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2024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件大事公布!
2025-01-12 00:47

新年伊始,本报回顾、梳理2024年勘察设计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从中整理出十件大事,以媒体视角观察与反映行业的动态与趋势。


01

统计公报首次未公布总营收

2024年7月4日,住建部发布《2023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新签订单增速基本全面下滑;设计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总包收入增速大幅下滑12%;科研投入力度加大,知识产权积累丰厚;企业数量小幅惯性增长6.3%,行业结构基本稳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人员结构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统计公报首次未公布勘察设计企业总收入和利润数据,仅披露了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和其他工程咨询四个细分行业的收入情况。这四个行业2023年收入合计为5.3万亿元,同比增长0.6%,增速下降9.7个百分点。

数据公布后,不少网友直呼“感觉不对”。比如,一方面,勘察设计企业数量、四大业务板块收入还在上涨;一方面,企业降薪、裁员、倒闭、回款难。其实,企业数量的增长可能只是申报参与统计的数量增长,并不能说明行业总量还处于增长趋势,而净利润统计的缺失,也折射出行业可能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状态。

在地方层面,北京的勘察设计企业参与统计数量、从业人员和总营收均有所下降;而上海和江苏则通过“大样本”和“固定样本”两条路径观察,“大样本”显示出经济指标的正增长,但从“固定样本”来看,江苏行业营收与人员规模增速均呈现逐年放缓甚至下滑趋势,上海的大企业虽稳健增长,中型和小型企业则面临营收和人员规模的双重压力。

总结而言,当前勘察设计行业呈现出“成本与营收同增、增长与困境并存”的态势。


02

新质生产力成为转型新动能

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各种场合中,“新质生产力”这个词火了。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在勘察领域,新质生产力表现为如物探手段的发展、GIS系统的整合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颠覆性重构,以及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在设计领域,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协同应用、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建筑模式。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杨天举认为,要从科技引领、高端要素集成、数字驱动产业升级三个方面,带动建筑业全要素效率提升。走在数字化转型前沿的中南建院,2024年与法国达索系统成立合资公司,旨在借助达索系统的数字技术平台,打造城市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为建筑与城市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用中南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剑华的思考总结:数智化转型是建筑行业消除数据割裂、应对数字化交付复杂痛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勘察设计行业通过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把积累的大量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是一种革命,是制度的重塑、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产业生态的重构。


03

现代化基建成为发展新引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该决定从“水陆空”等多个维度指明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包括构建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和标准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等。

新型基础设施是指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如5G、物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卫星通信、区块链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则是传统基础设施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后形成的新型形态,如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物流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当前,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及电力、通信、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正在日趋减弱。相比之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其规模大、外部性强、上下游关联范围广,加之很强的网络效应、平台效应和赋能效应,具有更大的乘数效应。2023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2%,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十年,新型基础设施预计将在中国数字经济建设、绿色低碳转型和国家竞争力提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并为勘察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04

多地“住建局”更名“住更局”

2024年5月发布的《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的报告》表示,“组建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做好房屋建设管理和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统筹协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截至6月25日,湖北全省17个地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均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名称改变背后不但反映了政府职能变化,更反映了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据悉,从城市更新在2021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三年间,仅城市更新领域撬动的投资额就达到13.7万亿元,城市更新项目达到15.4万个。据中指研究院预计,从总体投资规模来看,预计未来3年,城中村改造直接投资或维持在万亿元水平左右。


05

“好房子”理念引领行业新发展

随着住建部部长倪虹提出“好房子”概念,我国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股追求高品质住宅的热潮。这一理念不仅激发了各地“好房子”设计大赛、展览、论坛、标准制定的活跃,更推动了房地产新模式的发展。

2023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率先举办了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2024年,从四川的城中村赛题到海南的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再到湖南的“真题、真赛、真建”模式,各地纷纷响应“好房子”理念,通过竞赛和论坛活动,深入探讨和实践如何满足人民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中建集团的“好房子”科技展,展示了160多项新技术、130多项新产品、70多项新成果,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各地还涌现了包括《好住房技术导则》《广西好住房评价标准》《江苏省改善型住宅设计与建造导则》《山东省高品质住宅设计指引(试行)》等“好房子”技术指导。

在政策层面,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新需求。倪虹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好房子”的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四大特征,并提出了抓样板、立标准、建体系、强科技等一系列措施。他强调,各地政府工程、民心工程要带头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同时想办法把老房子也能改造成“好房子”。各地在好房子建设方面落实了很多细节性规定,包括部分公摊建筑面积不计容、增加住宅小区阳台建设等。

在市场层面,绿城、华润、保利、华发、中建等房企纷纷提出自己的“好房子”理念标准。倪虹更是多次强调,新模式下,拼的是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谁能为群众提供好服务,谁就会有市场、谁就会有发展。


06

全国省级国空规划全部批准实施

2024年11月30日,《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标志着我国所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批准实施,也预示着未来我国空间发展将进入一个更加合理、有序的新阶段。

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始于对国家长远发展和空间合理利用的战略考量。2018年,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正式启动,旨在整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实现“多规合一”。这一规划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对过去多头管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反思与改进,也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

