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六姊妹》大看台 | 《六姊妹》中“硝皮子”与淮南非遗项目“回汉皮艺”密切相关
2025-03-06 08:12
《六姊妹》中“硝皮子”与淮南非遗项目“回汉皮艺”密切相关
“叔叔,我看您这是收拾皮子呢。”“要不要给我打个下手啊?”……“我这叫硝皮子,这个活又脏又累你行吗?”“不怕!”“这道工序呢,你看,就是把这个皮子这层油脂给它刮掉……”这是央视热播电视剧《六姊妹》中,何常胜与陈卫国之间的一段对话,剧中陈卫国面对何常胜的硝皮子邀请,他积极主动地干了起来,一旁,何家丽还感慨父亲这手艺,总算是后继有人了。有很多外地观众看到这儿,可能不太清楚“硝皮子”是什么,其实,这和淮南市第六批非遗项目——回汉皮艺,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图片
李嫚嫚在《六姊妹》九龙岗取景地非遗市集里摆摊

“回汉皮艺,是在回汉民族共同居住的村落里,由阿訇带领村民鞣皮制皮,经数代人传承发展来的手工技艺。” 回汉皮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李嫚嫚介绍道,回汉皮艺以“植鞣革”为主原料,经过裁切、加脂、染色、雕刻、打斩、缝线、打磨等工艺步骤,生产制作出具有功能性和工艺性的手工皮具制品。“我祖父母最早是为农用板车制作安装牵引皮带条,到我父母那一代,他们经营一家钟表修理店铺,在家里给人做表带。” 李嫚嫚说,她从小帮家人打下手,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艺,像是给皮子擦擦油、磨磨边,进行简单的缝制。为了让皮带、表带制作工艺更精美,大学毕业后,她多次到外地拜师学艺,学习皮雕技艺,并把它和自己从父母那所学的技艺充分融合。
图片
李嫚嫚(左一)与徒弟给皮革擦油、磨边

李嫚嫚介绍,硝皮子是由“生皮”到“熟皮”的一个过程,通俗点说,就是把带有油脂、血肉的动物生皮,用芒硝浸泡、清洗、再制成皮板晾晒等,经过多道工序,让“皮”变成“革”。她表示,《六姊妹》剧中展示的部分虽然不多,但都很真实,硝皮子的过程很累人,需要花大力气去做,女孩子很难独立完成,从古至今,家长很少会让家里的女娃去做硝皮子,所以剧中何常胜要把硝皮子的手艺传给二女婿。
图片
李嫚嫚擦拭手工皮具制品

“在市文旅局的大力支持下,自2月15日起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到《六姊妹》九龙岗取景地的非遗市集里摆摊,卖一些皮带、手表带和皮制的小饰品,很受欢迎。” 李嫚嫚笑着说道。到取景地游览的游客众多,除了本地市民外,还有很多外地游客组团来打卡参观。“我的小摊上摆了何常胜教陈卫国‘硝皮子’的剧照,很多游客看到后就会围过来,看一看、问一问。”她说,“然后我就会说‘大家知道淮南牛肉汤吧,有没有想过,牛肉被吃了,牛皮去哪了吗?’以这种幽默的方式开场,吸引游客的注意,向大家介绍回汉皮艺”。李嫚嫚笑着说:“借着《六姊妹》这股东风,相信淮南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来源:淮南日报 记者 郑洁 摄影报道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六姊妹》大看台 | 《六姊妹》中“硝皮子”与淮南非遗项目“回汉皮艺”密切相关】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89396.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