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展览由顾铮策展,汇集了35位长期生活于上海的摄影师与艺术家的268件作品以及其它相关80余件/组资料、展品。展览以上世纪初就活跃于上海的丁悚、陶冷月、金石声等艺术家的作品为起点,呈现了“上海”与“摄影”跨越百年的变迁与发展。
摄影术的传入与上海的开埠几乎同步,在关注、影写上海崛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摄影从未缺席。展览“上海:摄影之都 1910年代—2020年代”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窥见上海百余年变迁与发展历史的契机,更呈现了摄影在这一时期的演变与突破。展览以线性结构为主轴,以“光影前驱”“纪实立场”“多元表现”与“特别呈现”等四个板块,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摄影被观看与呈现的上海。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会看到几代人通过摄影表征上海所付出的努力以及丰硕的成果。他们以不断变化的摄影方式凝视上海,也被不断变化的上海所激发,不断创造具有高度都会性的都市影像,使之汇入都市文化的洪流,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是,摄影之都。
展览部分作品

丁悚
上海美专学生龙华户外写生活动
1918年
金石声
同济大学学生跳水
1933年

陆元敏
苏州河系列
1990年代

侯剑华
地铁系列
1996年
雍和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营业部
B股市场对国内投资者开放第一天
2001年2月

许海峰
世纪之交的上海表情
1994-2005年

⻢良
邮差
2008年
杨福东
国际饭店No.9
2010年
廖逸君
摄影师和她的缪斯 一
2014年

张恩利
头发
2014年
徐昕
大都会
2020年

周裕隆
爱多亚路的天空
2021年
沈浩鹏
上海/沙美大楼
2021年
“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
展览时间
2024年11月8日 – 2025年2月16日
展览地点
西岸美术馆 展厅3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年度特展“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于2024年11月8日至2025年2月16日展出。该展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呈现蓬皮杜中心摄影类馆藏,展览回顾了摄影艺术决定性的三十年,聚焦其跃升为当代艺术主流媒介的时刻,通过十个章节,集中呈现逾30位先锋派艺术家的近200件开创性作品,串联起摄影如何从记录艺术过程到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历史。适逢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该展览亦是 “上海艺术周,法国在 !”活动的一部分。
展览现场
摄影:Alessandro Wang
1970 - 2000,
摄影艺术的“决定性时刻”
二十世纪上半叶,先锋摄影师开始探索摄影中的审美抽象。何以直到20世纪70年代,摄影才得以跻身艺术领域并进入美术馆,与绘画产生了同等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技术、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相机又能为我们提供些什么?

哈利·尚克,贾诺·坎德,
《18 号码头:约翰 · 巴尔代萨里, 居中弹球的 36次曝光 ,纽约,1971 年 3 月 6 日》,
1971 年,明胶银盐印相,
2014 年由罗伊 · 利希滕斯坦基金会赠予,康定斯基图书馆,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 工业设计中心
特展“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将通过10个章节主题,潜入这些尚未在专业和公众领域被讨论的话题,追溯了摄影从单纯快照式记录走向具有多种表现力的图像表达,引领观众走过摄影艺术的黄金三十年:展览以“新视野”为开篇,讲述战后全新的生命意识的浮现,如何改变了艺术家看待世界、实践和自身的方式,继而以 “镜头下的艺术” “对工具的质疑”“对社会性图像的质疑”“肖像的转变”等章节,讲述了新一代艺术家如何将摄影作为一种工具和方法,寻找表现物质世界的新模式,历数摄影与行为艺术等形式的密切影响、对流行文化和艺术史的引用与颠覆、对摄影工具本身的极限探索、沉浸式和戏剧性策略的应用等,同时聚焦于肖像、社会性议题、全球化等普遍性主题,从中探讨摄影艺术的丰富内涵。展览以“今天的摄影”终结,亦将延续对摄影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乔治·鲁斯,《厄洛斯》,1992 年,
西巴克罗姆彩色印相,1998 年由艺术家赠予,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 工业设计中心
群星闪耀,
一部立体的摄影教科书

安德烈·古斯基,《99美分》,
1999年,彩色合剂冲印,迪亚塞克工艺装裱
© Andreas Gursky 由 Sprüth Magers ADAGP 提供,照片来源 蓬皮杜中心, MNAM-CCI Philippe Migeat Dist. GrandPalaisRmn
展览由蓬皮杜中心策展人弗洛里安·埃布纳(Florian Ebner)和马蒂亚斯·费勒(Matthias Pfaller)联合策展,展览旨在构建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艺术背景、来自不同时期的艺术家之间的对话。由此,观众将徐徐打开一部汇集,包括“现代工业摄影先驱”贝歇夫妇(Bernd Becher & Hilla Becher)、“现代摄影先驱”曼·雷(Man Ray)、“概念艺术教父”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自拍女王”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现代生活的绘画者”杰夫·沃尔(Jeff Wall)、“建筑与空间的意象主义者”坎迪达·霍费尔(Candida Höfer)、“当代摄影第一人”安德烈·古斯基(Andreas Gursky)、首位以摄影斩获“透纳奖”的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等所共同书写的前卫摄影艺术教科书,深入达达主义、新客观主义、概念艺术等当代艺术腹地的前卫内核。也得以看见荣荣、宋永平、罗永进、洪浩、翁奋、杨泳梁等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展览同时以摄影连接绘画、行为艺术、影像、雕塑、装置等媒介,致敬了艺术史上的多种艺术表达形式。作为现代生活的“绘画”,观众亦将藉由此次摄影大展,饱览全球现代生活的图景。

芭芭拉·克鲁格,《无题(知识就是力量)》,
1989年,胶版印刷,1989年购藏,
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
中国视角,
一场艺术的无国界对话
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摄影发展黄金三十年的专题展,“另辟前卫:摄影1970-2000”也将以开拓性的视角,形成更多在地化的延伸,展览特别引入了中国视角,试图为公众辩证地看待艺术发展的共性与特性提供线索,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将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中,从多个角度与不同时代和背景的艺术家形成耐人寻味的对话。例如展览开篇,金石声1932年的肖像作品《罗敦司德镜头下的自拍像》即与近50年后杰夫·沃尔同样含有自拍像的名作《为女性而作的图像》形成对话;荣荣与约翰·巴尔代萨里与同为基于“东村”行为艺术的创作;宋永平和帕特里克·费格博姆的家庭肖像并置,隐藏其间的历史变迁、个体身份和家庭关系形成鲜明对照;马六明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自画像”则体现了同样具有冲击力的性别观念突破……

杰夫·沃尔,《为女性而作的图像》,1979年,
西巴克罗姆彩色印相,1987年购藏,
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 Jeff Wall, 照片来源 蓬皮杜中心,MNAM-CCI Philippe Migeat Dist. GrandPalaisRmn
西岸美术馆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开展国际合作的美术馆机构,与法国蓬皮杜中心共同持续摸索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在地性建设的新模式,此次摄影大展即为这一思路的深入实践——在引进国际前沿内容的基础上,深度融入中国视角和本土艺术内容,让项目在本土生发真正的文化意义和真实的价值。

洪浩,《时常在拱形屋檐下等侯阳光》,1998 年,
喷绘打印,由艺术家提供
展览现场
摄影:Alessandro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