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妆字号美容针被央视315曝光,行业还有哪些“隐秘”问题?
2024-11-10 17:32

文|未来迹FutureBeauty  向婷婷

妆字号美容针被央视315曝光,行业还有哪些“隐秘”问题?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备受瞩目的央视3·15晚会曝光出一批顶着妆字号备案销售的美容针剂,这些产品不仅对人的安全风险极大,而且产品价格不透明,生产资质不全,利润高达10倍。

根据央视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记者发现,一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据调查,工作人员坦承,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需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可以说,这些“打脸”的“妆字号”美容针是顶风作案。

但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违法行为,消费者其实还在遭受更多理念层面的误导——它们罪不及法,多半为了营销,一般人很难察觉。

举个例子:“XX牌香皂,有效去除99%的细菌。”这句有名的广告语当年横行市场,尽管最终品牌因无法论证这句标语而获罚,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句广告语给消费者一个不大正确的心理暗示:即大部分细菌都是有害的,需要被去除。

这显然不是事实,“皮肤微生态”理论告诉我们,皮肤表面其实是由各类微生物、组织细胞及分泌物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第一道生物屏障,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但问题是,在这种极为隐蔽的误导之下,消费者会形成一个个错误的认知,比如皮肤清洁,越彻底越好;天然有机=安全无刺激;防腐剂=有害等等。长久以来,把行业引向一片充斥“伪科学”的虚假乐园。

于是这个3·15,《FBeauty未来迹》综合盘点了化妆品领域内流传甚广的十大“伪科学”,涉及产品宣称、产品自测、营销伪概念等多种类型。

01 迎合消费误区:深层清洁、深层补水

商家一些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利用了消费者在化妆品研发上的认知空白,而这些“认知盲区”,也能成为一个个绝佳的宣传卖点。

1、泡泡越多=洗得越干净?

一直以来,有不少消费者认为:泡沫越丰富的产品清洁力也越强。但实际上“清洁力”和“起泡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污垢也并非由泡沫清洗掉的,而是由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清洗掉的。“表面活性剂+水+空气”之后,就能产生泡沫。

而清洁力与泡沫的关系也不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卸妆水和卸妆油,它们的清洁力明显要强于洗面奶,但在清洁的过程中基本不起泡。

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泡沫的执念,会额外添加起泡剂,营造泡沫丰富的感觉,这对清洁力没有帮助。有时在使用泡沫多的洁面乳洗脸后,会感觉皮肤紧绷干燥。过度追求泡沫,反而可能导致清洁过度,破坏肌肤的保湿功能。

2、“将毛孔中的脏东西洗出来”

在面部妆容越来越普及化和精致化之后,妆后的面部清洁变得复杂起来。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铺天盖地教人洗脸、清洁面部,各种洁面产品和清洁神器层出不穷,“你的脸真的洗干净了吗?”、“深层清洁毛孔”、“卸妆清洁做不对,护肤保养全白费”……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科普教程。

跟着博主们的一整套清洁流程下来,皮肤反而被洗得越来越脆弱。

恒姿化妆品创始人魏新杰此前在接受《FBeauty未来迹》采访时曾提到,对于市场上的一些清洁产品,很多博主、商家号召消费者“将毛孔中的脏东西洗出来”,但实际上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魏新杰补充道,“事实上,我们皮肤分泌的皮脂是个好东西、不是差东西,只是有人的皮脂分泌得过多了些,所以我们把它洗掉。对所有人都号召将自己的皮肤产生的东西洗掉,再去补充一些矿物、动物等等来源的油脂进去,你觉得是自己产生的好,还是从外界过来的好?”

过度清洁会破坏角质层,削弱皮肤屏障功能,从而让外界物质有机会进入皮肤内部,反而引发各种皮肤问题,如干燥、紧绷、起皮脱屑等脸干症状或者反复发红、刺痛、瘙痒、脱屑等敏感情况。

3、“深层补水”能有多“深”?

如果要论护肤品最基础的功效,绝对非补水莫属,大多数的护肤品也确实能够实现这个效果。不过,在选购产品时也常常能够看到“深层补水”的宣称,称水分可以深入肌肤,但事实上,“深层补水”很难真正实现。

人的皮肤由外至内,一般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跟外界接触最密切的表皮,又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这5层是与肌肤保养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护肤品为肌肤输送的水分及营养,都是在这5层中发挥作用。

