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经纪  蒸汽 

周末谈丨网红医生的AB面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quote/71423.html

你在视频平台“看”过“病”吗?

周末谈丨网红医生的AB面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会再去相信“搜啥最后都是癌”的搜索引擎。

他们之中,有的做科普,有的讲知识,有的教会粉丝一些健康生活的技巧。

好像一夜之间,网络平台上的医生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在全国火了起来。

2020年,网红医生的转折点

如果仔细翻一翻,许多现在的网红医生,都是在2020年左右开始接触互联网的。那时全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管控措施之下,有许多医疗机构因为防疫要求停诊。

“居家办公”催生了许多医生开始通过互联网为病患服务的想法。  

“因疫情居家办公的某一天,我出门买菜,在换衣服的过程中,家人不断叮嘱我各注意事项,不要被病毒感染了。”B站医生博主刘加勇(B站医学科普内容创作者:刘加勇医生)回忆起初次拍视频的动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自然知道如何防护,但我觉得这件事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想知道,所以就拍了第一条视频。”

做自媒体,首先需要有时间。当年有不少像刘加勇这样居家办公的医生,通过拍一条视频“打开了的大门”。

博主“水果医生”(B站号:水果医生)也在2020年迎来自己视频创作的转折点。

“当时被派驻湖北,看到疫情的真实情况,碰巧也赶上自己因甲亢手抖,没办法拍摄以往‘为水果做手术’的视频,”水果医生表示,“所以当时就想到给粉丝讲一讲ICU里的人情冷暖,没想到火了。”

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医生开始接拍短视频,给全社会普及疫情有关的知识和信息。短短三年来,“触网”医生与作品数量呈现飞跃式增长。

这些年,网友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自2020年之后,医学视频越来越丰富多样,越来越多的医生入场视频赛道,共同造就了当下医学视频领域蓬勃发展的局面。

不仅是数量的增加,还有模式的转型。

但随着流量的不断膨胀,“网红医生”的队伍里逐渐分化出A、B两路分支。

记者采访了三位B站医生博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做一名“正经”的医学博主,专业性是底线。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是他们在接触互联网之前就已经形成的专业素养。

但医生不是神,也不是什么医学知识都能信手拈来,成竹在胸。面对拿不准的知识点,他们也会想各种办法来保障信息的准确性。

专业性的医学知识,深入浅出的生活语言,让无数人通过屏幕踏进曾经壁垒高耸的医疗领域。

“互联网给医生群体多了一个发声的渠道。不光可以做科普,把更多的最新的医疗知识传播出去,在遇到一些医疗的舆论热点的时候,也可以让舆论有更多医生的声音。”普外科曾医生说。

事后,这位粉丝专门留言感谢他。

像这样粉丝看过视频后得到正确治疗,或者找对治疗方向的情况,在三位医生的评论区经常可见。

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且并不充沛的当下,即便挂不上号,也可以通过医生专家的科普了解到一些核心知识,对其日后的治疗大有裨益。

可以说,互联网正在试图让医疗资源以另一种形式分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病急乱投医”的情况发生。

刘加勇医生说,医生们做的,就是把医学技术的前沿知识,翻译成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再传递出去。

“这个视频拍得特别好,一学就会,真的应该把它放进教科书里去,让更多人知道。”时至今日,刘加勇还记得这样一条评论。

开启百姓心智,让医学知识变成生活常识,是许多致力于医学科普的网红医生朴素的愿望。说的更宏大一点,“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不仅是自身生活的改善,更是推动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步。

但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有着“医者仁心”的胸怀。互联网的流量让一波专业做医学科普的医生火了起来,逐利的资本立马跟进,开始塑造出了一大批另一种意义上的“网红医生”。

流量加持下,对利润的追逐,开始侵蚀医学科普视频领域,从一个视频号的诞生到火爆,每个流程都有“背阴面”。

此前,在某视频平台医生资质“代认证”被媒体曝光。通过这些“机构”,一个医疗小白也可以获得平台的医生资质认证,挂上认证医生的专属标识。

代认证人员的一句“违法,要做吗?”,侧面反映出这个市场的需求有多么旺盛,以至于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

平台资质认证机制的漏洞,让一些觊觎流量的人打起了歪主意。但随着各个平台不断完善审核资质的运作机制,通过定期认证、平台巡查、用户举报等方式,让一大批“代认证”机构失了业。

但即便是通过了认证,也有一些人打起了流量的主意。他们的目的是要用最吸引人的标题党、最夸张的表达、最无厘头的表演和迎合观众口味的“医学知识”,吸引人们驻足观看,为个人或者是身后的MCN带来经济效益。

不得不承认,这些充满了戏剧冲突、刺激感官的所谓“医疗短视频”,天然地自带“网红”属性,利用了网友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收获了巨量的关注和流量。

赚流量还不够。这些挂靠了MCN的“网红医生”,已经不再思考如何把高质量的医学知识传播下去,不论医生本人也好,还是MCN也好,他们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变现。

流量转化成真金白银,就得上家伙才行。

于是这些“网红医生”有了新业务——直播带货。这似乎已经成为流量变现的黄金定律,但不论是从带货的目的、行为还是货本身,都与“知识传播”毫无瓜葛了。

有网友表示,本身冲着医生的权威性买了直播间的东西,到手却发现质量很差,让自己对带货医生不再信任。

因为一些人,医生前面加上网红二字,权威性好像就大打折扣了。

医者仁心是不变的真理

事到如今,“网红医生”成了一种亦褒亦贬的标签。

我们看到了许多像曾医生、水果医生、刘加勇医生这样的A面人物,也见识过不少直播带货、违背初心的B面角色。

互联网时代,“流量”亦正亦邪如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引导规范趋利避害,是各行各业无法回避、都要思考回答的母题。

“不能让‘看上去好理解’的歪理占上风。”刘加勇说,“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到,医学知识就是有门槛、有壁垒,但需要通过监管,把那些‘掐个地方就能把人救活’的内容过滤掉。作为医生,我们也努力要让自己的语言在短视频平台上更易懂。”

平台也应有所作为。

近年来,大量不具备医生资质的网红遭到下架,突破医疗底线视频被封禁,对内容的审核也日趋严格,避免一些错误知识传播。

前些天,三家平台对MCN违规操作发布伪科普的内容进行了处理。

但仅凭平台操作,无法从根本上杜绝B面“网红医生”的出现。

“作为医生,既然想做网红,就老老实实线上做,不要导流到线下去,不能忘了医者本心。”水果医生说,“做好治病救人的事,别总想着坑别人的钱。”

当然,对于平台的用户而言,做好信息的筛选和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未经核实认证的医疗消息,也是一种规制的手段。

互联网带来利好,也带来问题,监管、监督、自律,不应该被流量的浪潮淹没。

纵观古今,不论技术如何发展,互联网如何塑造,粉丝数量如何暴涨,医者本心仍是治病救人。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1423.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