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经纪  教师  参数  系统    蒸汽 

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中的5G应用分析及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5G部署[图]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mip.xhstdz.com/quote/71736.html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大数据防疫”成为在各级新闻媒体上频繁“露脸”的一个热词。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同信息技术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合作联动,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形成了有益的经验。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正月初三召开的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会商会上表示,运用大数据分析,可以支持疫情态势研判和疫情防控部署,并有助于对流动人员进行病情监测,十分重要。

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中的5G应用分析及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5G部署[图]

    在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突发事件处置和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正在着力推进的重要工作。目前来看,大数据应用于疫情防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疫情预警、人员追踪、物资调配、复工服务和政务决策。

    一、大数据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一)、疫情预警,提前预判

    目前大数据助力疫情预警主要基于平台用户的关键词搜索,其基本逻辑是通过监测和提炼用户搜索的关键词信息,就一个初发事件的主要源地、主要病征、关键区域较早地得到一个初步识别,上述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后,对可能存在的流感、疫病等进行初步的评估界定。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上线了“城市大脑疫情预警系统”,该系统就是通过对互联网搜索信息、社区和医院等重点区域视频监控信息、市民热线的百姓诉求信息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找出关键事件并进行定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近1月常德范围内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警的狭义界定,是指在事件将发未发之际得出充分评估并采取针对性举措,防止事态集中爆发或扩大;广义来看,则指在整个事件进行过程中,任何有助于减少损失的信息警示都可归入预警的范畴。目前大数据疫情预警的主要焦点和难点仍在于前者。这也正是有关专家指出的“此次疫情防控未能对大数据的预警功能给予足够重视,未能及时对数据进行深挖从而及时预判疫情,错失了最佳处置窗口”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大数据的疫情预警功能,目前还有三个方面的工作亟待完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人员追踪、精准控制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专家一再呼吁,减少人员流动是控制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有效办法。大数据参与疫情防控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迅速有效锁定和追踪潜在传染源,具有时效和成本两个方面的优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利用大数据进行隐性传染源追踪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宏观上了解在武汉实行出行管制前夜流出的500万人的具体流向,并可依据这一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布控和准备;微观上可以分析散乱在各地的隐性传染源及其接触情况,大大提高排查效率。宏观上的流向监测技术难度不高,百度地图推出的“春节迁徙热图”就具备类似功能;微观上的人员定位主要在于数据的共享和整合,李兰娟院士团队在疫情早期就同有关企业进行了大数据人员追踪系统的开发。

具体来看,目前大数据助力人员追踪和精准控制集中在两个方面: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部署资源,精确调配

    疫情防控期间,医用物资的调配是否精准有效是影响疫情防控进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大数据参与医疗资源调配主要应用是供需对接和大数据智能供应链管理。传统的物资调配方式要通过需求提报、汇总,物资调运、集中、分仓、发送等多个环节,这就难免出现调运不合理、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平台一是可以实现供求双方的精准对接,二是可以大大提高物资调运的时效性,降低运送过程中的错漏和损耗。目前许多地方都上线的大数据平台都可“物资供需对接”服务,能够让疫情防控部门、医院等需要医疗物资的部门顺利找到“卖方”,让有医疗物资供应能力的企业快速找到“买方”;目前电商大数据智能供应链管理在防疫物资调运过程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还不够,尤其是对于一座特大型城市乃至全国性应急物资调配管理体系而言,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持续推进: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疫情防控中的5G应用

    (一)、总体分析

    1.应用类型分析

    重点突出: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5G系统集成应用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社会疫情防控、一线疫情阻击以及助力复工复产成为疫情期间5G应用的三类典型案例。从统计结果来看,一月下旬开始至二月底是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5G技术深入应用到了防范、控制、管理、阻击等一线战场,社会疫情防控类和一线疫情阻击类的应用案例占比分别为37.9%和28.7%;随着疫情防控效果的逐步显现,全国多个省市多日来确诊病例零增长,多地按照防控要求组织企业有序开展复工复产,这一阶段,5G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ICT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复工复产类的应用占比已达到33.3%,并且仍在持续提升。从案例的进一步统计结果来看,5G在社会疫情防控类中的应用案例主要在两个领域发挥了作用,分别为防控筛查(27.6%)和民生保障(10.3%);5G在一线疫情阻击类中的应用主要在两个领域开展了实践,分别为医学治疗(13.8%)和医疗保障(14.9%);5G在助力复工复产类中的应用案例主要包含两大类别,分别为复工复产新模式(17.2%)及现场复工新防线(16.1%)。

