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威海市档案馆 外地经验 《四部医典》:从民族走向国际视野的藏医药百科全书
2024-11-11 00:17
ta name="ContentStart">

2023年,由国家档案局组织申报、现保存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四部医典》成书于8—12世纪,是藏医学奠基之作。该书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藏医学的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威海市档案馆 外地经验 《四部医典》:从民族走向国际视野的藏医药百科全书

4个不同版本的木刻版《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的形成

8世纪,雪域高原正处于吐蕃王朝时期。708年,宇妥·宁玛云丹贡布(708—833)出生在拉萨堆龙一个藏医世家,自幼随父习医。年轻时,除西藏各地外,他的足迹还踏遍全球。他在不断学习本民族医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学习其他民族先进的医学理论。8世纪末,宇妥·宁玛云丹贡布以早期吐蕃医学为基础,吸收了汉地、印度和各方医学精华,著成名传千古的医学巨著《四部医典》,标志着藏医药学体系初步形成。此后,这部藏医药著作又历经世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愈趋详细完整,特别是在12世纪由宇妥·萨玛云丹贡布(1126—1202)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并最终定稿。

《四部医典》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和蒙古地区的藏医学传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部医典》的内涵及版本的介绍

《四部医典》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阐述藏医学的著作,由根本部、论说部、秘诀部、后续部4部分组成。根本部,内容分缘起、纲目、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树喻6章,简要介绍了藏医生理、病理、诊治、养生的一般知识,是诊断和治疗的提纲及藏医体系的总体概括。论说部,共31章,可概括为11处,分别为总纲、人体生理解剖、病理、行为起居、饮食、药物、医疗器械、预防保健、诊断、治则治法、医德。秘诀部,共92章,可概括为15品,即三因、内科、热病、上体疾病、脏腑疾病、阴部疾病、杂症、自发疮疡、儿科、妇科、癔症、外伤、中毒、滋补养生、壮阳。后续部,共27章,可概括为4会,即脉尿诊断、平息调药方剂、泄泻导药方剂、外治疗法。

扎塘版《四部医典》中的根本、论说、秘诀、后续四大部分

在藏医药领域,医算从来都是一体的。天文历算学也是从事藏医人员的必修课程。《四部医典》用相当篇幅讲述了藏医天文历算的原理,创造性地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不同角度了解、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探索防病治病的理论与实践,寻找对人体有效的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今天,人们依然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为“门孜康”。在藏语中,“门”指医药,“孜”指历算。因此“门孜康”意译为“医学历算院”。上百年来,“门孜康”一直是西藏百姓心中健康守护者之一。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有4种木刻版和一部金汁手抄本《四部医典》,4种木刻版分别为扎塘版、达旦版、甘丹平措林版、药王山版。

1.扎塘版《四部医典》

1546年,著名藏医学家苏喀尔·洛珠杰布依据宇妥·萨玛云丹贡布修订的《四部医典》手稿和金注本刻制了印板,史称“扎塘版《四部医典》”,这是最早的《四部医典》木刻版,也是现存《四部医典》各版本的祖本。该版本刻制完成后大量印刷发行到藏区各地乃至邻近国家,对于藏医学的传承保护和广泛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版本于1698年由当时西藏地方政府设立的官办医学院——药王山利众医学院收集珍藏,1916年转移至门孜康(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保管。

2.达旦版《四部医典》

1640年,《四部医典》由著名藏医学家杰尊贡嘎宁布主持修订后,在西藏日喀则达旦寺刻制,发行于后藏各地。此版本于1698年由药王山利众医学院收集珍藏,1916年转移至门孜康保管。

3.甘丹平措林版《四部医典》

1662年,五世达赖喇嘛召集各地藏医学家对《四部医典》进行修订后刻制。此版本于1698年由药王山利众医学院收集珍藏,1916年转移至门孜康保管。

4.药王山版《四部医典》

1892年,由药王山利众医学院组织藏医学权威学者主持修订后刻制。印板现存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5.金汁手抄本《四部医典》

1942年,由著名藏医学家钦绕诺布组织召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制作完成,以精美的书法和形象生动的绘图体现了当时西藏的书画艺术,是西藏历史上的首个金汁手抄本《四部医典》,极其珍贵。金汁手抄本《四部医典》完成后一直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保管。

