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第二届东北保险法论坛暨保险法治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白山大厦召开,来自保险法学界与实务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绘保险法治现代化的新蓝图,为东北振兴战略下的法治创新注入澎湃动能。本次会议由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主办,吉林大学法学院、延边大学法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政法系统、保险行业等领域人员参会,专家学者围绕“保险法治创新发展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进行为期一天的深入交流和研讨。
本次论坛的开幕式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省保险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潘红艳主持。延边大学副校长张学武,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谢登科教授,中国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任自力教授,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合规部经理肖庆花分别致开幕辞。
随后的“保险法治创新发展理论与实务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韩长印主持。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卫东、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温世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贾林青、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何丽新,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曹守晔分别带来精彩发言。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徐卫东以《解读“政策协同”在保险法治建设中的现实作用》为题,结合202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剖析“政策协同”在保险法治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和现实意义。他表示,“政策协同”是推动中国保险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发展的锐利武器,是可以指导对于保险法治建设中具体矛盾问题的有效解决,广泛运用“政策协同”,有可能产生创新性制度改革的效果。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温世扬的发言题目为《〈民法典〉视野下的保险法修订》,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保险法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的方向和要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贾林青教授以《关于保险制度助力人工智能社会发展和治理的初步思考》为题,分析了保险制度在人工智能社会发展和治理中的作用路径。
厦门大学法学院何丽新教授围绕《监护人责任险的运行困境与优化路径》展开论述,她表示,在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要着力于监护人责任保险险种的进一步构建,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监护与保险相关规则的完善,才能真正发挥该险种应有的社会效用。
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曹守晔在发言中明确了三个问题,并提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明确职责,探索适应数据时代的破产制度创新,将数据资产等新要素纳入制度框架,为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会上专家的主题报告见解独到,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围绕保险法治创新发展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保险法治的创新发展贡献了智慧力量,为完善我国保险法治体系提供了重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