5G应用场景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融合应用分析

    深度融合:5G与众多新型技术融合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5G以其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以及大连接的技术特性,有助于全面赋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其他ICT技术,并承载超高清视频、无人机/车、机器人等对网络需求极高的新型终端,从而使得ICT技术及新型应用有的放矢,在防控阻击疫情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案例的统计结果来看,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应用分别为29.9%、5.7%和21.8%,总体占到了全部应用的57.4%,其中不乏一些案例同时结合三项技术并基于5G网络开展实际的数据传输与分析;5G与超高清视频、无人机/车、机器人的融合应用案例也占到了全部应用案例的48.2%,占比依次为28.7%、9.2%和10.3%。

5G融合技术应用数量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3.行业分布分析

    需求牵引:医疗与安防领域5G应用收获大量实践成果;走深向实:教育、工业、物流等各行各业开拓了5G应用的创新模式。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加速了5G在医疗行业的应用落地,5G+医疗行业案例占比达到了39.1%,案例覆盖了远程医疗、远程会诊、体温监测、院区物流、无人作业等多类业务,为5G+医疗多样化业务的未来复制推广提供了大量样板。此外,安防作为此次疫情防控战的重要环节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5G+安防行业案例占比达到了28.7%,5G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此次疫情的防控手段,为推进国家的立体化安防体系建设提供了众多素材;助力企业有序安全的复工复产成为了2月中后期的一项重点工作,5G在该领域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涉及工业、建筑、能源、交通、教育、金融、信息、娱乐、物流等多个行业,为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保障措施及新型模式。

5G应用行业分布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4.地域分布分析

    立足优势:依托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5G技术已应用到了多个抗击疫情的一线省市。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案例占比达到了12.6%。此外,5G技术在浙江省(27.6%)、广东省(10.3%)、四川省(10.3%)、北京市(8.0%)、江苏省(6.9%)等防“疫”形式较为严峻的省市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上海市、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甘肃省、广西省、贵州省、河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陕西省、海南省等省市均有5G协助防控疫情及复工复产的身影。

5G应用案例个数地域统计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二)、社会疫情防控类

    在社会疫情防控方面,5G在此次疫情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社会疫情防控主要包括政府监控及公众服务,其中政府监控指医院及社区等在疫情期间的对大众健康状况的筛查、行为规范的监控、不良行动的预警以及疫情实时分析的汇报等,将其归纳为防控筛查,其在社会疫情防控类应用中的占比为72.7%;公众服务指在公共场合的疫情预防、基础设施的维护、社会服务行业的正常运转等有助于在生活层面提供疫情防控帮助的措施,将其归纳为民生保障,其在社会疫情防控类应用中的占比为27.3%。

社会疫情防控类应用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1、5G协助防控筛查

    防控筛查是此次除了医院一线疫情阻击之外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疫情发展的方向,我国在此次疫情防控阶段实施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举世瞩目,为阻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统计案例可以得出5G技术在此次防控筛查中依据需求承载了一大批新型业务,成为后续防控筛查业务复制推广的典范。防控筛查应用场景中主要包括六种业务类型:基于热成像系统的体温监测(33%)、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员筛查(12%)、基于无人机的社区巡检(21%)、基于机器人的远程巡查(13%)、基于大数据的隔离监控(13%)以及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疫情报告(8%)。

防控筛查应用场景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基于热成像系统的体温监测是5G应用最广泛的防控筛查场景。具体应用中,5G主要用于实时测温图像及数据结果的实时回传及分析,实现非接触式快速检测人体体温,实现发热、高温异常事件告警和人员识别,提高了高温人群识别速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也提高了人员通行效率。该应用已在浙江、上海、广东、江苏、四川、广西等多地的机场、地铁、高速路口等人流密集场所得到推广,有效减少接触式测温引起的交叉传染风险,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

    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员筛查是数据实时分析及图像识别在5G中的典型应用推广。5G的特性能够满足云端人工智能“大脑”对运算和存储能力的网络要求,通过对重点涉“疫”人员的智能分析,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无感体温检测,帮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筛查体温异常的人员并提醒,同时人工智能还支持未佩戴口罩人员识别等功能,实现立体化的人员监测及筛查。该应用已在浙江、北京、甘肃、云南等地得到推广,利用一系列技术手段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散。

