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作者:秦宣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07:43来源:光明日报
2024-11-11 00:2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秦宣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07:43来源:光明日报

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把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的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在独立自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理论成果,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也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信到自信的转变。我们党自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表明,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中华民族自信自立自强的重要保证。

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项工作只能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完成。

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人类历史上凡是影响深远的文明,都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举世瞩目,根本原因也在于此。中国近代以来的衰落也带来了知识体系的解构。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国民经济体系、制度体系、法律体系、市场体系等都已经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日趋成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只有站稳中国立场,以中国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只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代中国正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空前复杂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只有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提高整合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才能扩大主流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在不忘本来中守正创新,在吸收外来中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在面向未来中把握主动,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的历史结论

党的百年奋斗铸造了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文化主体。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形成、制度的确立、文化的发展,都是党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的结果。在此进程中,我们党更加坚强有力,中国人民充沛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坚强有力的政党、勤劳勇敢的人民,是我们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断推进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强大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100多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力量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建立在强大硬实力基础之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当前,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大货物出口国、第二大货物进口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最大外汇储备国、最大旅游市场,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和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近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提供了丰富滋养。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团结奋斗、把握历史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代表着中华文明前进方向。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为实现精神上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丰富滋养。

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体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是由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有机结合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根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就要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才能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要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把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原创性贡献研究深、阐释透。要重点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当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中国道理总结中国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根本原因,讲清楚中国成功、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原因、价值观原因和文化原因,纠正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对中国的一些误读与偏见。要善于把中国经验上升为理论,从道理学理哲理上对中国百年来的历史性变革作出说明,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上升到规律性层面,概括出一般性原理,构建起既属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扩大中国的学术话语权,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国理论成为世界的,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

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也都面临一系列新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胸怀世界,顺应时代、守正创新,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等重大问题,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论、有效对策,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作者:秦宣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07:43来源:光明日报】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5087.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