1942年的金汁手写版《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的精神价值

《四部医典》的编撰者宇妥·宁玛云丹贡布和宇妥·萨玛云丹贡布都是藏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是吐蕃第38代藏王赤松德赞的御医,被公认为“藏医学始祖”。藏传佛教视宇妥·萨玛云丹贡布为药师佛的转世化身,其所著《宇妥心髓》开创了灌顶和口传教授、药物加持仪轨等修持法门,《四部医典》依仗西藏的宗教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吐蕃时期藏王邀请了很多当时周边各国极负盛名的医家到西藏传播医学,在原有藏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其他医学的精华。延续了整整几个世纪的深入交流,造就了藏医学理论的完整性和多元性。该书中现仍存一些梵文、波斯语等的词汇,以及其他国家的医疗、文化、地域信息,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间相互交流的鲜活印证,更是建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表现。

在西藏历史上,医生为历代藏王所推崇,如国王为其赐名“措齐”(救命师)、“拉杰”(君师),并颁布实施国规,命举国上下敬奉医师,大力推动藏医学的发展。这种崇尚医学的宝贵精神被藏族人传承了千年,如今仍有体现。例如:把医书置于高处和净地,忌栏跨医书;在寺庙里甚至把《四部医典》和“大藏经”置于一栏,两者拥有同等的地位,供信众拜谒;医师不潜习《四部医典》就被视为不正统的藏医传承等,且目前依旧保留了背诵《四部医典》的学习传统。这种崇尚《四部医典》的传统也促使其能传承至今。如今,《四部医典》更是藏医学现代教育和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多所现代高等院校开设的藏医学经典课程。

在西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对《四部医典》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五世达赖喇嘛与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时期建立了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召集当时藏医学权威学者在扎塘版《四部医典》的基础上修订、刻制了《四部医典》木刻版,并将《四部医典》定为主修课程。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亲自编写了注解本《蓝琉璃》和《藏医史》等辅助教材,并组织当时西藏著名画师绘制了西藏历史上最系统的医学教学系列挂图——80幅藏医唐卡。基于《四部医典》中记载的一些药材的认定以及对不同海拔区域常见病治疗的特点,14—15世纪在藏医学的传承中产生了南派和北派两大流派,各派学者纷纷著书立说,编撰了多部《四部医典》的注解,使藏医学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各个时期和不同流派的藏医学家先后编著了200多部《四部医典》的注解和注释本,且依然不断有当代学者所著的《四部医典》新版注释问世,充分证明了《四部医典》在藏医学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546年的扎塘版《四部医典》

《四部医典》的独特风格

《四部医典》全书以“树喻”的形式把病因、证型、诊断、治疗等内容以树的根、干、枝、叶、花、果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喻形象,风格独特,层次鲜明,也寓意着佛教的因果哲理。《四部医典》具有较科学的章节分类方式,是传统医学中最接近现代编目方式的医学典籍。

该书以问答的形式表述其内容,以心生大觉仙设问、明智大觉仙回答的方式有序地叙述了藏医药学的所有内容。

《四部医典》绝大部分内容以朗朗上口的诗歌体写作,兼或穿插散文,易于记诵,语法句式优美,内容齐全,首尾呼应,思路缜密严谨,没有任何赘述和矛盾之嫌,从文学和逻辑角度均造诣非凡。

《四部医典》的世界意义

《四部医典》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典籍代表之一,是极具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重要文献。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可以媲美《黄帝内经》的医学典籍。该书最初编写于8世纪,成书于12世纪,可以说是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内容丰富,理论完整,特别是在解剖学、生理学方面的成就巨大。该书共156章,内容涉及1616种病症,并记载了2258种方剂,不仅代表了当时西藏最高的医疗水平,也是西藏早期人文、历史、传统、文学、艺术、工艺等的集中体现,先后被翻译成英语、德语、日语、俄语等多种语言。

