舞台剧,难度很大。后用一种拖拉机开恳土地的方式作为拍摄突破口,展现青纱帐的文化、青纱帐的文明,展现人们大踏步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深挖“三农”题材富矿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温暖光影 最美绽放”乡村电影发行放映大会侧记2022-11-17 17:48:44 作者:陈新刚 来源:本站原创】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3903.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