除北京、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7年批准外,2024年7月至今,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杭州等22个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陆续获得国家批复,超过85%的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已批准实施。每个省的批复都强调,《规划》是本行政区域内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此外,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黄河流域、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正在抓紧报批,长三角、中部地区等区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正在加快推进。

随着规划实施监督的各项法规、标准、政策制度的相继出台,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将为构建合理有序的开发保护格局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07

首部建筑师负责制地方性法规出台

2024年11月28日,全国首部专门规范建筑师负责制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推进浦东新区实施建筑师负责制若干规定》正式表决通过,并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的出台,意味着建筑师在项目中的责任和权利得到了法律层面的明确界定,为建筑师在工程设计、招标采购、现场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指导和保障。

该法规共包含二十五条内容,对责任建筑师团队的服务内容进行了详细规范:首先,在工程设计环节,明确责任建筑师团队负责方案设计,并可根据合同约定承担后续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任务;其次,在招标采购环节,规定责任建筑师团队协助建设单位进行招标采购,并由责任建筑师或其指定的团队成员作为评标专家参与评标;再次,在现场管理环节,要求责任建筑师团队确保必要的驻场时间,对施工过程进行指导和协调;最后,在竣工验收环节,责任建筑师需参与竣工验收组,并提供相关技术评价。法规还要求相关部门对采用建筑师负责制的工程简化办理手续、优化审批流程。此外,法规对责任建筑师团队服务费用的列支、责任保险的开发和投保,以及推进“三师联动”机制等方面也作出了具体规定。


08

多家设计企业IPO“流产”终止

上半年,深交所对洲宇设计、江苏设计、长江都市的IPO进程按下了终止键,也给意欲通过上市融资实现逆行业周期发展的设计企业泼了一盆冷水。

尽管市场对“上市难”已有足够预期,然而,一方面,随着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的发布,上市门槛突然拉高,多项财务硬性指标提高,刚刚迈过旧门槛的设计企业一夜间不再符合新的要求;另一方面,受工程建设领域投资萎缩、市场需求疲软及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部分企业为了上市粉饰数据,导致多处数据存在矛盾、前后描述不一致的情况。

设计企业上市的动因主要来自同行的压力、公司股权流动性问题考虑以及未来发展考虑。而能否上市不仅取决于其愿景,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合规问题、项目核算问题、募投资金方向等。也有声音认为,设计企业作为轻资产公司,一不需要扩大规模,二不需要更新设备,上市融资何用之有?“股东分红”“员工吃土”,可能是大多设计院上市后面临的情况。事实上,设计公司虽然轻资产、重人力,但也缺钱,特别是缺流动资金,进度款的支付一般滞后于公司成本费用的发生。如要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还需要垫资。

无论如何,上市不应只是企业追逐资本扩张的手段,更应是企业自我提升、持续发展的催化剂。企业需要思考的不仅是如何满足上市的硬性条件,更应关注如何通过上市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业务升级和管理优化。


09

企业间开放与合作成为新常态

随着行业迈入生态共融的新时代,企业间的开放与合作正成为新常态。2024年,我们见证了多个行业大企业通过整合重组或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比如:绍兴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与绍兴市开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打造规模更大、能级更高的国有咨询类企业;广州市设计院集团与构力科技开启加强国产化软件等方面的合作;上海建科集团与天津国兴资本合作共享市场资源;地铁设计与通号城交合作打造“轨道+低空”多元化新业态;苏交科集团与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合作探索新发展模式;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合作研发数字化产业的节能降碳技术;深城交与华为等发布深圳智能网联商业化运营先锋场景;北京建院与松下集团合作打造“未来建筑科创体系”、与达索系统合作打造“未来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台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混改引入浙江数智交院为战略投资者;汉嘉设计收购伏泰科技51%股权,以增强公司在智慧城市方案上的竞争力;建研院收购浙江宏业检测科技公司,以增强检测业务的综合竞争能力;常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苏州赛宝校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58%股份,以拓展新能源材料检测、智能设备性能测试等新兴业务领域等。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袁建华指出,在生态时代,行业不会以头部集中或寡头垄断的方式发展,而是适应存量市场生存法则的企业将更可能以生态集群的方式共存。开放与合作成为新常态,产业协同、资源整合、业务融合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动选择。历经市场洗牌的企业,将找到各自的“生态位”,构建或融入生态,共同迈向供需重构、生态发展的成熟期。


10

个人注册执业制度进一步规范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4部门于2024年4月26日发布通知,启动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环保工程师的注册执业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自2001年国家公布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以来,相关专业领域终于迎来了正式的注册执业制度。2027年1月1日起,此类相关设计文件将由对应专业的注册工程师签字盖章并负责,这将有力提升工程设计的质量与安全性。

此外,2024年9月15日,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两部门联合发布《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在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行业服务管理等方面多措并举,包括明确注册城乡规划师工作职责、建立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规划成果的注册城乡规划师签字制度等要求。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之下,规划师要从传统的工程建设思维转变为生态系统治理思维,要善于处理好空间权益问题,创造更多资源资产价值;并善于利用数字化手段,将规划与土地政策融合,确保规划真正落地实施。

这两项改革的实施,不仅对勘察设计行业的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整个行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盛媛

校对:孟竹


邮箱:jzsbs@jzsbs.com

电话:021-63212166

官方网站

电子报


扫描二维码 开启建筑视界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2024年度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十件大事公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87314.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