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95个关键词呈现中轴线多元场景
2024-11-10 22:47

本版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

95个关键词呈现中轴线多元场景

8月8日,在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之一的先农坛内,《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正式对外发布。书中收录了95个北京中轴线保护关键词,内容涵盖历史文化价值、历史文化要素以及世界遗产知识等三方面,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第一部分为历史文化价值,用20个关键词解读中轴线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都城营建理念,展示中轴线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象天法地”的规划方法,“建极绥猷”的治国理念,以及“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空间布局等。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王军告诉北青报记者,故宫三大殿悬挂的牌匾分别写有“建极绥猷”“允执厥中”“皇建有极”,它们都与“中”的概念相关,而所谓“中”则是源自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测定和理解,正是对于“中”的认识,推动了中国的农业发展。

本书的第二部分用52个关键词串联起北京中轴线上的各个保护对象,为读者完整呈现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其中既包括钟鼓楼、景山、万宁桥、故宫等共15处遗产构成要素,也包括中轴线上其他值得保护的文化载体,如先农坛里的“一亩三分地”、天坛神乐署里演奏的“中和韶乐”、天安门广场国旗杆、天安门观礼台等,既有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较于前两部分侧重于对中轴线相关知识的介绍,本书第三部分则用23个关键词为读者介绍世界遗产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类型、审查机构、评价标准、审议流程,以及遗产公约、操作指南、遗产名录等关于遗产申报和保护的核心文件。同时,对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状况,遗产构成要素以及围绕其划定的遗产区、缓冲区等相关专业词汇也进行了解释说明。

据介绍,《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首次亮相于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赠送给国际友人,得到广泛好评;得到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重点推荐,是献给北京中轴线的一份礼物。该书是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汉英对照)》之后,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翻译和出版,并纳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

    延伸

    关键词的选取“忍痛割爱”

这95个关键词是怎么选出来的?在选取过程中面临哪些取舍?每一个关键词的释义又是如何编写的?带着这些问题,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编写者之一、北京市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所所长叶楠。

“申遗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国际专家阐述遗产的核心价值”,叶楠说,因此,本书的第一部分就选取了20个最能够体现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的关键词。比如展现传统时空观的“天人合一”“以中为尊”,以及“象天法地”“辨方正位”等测量时间与空间的技术手段。

本书的第二部分历史文化要素则包括52个关键词,叶楠解释,除了15个遗产点,这部分关键词还包括一些公众在中轴线上能看到的景物、品尝到的食物、聆听到的乐曲,比如行驶在前门的铛铛车、中轴线附近的老字号、中和韶乐等等,“虽然这些内容无法被列入遗产构成要素,但却都是非常生动的生活场景,与中轴线的遗产价值息息相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词传达出中轴线上更为多元和生动的城市空间。”叶楠进一步说,历史文化要素不仅是一个文物、一座建筑,其他在中轴线上具有保留价值、能够讲述中轴线的历史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该被保护。

在选取关键词的过程中,编写团队也曾有过“纠结”,比如鼓楼北边的宏恩观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被筛选掉。叶楠解释,宏恩观虽然是重要的文物遗存,但其位于传统中轴线之外,最终编写团队还是“忍痛割爱”,在选取关键词时将目光聚焦在中轴线申遗的7.8公里范围之内,以免引起大家的误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每一个关键词后都有一段精炼的释义,虽然短小,但每一个字都是编写团队精心打磨的结晶。叶楠告诉北青报记者,最初在网络上或文献中查询时,发现很多有关中轴线的词汇解释都不够准确。为了力求精确,除了查阅权威资料外,编写团队还请教业内专家去修订,“比如故宫悬挂的三大牌匾上的‘建极绥猷’、‘允执厥中’、‘皇建有极’三个关键词就请研究故宫学的王军老师和北京城市史学者李纬文一起编写、反复打磨,可以说每写到一个关键词,我们就会和相关的管理单位或者最熟悉情况的专家请教,征询他们的意见,力求每一段释义都精确无误。”叶楠说。

文能释义,图则能清楚地标明空间方位。在本书的结尾,中英文对照的关键词分布示意图则让读者一眼看清每个关键词在中轴线上的空间方位,图幅和形式也有所创新。叶楠告诉北青报记者,通过地图,即使不生活在北京的人也能直观了解中轴线上盘面互相对称的布局,从而对北京中轴线的空间布局有更深刻的认识。

    经典文化术语如何翻译

中轴线上不少词汇中文已比较艰深,读懂已需费一番思量,该如何翻译让外国人更容易读懂了解中轴线的深刻文化内涵?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译者之一、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资深翻译童孝华。

童孝华介绍,在翻译经典文化术语时,秉持以下四大原则。第一要忠于原文的灵魂。中国古典文献凝练含蓄,意蕴深邃。在翻译时,应力求深刻领会原作者的本意和用心,透析其语词背后的哲理与独特见解,绝不可曲解或生硬造作。经典术语的翻译遵循全逻辑的原则,直取逻辑终点,直击原文主干,而避免拖泥带水。

第二要引渡异域知音。虽然译者致力于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传达给外国读者,但传播媒介仍然是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要十分关注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使之与西方读者的语境和认知水平相契合,使其耳闻目染,听懂其声、会解其意。

