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动态
人形机器人“淘金热”,智元凭什么估值150亿?|对话智元机器人姚卯青
2025-03-30 20:50

2025年3月25日下午,站在浦东新区康桥镇周邓公路5358号,抬头就能看到一幢3层建筑上“智元机器人”5个大字,这里其实是智元数采工厂。

这一天下午2点半多,当犀利姐来到这里时,突然有一种“网红地”打卡的感觉,现场一波接着一波的人来参观,一楼的安保人员满头大汗,他感慨说:“今天破纪录了!现场登记的来访者有30多人!”

前一天晚上,智元机器人融资的消息引起了行业的关注,150亿元的估值,巨头公司腾讯的领投,都让市场对这家2023年成立、2年多时间融资了9轮的创业公司有了空前的关注。

图片

在智元数采工厂,犀利姐现场看到一批机器人在忙着擦桌子、倒红酒、捡垃圾、插花等动作的采集,还有一些机器人在卧室、卫生间、厨房、超市等场景下进行数据采集,现场还有一批人对人形机器人的操作进行标注,以及几个年轻的工程师在对机器人的动作进行“修正”…记者真是过足了眼瘾。

面对当下的这一波资本热潮,智元机器人合伙人、具身业务部总裁、具身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姚卯青语气中既有欣喜,也有几分诚惶诚恐:“资本市场的热情确实高涨,我们身处的这片园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访客——投资人、合作伙伴,甚至海外客户。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站在风口,但也必须脚踏实地。”

图片

智元机器人并非一家高调的公司。姚卯青说:“我们一直相对低调务实,不会为了宣传而宣传。”然而,最近的密集动作——从基座大模型GO-1(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简称GO-1)的发布,到灵犀X2机器人的亮相,再到融资消息的公布——让这家公司迅速成为行业焦点。

图片

“这一波热潮与过去不同,”姚卯青认为:“它源于技术与政策的双重推动。通用大模型在数字世界已臻于完美,人们自然期待这种智能溢出到物理世界,而机器人是最理想的载体。”同时,今年两会后,“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支持政策,资本随之蜂拥而至。

姚卯青预测,这股热潮还将持续3至5年,“因为大家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拐点。”

然而,站在风口上的智元并非毫无压力。姚卯青坦言:“技术虽快速发展,但在机器人上的应用仍处于早期。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和技术迭代,把愿景变成现实。”

图片

智元机器人不仅在国内崭露头角,其影响力已辐射全球,一个令人瞩目的例子是与英伟达的合作。

刚刚过去的英伟达GTC大会,发布了具身智能大模型GR00T N1,其训练的真机数据的80%来源于智元的AgiBot World 开源数据集。

图片

姚卯青对此颇为自豪:“这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高质量的机器人数据集,我们很欣慰能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

为何选择开源?姚卯青的回答既理性又充满远见:“具身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数据。大语言模型有几十万亿的token,而机器人数据集目前仅百万级别,相差几个数量级。闭门造车无法推动行业前行,我们希望通过开源汇聚全行业的力量。”

资料显示,2024年9月,智元建成全球首个数采超级工厂;同年12月,开源了AgiBot World数据集,包含百万条真机数据。这一数据集在HuggingFace上连续多周位居下载榜首,GitHub上发布一周获1200星,远超谷歌Open X-Embodiment一年的900星。截至2025年3月,下载量已13万次。

“我们在开源了AgiBot World数据集当天,国内就建了5个500人满员的讨论群,用户反馈源源不断。”姚卯青说,这种开放生态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也为智元赢得了广泛认可。

相较于特斯拉、Figure AI等海外同行,智元在数据积累与开源策略上占据先机。姚卯青提到,Figure AI的视频数据仅6小时,而智元拥有3000多小时,“我们在生态上也更开放。”他相信,开源不仅是一种技术共享,更是一种自信:“优秀的公司应持续领先,而不是靠封堵别人保持优势。”