    基于无人机的社区巡检是园区5G+无人机巡检业务的成功复制推广。5G的低时延特性能够满足无人机实时操控的需求,而大带宽的特性则能够进一步承载无人机所搭载的超高清摄像头对视频回传的网络需求。无人机机身上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可以无死角地从高空观察现场情况,协助地面防控人员开展治安巡查、交通监控、搜索重点地区车辆及人员、消毒防“疫”等工作。该应用已在浙江、四川多个市县开展了实际推广,对于开展防控监查和防控宣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人的远程巡查是5G+机器人远程操控业务的场景拓展。

    与无人机类似,5G的低时延大带宽特性满足了机器人实时操控及承载超高清视频业务的网络需求。中国联通基于本次疫情推出5G防“疫”机器人,助力疫情期间苏州公安局在苏州火车站旅客到达出口处的检“疫”筛查工作,5G防“疫”机器人通过5G网络将7路高清全景视频及1路热成像视频实时回传,实现实时监测功能,对巡检区域中的行人进行快速排查。该应用已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落地,实现了对现场环境24小时不间断维护。

    基于大数据的隔离监控充分发挥了5G的大连接优势。中国电信推出的一款防“疫”监管助手产品—智能门磁对终端连接数的需求极高,并对大数据算法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该产品以NB-IoT网络为基础,可实现对门的开关状态监控,对有需要隔离的家庭装上NB-IoT智能门磁之后,如果出现开门外出,后台立即生成告警,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或语音实时推送到社区网格员手机上。该应用已在江苏、广东等地多个街道成功应用,助力社区管理人员迅速做出反应,大大提升了网格员的工作效率。基于超高清视频的疫情报告借鉴了5G+超高清视频直播的大量应用示范经验。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与中国联通杭州市分公司开展了无人值守24小时不间断实景直播,防“疫”现场5G慢直播已开展6场系列直播,分别为萧山梅仙、钱塘新区新湾街道琉新线、下城潮鸣春丰、红十字会捐赠物资全纪录、下沙街道“云团圆”直播和西湖断桥慢直播,实现超高清视频信号的稳定实时播出。

    2、5G助力民生保障

    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时期,公众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响应国家号召,民众配合管控并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居家隔离、减少社交成为了社会共同防“疫”的新型方式,然而也为公众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基于5G在园区智能巡检、农业消毒、物流自动化配送以及VR娱乐等场景的应用积累,众多民生保障方式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推广上线。民生保障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四种业务类型:电力无人巡检(11%)、公共生活场所消毒防控(34%)、物流行业无人配送(11%)以及公众娱乐互动(22%),业务占比如图7所示。

防控筛查应用场景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电力无人巡检来源于第二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和国网杭州电力公司共同落地的全国首个5G电缆隧道巡检机器人,在春节防“疫”保电人员不足、物资紧缺、隧道内密闭空间容易造成病毒交叉传染的情况下,为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完成了40天24公里隧道巡检,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提高了电力巡检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巡检频率,保障了疫情中电力供应,在特殊时期完成了守护万家灯火的特殊使命。

    公共生活场所消毒防控将5G+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借助5G既有网络的支撑,消毒擦地机器人、吸尘机器人等多种类型的机器人也加入到抗击疫情的一线队伍中。机器人通过搭载激光SLAM技术,并配备了高精度激光雷达、3D视觉及超声波传感器等感知技术,拥有自我定位、精准避障及导航的功能,能够实现全区域覆盖消毒清洗,在商场等公共场所助力抗击疫情。

    无人配送成为了5G在物流行业的一次全新尝试。北京联通和美团点评合作的美团“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率先在北京顺义区落地,利用无人车首次在公开道路进行实际订单配送,在5G超高速率、超低时延的网络保障下,无人车运行时每秒消耗的高数据流量得到满足。该应用将5G无人配送技术应用在配送环节及疫区智能化建设中,降低人际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

    娱乐互动领域的创新形式成为5G确保民生保障的特殊应用。为了支持国家疫情防控工作、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推动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用科技助力中国文旅产业复苏,中国联通将上线5G文旅互动直播服务,近期还将策划上线湖北景区专题。面向文旅行业提供的5G互动直播服务,使居家百姓在线云游祖国大好河山,充分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特殊需求。

