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中国足球再回首:8大关键词勾勒职业化30年
2024-11-10 23:19

就像20世纪90年代初的其他年份一样,1994年,是平凡却又激情澎湃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同时《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正式首播;窦唯,张楚、何勇、唐朝乐队在这一年全线爆发,在香港红磡体育馆开了演唱会……

中国足球再回首:8大关键词勾勒职业化30年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这一年同样值得铭记——这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元年。

1994年4月17日,全国职业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拉开帷幕,共有12支球队参加职业化元年的中国足球顶级联赛。

揭幕战由四川全兴迎战辽宁远东,成都体育中心涌进了约四万名球迷,座无虚席。另外12万人涌入了沈阳、济南、广州和太原等其他5个赛区。整个赛季观众超过220万,平均每场2万左右,中央电视台全程转播,收视率稳定在4%以上,累计2亿人次观看。

最终,大连万达排在积分榜第一获得冠军,广州太阳神、上海申花分列第二和第三。最佳外援是上海申花徐根宝教练引入的一个叫瓦洛嘉的俄罗斯大学生前锋,月薪只需要500美元。

那一年,人们以巨大的热情拥抱足球职业化改革,所有人也都满怀信心,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能为中国足球打开一片崭新天地。

202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30个年头。如今回头看,这片崭新天地似乎仍未到来。

30年里,共有42支球队参加中国顶级联赛,其中25家俱乐部已经解散或消失,10家俱乐部历史超过20年,10家俱乐部夺得过联赛冠军;30年里,中国足球顶级联赛共进行了6152场比赛,打进16076个球,共有3493名球员出战过,其中包括1296名外援……

这是从1994年甲A联赛揭幕,到2023中超赛季收尾,中国足球职业化30年交出的成绩单。都说三十而立,但中国足球谈“而立”,还为时尚早。

这些年里,我们经历过春风得意的纯真年代,从球员到球迷都满怀豪情;也见证了轰轰烈烈的金元足球,亿万年薪的大牌外援来了又走;我们捧起过亚冠奖杯,但也看着那支冠军球队大厦倾塌;看着无数投资者挤破头想在足球领域分一杯羹,也目送一支支球队消失在尘埃之中。

中国足球没有如当初所想那般在职业联赛的滋养下稳步向前,2002年日韩世界杯成为唯一一段我们不断提起的高光时刻;曾经我们认为会带领中国足球迈向更高台阶的人,从CCTV5到了CCTV1,话题从足球发展,变成了向全国人民谢罪。

最近,昔日的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又火了,这次不是因为足球,而是凭借在《繁花》里的客串。事实上,现在的范大将军已经很少发表关于足球的言论了,因为中国足球的水平,一直没能逃出过他那句“五字真言”。

但就算跌入谷底,烂到了根,只要足球仍在,就始终会有一群人默默地走着正道,也永远会有一群人固执地相信着明天会更好。“刮骨疗伤”后的中国足球何去何从,或许如歌里所唱: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重头再来。

我们用8个关键词,带大家梳理这30年里的中国职业足球。是一种回顾,是一种铭记,也是一种展望。

政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政策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中国职业足球自不例外。然而,中国足协在这30年里出台的一些政策,有具有建设意义的,也有朝令夕改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更有甚者,如今看来令人啼笑皆非。

例如,抽签决定升级名额——1999年的乙级联赛决赛阶段比赛,绵阳丰谷靠着抽签晋级八强;球员转会“摘牌大会”——各队将不需要的球员“挂牌”,对这位球员有意的球队举牌参与竞标,但如果两支球队最终没有谈拢这笔交易,那这位球员就面临无球可踢的风险,政策直到2005年才被取消;禁止国脚留洋——2001年,足协下令十强赛前禁止国脚去海外踢球,当时租借至英甲的张恩华只得回国效力。

2001-2005年之间,足协两度下令联赛停止升降级,不仅联赛质量下降,也导致假球现象频发;2004年,足协曾限制俱乐部球队拥有国脚的数量,但每次国家队集训,国脚人选都会变化,无法实行,政策也就不了了之……

到了2024新年伊始,中国足协在其官网再次发布新政,就俱乐部易地转让、商业冠名、新赛季外援人数等问题进行调整。这也是中国足协新任主席宋凯走马上任之后的新年“三板斧”。

然而这几条新政也让不少人十分恍惚,同样引发争议。因为就在短短三年前,时任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才要求俱乐部名称去商业化,让不少俱乐部丧失了一个重要营收渠道,面临生存困境。

