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春秋时期就有"货币战争" 作用于颠覆敌国政权
2024-11-10 21:12

  提及“货币战争”或“金融海啸”,多数人认为这是当下热词,和古代不搭界,其实不然。早在2000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就经常策动“货币战争”,以颠覆敌国政权,当属中国货币战争的鼻祖。

春秋时期就有"货币战争" 作用于颠覆敌国政权

  以征服鲁国为例,时任齐国“首相”的管仲通过间谍,了解到鲁国盛产一种厚实的丝织棉,于是他先建议齐桓公穿上这种棉衣,并令群臣效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结果成了齐国的时尚装束。于是,市场对鲁国丝织棉需求猛增。管仲不仅发动商人甚至动用国库,大量收购鲁国的丝织棉,鲁国农民见有利可图,纷纷弃农种棉。这正是管仲想要的结果。

  3年过去了,正当鲁国90%以上的农民都种棉,盼望有个好收成时,管仲又教齐桓公改穿帛衣,于是鲁国的丝织棉马上滞销,不产粮食的鲁国立马陷入饥荒。为了生存,饥民纷纷流入齐国,鲁国只好向齐国称臣。

  选中敌国某种商品,然后以大量游资购进,以市场的力量诱使敌国发展单一产品,然后突然中断买进,从而搞跨敌国经济,迫使对方称臣。这是管仲策动货币战争的不二法门。

  短短几年时间,管仲就通过“货币战争”,先后迫使梁、楚、吕等多国屈服称臣,为成就齐桓公的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著名的“卧薪尝胆、勾践复仇”故事背后,实际上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货币战争。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讲到越王勾践用范蠡的计策:为政者要看清天下货物的供需行情,掌握物价的涨跌,囤积抛售,高抛低吸,让敌国的货币源源不断流入本国。范蠡尽管讲的是富国之道,但以现在眼光看,其本质就是货币战争理论。

  结果越国富有了,有了财富去招兵买马,让战士勇赴战场,这些战士拼命杀敌的热情,就像口渴时求饮水那样迫切。而吴国国库被越国掏空后,饿着肚子的士兵打仗自然没有积极性,最后越国终于消灭了吴国。

  作为游牧民族的辽、金,善于长途奔袭骑射,从军事实力看,比宋朝强,但为什么辽、金均先于宋朝灭亡呢?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辽、金和宋先后无意中卷入了一场“货币战争”。说是“无意”,是因为当时三方不见得懂得这其中的经济规律,谈和之后接下来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但不管明白与否,这场战争在签约那一刻就胜负已定。

  澶渊之盟有一条规定:宋每年向辽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开展自由贸易。关键在于第二条,两国开展自由贸易。大辽除了卖羊卖马,能有什么贸易基础?它几乎除了马之外,没有任何产品可以输出给宋,而宋的每一种商品,都是辽需要的。辽卖马给大宋,大宋的骑兵越来越多,宋朝的军事力量不断强大。不仅如此,一边倒的贸易逆差不仅使大辽收的岁币到年底被大宋赚得干干净净,每年还倒赔。结果,一百年双方无战事,大辽的真金白银通过货币战争,源源不断输入大宋。

  金灭辽后,大宋打不过金,就逃到南方继续与金玩货币战争。大金不知是计,结果一百年后,大金也虚弱得不行了。蒙古灭金后南侵,大宋群臣拒绝议和,不再和元朝玩货币,结果宋被灭了。大宋朝,一个经济实力非常强大的王朝,却最终被元军所灭,是没有扬长避短造成的恶果。

  宋朝的货币战争,实质是北方的原材料与劳动剩余价值通过自由贸易,源源不断地输入南方,换回南方的商品,加之没有自己的产业,于是,经济上被掏空, 也就导致了帝国日益虚弱直到不堪一击。

  货币战争,似乎是西方专利,其实不然,古代中国不断上演,其频率之高、破坏之大,无疑在昭示我们时刻不能小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春秋时期就有"货币战争" 作用于颠覆敌国政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65899.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