    (三)、一线疫情阻击类

    在一线疫情阻击方面,5G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特性被充分运用到医院建设、患者处置、医疗辅助等与抗击疫情工作直接相关的场景中,这是我国宣布5G正式商用以来,在全国民众面前对5G技术最直接和严苛的考验。一线疫情阻击主要包括患者诊治及医疗服务,其中患者诊治指在医院、救护车、医学方舱等医务人员直接参与患者诊治的场所内,开展的疑似患者诊断、确诊患者治疗及出院患者跟踪等医疗诊治工作,将其归纳为医学治疗,其在一线疫情阻击类应用中的占比为56%;医疗服务指为患者提供救治场馆、辅助医务人员工作及保障医疗环境安全卫生等有助于患者诊治的服务,将其归纳为医疗保障,其在一线疫情阻击类应用中的占比为44%。

    1.5G创新医学治疗医学治疗是扼制此次疫情发展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确诊患者的生命安全和预防疫情过后的再次爆发,我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与国际同行共享治疗方法和效果,为其他国家在防控疫情上争取了宝贵时间,为全球加速开发针对新冠肺炎的疫苗和药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案例可以得出,5G技术在此次疫情医学治疗中扩展了医疗资源的使用范围,推动了实时远程筛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方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成为后续全国医疗资源共享的典范。医学治疗应用场景中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业务类型:疑似患者智能诊断(21%)和确诊患者远程治疗(79%)。疑似患者智能诊断成为此次疫情中5G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融合的典型应用。5G的特性能够采集大量疑似患者的视频影像、CT检查数据图像、核酸检测报告等现场信息,并实时传输到远程医疗云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引擎,实现疑似病例快速诊断和患者信息入库,第一时间排查疑似病例,大幅度减少疑似病例确诊时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利用5G双千兆网络+远程CT扫描助手,为远在300公里外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患者进行医学诊断。确诊患者远程治疗是5G技术与智慧医疗融合发展的排头兵。通过5G技术的高可靠和低时延特性,异地专家或医疗团队远程控制医学诊疗设备,接收治疗现场影像,进行远程会诊,指导现场医护人员进行远程诊疗或进行远程手术。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波医学中心的专家,利用中国电信5G网络,通过手柄远程控制武汉市黄陂体育馆方舱医院的超声机器人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治疗。杭州、武汉、荆门通过浙江联通提供的5G网络开展三地远程诊疗,将邵逸夫医院分布在湖北不同战“疫”一线的专家与后方专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湖北7个新冠肺炎危重病例的救治方案。

    2.5G助力医疗保障

    基于5G进行医学影像传送的远程会诊与远程医疗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大屏电视为远程会诊提供了超高清医学影像图片与视频,但需要高带宽支持,当病房缺乏固网宽带且4G不能支持4K/8K影像时,5G发挥作用正当其时。

    2月24日,在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考察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点赞中国电信的5G远程诊疗平台,表示“在四川见到这一点非常惊艳”。

    2月27日,武汉雷神山医院进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诊疗:来自“北上广”3个城市的医生通过“5G远程CT协作平台”,共同参与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一场诊疗。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及医疗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与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谢灿茂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陈旭岩书记共同研究CT影像并探讨病情。这也是5G技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又一次探索。

2月27日武汉雷神山医院-来自“北上广”的医疗专家共同接入5G远程CT协作平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此前医生们普遍的做法就是对着显示器,用手机拍下CT影像再发给其他人。但拍照的角度,现场的光线,甚至拍照设备造成的色差等因素,会在照片的清晰度、颜色等方面造成“失真”。医学诊断更加严谨,看不到“原图”,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远程诊疗的发展。与普通的远程会诊相比,“5G远程CT”可以接入医院的PACS系统,把CT、核磁、超声、各种X光机等医学影像设备产生的原始数据,通过5G网络传输出去,让远程在线的医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

5G远程诊疗影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华为湖北运营商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曹亚东对媒体表示,医学CT影像远程协作对网络的传输速率和时延要求都非常高,上下行速率要求30Mbps~50Mbps,时延要求50ms左右,而5G高速率、低时延的技术特性能很好地满足要求。此外5G部署速度比固网更快,在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可以满足远程CT协助的需求。

    在远程CT协作系统的帮助下,“CT原图”实现共享,还支持远程标注等功能。相隔1200公里的京汉两地医生,可以通过5G网络实时在CT影像上对病灶进行判断和标记。这也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5G技术结合医疗远程诊疗需求完成的最新应用。

