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东莞举行“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新闻发布会
2024-11-11 02:59

东莞举行“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新闻发布会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让“品质文化之都”更加深入人心,让广大市民共享东莞文化发展成果。12月9日上午,“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会议大厦一楼新闻发布厅举行。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市文广旅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红,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劭文,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殷柱华出席发布会,介绍了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打造“品质文化之都”的工作实践及取得成效,并对现场媒体记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center;">  传承红色基因,超300万人次走进红色文博场馆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在会上介绍,2021年东莞市文广旅体局聚焦“品质文化之都”建设,弘扬红色文化,彰显莞邑文脉,加快文旅融合,促进全民运动,推动文广旅体事业取得新成效,为东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名片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2021年,市文广旅体局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基本陈列全面升级、重新开放,鸦片战争博物馆成为2021年全国首批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修缮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中共东莞县委机关旧址等15处革命文物,打造了一批党史学习教育重要阵地,全市超过300万人次走进红色文博场馆参观学习。营造浓厚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整合发布10条“走读红色东莞,坚定理想信念”红色主题旅游路线,累计超过78万人次游览。举办“百年征程、百图纪实”美术创作展,推出《上甘岭》等12场红色经典演出,组织“永远跟党走”第六届合唱节,1000支队伍超过4万人参赛,推动全市上下掀起了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抓好系统内党史学习教育,在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重要阵地、营造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市文广旅体局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系统内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用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收集和办好64个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加快补齐文化服务提升、文化资源利用、全民健身推广等方面短板,以办实事推动开新局。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与此同时,东莞促进传统历史文化出新出彩。深化“博物馆之城”建设,加快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完成初步选址、初步设计方案等工作,中国举重博物馆在石龙动工建设,将建成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举重项目专题博物馆,松山湖望野博物馆正式开馆,全市博物馆达到53座。深入挖掘本土名人名史资源,高水平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吸引超过13万人线上线下参观,岭南文化、莞邑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展览馆增设莞籍“坪石先生”事迹展示内容。东莞近代商埠贸易游径入选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促进历史文化浸润城市生活,组织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吴劲潮美术作品捐赠展,举办6期“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系列讲座,“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深入开展,各类展览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誉。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center;">  让市民共享高品质文旅生活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坚持创新供给方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提效。拓展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完善文化馆总分支馆体系,新建村(社区)文化支馆62个,新建成城市阅读驿站20个、绘本馆7个,整合社会力量建成家庭图书馆109个,举办第十七届读书节,书香东莞让阅读成为全民新风尚。实施一批共享文化项目。创新举办“共享文化年”活动,打造“四个100”(营造100个“文化莞家”共享文化空间,打造100个“都市活力”共享文化活动,培育100支“红动莞邑”志愿代言团队,生产100个“品质文化”共享服务产品)共享文化项目,推出超过2600场公益文化活动,惠及市民群众共310万人次(线上260万人次、线下50万人次)。举办一批大型文旅活动。文化惠民有声有色,组织举办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四季、文化年历、森林诗歌节、中国旅游日、“同饮一江水”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等大型文旅活动,广大市民踊跃参与,文化获得感持续提升。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文旅产业示范区。推动莞城运河创意公社、万科769获评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景区获评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东莞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二是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成功举办第十二届漫博会,组织10场线上线下产业对接活动,超700万人次线上观展,进一步打造潮玩文化品牌。举办2021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采购意向成交金额7492万元,文采会直播间总直播在线观看总量超过5000万,线上入驻非遗商家入驻超过100家。三是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出台实施《东莞市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推动麻涌、茶山镇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策划推出2021“中国旅游日”东莞文旅主题系列活动。持续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寮步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松山湖生态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4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三。