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迷茫”这个词说起。
年轻人说“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迷茫却并非年轻人的专利。高晓松说所谓四十不惑,并不是到了40,你就什么都明白了,而是很多事情过了四十,你不看开了,而不是看懂了。
职场的“35岁”现象,带来的不仅是“迷茫”还有中年人的“焦虑”。
迷茫,就是你没有目标了。年轻人没有目标,觉得自己还年轻,一切都来得及,可以慢慢早,反正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中年人没有目标,兼顾上有老下有小,没有目标也要不停奔跑,陷入老鼠迷宫的恶性循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在小尺度上没有答案的事情,拉长周期来看,会看得更加清晰。
关于人生目标这个事情,放到最大的时间周期,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想明白这个,很多事情会有解,无解的事情也无所谓,人生选择就有了风向标和优先级。
这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
政治正确的表达,就是利他,创造社会价值。这当然无法评判为错。但夜深人静,你问问你自己,不要告诉任何人,你自己信吗?哪怕是创业者,也能通过创造价值进而实现自我价值不是吗?实现自我价值才是目标不是吗?每个人不影响别人,遵守公序庸俗,然后让自己过得自在。世界自然就会美好起来。
创业的初心是利他,本质也是为了利己。
陈丹青说,“人生没有意义”。
季羡林也说,“人生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
当然这是经历过巅峰人生体验之后的感悟,当然有道理,这并不是消极。但它是经历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之领悟。好比有钱人说1个亿是一个小目标,钱就是一个数目,也不是矫情,超过1个亿的资产,不作的话,你是花不完的,钱会越来越多,可不就是一个数字而已。1个亿或者5个亿,对于生活没有太大的区别。
普通人的人生——是一种体验。结果都一样,有些长点,有些短点。但体验不一样。我们尽量让这个过程好一点。好比一个开局就不可重来的游戏,中间不能暂停,也无法重来的游戏,你想让游戏体验更加好一点,你需要做什么?你当然希望能够打到通关,体验一把打大boss的巅峰感受。
“眉间放一指宽,看一段人世风光”。
想看到更多的风景,自由很重要。人身自由自不必说,所以做人做事有底线,留有余地;然后重要的是财务自由——不被工作绑定;而后是精神自由。
大多数普通人,财务自由不可企及,且这恰恰又是教育体系缺失的部分。这一部分是有方法论的,后续文章会详细展开,且先跳过,假定这一部分我们有了计划与行动方案。
你财务自由之后,你想体验什么样的人生?
更多的名与钱么?这并不是可以传世的东西。很多人只是陷入这个惯性当中,把财富当成目的。财富只是让我们自由的手段,超过临界值,它就不那么重要。比如在北京,有500万的金融资产,长期年化达到10%,那么你就有50万的税后被动收入,基本进入”初级“财务自由状态 。
也许你内心就执着”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那你是天生的创业者,这样的人不会迷茫,战斗到直至成功吧,即使不成,也尽情享受这个过程。
很多人说旅游,也就是行路,诗和远方,阅遍花花大千世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很多人旅游就是换一个地方拍照,到另外一群人早就看腻的地方拍照。这种行路,走太多路程,只不过是一个邮差。
一个更加重要的事情是——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
立于长城脚下,有没有感觉秦始皇抗击匈奴的决心。金字塔的神奇,背后有多少奴隶的血泪,而不是一堆石头。
书中很有答案,告诉我们,人类从何而来,处于什么位置,甚至将去往何方。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与古今圣贤对话,有有效且方便的办法,即是读书。
海量输入,而后输出,与自己与社会,大有裨益。利己也利他,这就是价值创造。
既然,财富自由之后我们会去做,那为何不提前去做,然后顺便把财富自由给实现了呢。
总结一下本文的主旨:
迷茫是因为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是需要根植你内心深处长远的价值体系,即你设想的人生的意义。可以人生本没有意义,人生是一个过程体验。我们只是努力,让这个过程更加丰富多彩。要创造巅峰体验,所以,你要财富自由——这个我们另外展开。自由之后,读书行路体验大千世界就是人生价值,有闲时多读书,多思考,多输出,才能创造价值。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假想你现在已经财富自由,你会去做的事情。那么现在就找时间尝试去做,没准这条路通过加速你的财富自由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