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人民来论: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诈骗黑手

2025-07-28 13:35780kongyu

方 可

“发一条短信,给一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加微信有免费游戏皮肤”“明星助理可以视频通话”……近日,北京市反诈中心发现多起未成年人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的事件。电诈分子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针对学生群体和求职者“下套”,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购金洗钱等隐蔽手段,诱使他们成为“电诈工具人”。

此类诈骗,针对性强、隐蔽性高,让人防不胜防。诈骗分子先是利用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暑期想赚取“零花钱”的心理,还有部分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有一份收入的心态,以“日结150元”“单次赚万元”“免费领巨款”等话术套路突破心理防线。然后再使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与“目标”进行沟通交流,慢慢“渗透”。在此过程中,电诈分子或是伪装成“线上客服”,发布所谓“购金任务”等兼职工作信息,实际引导青少年等打工群体群发“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诈骗短信;或是远程操控未成年人进行购金洗钱、转移不明资金等操作,让参与者在不知情中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

对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受骗上当,深陷其中,不仅可能导致个人财产损失,面临电话卡、银行卡被停用的风险,更严重的是有可能触及法律的红线。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电话卡、银行卡等电诈手段和方式进行了明文规定,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均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面对这样的骗术,家庭和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反诈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帮助他们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醒未成年人如发现诈骗线索,或者怀疑兼职工作有问题,应及时向警方举报。执法部门应及时发布相关警示信息,强化监管与打击。

唯有社会各界多方协同筑牢防线,才能斩断电诈“链条”,让诈骗无处遁形。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一年内可实现30多倍收益?社交平台伪虚拟资产“橡木”乱象横生
“7月上旬橡木咨询。”“随进随出,稳定靠谱的新橡木。”“手里1万预算,有什么好的橡木吗?”近日,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在社交

0评论2025-08-0392

官方:小将黄译霆加盟泉州亚新;此前球员在塞尔维亚留洋
泉州亚新官方宣布,小将黄译霆加盟俱乐部。此前球员在塞尔维亚留洋。经与本人协商一致,球员黄译霆加盟泉州亚新足球俱乐部。黄译

0评论2025-08-0394

芯片产业链尾盘全线走强!科创成长ETF一度涨超3%,科创50ETF龙头涨超2%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周五,科创50尾盘涨超2%,芯片产业链全线走强,寒武纪大涨13%,涨超8%,、、集体发力。资金集中流向芯

0评论2025-08-0390

视频|《南京照相馆》成2025年点映最高分电影
将于7月25日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上周末进行全国超前点映,首轮点映收获全网观众好评,票务平台双平台开分9.7分,成为2025年

0评论2025-08-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