2025年,对于智元机器人而言,是一个关键节点。

姚卯青透露,今年公司将在产品和技术上双线发力。“我们会推出更稳定、更适配量产的新产品,同时发布大脑、小脑及强化学习等技术,以实用场景验证其价值。”他特别强调,智元的目标不是“做秀”或“拍demo”,而是真正让机器人产生用户认可的价值。

“想象一下,100台机器人在工厂里24小时稳定工作,用户愿意买单,且经济账划算——这将是全球机器人行业的0到1突破。”姚卯青的语气中充满期待。他举例,若一台机器人成本20万至30万元,却能取代三班工人每年数十万的工资,这样的商业模式将打开万亿市场的大门。

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智元聚焦于“解放人”的场景。“黑灯工厂已有机械臂完成固定任务,我们要做的是取代那些仍需人工的部分。”他相信,这不仅提升效率,还能将人从枯燥岗位中释放,创造更有价值的产业。

智元的商业化信心,离不开中国成熟的供应链优势。姚卯青指出,与特斯拉、Figure AI在美国高成本制造相比,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受益于低廉的物料成本和高效的产业工人。“在美国造一台机器人可能要100至200万元,而在中国,供应链成熟到每周都有新公司冒出来。”他甚至认为,若特斯拉在中国生产,其宣称的2万美元目标“现在就能实现”。

硬件之外,智元更倚重AI能力作为护城河。姚卯青将其比作“飞轮效应”:“大规模硬件产生大规模数据,大规模数据训练出顶级AI,AI反过来推动硬件推广,形成正向循环。”他坦言,软硬结合的难点在于指令与执行的精准匹配,“不仅脑子要聪明,四肢也要听话。这需要小脑算法与可靠硬件的协同。”

对于盈利周期,姚卯青乐观估计:“三年左右,我们有望实现盈利。”他解释,上量后成本将下降,而在人工成本高企的发达国家,机器人替代两班工人即可实现高毛利。这种信心源于智元从产品设计之初就瞄准全球市场。

姚卯青透露,公司已开始向海外客户发货,“海外客户的接受度甚至高于国内。”以国内售价计,海外用户认为人形机器人“性价比惊人”,尤其在人力成本高、消费水平高的市场。他补充道,许多海外客户购买机器人后,与智元联合开发应用场景,形成“共创”模式。

这种全球视野与姚卯青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曾在谷歌、Oracle、Waymo工作过的他,2014年博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2021年回国加入蔚来,之后转战具身智能。“海外节奏偏慢,大公司更多是持续研发而非快速落地。回国后,我看到了智驾和机器人行业的爆发机会。”

姚卯青的职业轨迹折射出当下创业氛围的变迁。从海外的“惬意”到国内的“硬着陆”,他坦言适应不易:“谷歌每周工作时间不到国内一半,但要追赶历史机遇,就得付出更多。”他将此视为“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与2015年前的自动驾驶热潮相比,今日的具身智能创业环境更为复杂。“那时美元基金遍地,如今融资难度陡增。”智元能在成立三天即获天使轮,之后不断融资,近期又获腾讯领投,离不开团队的资历与扎实进展。姚卯青感慨:“创业公司吸引顶尖人才的优势在于自由度和回报,但平衡技术、市场与融资的节奏,是最大的挑战。”

面对传统车企、制造业巨头纷纷入局,他并不畏惧:“历史证明,新领域的成功者往往不是老玩家。大模型时代如此,机器人亦然。轻装上阵者跑得更快。”他举例,车企目前的焦点还是汽车市场的生死之战,而智元这样的新势力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新的时代真的来了,”姚卯青说,“我们感受到它的炽热,也背负着它的重量。”从150亿元估值的起点,到2025年的突破节点,再到全球市场的布局,智元机器人正以技术为刃、以数据为翼,试图在具身智能的黎明中划出一道耀眼弧光。

对于未来,他语气坚定:“技术要长期主义,落地要渐进式积累。只要坚持产品与技术的战略,平衡好市场与资本的节奏,我们就能将想象变为现实。”

苗夏丽:最近智元动作频频,从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GO-1到灵犀X2发布,再到昨天(3月24日)融资消息,估值150亿,腾讯领投。资本市场对你们热情很高,能聊聊这背后的原因吗?