新政发出当天下午,浙江职业足球俱乐部就马不停蹄发布了招商公告,向社会公开招募新赛季球队的冠名企业或品牌,成都蓉城等俱乐部的公告也陆续跟进。可见大家苦无冠名久已。

重启俱乐部异地迁移,也同样是一次“旧事重提”——中国足协曾于2016赛季开始禁止俱乐部异地迁移。

30年来,中国职业足球有太多 “流浪球队”的记忆,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21赛季前解散的北京人和队,其曾辗转上海、陕西、贵州等多地。之后的禁止异地迁移让一些俱乐部在遇到生存危机后只能解散。

30年里,中国职业足球可以说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行,最终,无论是从竞技水平、行业声誉和商业价值等各项指标来看,几乎均跌落谷底。足协一系列新政出台,着实有些拨乱反正的味道。但到底有多少投资人愿意去抄底和接盘,还要让时间来作答。

反腐:粪坑不治,苍蝇不绝

李铁300万“上位”国足主帅、1400万踢冲超假球,陈戌源当选足协主席前晚就受贿60万……上周,CCTV-1晚8点黄金档播出的反腐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四集,专门披露了足球领域腐败案细节。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原党委书记杜兆才、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国足原主教练李铁在镜头前忏悔。

回望中国足球职业化30年,反腐大戏并非只是当下的产物。从龚建平、陆俊、杨一民到南勇、谢亚龙,再到李铁、陈戌源和杜兆才,前“腐”后继。每一次反赌扫黑风暴,都在对新生的期待中消弭,接着又在下一个轮回的年头中沉沦。这次又是如何呢?

早在2001年10月6日,中国足坛就爆发了“甲B五鼠”事件,浙江绿城0-6惨败长春亚泰。赛后绿城俱乐部老总宋卫平宣布开除队内5名问题球员,同时向中国足协提交了一份“黑哨”名单。后来裁判龚建平被警方带走,一年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然而这次反腐也在龚建平锒铛入狱后草草收场。

2009年8月,公安部“反赌扫黑”专案组拉开了震荡中国足坛的扫黑风暴序幕。随之而来的是谢亚龙和南勇两位原足协副主席因收受贿赂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罚金20万元,以及申思、李明、江津、祁宏四名前国脚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分别获刑。此外,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还连开38张罚单,对涉假球风波的俱乐部、工作人员等进行处罚。

当时的足协领导班子几乎一锅端,其中不乏金哨裁判、韩日世界杯出线功臣等,涉案上百人,刑期最长的四年前才出狱。那次反腐之后,中国足球进入十年金元时代,疯狂投入,联赛热火朝天,一派繁荣景象,但一到世界杯预选赛,就被打回原形。

随着2022年打“铁”溯“源”风暴,中国足球又进入新一轮的反腐。刮骨后更要疗伤,需要不断加强监管,才能在各级球队的竞技层面上看到“疗效”。反腐的警钟,依旧需要长鸣不息。

战绩:昔日龙争虎斗,如今菜鸡互啄

或许是近年来,国内俱乐部表现实在太糟心,让很多球迷觉得,看中超纯粹是“自虐”。

80后的卢先生是西甲巴萨球迷,对于国内职业联赛,除了本土的浙江FC还会记挂于心,其余基本不看。

“我曾经也看甲A联赛,记得小时候班里不少男生买大连万达、北京国安、上海申花的球衣穿,我们也有范志毅、杨晨、孙继海等本土足球偶像。”卢先生说,自己上小学的儿子如今是韩国球员孙兴慜的球迷,周末他会陪儿子在电视机前看英超热刺的比赛。

卢先生儿子这个年纪的小球迷或许不知道,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曾经也是很强的,尽管在亚洲范围内整体实力不如日韩,但也三次拿到过亚俱杯(亚冠前身)、亚冠冠军。

亚冠联赛自1967年举办以来,截至目前共10支球队拿过冠军。其中中国的辽宁东药足球队(辽宁宏运的前身)曾在1989-1990赛季夺得亚俱杯冠军,广州恒大足球队也曾于2013年、2015年两获亚冠联赛冠军。

而上赛季唯一代表中超杀进亚冠16强的只有山东泰山队,联赛搞了三十年,对本土俱乐部毫无滋养,成绩还不如职业化之前,可谓彻底的失败。

再看国家队层面,1994年之前国足征战亚洲,基本是准一流水平,亚洲杯是四强常客,世界杯外围赛几乎都与死敌斗到鱼死网破,否则也不会有两个黑色三分钟之说。再看近年来的国足战绩,已经沦为与泰国越南菜鸡互啄的角色。过去三十年的高光时刻能拿出来反复咀嚼的唯有韩日世界杯的预选赛。这几天正在卡塔尔开战的亚洲杯,国足谨慎到甚至没敢大声喊出目标。