    5G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国电信在武汉建设了500多个5G基站全力支撑疫情防控。

    据了解,北京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利用天翼云系统,针对发热门诊病例的多方5G远程会诊,让一线医护人员与病患接触减少。武汉火神山医院则通过天翼云远程会诊系统,实现与解放军总医院20名医疗专家同时会诊。火神山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通过辅助码流及时分享患者CT、心电图、超声影像等资料,降低了现场会诊的交叉感染风险;医学影像资料可以通过5G智能手机传递到医疗云平台,平台内嵌的AI人工智能引擎可以进行影像识别,供医务人员分析和诊断病情,5G救护车上的医生可以随时获得医院医生的诊断。

    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研发的远程医疗云和影像云平台,已接入全国3662家医疗机构,影像存储887T、检查量1045万人次、在线诊断量58万人次。

    医疗保障是顺利开展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疫情突发致使医院床位、医护人员和服务人员紧缺,全国各地迅速开展新型医院建设,派遣医护人员支援武汉,采用科技力量解决服务人员不足问题。基于5G的远程视频监控、超高清视频直播、智能机器人自主作业等一大批新型应用被投入到医疗保障工作中。医疗保障应用场景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业务类型:医院建设直播(27%)和智能机器人辅助医疗工作(46%)。

医疗保障应用场景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医院建设直播是5G技术与超高清视频直播和云计算技术融合应用的典型案例。中国电信联合央视共同推出《疫情二十四小时》高清云直播,通过高性能的5G网络和天翼云把全国人民与武汉抗击疫情的战场紧紧连起来。在雷神山医院搭建现场开启24小时不间断的4K高清、360°VR直播,用户在直播页面通过手指触控直播窗口或转动手机便能360°全景观看施工现场。中国联通依托5G网络和5Glive超高清视频直播平台技术,建立了平台8路流的24小时实时监控以及24小时人工监控及运维机制,向观众实时传播物资保障,医疗救援等一线情况智能机器人辅助医疗工作拓展了5G技术与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新方式。通过5G技术,智能机器人辅助医务工作者对院内就医人员进行筛查、导诊和看护,同时完成物品配送、院内消毒和医疗垃圾回收等工作。达闼科技向北京地坛医院、武汉协和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提供5G云端医护助理机器人、5G云端消毒清洁机器人、5G云端送药服务机器人、5G测温巡查机器人、云端固定测温机器人等5G智能机器人系统,协助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完成远程看护、测量体温、消毒、清洁等任务。

    (四)助力复工复产类,在国内各产业复工复产的过程中,5G作用不断体现

    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对疫情防控不能掉以轻心,既要外防输入还要内防扩散,体温检测是必要措施。人工用额温枪检测方式速度慢效率低,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可以实现远距离批量测温筛查,避免人员间交叉感染,监测数据通过5G上云,结合AI人脸识别技术,就能快速识别身份,一旦发现体温异常人员会触发报警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了解,8台高德红外“复工神器”——红外热成像报警装置被部署到华为武研所园区,为数千员工的正常复工提供了保障深圳华为总部,近期完成十余台高德测温仪的安装,并投入使用。除了华为,美的集团总部也完成了高德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的部署。武汉机场、深圳地铁、北京大兴机场、腾讯总部大楼等多处都能看到这些产品的身影。

    在助力复工复产方面,5G技术助力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开展复工复产,在恢复日常生活常态化的基础上助力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主要包括创新工作模式和新型保障措施,其中新型工作模式指依托5G技术,衍生出的新型商业、生产、办公和教学模式,将其归纳为复工复产新模式,其在助力复工复产类应用中的占比为51.7%;新型保障措施指疫情期间运用5G技术,在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大中小学校园开展的日常工作保障措施,将其归纳为现场复工新防线,其在助力复工复产类应用中的占比为48.3%。

    1、5G催生复工复产新模式

    受突发疫情影响,各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都推迟了春节后复工复产时间,随着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各企事业单位逐步开展复工复产,大中小学和幼儿园逐步开展远程复学。5G技术与视频会议系统、云平台和机械自动化设备融合运用,分别面向政务、工业、教育等领域提供新型办公方式,助力复工复产,推广了异地远程实时办公方式。复工复产新模式应用场景中主要包括三种业务类型:远程实时视频会议(20%)、异地协同办公(53%)以及远程教学互动(27%),业务占比如图9所示。