爽肤水、喷雾这类产品里的水,属于大分子结构,只能短时间增加表皮中角质层的含水量,无法渗透进皮肤,也就无法实现“深层补水”的效果。

因此,“深层补水”的表述实际上有违科学、难以实现,而护肤品能做的、要做的,多在锁水保湿的层面。

02 别瞎测了,这些方法不靠谱

4、“防腐剂”、“荧光剂”没那么可怕

一直以来,“防腐剂”、“荧光剂”这些词汇在消费者眼中都不太受待见,“谈剂色变”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事实上,防腐剂、荧光增白剂在日化品中都是允许使用的,不过有浓度、用量等方面的严格规定。如果抛开剂量、只谈毒性,相当于耍流氓。

防腐剂,其实是护肤品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配方组成部分。

据一位业内护肤配方师介绍,在化妆品中添加防腐剂是为了抑制化妆品中的微生物生长,如果不添加防腐剂,化妆品受到微生物污染以后会变质,影响使用。而一些商家宣称无防腐剂添加以营造“天然”概念,其实是用另一些未被归类到防腐剂清单中的抑菌成分做替代,但是这些成分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前欧莱雅产品开发经理Rachel在一次采访时表示:“比如一些品牌为了取悦消费者,可能会用大量的多元醇类原料来替代防腐剂,这类多元醇在原料分类中是一种保湿剂和渗透助剂,当在产品内料中添加至5%左右时,能在配方中起到防腐效果。但事实是,这类替代品也会刺激皮肤,并有造成配方不稳定、成本高、防腐效果不好的风险。”

5、用紫外线灯测试荧光剂?荧光反应≠荧光剂。

“当时我以为鬼上身”、“车以为我是绿灯”,此前,一篇关于“荧光脸”的段子曾在朋友圈疯狂流传。而后在新闻报道中,“荧光剂患者”也经常出现。

荧光增白剂总的来说是指一类能产生蓝紫色荧光,以给人视觉上增加白度的有机化学物质。目前,荧光增白剂主要用于造纸,纺织品,塑料合成材料以及洗涤领域。例如,蓝月亮深层洁净洗衣液(亮白增艳)使用的荧光增白剂为二苯乙烯联苯类CBS-X,是符合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3月12日发布的行业标准《QB/T2953-2008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中规定的荧光增白剂种类。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的确有不良商家为营造虚假的美白功效,选择在护肤品中添加荧光剂。在网上检索如何检测荧光剂时,“用紫外线灯照射”是最常见的办法——紫外线照射荧光剂后发生「荧光反应」,若看见亮蓝色荧光,就意味着有荧光剂。

这种方法真的是科学有效的吗?

事实上,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蓝紫色荧光是荧光增白剂的基本特征,但并不是只有荧光剂才会发生荧光反应。

能发出荧光的物质在自然界中非常常见,包括叶绿素、细菌真菌、水果、矿石等,而护肤品中常见的蛋白质、VA、VB、VE、水杨酸、类黄酮物质、植物提取物、部分防晒剂、矿油等,也都可能发生荧光反应。如果用紫外线灯照的话,含以上成分的护肤品都有“荧光剂”。

无论是荧光增白剂,还是激素、重金属,都需要在洁净度极高的专业实验室里进行检测,在自己家或者美容机构都是无法检测的。

总之,有荧光的产品并不等于一定含有荧光增白剂,用紫外线照射也无法判断是否有荧光剂。

除了荧光剂自测,大肆流传的检测方法还有银饰变黑意味着有重金属,火烧化妆品留有黑色残渣意味着添加剂多,碘酒测抗氧化力等等。这些网上流行的检测方式,大多是胡闹的伪科学,评判护肤品好坏,最直观简单的方式,就是看成分表以及找品牌商索要功效检测报告。

至于重金属、激素、荧光剂,一般来说只要是正规渠道买的正规品牌,就无需担心。目前我国对化妆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对违禁添加的处罚力度也是越发严格。

03 产品宣称:纯天然=安全无刺激?爆水珠=更保湿?

伴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的追求,天然正成为国内外化妆品企业争相布局的风口。

根据贝哲斯咨询天然化妆品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天然化妆品市场容量达488.95亿元。报告预测至2027年,全球天然和“有机”化妆品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973.78亿元,预测期间内将以9.6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

接近500亿的市场下,暗象丛生。

6、纯天然就是安全无刺激?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的强大需求,天然有机成为很多化妆品商家在销售化妆品时有力的宣传点。但是,“纯天然”就代表“无刺激”吗?“纯天然”就意味着安全吗?

其实不然。

中国食品药品网曾发表一篇《警惕“天然、有机”化妆品陷阱》的科普文,文中指出“天然、有机不一定安全”。

使用了天然原料的化妆品并不意味着就是“纯天然化妆品”。一般来说,护肤品中使用了植物来源的原料,就是使用了天然成分的护肤品。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化妆品就是纯天然化妆品,因为在萃取和制作原料的过程中,也可能会经过化学成分的修饰。

另外,天然有机不一定安全。市场上很多化妆品宣称的天然成分大多是植物提取物,其成分复杂,一般包含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很多化学成分并未得到明确鉴别,其安全性也未经过深入有效的毒理学研究,而且这些未知的化学成分还可能是潜在的过敏原。总之,天然化妆品≠100%天然物质,有机化妆品≠100%有机成分。

而在法规层面,我国化妆品分类中并没有“纯天然化妆品”这个概念。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化妆品也不能宣称诸如“纯天然化妆品”这样绝对化的概念。

7、“可食用”意味着安全?

