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参数  经纪  蒸汽 

澎湃下午茶|何万篷:关于城市软实力的进一步思考

   日期:2024-11-11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quote/78844.html

2021年6月28日,澎湃下午茶“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系列沙龙第二场走进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邀请何万篷院长以“很上海 更上海——软实力建设的城市担当”为主题,就城市软实力的关键要素、提升上海软实力的可行路径等热点话题,与学界、业界专家及听众朋友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对话。

澎湃下午茶|何万篷:关于城市软实力的进一步思考

何万篷从“两力”“两权”与软实力,软实力的关键词,国家需要和城市担当,软要素是软实力之基,讲好上海故事,吸引足够的“玩家”,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加固器、倍增器,软实力的“上海行动”等八个方面深刻诠释了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关键要素与担当要义。

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

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上海市委关于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文件已经全文公布,立意高远,博大精深。解读这份文件,我是心存敬畏的。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上海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等背景下,这份文件的意义极其深远。

我们的国家故事、国家声音、国家形象,这几年进步了很多,释放了凝聚人、感召人、吸引人的效能。不过,还是需要更多层级、更多侧面、更多颗粒度的故事、声音和形象。这当中,城市这个层级、侧面和颗粒度的重要性愈发突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区域性发展单元,一开始以县域经济为主,后来从本地化、区域化到国际化、全球化,不断升维,持续扩容、增能。国内区域性的发展单元,变为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城市、大都市、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带。这里边,最要紧的是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我们叫它“尖峰城市”。美国学界最近提出超级城市概念,指的是人口过2000万的超级城市。超大城市尤其是超级城市,多数是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的阶段,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特点——服务业占GDP的70%,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

我国的超大城市,基本过了在全市集中搞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主要开发物质化的工业产品市场、在全球大规模招商引资的阶段。她要转段,往哪里转?方向就是在市域内让生活更美好,在全国为兄弟省份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到全球诠释好故事、传播好声音、树立好形象,去争取乃至创设和国家阶段性的大局全局相匹配的游戏规则。这就需要这个超级城市显著地提升自己的经济密度、城市能级以及核心竞争力。她要GDP,总量和速度都需要,但是不能拘泥于GDP。她要招商引资,但是她开始帮助兄弟省份招商引资,自己呢,致力于招引国际性组织和全球性活动。经济活动分流,经济核算在并表。为什么她有并表的资格和能力?因为她有增值服务,有软实力。加上原有的、并且不断提升的硬实力,系统性的综合能力就上去了。

在我们心目中,上海是承载、彰显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性平台、战略性窗口。知性、理性,专业、专注,低调、情调,温和、稳重,安全、安心,规范、规矩,能挑重担、堪当大任,大事、要事、重要事、战略性的事情,交给她,准没错。

我曾经喊出“自由临港”,最近又提出上海是一个“有管理的自由城市”。我认为,我们往这个方向去的决心和魄力是毋庸置疑的。

一、“两力”“两权”与软实力

土耳其著名诗人纳齐姆曾说:“人生有两件东西不会忘记,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市委全会里提出“城市表情”。城市是人类活动“流-留-聚-转”的载体和结果,她是烙印,是符号,是灯塔。城市之间的比较或PK,主要围绕着两个“力”和两个“权”展开——影响力、控制力,话语权(影响力的高级形式)、定价权(控制力的高级形式)。两“力”和两“权”的表征和呈现方式中,让人敬畏甚至恐惧、不得不遵照执行的,就是硬实力;让人憧憬向往、润物无声、愿意仿效追随的,就是软实力。

美国有四个“片”:芯片、药片、影片、土豆片。芯片、药片,就是硬实力。影片、土豆片,就是软实力。同样道理,美军、美元是硬实力,迪士尼、环球影城是软实力。

在哈佛大学约瑟夫·奈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之前,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的克莱因,在70年代提出了一个现实国力方程式。现实国力=(人口+领土+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战略意图+国家意志)。第一个括号里的,基本是硬实力;第二个括号里的,基本是软实力