如今,对于成绩,不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国人的预期不断降低,不求奖杯奖牌,只求踢得干净,踢得够拼。

青训:肯下笨功夫,只见沪浙鲁

眼下,“青训为重”已成为了国人的共识。中国足协日前也时隔多年在北京召开全国青少年冬训动员会议,部署和推动2024年的全国足球青训工作。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已30余年,但在国际足球赛场上依然举步维艰,正是因为青少年足球仍存在训练质量不高,青训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合理,青少年球员文化和思想教育亟待加强的情况,客观制约了国家队水平提高。”中国足协主席宋凯在会上坦言,青少年足球工作要从急功近利向久久为功转变,工作思路要从重竞赛组织转移到重视青少年训练质量,从重比赛成绩转移到重视教练员和球员培养上去。

说到青训,就不得不提徐根宝。先后培养出武磊、颜骏凌、王燊超、曹赟定、李圣龙、杨世元、朱辰杰、蒋圣龙等近20名国脚的根宝基地,已是中国青训的一块招牌。还有山东泰山、浙江FC等一直在踏踏实实做青训的俱乐部,已经成了中国职业足球里的一股清流。

青训需要时间,非一朝一夕能结果。而一旦静下心去钻研,效果一定要比靠金钱、靠外援、靠归化来得实在且长久,隔壁的日本足球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足球最终能不能冲出国门,甚至冲出亚洲,还是要靠青少年整体水平的提高,要靠抓好青少年的训练。

这30年里,我们似乎很长时间都没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虽然意识到了,却也总没有耐心去付诸实践。口号喊得震天响,最终却流于表面、一地鸡毛。如今,一切浮华已逝,是时候抓抓青训了。

范志毅:将军已老,但愿热搜少

央视官宣播出反腐纪录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的当天,“李铁对着镜头说非常后悔”和“老婆力劝范志毅出演《繁花》”的词条同时登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调侃,谁能想到,曾经在中国足坛叱咤风云的两人,退役多年后同时登上了央视,只不过一个上了CCTV8电视剧频道大秀演技,一个则作为反腐典型在CCTV1综合频道的反腐专题片里向观众公开忏悔。

中国足球职业化30年,“范大将军”一直在深度参与。前十年他是甲A联赛最出色的球员之一,后二十年他是最出色的足球段子手。调侃中国足球的段子层出不穷,但始终是那一句“脸都不要了”,传播度最广。

2021年,范志毅在吐槽大会再现金句吐槽中国男篮,再次引爆中国互联网,不少没有见过他踢球的年轻网友回怼,“国足这么烂,你一个踢足球的,凭什么喷打篮球的?”

范志毅有没有资格喷中国男篮仁者见仁,但球员时期的他也曾是全中国球迷的光。

1995赛季,后卫范志毅变身前锋代表申花出场22次轰入15粒进球,荣膺甲A联赛金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范大将军。一时之间,“大将军”的绰号传遍大江南北。2001年,国足史无前例地从小组赛突围杀入世界杯正赛,范志毅作为主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个人也因出色表现当选年度亚洲足球先生。

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第七年,全国球迷都以为,那是一个时代的开始。没成想,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这些年,范志毅总是“住”在热搜上,被反复提起,也算是沾了国足的光。只要成绩又突破了下限,他的“五字真言”就会被球迷们拿出来发泄怒气。从这个层面讲,或许球迷们还真的希望范志毅永远不要再被提起。

俱乐部:甲A十二罗汉只剩仨

纵观中国足球职业化30年,潮起潮又落,有球队新生壮大,也有球队被晾在沙滩上,再也无法重新起航。

据统计,甲A元年的12支球队,目前仅剩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和山东泰山还留在中超,曾经中超的八冠王广州队(原广州恒大)在中甲风雨飘摇,还未通过新赛季的准入大关,其余8支球队更是早已成为历史。

金元足球时代,地产巨鳄一掷千金挖来巴西国脚保利尼奥、正值当打之年的奥斯卡、意大利名帅里皮、卡纳瓦罗等大量在欧洲足坛声名显赫的球员和教练,中超也因此一度被称为“世界第六大联赛”。

