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外因素的交织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22年季度,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关于这一点,数据上的表现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公布的2021年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来看,大陆市场表现持续低迷,出货量同比下降18%,累计出货量仅为7560万台,再次落后全球市场。
华为无缘前五具体看单一品牌,在这场大变局中,讽刺的是,昔日国产手机销量——华为,竟然成为了“出局者”。
从Canalys给出的统计图中不难发现,行业前五再无华为的身影。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华为手机业务在大陆乃至全球的表现一直不容乐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长时间处于“缺席”状态,究其原因,笔者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高端市场,华为已无手机可卖,2021年华为仅推出一款旗舰手机——华为P50系列,而常规更新的华为Mate系列则接连跳票,本应在2022年Q1季度问世的华为P60系列更是遥遥无期。
如此一来,华为被迫让出大片高端市场,进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高端市场之争,而在这场抢夺战中,苹果以压倒性优势战胜国产手机品牌,蚕食掉大部分华为高端市场。
其次,在中低端市场,缺货使华为难以维持庞大的线下渠道,vivo、OPPO、小米、荣耀纷纷加码,中低端市场被瓜分,进一步压缩了华为手机市场份额。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华为芯片之困局。自从2019年9月麒麟芯片停产,时隔2年多,麒麟芯片库存早已消耗殆尽。
期间,高通陆续向华为出售了部分芯片,但仅限于4G芯片,而联发科则至今未获得向华为出售芯片的许可,由此华为陷入了“5G芯片造不出,也买不到的局面”,无芯可用之下,华为手机业务自然不复往日荣光。
苹果销量排名第三此消彼长之下,苹果却成为大赢家。根据Canalys给出的数据,苹果是唯二实现正增长的品牌,以17%的增长率,抢下大陆18%的智能手机市场。单看出货量,苹果在大陆市场排名第三,但论高端市场,苹果则领先一众国产手机品牌。
以苹果新机iPhone13系列为例,自2021年9月问世后,苹果仅在去年第四季度便将产量提升至8550万台,而在今年一季度,但iPhone13系列的出货量就高达558万。
那么,iPhone13系列为何会如此畅销?
一方面是因为iPhone13系列性价比更高,在苹果A15芯片加持下,iPhone13系列综合体验相比iPhone12系列有明显提升,再加上苹果在中国市场“加量不加价”的政策,使得果粉钉子户纷纷换机。
另一方面,中国大陆市场格局变化也让苹果尝到甜头。华为手机由于芯片受限不得不空出巨大高端市场,即便小米、OV、荣耀相继推出旗舰手机以及折叠屏手机,但在高端品牌认知上,依旧不敌苹果,iPhone13系列自然而然地俘获了大批国内消费者。
荣耀首次问鼎当然在这场大变局中,赢家并非只有苹果,荣耀凭借205%的年增长率,在一众国产手机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在与华为“剥离”的前几个月,荣耀也曾遇到暗黑时刻,市场份额一度跌至3%,但短短一年半时间,荣耀却凭借20%的市场份额,战胜小米、苹果,成功接班华为,问鼎中国大陆市场的品牌。
那么,荣耀究竟凭什么打赢了这场漂亮的翻身仗?
深挖背后的原因,其实是荣耀在供应链、产品、渠道以及营销等环节的强大整合能力。
在产品上,荣耀手机在2K-4K价位极具竞争力,无论颜值、质量还是性价比,荣耀产品都有明显优势。其中,荣耀60系列和X30系列的出色表现,实现销量增长的关键之一,而在两款手机恰恰处在2K-4K价格区间。
同时,对供应链的整合,也给荣耀带来正向反馈。自赵明宣布独立后,荣耀快速地与供应链重新建立合作。在移动处理器上,高通、联发科相继向荣耀供货;在软件方面,微软和谷歌恢复了与荣耀的合作,同时京东方、索尼和大立光电等硬件供应商也开始向荣耀输出配件。
在强大供应链的支持下,荣耀快速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
除了内因外,庞大的经营商体系也是荣耀打赢翻身仗的重要原因。
与华为分家后,荣耀继承了华为庞大的销售渠道,在经销商名单中,不难发现,荣耀的经销商们都是各省、市、县的头部玩家,一旦荣耀手机恢复销售,这些经销商则能帮助荣耀迅速铺货,实现漂亮的销售数据。
这些经销商是荣耀能够在销量上战胜小米、苹果的制胜法宝。
不过可惜的是,与时期的华为相比,目前荣耀3000元以上机型销量占比不足10%,而高端属性、品质感以及麒麟芯片的缺失,让荣耀一直被视为“华为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