复工复产新模式应用场景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远程实时视频会议通过5G技术在传统视频会议基础上进行了应用创新。运用5G技术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不仅能够有效减少会议人员的接触,又能高效地开展大型会议异地多人视频沟通。在贵州,贵州省人大采用中国移动“云视讯”视频系统召开全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远程会议,省人大常委会55人在办公所在地出席会议。

    异地协同办公是5G技术融合云计算技术及机械自动化系统的示范应用。在广西钦州华为数字小镇,中国电信运用5G技术保障“云签约”。签约全程采用高速5G网络,通过云计算技术及5G机械手臂等新技术产品,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签约代表汇聚在云端。签约双方仅需在安装了签字软件的手机上签字,现场的5G机械手臂即可同步将签名书写在合同文本上。

    远程教学互动成为5G技术对在线教学的增强和推广。5G技术为在线教学带来“质”的飞跃,让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安徽省内学校利用皖新移动校园APP开展教学,通过5G提供音视频、互动白板、互动直播等多种教学应用场景,实现了在线教育小班课和互动直播大班课等多种授课方式,充分利用5G技术应对疫情期间的教学难题。在河南新乡,中国移动为学校提供“云视讯+和直播”在线远程授课,融合了课前签到、课中提问、师生连麦互动,已累计服务289所学校、近10万师生。

    2、5G构筑现场复工新防线

    随着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各企事业单位开始复工复产,在保证员工健康的前提下安全生产,稳步有序的恢复生产是对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5G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无人机/车和机器人创新融合应用,减

    少人员接触,避免疫情传播,有效解决复工复产期间的疫情防控问题,为疫情结束后公共服务区域日常保障提出了新思路。现场复工新防应用场景中主要包括三种业务类型:非接触式测温防护(57%)、无人机/车厂区消杀(15%)和无人物流配送(14%),业务占比如图10所示。

现场复工新防线应用场景业务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非接触式测温防护是复工复产中5G应用最广泛的疫情筛查场景。通过5G技术与红外热成像测温系统相融合,实现公共区域人员出入管理和疫情筛选排查。海尔集团推出“基于5G的无感体温检测平台”,将红外相机与红外线矫正仪融合使用,充分利用5G的eMBB的特性,采集高清视频,运用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定位识别,实现远距离无接触测温。一旦检测到疑似高温行人,系统会自动报警,再由安保人员进行二次测温确认登记。目前海尔国内15个园区52家工厂中已经有14家园区、49家工厂顺利复工,仅剩武汉园区及3家工厂未复工。

    无人机/车厂区消杀进一步扩展5G+无人机/车应用场景。通过5G技术远程控制无人机、无人车在厂区进行消杀作业,解决疫情期间工业园区服务人员用工荒、大厂区消毒难的痛点问题。在成都菁蓉汇工业园区,中国电信部署5G+无人消毒车,单台配备200L的药箱容量,可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园区内自动驾驶,对路面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作业,有效喷洒范围覆盖超过5米。同时,该消毒车可以通过5G网络实现远程驾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足不出户控制园区内运行的无人车。

    无人物流配送是5G在物流行业的典型应用。通过5G技术远程控制机器人、无人车等设备,实现日用品、食物、药品、货物等物品的“免接触式”配送,避免疫情传播。中国联通携手苏州畅行智能,推出“5G无人物流车配送”产品。无人配送车可完成方圆3公里的订单任务,不但解决了疫情期间快递“最后一公里”投送痛点问题,避免了递收人员接触,更有效减低了人工配送成本。后续苏宁物流将逐渐实现无人车末端“无接触”配送服务在全国落地。

    三、2020年,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5G部署

    新冠疫情期间,基础电信企业运用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有力地协助疫情防控,同时在助力复工复产和停课不停学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战斗新冠疫情,5G已经初露锋芒。随着国家确立新基建项目,5G网络部署已经快马加鞭。

    2020年,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5G部署,中国移动2020年目标建成30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表示,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47个城市的10万个基站建设,在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国25万个基站建设目标。期待5G创新应用可以在中国市场找到更多着力点,以医疗应用为例,无论是采集个人健康信息的智能终端信息采集,还是医院系统5G远程诊疗,都将对医疗系统产生许多革新的变化,期待5G助力更多的传统产业,产生杀手级的应用。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173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