《四部医典》及其注解指出,胚胎发育过程要经历鱼期、龟期及猪期,相当于从水生动物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的进化过程,并详细描述了胎儿每周的发育状况,这种记述基本符合生物进化论;记载了各种动植物药材的炮制和去毒方法,各种手术和外治器械的制作规格、使用材料等内容;记载了200多种饮食,不仅详细归类了属性和饮食规范,还详细列举了食物间相生相克的配伍规律及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适量饮食的重要性,为人们提供了较为全面和有效的健康指南;记载了肠穿孔、兔唇、外伤、骨折、脱臼、膀胱结石等的外科手术疗法。

由此可见,《四部医典》揭示了藏医学在8世纪前就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自然科学技术工艺。其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逐渐扩散至东亚内陆及南亚的不丹、尼泊尔、印度,中亚等地区,并对整个东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17世纪,按照《四部医典》内容绘制的80幅藏医唐卡为世界首创。其中清晰和真实地展示了74种藏医外科器械,很好地展现了复杂的藏医外科手术和精湛的器械制造工艺。80幅藏医唐卡由5000多个小图画组成,是藏医药传承中最生动、形象的医学教材。这些唐卡完全按照《四部医典》文字叙述的内容绘制,图文并茂地阐释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共分4部分:根本部4幅,论说部35幅,秘诀部16幅,后续部24幅,另附1幅历代名医图,现珍藏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当前,《四部医典》仍是全国及国际藏医院校师生教学、实践、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

《四部医典》是西藏及周边地区共享的医学经典。18世纪,《四部医典》被翻译成蒙古文,成为蒙医学的源头和根本医典,《四部医典》及其注解成为蒙医教学的核心教材。由于其所具有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逐步成为不丹、印度、尼泊尔、俄罗斯等国部分地区的医学传统并沿用至今,甚至在现在的欧美国家等地传播。19世纪30年代,被藏学界称为“西方藏学研究鼻祖”的匈牙利人乔玛首次向西方介绍了《四部医典》,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引起了海外藏学研究人员的重视。

《四部医典》文献遗产申遗历程

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从2014年起,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就为《四部医典》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2015年5月,《四部医典》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此后,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相关工作随即展开。

其间,在国家和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围绕《四部医典》的历史源流、文献考证、版本确认等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并在全世界范围对《四部医典》的研究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搜集和整理了10余本汉、藏、英语参考资料。

2017年4月,经“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推荐,《四部医典》参加《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评选。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积极筹备专项经费,成立专班组,由医院主要领导亲自带领专班组成员开展申报工作。后期申报初稿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审核后,提交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并邀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的专家对申报文本和视频解说词的英文进行校对和修改,最终经国家档案局专家审定,制作完成了申报片。

2018年5月31日,《四部医典》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这标志着《四部医典》拿到了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入场券”。

之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开展了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如影印出版《四部医典》文献遗产、制作宣传展板、撰写学术论文、组织学术讲座和进校宣传讲座等多种方式宣传和普及世界记忆成果,为进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做好准备。

2021年7月,接到国家档案局有关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通知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及时成立专班组,组织相关人员专门制定了申报方案,并开展了为期十个多月的申报工作,专班组一边准备申报材料,一边反复修改打磨文本20余次。

其后,又经过国医大师、藏医药名老专家、藏学专家等知名人士的考证后,邀请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相关专家进行审议并形成申报书初稿。经国家档案局专家再次审核,确定申报书并制作完成了申报片。

按规定,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每个国家每届只有两个名额。在国家档案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层的严格评审,《四部医典》成功入选由国家档案局向世界记忆委员会提出正式申报的项目之一。

2022年10—11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部门的审核和反馈意见,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对英文文本进行了反复的删减和修改、审定,最终形成精简的英文文本,通过国家档案局审核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提交,得到教科文组织有关部门的肯定并成功受理。

2023年5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6次执行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新入选项目名单。由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组织申报的《四部医典》文献遗产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四部医典》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史无前例的,也可以说是在世界历史中树立了一块藏医药的丰碑,标志着藏医药学及其所承载的藏文化正迈步走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对于传播和践行藏医济世利众的精神具有重大意义。这将会提高藏医药学的研究热度,激励更多国内外学者通过多种语言文字深度研究《四部医典》,将研究者的视野从单一的医学拓展到历史、文化、人类学等领域,并为建立规范、统一和科学的藏医药标准体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文章来源:《中国档案》2023年第7期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威海市档案馆 外地经验 《四部医典》:从民族走向国际视野的藏医药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489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