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下班送外卖是什么体验?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分享了其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经历。
据孙先生介绍,他曾当过消防员。去年底转业后,分配至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工作。不久前,其任职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每天下班后送外卖3个小时,感觉像打游戏做任务一样快乐!”孙先生说。
关于该公职人员送外卖一事,23日,遂宁市纪委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这边已经了解到这个事情,后续情况建议以官方通报为准”。
截至21日,孙先生下班送外卖已有6天时间。孙先生说,他一般选择晚上8点左右开始接单,平均每天送3个小时左右。“送外卖感觉像打游戏,接任务、出发、完成任务、得到奖励。”他算了一下,兼职送外卖一天能赚100多元。
对此,有全职骑手表示,有人靠送外卖谋生,有人另有职业,只是额外挣点钱,出发点各不相同,感受也不一样。配送行业不易,风里来雨里去,还有一定危险。“我昨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9点才收工……”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能否从事副业?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总体来看,有6类情形需特别注意——合规与否,关键在这几条“红线”。
上下滑动查看↓
哪些副业可以做?
如跑滴滴、送外卖等,需利用业余时间且不影响本职工作,且需提前向单位书面报备并获批准。
通过撰写文章、小说、散文等,向杂志、自媒体平台或出版社投稿获取稿费,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公务员身份)通过版税收入数千万元。
开通个人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分享职场经验、生活技巧等内容,通过流量分成或广告合作获得收入,需注意内容不得涉及敏感话题,收入需申报。
若具备维修、设计、编程等技能,可接小型私活(如家电维修、PPT制作等),需确保服务对象与工作职责无关联。
若有健身教练、教师资格等资质,可兼职健身房教练或开设线上课程,但需避免利用职务资源招生。
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家庭农场种植或养殖,销售农产品(如蔬菜、家禽),需注意与工作职责无关联。
“公职人员从事副业现象,可以说是国家政策与社会现实交织的产物,政策的创新是有积极意义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光表示,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开展副业,本质上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既缓解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
陈光同时提醒说,从事副业的公职人员注意精力分配,平衡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注意副业的时长和强度,更要注意利益冲突的防范,谨防出现“揽私活”等情况。
对此,陈光认为,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细化操作规范,从制度和流程层面堵住监管漏洞,同时强化职业伦理教育,更好地维护公职人员的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