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center;">  建设体育强市,焕发城市活力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2021年,东莞以篮球为牵引,推动体育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宏远男篮第11次勇夺CBA总冠军,东莞男女篮分别完成省篮球联赛“七连冠”和“四连冠”,东莞培养的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女子三人篮球取得铜牌,成功举办市篮球联赛,进一步刷亮全国篮球城市品牌。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东莞输送的82名运动员代表广东参加田径、篮球、跳水、举重等项目,夺得6金5银6铜的佳绩。东莞羽毛球队运动员在2021年全国羽毛球冠军赛暨全运会资格赛中取得两金两铜,承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粤港澳大湾区自行车比赛等省级大赛。举办市第十届运动会,设29个大项、895个小项,80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创了历史新高。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同时,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实现全民健身服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建成15分钟健身圈。全市超过1万多人参与市篮球联赛、市民运动会、时尚运动节等系列体育赛事,全民运动健身成为市民生活新时尚。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center;">  坚持“125” 加快建设文旅体强市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据介绍,未来五年,东莞市文广旅体局将坚持“125”的工作思路,加快建设文化旅游体育强市,为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1就是“品质文化之都”的目标将笃定心志、坚定不移地推动各项工作朝着“品质文化之都”聚焦发力。2就是两条主线、两大使命任务一是提升万亿GDP城市的文化地位、文化形象、文化影响力。二是提高千万人口的文化供给质量和文化认同感、归属感。5就是五个重点方向一是树立城市文化新形象,提升城市文化集中度和文化显示度。二是优化文化布局新空间,按照“中心引领、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格局,统筹推进各级文体旅游设施规划建设和提档升级。三是培育文旅产业新动能,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旅消费升级。四是创新文化供给新方式,纵深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提升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五是构建人文湾区新格局,在湾区建设中打响莞邑文化品牌。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2022年,市文广旅体局将坚持“思想引领+文化供给”,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文广旅体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优秀中华文化在新时代展现新貌、焕发活力。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是创新文旅产业政策。贯彻落实《东莞市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实施文化发展“十大工程”(核心价值观培育深化工程、文艺创作生产提质工程、文化空间布局优化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全域旅游发展促进工程、体育运动活力增强工程、文化传播交流拓展工程、文体旅游市场安全保障工程)。健全文体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出台《东莞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修订《东莞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和博物馆、文物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度。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二是加快文体设施建设。高标准推动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加快项目立项、建筑规划设计等筹建工作。研究推动东莞图书馆二期工程建设,实施东莞展览馆二楼基本陈列更新。加快中国举重博物馆建成运作,谋划建设龙舟文化传承中心。聚焦“三江六岸”建设串联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支持打造历史文化休闲区。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策划“东莞优享文化年”,实施产业工人文化暖心计划、城市长者文化关心计划、高层次人才文化知心计划、医护工作者文化连心计划等四项计划。建设100个“我+书房”家庭图书馆,深化“书香镇街”建设。实施“东莞市青年文艺人才培育与推广”,打造5-10个有影响力的重点文艺创作基地。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四是提升文旅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遴选培育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街区。争创省级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提振文旅消费。加强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加快推出“东莞礼物”产品资源库。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五是活化传统历史文化。深入挖掘历史文物资源,强化馆际资源整合,创新策划、展陈方式,策划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精品展览。推进系列文物修缮工程,配合制定地方性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规章,在城市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办好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举办“江湖山海”系列非遗活动。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六是打造全民运动之城。策划举办篮球文化节,推动东莞篮球IP文创开发、商业运营,策划举办高规格群众性篮球体育节事。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年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少于10万小时。

ntent="true">  记者问答现场记录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1、南方都市报问:最近,东莞市入选了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在引导文旅行业应对疫情常态化的同时,如何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和水平?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劭文答: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推出,目的是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批推出55个试点城市,广东省的东莞市和江门市入选。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对标深圳、广州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建设成为文旅消费友好型城市。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年前三季度,东莞接待游客量达 3680.48万人次,国庆期间接待游客575.29万人次,文旅消费动力十足。下来,我们将在引导文旅行业应对疫情常态化的同时,从资源、市场、政策、业态、营销、企业等多方面着手,真正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强心针。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是推出文旅政策“大礼包”。