国家也好,区域也好,城市也好,越来越分化发展。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如何合理配置,如何相得益彰。硬实力的布局在某些情境下是碎片化的,甚至存在冲突,存在合成谬误,譬如研发和制造的割裂,产业与人居的干扰,必须通过软实力的熔解、赋能、增值和控制功能,实现要素集合和系统集成,让城市涌现出新的高级功能。

二、软实力的关键词

软实力就是通过善治(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统筹的,也包括市民自律自治的),而培育和迸发出来的,由内而外的,对资源要素的一种自然感召、吸引,使人们认同、喜欢、参与、享受,采取自觉行动。软实力的内核,是基于精神品格和文化特质的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软实力;软实力这个“场域”的最外面边界,是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物,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当然,这里是广义的文化,是Culture with a big C。毛主席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内核和外延的关系,有点像恒星及其周边的星际物质。恒星,也就是共识,是强大的、广泛的、清晰的、高质量的。星际物质是延展的、杂糅的,不断组合调整的。

这里就必须提一下习近平总书记2007年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以及2018年提出的上海城市品格——开放、创新、包容。我觉得前者是正在努力追求的、培育的,需要内化于心的,后者是外化于行,外化于形的,已经表现出来的,并且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外界是有直观感知的。城市精神是自我追求、内在价值,城市品格是外部观感、外在形象。两者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共识就架构起来了。在它的外围,就是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全球传播等。

软实力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综合善治。譬如公共服务的均衡和平等,对文化设施的投入,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舒心化,对市民的呵护和对领军人物的褒扬等等。

第二个关键词,是自然感召。例如,上海“四大品牌”中的上海购物。乍一听,似乎有点老土,上海购物。实则不然,它的背后是消费促进和贸易服务。上海的首发、首秀、首店经济为什么这么发达?和上海对全国消费者的感召力、吸引力是密不可分的。上海购物,就等于品质保证,就等于时尚潮流。上海是全国最大的消费城市,1.6万亿元,北京不到1.3万亿元,重庆不到1.2万亿元,其他城市则都在万亿元以内;上海还是全球最大的口岸贸易城市,口岸贸易规模,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3.4%-3.5%之间。贸易创造万物,消费和贸易,或者笼而统之讲服务业,是上海城市软实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连续11年成为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去年是4350万标箱。关键是,流量背后,我们想抓住什么,已经抓住了什么?真正增值的是什么?

珠三角造箱子,苏南装箱子,义乌发箱子,宁波-舟山运箱子,上海数箱子,新加坡数单子,伦敦数票子,纽约发票子。这是坊间的顺口溜,开玩笑性质的。但是说明我们在全球的城市价值分配网络上,前进的空间很大。

2019年上海成为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

第三个关键词,是自觉行动。根据最新的普查数据,上海的常住人口2487万,已经逼近2500万的既定天花板。估计每天的人口保有量在3000万以上。大家为什么愿意来,为什么不肯走,留在上海的为什么很自豪?都是上海的城市软实力在起作用。当然,这个是各类指标体系打分很难打出来的。另外,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敏感的命题,上海的人口天花板要不要抬高?上海必须发展新经济,新经济约等于本科生经济。导入更多的本科生,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吧,打破人口规模天花板。

在工业经济时代,哪里有企业,哪里就有就业(people follow business);在服务经济时代,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产业(business follows people)。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最近几年重新审视了生产率与人口密度的关系,发现人口越多,生产率越高。人口规模,是硬实力。和人(人才、人口、人流、人气)有关的其他方方面面,服务于人的,人所提供的服务,则是软实力的范畴。这也是软硬实力交叉渗透的重要领域。