第三要巧用夷夏之长。古人云:“良艺复制。”中西文化的交流不应仅是单向的输出或吸收,而应是互鉴互补、博采众长。在译介经典文化术语时,也秉持这一理念,力求让东西方文化在译文中交相辉映,达到意蕴圆融、韵味兼备的理想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运用英语在词汇、语法和修辞上的优势,将中国典籍中那份静穆内敛的气质和含蓄深远的语境表现出来。例如,“皇建有极”这一出自北京故宫的佳联,我们可将其意译为“Extensively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Order and Legal System”,既保留了原文的音韵与意蕴,又赋予英语独特的节奏感与表现力。

第四要严守定式典范。翻译古籍经典,如同雕刻历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我们严格遵循中华翻译事业的优良传统:首先由精通中国典籍和汉学知识的学者进行初译,然后由英语为母语的专家进行审校润色,最后由中西学贯的大家把关定稿。

举个有趣的例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社稷坛”这一词语的翻译难题。汉学家在审校时,无法确定应将其译为“god”还是“gods”,因为关于所祭祀的五土神和五谷神,古籍中的记载并不一致。有的说是单一神明,有的则说是多位神灵。幸运的是,作者经过细致的古籍梳理,最终确认五土神是指五位不同的神灵,而五谷神则祭祀的是一位主神。因此,汉学家根据这一考证结果,分别将五土神译为“gods”,五谷神译为“god”,确保了译文的准确性。可见,只有遵循严格的规范流程,才能避免低级错误,使最终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对话

    在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 力求译古如新

对话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资深翻译童孝华

北青报:中轴线的许多词汇中文中已颇为难解,如“建极绥猷”“允执厥中”等。这些词汇该如何翻译,才能既让外国读者更易理解,又保留中文的韵味呢?

童孝华:翻译过程本质上分为两个步骤——“理解原文”和“表述原文”。然而,原文不是以其表象杵在那里,而是因为其神而屹立不倒。翻译不仅要锁定表象,还要透过引申过程触及背后的神韵。

例如,“礼”和“乐”这两个儒家经典词汇,常常被音译为“li”和“yue”。这是因为,无论将其直译为“rite”和“music”,还是意译为“propriety”和“harmony”,都难以完全传达其丰富的内涵。这两个音译词虽然来自异域,但已得到国内外多数译者的认可,也更容易为西方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同时,必须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在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异域语言的优势,弥补母语的不足;在追求意传神契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专业严谨、规范有序。只有通过这种精雕细琢、兼收并蓄的方式,才能在中西文化交汇处开辟出一条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新道路。

北青报:在翻译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特别棘手的词汇?

童孝华:故宫太和殿内悬挂的匾额“建极绥猷”,是一句充满哲理的经典名言,意在表达君王建立国家秩序、推行教化治理的责任。“建极”本义为立表测影、辨方正位定时的方法,后来引申为建立中正、确立国家秩序;“绥猷”则指顺应天道、推行教化之治。这一表述不仅涵盖了天子权力的来源,更展示了其权力施用的方向。理解这些术语的困难,不仅在于古意深邃,还因其包含一个跳跃的过程,即引申的动作,这是对原义的创造性升华,需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综合原文表面意思和引申意义,我们将其译为“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Order and Implementing a Governance of Edification”。为了让国外读者更易理解,我们选用了更为近现代的“governance”概念,力求译古如新。

北青报:有些地名既有拼音也有英文翻译[如地安门译为Di’anmen (Gate of Earthly Peace)、天桥的译文为Tianqiao (Heavenly Bridge)等],对于这些地名的翻译是如何考虑的?

童孝华:在翻译中国地名时,单单使用拼音,可能会影响不熟悉中文的外国读者的可读性和理解性。通过提供英文译文,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地名的大致含义,不仅能使地名的表达更加自然顺畅,还能提升译文的可读性与接受度。

此外,许多中国地名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与历史背景。以“地安门”和“天桥”为例,单纯的拼音翻译难以呈现其所包含的“宁静安详”与“仰望天际”的深刻含义。通过英文意译,能够更完整地传递地名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精神和历史底蕴。

为中国地名配上英文译文也是提高国际影响力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为中国地名配上英文译文,能有效助力中国的地理知识和文化元素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增强全球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在国际语境中,为地名提供意译文本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例如,联合国相关文件中对中国地名的处理方式通常是先标注拼音音译,然后在括号中注明英文意译。采纳这一做法,有助于与国际规范接轨,增强译文的权威性与普适性。

中轴线部分关键词中英对照

北京城市中轴线

The Central Axis of Beijing City

传统中轴线

The Traditional Central Axis

天人合一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ity

观象授时

Observing Celestial Phenomena to Determine Time

象天法地

Emulating the Patterns of Heaven and Earth

以中为尊

According Dignity to the Centre

建极绥猷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Order and Implementing a Governance of Edification

皇建有极

Extensively Establishing the National Order and Legal System

礼乐相成

Li and Yue Working in Synergy

钟楼

The Bell Tower

什刹海

Shichahai

地安门

Di’anmen (Gate of Earthly Peace)

寿皇殿建筑群

The Hall of Imperial Longevity Complex

千步廊

The Thousand-Step Galleries

正阳楼桥牌楼

The Zhengyang Bridge Pailou

铛铛车

Diang Diang Tram

一亩三分地

One Mu and Three Fens of Land

老字号

Time-Honoured Brands

世界文化遗产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标准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95个关键词呈现中轴线多元场景】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0077.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