姚卯青:确实,资本市场对我们的热情非常高涨。最近我们赶上了公司成果的集中发布期,包括算法模型、硬件产品和公司经营的进展,才让大家关注度提升。智元其实一直比较低调务实,不会为了宣传而宣传。这波热潮一方面是人形机器人行业技术和产品迭代带来的希望,另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支持密切相关。

今年“两会”后,具身智能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各地积极响应,出台引导政策,资本自然随之而来。

我感觉从年初开始,张江机器人数采中心的访客就络绎不绝,有投资人、国内外客户、合作伙伴,每天都有几十人登记参观,热度超乎预期。

苗夏丽:你觉得这波资本热潮能持续多久?

姚卯青:我估计会有3到5年。这次机器人热潮与过去不同,通用大模型在数字世界已经非常成熟,像人类一样聪明甚至超越人类,大家自然期待这种智能延伸到物理世界。机器人是最符合想象的载体,能走进千家万户、各行各业,取代枯燥岗位或陪伴我们。这种愿景推动了技术和资本的集中投入,再加上政策引导,我认为这股势头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苗夏丽:过去两年,你加入智元后,有哪些人形机器人场景让你觉得“哇塞”,未来可能朝这个方向发展?

姚卯青:具身智能的突破让我印象深刻。现在的机器人不再是工业场景中预设程序、重复动作的机器,而是具备自适应和泛化能力。比如我们在数字采中心展示的倒水任务,无论杯子怎么移动,机器人能自己找准位置,甚至杯子倒扣过来它会停止动作。这种灵活性是过去扫地机器人或专用设备无法比拟的。

我觉得未来几年,机器人会朝着更强的自主作业能力发展,能理解物理规律、三维空间,预判与物体的交互,趋利避害。这种高阶智能需要时间培养,但方向已经很清晰。

苗夏丽:英伟达GTC大会上周很热,我们知道智元跟英伟达也有合作,能具体说说契机和内容吗?

姚卯青:英伟达是人工智能公司绕不开的伙伴,我们既是他们的用户,也在技术上有合作。作为用户,我们用他们的算力卡和仿真产品如Sim;合作方面,在GTC大会上,英伟达发布的GR00T N1具身智能大模型,80%的真机训练数据来自我们开源的AgiBot World数据集。

这是全球唯一大规模、高质量的机器人数据集,超过3000小时,而像Figure AI只有6小时。我们很欣慰能为行业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当初开源的初衷——希望推动行业进步,而不仅是自己创新。

苗夏丽:为什么选择开源?海外企业像特斯拉、Figure AI似乎不这么做。

姚卯青:开源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我们在数据积累上能力更强,3000多小时的高质量数据集经得起考验,欢迎大家反馈。其次,我们的生态策略更开放。具身智能发展受数据限制最大,互联网数据有几十万亿token,机器人却只有百万级,必须大家协力贡献才能赶上大语言模型的水平。我们希望避免重复建设,推动行业共同进步。

苗夏丽:开源后,你们得到了哪些具体反馈?

姚卯青:反馈非常丰富。在全球平台Hugging Face上,我们的数据集长期位列排行榜第一,下载量超13万次。国内有OpenDataLab等平台,还有5个讨论群,500人瞬间满员。小伙伴们会提问题,比如数据细节、使用方法,甚至具体场景的应用建议。这些反馈帮我们优化数据集,也验证了它的价值。

苗夏丽:2025年对智元来说意味着什么?会有哪些突破?