三、国家需要和城市担当

上海历来重视城市软实力建设。但是像这次以全会文件的形式,系统全面地研究城市软实力,部署城市软实力的提升工程,不光是上海的第一次,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是第一次。会议和文件的背后,蕴含着“国家需要,上海担当”。也就是说,上海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是和兄弟省份比高低,而是要代表国家,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传递上海的好声音、中国的好声音。都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里?变在大规模的实力迁移(power shift),或者说全球生产力再布局。此时此刻,上海担负着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的四大功能。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软实力,是可感、可及、可交互的,是生动、具象和多样化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一起,构成超大城市的综合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如同DNA双螺旋,相互赋能、相互触发、相互牵引。贯穿双螺旋的,就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曲线。为了确保上海的经济“水面”持续扩大,必须持续抬升经济和社会的“水位”。靠什么?靠软实力和硬实力建设双管齐下。超大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通过软实力进行调优、适配,冲破硬实力的发展瓶颈。软实力还是时间维度的传承接续和空间维度的开放吸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些都要求上海强化“全国连接”和“全球链接”。通过什么来实现?软要素,尤其是服务业软要素

四、软要素是软实力之基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致辞,提出了“服务业软要素”的重大命题。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占比,已经达到了73.1%,市场经济要高级化,离不开服务经济深化,打造中国特色、上海特质、世界级、综合性的城市软实力,系统性梳理和活化软要素,就提升了议事日程。

软实力的渗透、扩散,很大程度上,是激活软要素、营造软环境的过程。上海1843年开埠,历史不算长,但是软要素高度富集,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现代商业文明、技术进步、治理手段交相辉映。这是一个“混序”型城市,“混”是指它元素多,关系复杂。“序”是指它的主基调、主脉络、主战略,是清晰的,有广泛共识的。共识牵引共同行动。不管是本地公民、外来游民、企业公民,想到上海时都有一个图景、一条路径,然后把自己代入进去,评估自己的奋斗过程,眺望自己的奋斗成果。我反反复复地听到大家说,“很上海”,“是上海”,“到上海下海”,“到上海出海”。这就是上海这个大舞台、大世界的价值,软要素驱动软实力,软实力创造软环境,软环境加固硬实力。

巴黎拉德芳斯全球招商海报

英国脱欧之际,巴黎的拉德芳斯预判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在全球大做广告:你是不是厌倦了伦敦金融城(FOG),请试试青蛙之城(FROG)吧。广告词风趣又巧妙双关。但是招商进展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拉德芳斯是新城,全是硬邦邦的大板楼,缺乏软要素的积淀。而伦敦金融城提出,便捷创造价值、让人们享受狭窄的街道和密集的街道(有人闲聊的地方就会是生意产生的地方);口头承诺即有效保证(My word is my bond)。无与伦比的软要素,让伦敦金融城即便在英国脱欧后,依然处于工作人口净导入状态。

五、讲好上海故事

上海本就是这样的肥田沃土,她每天都在催生现象级事件、颠覆性创新、传奇式英雄。她是一个做梦、圆梦的宝地。以前总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我们说上海是创新创业者的天堂。为什么各路英豪接踵而至?上海的软实力在吸引他们。这里整体便利、相对便宜、本质公平、全面安全、持续开放。这里,资源和要素能便捷、增值地流动,能就地就近组合。上海的很多板块,是现代服务业的综合体、共同体。上海的商务成本貌似是高的,但是因为高效率、易获得,反而总体可控、可对冲、可消化。大家愿意到南京西路、陆家嘴、张江、前滩地区扎堆,就是这个道理。流留结合,以流促留,诠释了市场经济的要义。上海最大程度地咬合了市场经济的要义,这就是上海软实力之根本