我们出台一系列针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重点文化企业的政策,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利用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挥政策对产业的扶持和推动作用。最近,769文创园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至此共有4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政策“大礼包”让文旅企业倍感温暖,也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二是推出文旅体验新产品。东莞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4岁。针对年轻人的潮玩行业用户规模正以每年30%的增速不断扩大。穿汉服逛可园、到下坝坊、西溪古村“打卡”是许多“90后”“00后”的日常生活。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不断推出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新产品。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漫博会,达成合作意向764宗;举办东莞首届体育消费节,线上线下四大计划促经济、惠民生;举办2021年全国文采会“东莞站”,意向成交金额7492万元。我们将推出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演艺+”等活动,丰富文旅产品种类,激发居民文旅消费热情,拉动消费提档升级。也让城市生活更加多元丰富。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是挖潜夜间经济“新模式”。我们要继续挖潜夜间经济的活力,让东莞人的“夜生活”更具品质和内涵。例如,寮步镇聚焦夜游、夜购、夜宴、夜娱、夜宿五大夜间经济项目,以香市文化旅游区和西溪古村为主体,打造“夜游寮步”IP品牌,成功举办“香市之恋”情景剧、香飘四季美食节、文化集市、“跨年狂欢”、“乐购东莞”消费节等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打造文旅消费的深度沉浸体验模式。我们还将联合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团体,策划符合大众喜好的“观剧+休闲娱乐”项目,吸引珠三角甚至全国的观众前来东莞观剧之余,到东莞各景点、文化地标等场所游玩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助推夜间经济发展。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四是开展促消费活动。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开展“乐购东莞”文旅体促消费活动,引导相关文旅企业积极参与,发放消费券,放大消费乘数效应。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加快提振复苏我市文旅消费市场,市文广旅体局2020年在全市发放文旅体消费券,惠及全市文旅体企业,带动消费1241万元,有力推动消费潜力释放。今年举办“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大力推荐东莞文化游、乡村游、美食游、工业游等,带动全市文旅消费。指导星级饭店、旅行社利用重大节假日,推出优惠措施和促消费活动。充分发挥市互联网服务业协会、市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出消费优惠、竞技比赛等促消费活动。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将通过各个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我市文化旅游消费和资源,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要请各位现场媒体多支持,多宣传东莞的文旅资讯。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2、中国文化报问:高质量博物馆之城不仅要让博物馆建起来,更要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东莞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之城的品质,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红答:在11月24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这几年,国内的博物馆越来越“红火”,也越来越“鲜活”,《国家宝藏》、“博物馆里过大年”让更多观众重新认识了博物馆,今年河南卫视春晚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更是“火出圈”,被看作是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今年四月,市领导带队专门学习了河南、湖南等地博物馆的先进经验,为建设开放多元、具备创新性的市博物馆新馆提供借鉴。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东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互为补充,多行业和多种所有制博物馆全面发展的博物馆体系,市、镇、村三级博物馆网络。全市现有博物馆53座,其中国有17座(市属8座,镇街9座),非国有36座。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除了“量”的优势以外,东莞博物馆的“质”也得到了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的认可:鸦片战争博物馆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等6家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入选率100%,为广东省的最好成绩。至此,东莞共有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10家,与深圳并列排全省第二。除了6家市属博物馆全部定级外,石龙博物馆等镇属博物馆,钱币博物馆、唯美陶瓷博物馆等非国有行业博物馆也跻身其中,体现了东莞“博物馆之城”多样性和差异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此外,博物馆观众逐年上升,2018年以来,全市博物馆年观众总量超1000万人次;其中鸦片战争博物馆是全省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2019年超500万人次,在全国备案的5535家博物馆中排名第七,是广东唯一进入全国前十的博物馆。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站在“双万”城市新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提升“博物馆之城”品质。一方面在市中心区域高标准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另一方面同时扶持、引导、吸引优质博物馆资源集聚,让国有馆建得更强、行业馆建得更优、让中小型馆建得更精,形成特色更鲜明、活力更充沛的博物馆体系,多行业、多层次的博物馆结构。具体有以下工作抓手: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是构建完善的博物馆设施网络。十几年前,市中心广场的一批文化设施让东莞的文化面貌焕然一新。现在,市博物馆新馆正在加快推进,我们期待能建成一座主题鲜明、开放多元、具备创新性的全新博物馆,并以新馆为龙头,在功能区、镇(街)、村(社区)建设各种类型、专题的中小型馆,形成全市博物馆网络。推动鸦片战争博物馆创建卓越博物馆。探索多元扶持政策,加强非国有博物馆孵化培育。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二是加强博物馆规范管理。我们要提升博物馆规范化管理水平,培育更多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今年,我们高水平举办“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展览期间,我听到了很多专家学者、中小学生的感动声音,感到博物馆人的光荣与使命。我们将对标“容庚展”,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展陈质量,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性主题展览,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走进博物馆,让文物活起来,让莞籍名人的精神流传下来。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是彰显博物馆教育功能。