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没等到出梅的我,竟等到了“除湿”妙招!
2024-11-10 21:18

转自:上观新闻

没等到出梅的我,竟等到了“除湿”妙招!

湿气 太重啦!

如果你最近感觉

胃口不好

昏昏欲睡

身体沉重

……

大概率会有人告诉你

“湿气太重”

那么,“湿气”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必备的除湿良方呢?小萱带您一探究竟~

1 什么是“湿气”?

“湿气”本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中医学理论认为“湿”是一种病邪。湿气既可从外而入,又能自内而生,简单来说分两种:

外湿:中医将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视为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感疾病。如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工作或居住之处潮湿等易使湿邪侵袭人体,导致皮肤湿疹、筋骨关节困重甚则疼痛等外湿的表现。

内湿:中医认为人体的水液代谢与中医脏腑“胃、脾、肺、肾、膀胱”等有关。如出现脾虚,其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水液将停聚而生内湿,表现为食欲减退、胸腹胀满、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等症状。

2 “湿气太重”的特点?

湿作为一种病邪,有以下3个特点:

重浊:即沉重、秽浊之意。感受湿邪,困于头则头重如裹;阻于经络则关节疼痛或肿胀。秽浊指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如小便浑浊、大便溏泻伴有粘液,妇女白带粘稠伴有臭味等。

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如排出物或分泌物多滞涩不畅;病程缠绵难愈,如湿疹等。

阻碍气机:湿邪似水,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可见胸闷;湿困于脾胃,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出现腹胀、腹泻、水肿等。

3 “湿气太重”对人有什么影响?

湿气太重,即外湿侵袭人体较久或内湿停聚而生,长期会导致“湿证”。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发布了中医湿证评估量表,如果存在下面15 个以上的症状,则可判定为湿证。包括:形体肥胖;身体困重;身热不扬;汗出黏腻/汗出不畅;倦怠;昏昏欲睡/思睡;头重如裹;面部或头发油腻;面色秽浊如有污垢;眼分泌物多;口黏腻;口气重;口渴但不想喝水;痰多;腹部饱胀感;胃口变差;恶心或呕吐;腰部困重;肢体关节酸痛;肢体关节重着;大便不成形;大便次数多;大便黏滞;带下量多/阴囊潮湿;肌肤疮疡或湿烂;舌苔厚;舌苔腻;舌水滑多津;舌有缨线;舌体胖大。

“湿证”涉及亚健康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现代研究发现微炎症状态很可能是湿证的重要生物学机制之一,如微炎症可导致 5-羟色胺减少,破坏抗氧化防御功能,而促炎因子过度分泌可使神经元凋亡和萎缩,引起抑郁、焦虑及身体沉重、经休息无法缓解的疲劳感等,这与湿性重浊导致的症状相似。

4 祛湿的办法有哪些?

改善工作生活环境:避免久居阴冷、潮湿的环境,内室勤通风;避免淋雨涉水、感受雾露以及长时间水中作业,冒雨或下水作业后应及时换上干燥衣物,并注意保暖;运动出汗后更换衣物,避免湿气被肤表回吸,洗发后及时吹干,避免湿发入睡。

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避免日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偏嗜油腻、寒凉、重盐重辣

倡议运动健康模式出汗是排湿的好方法,减少如看电视、坐办公室、打游戏等静态活动;坚持2-3天/周的肌肉适能运动类如仰卧起坐、拉力带等;坚持3-5天/周的有氧运动类如游泳、骑单车、太极拳等;坚持生活形态为主的体能活动类如家务劳动、日常走路、园艺活动等,每天超过30分钟。

自制食疗药膳:以四神汤为主的药食同源养生粥,芡实10克、莲子10克、山药10克、茯苓10克,前2味可先放入水中浸泡一晚,次日先将芡实、莲子、山药一起炖煮半小时后,再加入茯苓炖煮半小时,直到食材变得软糯即可。还可加入百合、玉米须、山楂、赤小豆、白扁豆等。该方健脾利湿益肾,适宜人群包括脾胃湿热、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者, 不适合阴虚口干、大便干结的人群。

自行穴位按摩:可以选取足三里、丰隆、承山等穴位,用中指端按揉,每日约揉50~100次。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没等到出梅的我,竟等到了“除湿”妙招!】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66151.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