姚卯青:2025年是关键节点。我们计划推出更稳定、适配量产的新产品,同时发布大脑、小脑、强化学习等技术,以实用场景落地验证效果。目标不是拍demo或做秀,而是让机器人产生用户认可的价值。

比如,设想100台机器人在工厂24小时稳定工作,用户买单,且经济账划算——取代三班工人每年几十万工资,一台机器人20万至30万,这将是全球机器人从0到1的突破。我们希望今年成为最早一批实现这一步的公司。

苗夏丽:你对商业化信心这么足,具体依据是什么?

姚卯青:信心来自两方面。第一是供应链优势,中国有成熟的产业工人和供应商体系,物料成本低、迭代快。特斯拉在美国造一台机器人要100至200万人民币,在中国每周都有新公司冒出来,成本可降到几万甚至更低。

第二是AI能力,我们追求数据飞轮效应:大规模硬件产生数据,数据训练顶级AI,AI推动硬件推广。软硬结合是难点,指令要精准执行,需要小脑算法和可靠关节。

我们估计三年左右能盈利,尤其在人工成本高的发达国家,机器人替代两班工人,毛利空间很大。

苗夏丽:智元有出海计划吗?进展如何?

姚卯青:我们从产品设计就瞄准全球市场,已经开始向海外发货。海外客户接受度甚至高于国内,因为他们人力成本高、消费水平强,觉得我们售价像一辆车这么低的机器人性价比很高。现在很多客户买了后跟我们共创,联合开发应用场景。我相信今年会在全球市场有突破。

苗夏丽:聊聊你个人吧。从海外回国,又加入智元创业,你的职业轨迹是怎么形成的?

姚卯青:我的经历可能跟很多创业者类似。我在清华本科毕业,南加州大学读电子工程博士,2014年毕业后在谷歌、Oracle、Waymo等工作过,2021年回国加入蔚来做智能驾驶,2024年加入到智元。海外节奏慢,大公司更注重持续研发而非快速落地。回国后,我看到智驾和机器人的爆发机会。

大模型出来后,具身智能的想象力更令人激动,尤其它能实现物理世界的自主作业,这是智能驾驶难以企及的。我觉得创业公司能快速迭代、决策和执行,是大厂难比拟的,所以选择加入智元。

苗夏丽:你从海外的“惬意”到国内的“卷”,适应起来难吗?

姚卯青:完全是硬着陆。谷歌每周工作时间不到国内一半,但要追赶历史机遇,就得付出更多。我不后悔回来,有心理预期。国内创业氛围很卷,但也充满活力。我觉得这是每一代人的使命,要从积贫积弱到跻身前列,必然要努力。

苗夏丽:现在的创业氛围跟过去比有什么不同?

姚卯青:现在像15、16年的自动驾驶热潮,但环境变了。那时美元基金遍地,名校大厂背景加好idea就能融到资。现在美元基金几乎消失,融资难度大增。智元能成立三天拿天使轮,后天不断有资本进来,近期又获腾讯领投,靠的是团队履历和扎实进展。创业公司吸引人才的优势是自由度和回报,但要平衡技术、市场、融资节奏,比大厂更难。大厂资源无限,小公司就像只有6发子弹,得算准每一步。

苗夏丽:对未来几年,你怎么看具身智能的发展?

姚卯青:我很乐观。技术上要长期主义,渐进落地,积累数据形成飞轮,让模型进化。同时要平衡市场影响力、融资节奏和战略定力,不被短期动作牵制。竞争会加剧,车企、制造业巨头都入局,但历史证明,新领域成功者往往是新玩家。我们感受到新时代的到来,轻装上阵跑得更快。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人形机器人“淘金热”,智元凭什么估值150亿?|对话智元机器人姚卯青】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89830.html 
     栏目首页      相关文章      动态      同类文章      热门文章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物流园资讯移动站 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 ,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