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的高发季节,专家呼吁重视肺炎球菌疫苗的防护价值。
当流感撞上肺炎球菌——危害大大增加
谈及在过去的这个流感季里大家唏嘘不已的名人因流感导致肺炎而离世的病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蒋荣猛说:“这是典型的“流感搭台,细菌唱戏造成的后果,流感病毒会破坏呼吸道屏障,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重症肺炎。同时流感还会削弱免疫防御,使肺炎有机会快速进展至多器官衰竭,这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临床上把小于5岁、大于等于65岁、孕妇、产后2周内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列为流感并发症高危人群。健康的中青年人群流感出现并发症风险低,但也不能因此忽视风险。成年人肺炎的死亡率虽低于老年人,但若合并基础疾病或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败血症等致命并发症。
梁晓峰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蒋荣猛 北京地坛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被低估的肺炎球菌
“‘一老一小’已成为住院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主要群体,其中老年人更是以肺炎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为主,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蒋荣猛指出。“据柳叶刀关于1990-2021横跨三十多年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估计,中国肺炎球菌疾病负担也很严重。老年人罹患感染性疾病十分常见,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还可能造成原有慢性病急性加重(其中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
对肺炎球菌:抗生素防线已不堪重负
中国疾控中心呼吸道感染监测资料表明,2009-2019年在引起肺炎的9种细菌中,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和肺炎克雷伯菌位居前五。肺炎球菌性疾病是我国细菌性感染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导致侵袭性疾病(如菌血症性肺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等)和非侵袭性疾病(如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等)等多种感染。
“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中国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用药以抗生素为主,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球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像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有的地方监测到的数据显示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接近百分之百!”蒋荣猛教授感叹道。
专家呼吁:提高疫苗接种率,为健康筑牢防线
老年人罹患感染性疾病十分常见,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并发症多,且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命质量,还可能造成原有慢性病急性加重,出现临床不良健康结局甚至增加死亡风险,增加医疗资源消耗。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年公立医院细菌性肺炎出院人次数为998911人次,平均住院8.6天,次均医药费用高达8471.6元。
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降低肺炎球菌相关性疾病的重要举措,可节省大量住院费用和医疗支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家相关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社区老年人常见感染性疾病疫苗应用专家共识》等共识技术文件,以及慢阻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主要慢性病诊疗指南,均建议老年人应定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2008年WHO已把肺炎球菌相关性疾病作为最优先的疫苗可预防疾病,也建议各国将肺炎球菌疫苗作为优先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
“在肺炎疫苗接种率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肺炎球菌导致的细菌性肺炎占比已经从首位下降到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但是我国当前无论是流感疫苗还是肺炎疫苗接种率都不理想,尤其是在老年群体中,有些地区提供免费接种,响应率也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很大,听说今年有大量的流感疫苗过期销毁,非常令人痛心,因此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在可及性和服务方面多下功夫,提高接种率。”
加速创新疫苗引入,升级疫苗防护盾
传统上,我国成人肺炎球菌疾病的免疫预防主要依靠多糖疫苗(PPV),但其对成人全因肺炎或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有限,尤其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等高风险人群中,免疫原性不足,实际保护效果尚未形成广泛共识。“相比之下,多糖结合疫苗(PCV)凭借独特的免疫机制,在儿童群体中已展现出更优的保护效能。从PCV7到PCV13的升级,均证实了其在降低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发生率方面的显著优势。然而,目前我国尚未批准任何PCV产品用于老年人群。值得关注的是,多阶PCV疫苗(如PCV20)凭借更广泛的血清型覆盖,在全球范围内已展现出更全面的防护能力。我们期待这类创新疫苗能加快引入进程,为全人群特别是高风险群体构建更完善的免疫屏障。”梁晓峰最后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