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经纪  教师  参数  系统    蒸汽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mip.xhstdz.com/quote/70126.html

各位学员:

安徽干部教育在线

20212月选修课程已经上线,欢迎大家选学,后期将陆续推出更多课程。本期课程名单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 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过程、理论特征、主要内涵及重要意义

课程时长:100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课程重点讲解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征,阐释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师简介:莫纪宏,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

2.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用法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同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加强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提高执法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等。

教师简介:杨伟东,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

3. 保持斗争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实践证明,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必须保持和发扬斗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经受时代发展、社会变迁和任务转换带来的考验。本课程重点讲解了斗争精神的内涵,以及新时代保持斗争精神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教师简介:郑权,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一级巡视员

党的建设

4. 新时代下的党组织关系转接和接收工作

课程时长:52分钟(两讲、1.5学时)

课程简介:新时代下,党员的就业环境不断变化,党员人数不断增多。面对党员队伍状况日益复杂化、多样化,梳理好党员组织关系的接洽工作变得十分重要。本课程以新时代下党组织关系转接和接收工作为主题,首先介绍了党组织关系及转移规定,指出了不同领域、不同情况的党员组织关系管理,阐述了党组织在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时的基本职责,强调对入党手续“异常”的处理方法。其次介绍了补办《入党志愿书》的程序,指出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的程序。最后阐述了应接入的党组织与介绍信信息不一致的处理。

教师简介:元跃旗,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

5. 夯基固本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论述

课程时长:96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基层建设作出了重要的全面的部署。完成这样的部署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课程首先阐述了基层党组织作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政治功能是其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从严密组织体系、严肃组织生活、严明组织纪律,简要地阐述了强化政治属性的具体内容;从思想建党为根本、组织建党为核心、制度治党为保障,阐述了突出政治引领的具体内容;从压实政治责任、完善责任制度、强化责任体系,阐述了坚守政治担当的具体内容。其次从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从严从实加强机关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以及统筹推进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等方面阐述了分类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内容。最后从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的具体内容。

教师简介: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6. 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转型,恰逢国际社会百年未有之变局,做好社会治理十分重要。本课程以网格党建为主题,首先,介绍了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与要求,具体指出了社会转型需要社会治理创新、国家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社会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阐述了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相关知识,具体包括基层社会治理的定义、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等。其次,介绍了网格化管理的提出背景与实施,分析了什么是网格化管理,从优化网格组织体系、加强网络资源配置、网格的社会化等方面阐述了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最后,介绍了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优化网格运行机制、提升网格治理信息化水平、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等,明确了网格党建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多网合一”问题、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干部序列问题、机关干部下沉网格制度化问题、提高社区网格党组织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完善驻区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向社区网格报到工作制度等问题。

教师简介:向春玲,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7. 牢记宗旨推动发展,提高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课程时长:94分钟(两讲、3学时)

课程简介:始终重视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而且群众工作是党各项工作的基础。推升新时代的社会治理能力,其中很关键的一项就是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积极发动群众的力量。本课程首先介绍了自觉贯彻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详细讲解了如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健全服务群众制度的突破口。接着介绍了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其次,从完善领导机制和教育机制两方面讲解了如何探索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最后详细介绍了如何完善利益机制和监督机制,讲解了健全群众利益维护机制的必要性及措施,提出了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的建议。

教师简介:洪向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

党史党风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课程时长:93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召开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的历史上都是特别重要的一次会议。通过这次会议,也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一种转折。本讲讲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走向历史转折,二是决定命运的41天,三是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

教师简介:沈传亮,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经济建设

9. 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

课程时长:92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本课程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分析了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讲解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核心要求,阐释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关键举措。

教师简介:张鹏,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0. 新发展格局:一个重大战略抉择

课程时长:78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情况,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来的,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关于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不是应对疫情冲击的短期之策、无奈之举,而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本课程对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及构筑新发展格局的原因和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着重点进行了讲解。

教师简介:胡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党校报刊社副社长

11. 新格局 新形势 新优势——加快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课程时长:81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本课程主要从宏观经济四部门模型来阐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党中央关于“双循环”的决策背景以及“双循环”格局的战略举措与政策前瞻。