我们要把上海故事、上海价值讲出去,传开来,入心入脑。公共传播,头等大事。讲故事、写故事,太重要了。需要好的脚本,好的讲述者,勇敢的实践者,以及大量的有温度的案例。在西方文化圈,有句名言,叫故事驱动发展。你的故事是引人入胜的,还是机械生硬的,效果大不一样。这方面,我们有点吃亏,受制于人。更重要的,是讲故事背后的设计能力——议题的设计、议程的设计、规则的设计(上海标准、上海价格、上海信息、上海通道、上海平台)。现在都讲基于规则的秩序。规则是动态权变的。不是什么都靠个头、靠嗓门说话,我们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文服人,发挥软实力的吸引和说服作用。让软实力成为对接获取上海价值、对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一把金钥匙。

唯有如此,方能提高全球叙事能力,“自塑”国际形象,而非被动“他塑”。唯有如此,才能解决三个“差”——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我特别欣赏上海职能部门在全球路演时的说法——全世界有的近4000种啤酒,上海全都有;凌晨半夜,在上海街头穿行,也是安全的;不同人在上海的不同办事窗口问询,得到的回答是一致的。上海是多元的,安全的,稳定的,所以“上海故事”能传遍天下。

六、吸引足够的“玩家”

“好玩”的城市才能吸引人。“好玩”是具象的,譬如城市风貌。“好玩”又是抽象的,譬如城市风情。“好玩”的城市,让人宾至如归、流连忘返,愿意不断地探索、“挖宝”。不“好玩”的城市,让人兴趣阑珊、浅尝辄止。

“好玩”是一种软要素的集合,“好玩”的城市,她有让人愿意亲近的功能性入口,可以是她的山水,可以是特色美食,可以是一段传奇故事,可以是概念题材和想象空间……不“好玩”,则可能是法不责众的闯红灯,是熟视无睹的违章建筑,是高星级酒店服务台前面排起的长队,是服务价格和品质之间巨大的缺口……城市能级是由“玩家”的能级决定的,不“好玩”的城市肯定无法集聚足够数量、足够高级的“玩家”。而上海显然是大“玩家”云集的地方。上海勇立潮头,她不是收费站,恰恰是中国的首席加油站、世界的超级加油站,是给人增值赋能的源头和码头。上海让“玩家”在此享受有管理的自由,舒舒服服地辗转腾挪,当然是近悦远来啊。

新加坡在2001年6月之前实行IBH(国际商务枢纽)计划,效果寥寥,因为它完全是政治家语言。后来改为GTP(全球服务商)计划,显然传播性更好,言简意赅、生动具象,符合市场主体的语境。企业听得懂、够得上、参与得进去。这样一个积极的服务业企业集聚计划、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一经推出,应者云集,吸引了一大批贸易商,先是油气领域的,然后是中介行业,最后是金融服务业。“玩家”多了,亚太营运中心自然成型。

七、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加固器、倍增器

陆家嘴地区,有段时间,高楼大厦之间相互看得到,但是过不去。张江地区也是,科创设施设备密布,“张江男”出没。但是两个地方都留不住人,缺乏烟火气和人情味。这几年改观巨大,在严谨的、冷冰冰的硬实力载体之外,增加了大量的人文内容和生活服务,就把人留住了,把人心稳住了。

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全速转型的宝山,之前给人的印象是集卡车轮滚滚,粗大笨重,宇宙级的钢铁企业及其产业生态。然而,现在宝山已经大变样,既有像吴淞口路那样的日式马路,也有智慧湾那样的科创市集,还有赛艇嘉年华、国家级的传统工艺展,让人流连忘返。

南边的奉贤,过去几年也是焕然一新,九棵树、JW万豪酒店等,把现代品质和江南文化完美结合,新江南文化呼之欲出。原来硬实力不突出,软实力不显著,现在好像兼而有之了。宜居的下一步自然就是宜业。

中心城区的徐汇,名字就好,资源要素徐徐汇聚,非常优雅。它原本就是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桥头堡。城市的繁华街景、治理图景、生活风景令人向往、让人自豪、催人奋进,彰显大国大城大区的卓越典范品质。徐汇早就是又硬又软的地方,曾经开中西文化交流之风气,现在领内外循环融合之先河,值得期待。