为了迎合消费者们对天然有机的追求,部分品牌或商家在强调自己产品的“天然来源”时,甚至会以“吃喝化妆品”来加以证明,在业内一度广为流传。

不过,可以喝的化妆品一定就是安全无刺激的吗?

早在2021年,国家药监局就曾发布消费提醒,指出“‘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首先,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

其次,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可食用”无关。国家药监局指出,化妆品的安全性主要涉及原料安全性,以及配方、工艺、使用、贮存等,与是否“可食用”没关系。另外一些可食用或者在食品中广泛存在的物质却被收录为化妆品禁用原料,比如魔芋、维生素K-1等。

最后,误食化妆品存在安全风险。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应施用于人体表面。如果当作食品摄入,则存在健康风险。当然,少许口红、唇膏被舔食,因摄入量较小,仍在安全范围内。

总之,天然、有机并不代表着绝对安全,盲目追求天然不可取。

8、面霜爆水珠≠更保湿。

曾经有段时间很流行“爆水珠”的面霜、隔离、粉底、气垫等,在皮肤上一抹,一颗颗水珠就“爆”出来,看起来十分保湿和水润,因此被一些用户称为“高科技补水盛宴”。

图源小红书

据了解,“爆水珠”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油包水」配方,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于油中。这种结构是不稳定体系,在揉搓的过程中,硅油先附着在皮肤上,油包水结构破裂,水分就跑出浮于硅油上方。

油包水(左)与水包油(右)

AGEFOUR的创始人——李曼知曾在其社交平台介绍过,这种配方影响的只是使用感,对补水保湿没有任何的帮助,水分被硅油阻隔难以渗透进肌肤,很快会挥发到空气中。

有博主指出,品牌做这种“爆水珠”的面霜,在给消费者带来新奇好玩的护肤体验的同时,还能提供不错的保湿效果。不过,“爆水珠”产品也并不会比其他补水产品更保湿或更补水。产品是否保湿,取决于其中添加的保湿剂,例如封闭性油脂(白池花籽油、角鲨烷、乳木果脂)、神经酰胺、玻尿酸、葡聚糖、甘油葡糖苷等,而非某种质地。

04 “科技与狠活”

9、“量子”渗入护肤品。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打着“细胞再生”、“延迟衰老”的旗号,“量子”概念也渗透到了化妆品领域。 “量子护肤品”、“量子面膜”、“量子保湿喷雾”、“量子美容仪”、“量子保健品”,这些一度成为爱美者追捧的对象,充斥在中年爱美群体朋友圈。

在淘宝、京东、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量子面膜”、“量子美容仪”等关键词,各类“量子”概念的美容护肤品有上百种,能够实现逆龄、抗衰、淡斑、消除皱纹等功效,功能强大,同时价格不菲。

截自小红书

而对于市场上的量子概念护肤品,此前早已有中科院院士进行过打假。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教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量子护肤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因为“量子”比较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

另外,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也曾在央视节目中公开表示,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以及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还难以普遍应用于民用领域,当前所有打着“量子+日用品”旗号的,一般都是炒作概念、招摇撞骗。

总之,这些所谓的“量子”护肤品实际上是在蹭量子热度,是“伪科技”商品。与此类似的、包裹在“高科技”外衣下的伪科学概念,还有活酵母护肤。

10、活酵母有更好功效吗?

提起活酵母护肤,不可不聊的就是张庭夫妇创立的TST品牌,主打“活酵母”概念,生产面膜、乳霜等产品,也售卖燕窝等食品以及美容仪器类产品。

配方师Rex就曾分析过TST的“活酵母”系列产品,他表示,在国内销售的护肤品里面是不可能添加活的酵母菌进去的,否则要么产品会长出瘆人的白毛绿毛,要么就变成一锅酒酿。而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产品里面细菌和酵母菌的含量也是有严格规定的,微生物指标超标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化妆品功效成分的活性与酵母菌的存活率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但“活酵母”的营销手法确实能够让消费者产生一种产品功效(活性)更强的错觉

因此,就产品角度而言,配方中所谓起效的“活酵母”,实际上是酵母发酵物。对于这种“高科技”产品,更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妆字号美容针被央视315曝光,行业还有哪些“隐秘”问题?】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6201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