在博物馆举办丰富的公教活动,更好地讲好、传播好东莞故事,让博物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现在每逢节假日,东莞的博物馆都会推出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可园博物馆在中秋节举办了“容”归故里邀明月的博物馆之夜活动,很受欢迎。今年,我们举办6期“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讲座,吸引了深圳、广州的观众专程前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利用好博物馆资源和空间,发挥博物馆服务产业和对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教育作用,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知识、艺术审美以鲜活的形式浸润人心。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3、南方日报问:东莞被誉为“全民健身之城”,群众体育开展得很好。目前在全民健身开展方面还有哪些短板有待改善?下阶段在基层群众体育工作方面,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开展?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劭文答:近日,有一篇网文叫做《在东莞,每个村都有自己的CBA…》刷爆了朋友圈。这是东莞市全民健身工作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抓起的最好印证。一直以来,东莞致力于推动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育服务、体育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文化,群众体育发展呈现出诸多亮点。这点在一项评选表彰中也得到印证。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表彰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经推荐审核以及公示等环节,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10家单位“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授予李泽等6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获奖单位和人数在全省位居前列。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截至2020年,东莞建有各类体育场地17777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14.0859万平方米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1平方米。全市标准体育场24个、带固定座位的体育馆59个、篮球场(馆)5776个、游泳池(馆)578个、羽毛球场(馆)2008个、网球场(馆)288个。各镇(街道)全部建有3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实现100%覆盖。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但是,在全民健身开展方面东莞目前还存在四个方面的短板,主要体现在:全民健身工作制度不够健全,体育设施分布不平衡,基层工作缺少资金支持,群众参与度不足。比如,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1平方米,在全省位于前列,但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有较大部分设施在分布在校园里,对社会开放程度不够。另外,全民健身运动存在“两头热、中间冷”情况,参加体育运动并能经常坚持的群体主要以老年人和学生居多,中青年群体因工作和健身意识等原因,参加体育锻炼较少,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口(每周锻炼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例仍然比较低,群众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下阶段,在群众体育工作方面,我们将从制度化、分类化、社会化、专业化、产业化、全面化六个方面推动全民健身工作。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首先是把全民健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位谋划和推动。重点组织编制《东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完善部门分工。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全民健身工作涉及面广,需要不同部门、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此外,我们希望促进社会资源力量投入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松绑”;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结合“放管服”改革工作,逐步将部分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事项下放给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利用协会力量做好群众体育工作。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以专业竞技带动群众体育。“宏远篮球”“世纪城羽毛球”等职业竞技体育,为东莞擦亮“全国篮球城市”名片,促进和带动篮球、羽毛球产业飞速发展。同时,还要以智能化专业化推进群众体育,以专业知识指导群众体育,激励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服务。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产业化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东莞将总结推广全市篮球联赛金字招牌的运营经验,打造更多的业余运动品牌,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通过打造综合性“体育+旅游”目的地,构建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集群。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将根据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和特点,针对不同群体的健身需要,加强健身方法的遴选和推广,引导居家健身常态化,特别是加强中华传统健身方法。借助这次新闻发布会的机会,我也想通过媒体,呼吁东莞市民“动起来”,明年的市民运动会、篮球文化节等群众体育活动,等你来参与!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4、东莞日报提问:东莞是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公共文化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面对“双万”城市的新起点,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更精细地提供文化服务方面有什么思路和举措?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殷柱华答:近日,在玉兰大剧院上演的2021马克西姆古典跨界钢琴演奏会“一票难求”,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很方便享受到世界级、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去年吴桂春留言图书馆事件引起全网共鸣,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东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成效。2014年10月,东莞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这是东莞继2013年成功创建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又一次大胆探索与实践。通过创建示范区,东莞打破人群、区域的不平衡,让每位市民可享受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随着东莞即将迈入“双万”城市,我们要围绕提高千万人口文化供给质量和文化认同感这条主线,精细化提供文化服务。