再譬如说静安,积极地谋划“一轴三带”,让南京西路的软实力流动起来,向北蔓延,去激发苏州河、中环线地区的动能,再反向加固南京西路的软实力。

对上海各区培植新动能的建议 

软实力和硬实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无法割裂的。李政道研究所、朱光亚研究院本身,是硬实力,他们包容并蓄,吸引青年才俊到浦东,投身科研。对浦东而言,这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现象,就变成了一种软实力。

上海技术交易所是个硬平台,但是延伸、衍生出来的功能服务,是软实力。这就是软实力的奥妙之处——让硬实力更“硬”,更可持续

八、软实力的“上海行动”

随着上海从“容器建设”进入“内容运营”的新阶段,从物的现代化进入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物质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体验经济的新阶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易方式、治理方式创新齐头并进,提升城市软实力更加紧迫。我们要拿出可操作的行动方案。这些方案必须是紧扣软实力的阶段性内涵特征的。要有系统观念,宏观科学设计,中观能动传导,微观创新发挥,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格外重要。

我们能做的,包括但不限于如下:

面向未来的关键驱动要素和重要机会领域

1.聚焦发展。在全球变局、全国大局中,找到上海的特殊优势和特殊机遇,增强内生动力,放大综合优势,更快导入更高级的资源要素,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

2.以人为本。硬实力往往是以物为本的。软实力则表现为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女同胞友好、外国人友好。

3.开放。上海的开放,是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对未来开放、高水平开放、主动开放。这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也是上海这座城市之于其他地方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4.持续迭代,与时俱进。从补课型到创设型、引领型。不能一直当MBA、EMBA学生,一直用别人的教材。

5.润物细无声地讲好上海故事。让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让不在这里的人喜闻乐见。认清新形势、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筑牢主阵地。

6.建设国际媒体之都,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资讯产业。信息掌握的多寡,已经成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7.招国际性组织,引全球化活动。国际交往(主场外交、公共外交、民间外交等),是上海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中之重。这方面,我们尤其要向“5+2”(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迪拜+新加坡、瑞士)学习。

8.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派创新,打造“思想高地”,无形的,有形的(将淮海中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街区)。新文科的从业人员,要走进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工矿企业,把报告和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而不是书斋里。

9.实行“回形针”和“吸铁石”计划。“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就是一件了不起的盛事。我们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需要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潜力。

10.和软实力强关联的治理现代化。可以继续结合人才来讲这个话题,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的问题,就是保证科技人员专心致志将时间投入到科研的主业中,“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要有制度设计,把科技人员从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中解放出来,把时间从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评审评价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活动中抽出来,回到本职工作上。我们现在讲治理,有两个欠缺。一是对人的需求的把握。二是对风险的预判。什么叫风险?就是人的不良行为、物的不良状态、制度的不良结构。如果三个“不良”碰头,风险程度大增。

11.公众参与。软实力建设是人心工程,“人人工程”。人人都是城市软实力的载体,人人都是城市软实力的建设者、受益者、传播者。人人有份,人人有责。最好的软实力是优医优教,是共同的美好生活。作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海的“公众参与”可能要突破现有的2487万人口,应该致力于全国参与度乃至全球参与度的拓展。

12.整体政府建设。要克服合成谬误,填补部门缝隙。不能“隔断化”、碎片化、板块化,更不能板结化。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暴露了我们在这方面的欠缺,职能部门“守位”有余,“补位”不足,横向、纵向、斜向,缝隙随处可见。要有效调动所有相关治理要素,形成合力。当然,这部分内容,也属于治理现代化的范畴。只不过它是整体治理,和软实力的紧密度不一定那么高,那么直接。

13.发布城市软实力年度评估报告(反映他山之石的一张“长表”+表征自身优势和不足的两张“短表”),还有行动指南(正面清单+负面清单)。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8844.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