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日前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指出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
管理提示指出,这些AI“魔改”经典包括《甄嬛传》变身“枪战片”,《红楼梦》改成“武打戏”,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等。管理提示认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影视经典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具体载体。如果像《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经典作品的经典人物,被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恶意地肆意地扭曲篡改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这些所谓的搞笑作品,就与原著的基本精神内核有了很大的出入,不仅改变了经典剧作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价值观念,也可能会扭曲社会对剧中时代的普遍认知,这是对经典的相当程度上的亵渎。AI还可以模拟人物原声输出,只要把台词字幕输入进去,就可以获得与原型高度相似的人物配音,没有看过原著的话,可能会被这些误导。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AI视频软件,这些软件使用没有门槛,也没有明显的提示。若将经典文学作品改编成现代风格的电影剧本,或是将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重新编排,这些行为若未经原作者许可,也有可能构成侵权。互联网的生命力就来自多样性、包容度和创新力,但绝非恶搞。制作这些短视频和表情包可能仅需要短短几分钟,依靠所谓的低俗胡搞,许多自媒体账号因此“涨粉”。“粉丝”一涨,流量就来,就代表着广告商的青睐,代表着滚滚而来的利益。
在奔向美好生活的新时代,决不能让乌烟瘴气污染国人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今年9月份,国家网信办公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服务提供者应“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但互联网平台上,这些“魔改”视频中很少有主动标识的。换言之,大多数AI“魔改”存在违法行为。
今天,AI展现了技术的无限可能,为艺术创作、娱乐产业乃至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譬如,微短剧《中国神话》,则由智谱AI和文心一言参与编剧,主要负责文本生成和主题提炼。该作品创作中,AI编剧占比高达80%,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影视产品创意研发中的巨大潜力。
技术进步,也不能越过法律的红线。我们必须处理好技术进步与法律伦理之间的关系,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造福社会,而不是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工具。《管理提示(AI魔改)》提出具体管理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限期反馈工作情况;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举一反三,对各自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广电总局这波出手整治,可谓给了“AI恶搞”一拳有力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