在金元浪潮的裹挟之下,球队争相超前消费,殊不知危机早已悄然埋下。泡沫破碎后,投资企业撤资,球队留下欠薪、欠税等一地鸡毛,除了宣告解散再无他法。

据媒体统计,从2018赛季到2022赛季的五个赛季里,中国足坛三级联赛一共44支球队解散。2019年,队徽上印着“1955”字样的延边队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第一个因欠税而倒下的俱乐部;2020赛季,江苏苏宁队前脚刚加冕中超冠军,后脚便宣布解散;2022赛季,中甲昆山FC夺得中甲冠军,结果球队因为场内及场外因素,最终官宣解散。

一些曾经的老牌球队北京橙丰(贵州人和)、沈阳六药(广州城)在尝试过易地搬迁、改名换姓、甚至球员主动放弃部分拖欠薪水等种种办法后,依然没能换来生机。

这中间,有着各种原因,政策方面的、不理性投资的、运营不善的……但如此高的消失率对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和足球文化建设,在世界足坛也极其罕见。

球迷:骂不动了,唯有爱还在

可以说,中国足球职业化的30年,也是中国球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30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无论是联赛还是国家队都曾给中国球迷带来美好的回忆。

甲A时代,以范志毅、孙继海为代表的中国球员,无论是名气还是实力都不输如今在五大联赛闯荡的日韩球星;国家队也曾带来提前两轮拿到世界杯入场券的意外之喜。本以为闯入世界杯是中国足球腾飞的开始,回头却发现只是巅峰消逝之前的回光返照。

接下来的20多年,中国足球总是在球迷快要失望透顶时喂上一颗糖,却又在球迷刚尝到甜头时再泼盆冷水。

2013年,国足在一场友谊赛中1比5惨败给泰国后,范志毅一句“脸都不要了”引发了球迷的共鸣。彼时球迷还在努力消化中国足球已沦为亚洲二流的现实,痛骂之下更多的是希望有天能看到国足争一口气。

眼看我们输完泰国输越南,球迷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再看国足冲击世界杯,球迷们早已能从容面对接下来的一整套流程——揭幕战、生死战、荣誉战,到最后来年再战。

都说哀莫大于心死,但中国球迷已经锤炼出无比强大的内心。调侃归调侃,“退钱”归“退钱”,说好了再也不看中国足球,最后还是在赛场摇旗呐喊,在电视机前捶胸顿足。

无论在世界杯和五大联赛中有多少支心仪球队,中国足球都是最能牵动球迷喜怒和悲欢的存在。当资本离去,泡沫消退,一群人锒铛入狱,只剩下球迷仍怀揣对足球最单纯的爱,在迷雾中努力寻找着中国足球未来的方向。

足记:八千散尽,回味更心酸

海埂基地。图源新华社

两个月前的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中国客场打泰国,只有两三家中国媒体在跟队报道,以至于赛前新闻发布会干脆省略了中文翻译环节。

如此寒酸的场景,让人不由想到20多年前的中国足球鼎盛时期,更觉心酸。

中国足球媒体行业的壮大与1994年创立甲A联赛差不多同步。足球职业化改革一时间成了社会热词,每年的昆明海埂基地冬训期间大小宾馆爆满,大批全国各地涌来的体育记者在这里寻找中国第一代职业球员的新闻素材。

海埂是个新闻富矿,只要呆上几天,看看训练,找球员教练聊聊天,加上生活花絮和流传的段子,这样的报道鲜活生动很容易就成为热门新闻。

多位名将因为过不了12分钟跑的体能关而未获甲A参赛资格,媒体引发了12分钟跑是否科学的大讨论,最终这项测试还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迄今30年,足球记者的黄金年代大致是在前2/3阶段,当时全国有“八千足记赴海埂”之说。

国足历史性打入2002世界杯是最高光时刻,那一年也诞生了足记的天价薪酬:《足球报》的女记者李响因与国足主帅米卢的特殊交情而被《体坛周报》以三百万元报道十强赛三个月的条件挖走,这是足记的第一转会身价,也从另一角度证明当时足球新闻竞争之激烈。

这些年,尽管国足不断跌破下限,却始终未被彻底放弃,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关注力度一如既往,为何追随足球的记者群体越来越凋零?这个锅其实不该全由足球背,更主要的原因是媒体行业自身遭遇的生存困境。

其实,“八千足记”里的确有很多人早已不再报道足球,甚至离开了新闻队伍,但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换了一种身份,继续在为中国足球出力,有的转型为足球俱乐部管理者,有的自己扎根民间组织业余联赛,有的变身青训教头,有的哪怕与足球无关,至少也仍是个默默的支持者。

那是因为,每个热爱中国足球的人,都期盼有生之年,能看到奇迹出现。

编辑: 陈奉凤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中国足球再回首:8大关键词勾勒职业化30年】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172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