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有人会说“全世界那么多人都在用,也没听说谁因为这个生病送医院的,放心用就好,不用管它”。
也有人会说“还是保险起见,谨慎一点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平时能少玩手机就少玩,身体真出了问题,到时后悔就晚了”。
还有人会说“辐射可不是闹着玩的,那玩意儿相当厉害,都能让胎儿畸形,我用手机打电话时间长了都头晕,现在到处都可以连 Wi-Fi,实在防不胜防,最近家里买了几大盆仙人掌来吸收辐射”。
此辐射非彼辐射
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危害

● 2022 年英国牛津大学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显示,经过对 130 万名英国女性超过 10 年的数据跟踪分析,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使用手机(包括十年以上长期使用者)会增加脑肿瘤的风险,也不会影响具体类型或肿瘤位置[3]。
● 2020 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展示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基因组和发育过程与人类相似的斑马鱼,实验中将其胚胎暴露在 5G 手机通信频段的电磁场下两天时间,胚胎死亡率、发育情况或对光的反应没有受影响[4]。
● 2013 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和巴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高压输电线附近的成年居民在白血病,脑癌,恶性黑色素瘤、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率上没有统计上显著提升[5]。
● 2009 年一项针对丹麦、芬兰、挪威、瑞典四个北欧国家大规模研究显示,从 1974 年到 2003 年,尽管手机的使用率逐年提高,但是脑膜瘤及胶质瘤的发病率并没有随之有增长的趋势,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关联[6]。
如何看待不同大小的风险
1A 级是指有足够证据证明的致癌物,包括 121 种物质;
2A 级是指有相当可能的致癌物,但没有充足的证据,比如动物实验发现了致癌性,人体实验却没有发现明显致癌性,包括 89 种物质;
2B 级是指可能的致癌物,但证据非常有限和微弱,包括 318 种物质;
3 级是指可疑的致癌物,但缺乏证据支持,包括 499 种物质。
参考文献
策划制作
来源丨Light科普坊/"中国光学"微信公众号
作者丨焦述铭 鹏城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博士
审核|张心正 南开大学
责编丨一诺
往期
精选
当代女性陷入“精致羞耻症”,为何如此难以克服?
女性发病率是男性 8 倍!面对这种疾病,饮食注意这 5 点!
警惕!智能手环变成“数字手铐”,很多人都被迫做这种事……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点亮“在看”
了解电磁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