这位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如何更好实现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向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下来将重点抓好“五项工程”: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工程。我们将升级提升一批具备服务特色、彰显活动品牌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在条件成熟的镇街因地制宜地打造一批空间形式“美”、运营内容“好”、服务理念“新”的高品质文化空间,让市民可以就近享受“小而精”“小而美”的公共文化设施。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二是创新文化惠民工程。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梦圆百年,共享文化”2021东莞共享文化年暨“品质文化”创投大赛,推出“100个共享文化空间”“100个共享文化活动”“100个志愿代言团队”和“100个共享文化产品”,并发布了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社会反响非常热烈。2022年,将策划开展优享文化年计划,着重针对新型小区住户、产业工人、城市长者和医护工作者等群体,探索新型小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工业园区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城市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我们将进一步擦亮全民艺术普及、文化四季、“时令东莞”文化年历、读书节等文化惠民品牌,更好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评奖带动计划,通过打造文化精品,更好地带动和提升基层文化作品的创演水平。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三是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今年,我们把绘本馆开进了儿童医院、开进了学校和社区,在体彩店里建成“街巷里的图书馆”,截至11月,全市共建成了25家绘本馆和44个绘本阅读服务点。这些具体而微的细节背后,是东莞深化建设书香城市、推进书香镇街建设的成果。我们“以评促建”,促进全市公共图书馆向科学化、标准化发展。推动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立“云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线上线下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借助微信、抖音、快手、阿里钉钉等数字工具开展公共文化社群服务新模式。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四是文旅融合发展工程。目前,东莞已完成9个“两中心融合试点”、40家“粤书吧”(城市阅读驿站),这些“粤书吧”各具特色,是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文旅融合新型阅读空间。未来,我们将继续完善长安图书馆国家级双融试点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旅游厕所,推动文旅基础设施加深融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五是非遗保护传承工程。非遗已经成为新时尚,很受市民关注,为期3天的2021年全国文采会“东莞站”,吸引了众多市民到现场体验,其中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非遗购物节尤为火爆。我们将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贯彻落实好《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加大品牌活动策划力度,创新举办“非遗进校园”、“岭南腊味节”、莞香采香日等活动,打响东莞非遗名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力求通过实施这五项工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向基层倾斜,更好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以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以文化赋能城市品质,为加快建设品质文化之都作出新的贡献。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5、羊城晚报提问:当前,以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为核心的文化软环境,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请介绍一下东莞在文旅资源方面有何特色和优势?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答:12月8日,以“莞爱人才 共荣发展”为主题的2021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拉开了帷幕,肖亚非书记强调,今天的东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为了将东莞打造成吸引人才的“诗与远方”,市文广旅体局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深入挖掘东莞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宜业宜游、诗意栖居的人才生态环境。我们真诚期待,广大人才来东莞干事创业,不仅能感受到“莞爱人才”的浓厚氛围,还能体验到“莞玩、莞购、莞吃”的幸福生活。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莞玩”方面,东莞有休闲自在的旅游方式。东莞拥有21个森林公园、25个湿地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是和谐宜居的现代生态都市,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可的“国际花园城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4家,涵盖历史人文、生态休闲、亲子娱乐等主题。2021年,我们创新推出10条“走读红色东莞”主题旅游线路、10条美丽乡村游线路、5条亲子研学游线路、5条体育休闲游线路,让市民游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去感受东莞独特的文化内涵、城市魅力、乡音情怀和红色精神,比如:茶山南社、石排塘尾古村成为岭南明清古建筑活化利用的典型代表,横沥678艺时代、寮步西溪古村成为新兴网红打卡地,东城周屋、茶山上元稻田等地“稻花香”洋溢,掀起一股“乡村游”热潮。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莞购”方面,东莞有质优物美的工业产品。在制造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东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资源,全市共有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8家,涌现出太粮米饭探知馆、异能无人机、力嘉环保包装产业园等一大批宜游宜玩宜学的工业旅游点。我们精心打造4条工业旅游线路,其中“东莞稻作智造之旅”获评广东省首批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东莞还是一座青春之城、潮玩之都,目前全球潮流玩具,90%在东莞制造,涌现出了虹虹动漫、智高、拽猫、艾力达、ToyCity等一批优秀企业,工业潮玩产品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例如莞企KK集团旗下潮玩品牌X11的全球首家潮玩旗舰店就在东莞,集纳了超过8000种潮玩商品,可以一站式满足潮玩购物需求。

ntent="true" style="text-align: left;">  在“莞吃”方面,东莞有不负味蕾的特色美食。一部《寻味东莞》纪录片,让大家充分感受来自世界制造名城东莞的乡土乡味和乡愁,既有荔枝柴烧鹅、道滘裹蒸粽等传统非遗美食,又有豆皮鸡、碌鹅等东莞特色名菜,既有客家炆鹅、咸菜炆土猪肉等客家美食,又有虎门膏蟹、麻虾等河产海鲜,丰富多元、独具风味的东莞美食背后体现的是包容兼并的城市文化,是东莞宜居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东莞举行“品质文化之都”建设新闻发布会】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80078.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