教师简介:周跃辉,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1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我国的经济影响及我国企业如何利用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2011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第四次领导人会议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在15 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各国贸易部长签署了 RCEP 协定。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东亚经济一体化迎来重要里程碑。本课程重点介绍了RCEP成功签署的时代背景: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深化国际分工,以及RCEP是如何助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促进东亚经济圈的成形。

教师简介: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13.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课程时长:54分钟(两讲、1.5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要精神,深入解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激发国内市场活力,为经济运行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教师简介:张原,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教授、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支付结算研究院院长

14. 碳中和三部曲 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课程时长:88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本课程重点介绍了碳中和目标及政策出台的背景,讲解了碳中和的本质与发展趋势的改变,分析了实现碳达峰工作的具体安排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径,阐述了碳中和与能源转型,说明了如何落实碳中和的长期目标。

教师简介:李俊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

15. 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课程时长:86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与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牢息息相关。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年度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单独列出,这在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尚属首次。本课程主要介绍了粮食安全的概念,重点阐明了我国现在粮食供给是安全的,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以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

教师简介:徐小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

16.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

课程时长:84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2020929日,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举行。此次会议对央企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本课程重点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国有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及其转型过程,强调了国有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的重大进展,以及还未完全攻克的重点难点问题,阐释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聚焦的重点任务。

教师简介:胡迟,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17. RCEP发展、特点及影响

课程时长:88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本讲课程重点介绍了什么是RCEPRCEP发展历程及特点、RCEP对全球及东亚区域发展的影响、RCEP对中国的影响等内容。

教师简介:陈建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建设

18.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课程时长:89分钟(两讲、2.5学时)

课程简介:202062日,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抗疫斗争经验,深入阐释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部署重点任务。本课程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本背景、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四方面展开阐述。

教师简介:孟庆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教授

19. 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

课程时长:83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要做到心中有数、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不断提升年轻干部应急处突的见识、胆识和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课程说明了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是应急处突能力的重要体现,阐发了年轻干部要不断提高应急处突的见识和胆识,讲解了年轻干部要坚持底线思维的思想方法。

教师简介:马宝成,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欧应急管理学院)主任、教授

20. 新时代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课程时长:85分钟(两讲、2学时)

课程简介:新时代下的应急管理出现了系统性、风险多样性等特点,对我国应急管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考验了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疫情暴露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本课程以新时代应急管理为主题,首先着重介绍了新时代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面临的风险,具体指出了重大风险的四大关键点、应急能力概念、风险概念、应急能力建设、综合化安全管理等内容。其次介绍了新时代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阐述了提升应急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包括科学的管理理念、监测预警、应急力量体系建设、应急指挥、舆论引导。

教师简介:游志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

生态文明建设

21. 落实严明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课程时长:105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本课程重点介绍了我国生态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容、“允执厥中”的思想精髓,并结合大量实例和数据,深刻剖析了我国生态系统脆弱的严峻现实与问题症结,提出了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对策。

教师简介:宋豫秦,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科学人文

22. 5G助力国家数字化转型

课程时长:11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新基建的加快推进本就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举。而5G作为我国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了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发展5G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战略共识。那么如何认识5G在助力国家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讲课程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教师简介:腾讯研究院专家组

23. 未来城市——智慧城市进阶之道

课程时长:9分钟(一讲、0.5学时)

课程简介:随着全球城市人口数量不断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各种“城市病”接踵而至,“城市病”成为困扰各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首要难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在为城市发展和治理赋能,城市已经成为这些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但数字时代下的城市发展,远不仅限于将技术应用于城市,而是数字科技全面融入经济运行与社会治理的一种质变。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理念亟需实现从“技术论”向“人本价值”的回归。本讲课程主要介绍了作为智慧城市的进阶之道,“未来城市”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如何实现“未来城市”。

教师简介:腾讯研究院专家组

24. 听化石的故事

课程时长:105分钟(三讲、2.5学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化石的内涵、作用和类型等概念,详细讲述了许氏禄丰龙、顾氏小盗龙、棘鼻青岛龙等十种古生物,深入阐释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师简介:王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动物馆馆长

25. 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的经验及借鉴

课程时长:101分钟(三讲、3学时)

课程简介: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产业之一,其所代表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时代背景变更下技术的变革,将有效助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课程首先对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重大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研判,以厘清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脉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技术、产业不断迭代升级。其次对产业创新的意义和重要影响进行了阐述,从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发达国家的创新模式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深刻剖析;列举了光刻机、星链互联网、脑机接口、自动驾驶等新型领域的企业创新案例,以吸取其成功经验,推动我国产业、企业创新进程。最后列举分析了自动驾驶、量子计算两个新型领域的典型企业创新案例;在对企业创新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并提出了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三个定位、五个抓手和政府层面的路径建议。

教师简介:温晓君,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

26. 新时代热词解读

1)文化强国:将文化名片打造成“金字招牌”

课程时长:14分钟

课程简介:美国好莱坞、日本动漫、“韩流”、法国奢侈品……这些一提国名就能让人自动关联上的,就是代表各国特色且具备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金字招牌”。作为世界文化产业强国,这些国家的文化输出,表面看是“无为而治”,实则是文化战略。他们通过市场机制、国家战略、现代传播手段、教育交流等,推广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以维护利于自身的国际文化格局。在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今天,中国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如何进行文化输出、打造文化产业,同时也要思考中国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

2)混合战争:国家间冲突的新形态

课程时长:14分钟

课程简介:当今时代,核武器威慑限制着常规武装力量的大规模使用,全球化加剧推动现代冲突延伸至非传统战争领域,高科技发展推动斗争方式向跨领域、多手段拓展,加之国际法的制约,国家之间很难再通过大规模战争来解决争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混合战争”应运而生。“混合战争”理论是如何提出的?它都有过哪些具体实践?

3)电子游戏:文化传播新载体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一说起电子游戏,人们往往把它与玩物丧志、网瘾关联在一起。但20204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3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32亿,占网民整体的58.9%;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29亿,占手机网民的59.0%。事实上,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游戏早已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和文化传播的新型载体。

43D打印助力智能制造

课程时长:14分钟

课程简介:3D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它不同于传统减材制造对原材料进行去除、切削的方式,而是将特定材料层层叠加来构造物体。作为新兴前沿技术,3D打印由于精度高且经济、环保,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等多个领域。它承载着未来制造的无限可能,也颠覆着传统制造业的思维形态,从而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那么,3D打印是如何助力智能制造的呢?

5)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战争面貌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成为推动军事变革、改变战争面貌的重要力量。各主要国家军队将人工智能视为决定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技术,正从顶层规划、项目研发、资金注入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将从根本上改变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和作战方式,催生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推动战争形态加速迈入智能化时代。

6)迎接第二次量子科技浪潮

课程时长:14分钟

课程简介:自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诞生以来,已有普朗克、玻尔、爱因斯坦等100多位科学家由于量子物理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电子显微镜、原子钟、激光器、半导体、芯片等产品也因之先后孕育。进入21世纪,人类对量子世界的探索已从单纯的“探测时代”走向主动“调控时代”,催生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一批新兴技术。在量子科技领域,第二次革命浪潮正在兴起。

7)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无人机诞生之初,只是士兵们用来训练的靶机。在现代战争中,它是广泛用于情报侦察的“天空之眼”,是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空中利刃”,是执行作战支援任务的“空中快递”,还可以执行信号侦察、电子战、通信中继等各种任务。无人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的飞行器。

8)算法推荐技术下的诱惑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正在将人们带入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更强的信息传播时代。我们看到的新闻推送、搜索结果、好友信息,以及各类购物网站给我们提供的个性化购买建议等,都是算法作用的结果。我们已经进入“算法时代”,算法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于无形之中正在影响着企业创新、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甚至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

9)揭开央行数字货币的层层面纱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央行数字货币在中国就是数字化的人民币。与比特币等虚拟币相比,它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其效力和安全性也是最高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会对个人支付习惯产生深刻影响,也会给银行、电子货币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带来机遇与挑战。20208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们可能会问,既然和现金差不多,为什么各国要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呢?

10)人类与野生动物应该如何共存共生

课程时长:13分钟

课程简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野生动物保护得到了空前的重视。20202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意味着中国确立了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制度。而纵观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全球重大疫情,几乎每一次都与野生动物有关。据统计,在所有新兴疾病中,有70%以上源于野生动物。人类怎样才能与野生动物“相安无事”、共存共生呢?

教师简介:专家组

 

 

安徽干部网络学院       

 202124日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012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