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流传了千百年。茶叶本身经历了药、食、饮等不同形态,走过了煮、点、泡等不同阶段,人们送茶入口的这个行为过程,也有多种称谓。
饮茶。饮这个字很古老,在甲骨文中就能查到它的身影,与绝大多数古体字一样,饮字是个会意字,一个人屈膝跪地,捧着大碗喝水,样子看起来很豪放,又似乎有点狼狈,大概他是渴急了。饮的另一个读音,读yìn,表示给牲畜水喝,比如饮马、饮牛等,倒是跟这个字的甲骨文急吼吼的形象更般配。
饮茶常见于唐朝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唐代陆羽著《茶经》,开篇即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后有“六之饮”单独成篇,全书讲茶皆用饮字。陆羽之友诗僧皎然写有数首茶诗,多以饮茶为题,有《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饮茶歌送郑容》《饮茶歌诮崔石使君》等,其中:“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的句子,最为传神。现代人说饮茶多用于书面语言了。
吃茶。吃是形声字,本应写作(口+气),从口,气声,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最早是用来表示说话口吃结巴,喘不过气来的意思,所以也写作“ ”。在从篆转隶再到楷书的进化过程中,不知哪个文化人偷了个懒,气少写一横,成了现在的吃。大概是去掉中间一横比原来畅通,就用来表示吃东西。喫曾经与吃通用,简化后基本上见不着了。
吃茶的叫法,从宋朝开始多见,一直到现在还在用。“到梅家坞吃茶”,是杭州人周末常说的一句话。茶也确实可以像饭一样吃,湖南等一些地方的人喝茶,到最后都要连茶叶一起放入口中嚼碎吃掉,茶叶富含的营养物质,有些是冲泡不出来的,嚼而吃之,全在腹内。而那些加了青豆、牛奶、红糖等其他物质的擂茶、奶茶等“非茶之茶”更适合用来“吃”。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被人称为“七碗茶诗”,他反关柴门,独享好茶,大吃特吃,“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仔细读来,这首应该是“六碗茶诗”,因为第七碗他肚皮太胀,哪里还吃得下。
名声最大的吃茶,要数茶史上的“吃茶去”公案,被称为“赵州禅”。明末清初的杭州,也曾有一位饮茶悟道的高僧圆信禅师,他在天目山修行,写有诗句:“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颇有禅意。传说圆信禅师临终时,作一偈语:“小儿曹!生死路上好逍遥,皎月冰霜晓;吃杯茶,坐脱去了!”然后命小沙弥进茶,饮毕而逝。禅茶一味,尽在吃中。
品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品,众庶也。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后来引申出了等级、评判等多种意思。品茶,既可以一个人小口小口慢慢品尝,也可以多人一起分享细细品味。
窃以为,品茶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一个品字,说明这时的喝茶与解渴这个基本功能已经无关,一定是身闲心安,品位相投的好友相聚;一定是有高品级的好茶叶,喜爱的好茶具;一定是需要调动全身的官能来参与,眼睛赏茶色,鼻子闻茶香,沉浸其中,物我两忘。
品茶是一种艺术的欣赏,生活的享受,也因其高雅,常常成为重大事件的参与者。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在谈到中欧两大文明时特意提到了茶和酒。他说: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茶与中国话,都值得某些想要中国发展的人细品。
喝茶。喝字本义表示渴,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小篆,口渴了当然就想喝水,所以这两个字后来各表其义,分了工。字典解释喝的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喝茶当属于此。
喝茶这个词,估计是当今爱茶之人最常用的叫法了,江西井冈山有一首民歌《同志哥,请喝一杯茶》曾红遍大江南北,人们都忘了这首歌另外一个歌名:《请茶歌》。与带点古意的吃茶、饮茶相比,喝茶是最通俗的群众语言。在古人流传下来的茶诗中估计是找不到喝茶这个词的。曾在网上看到一首写喝茶好处的打油诗,读来不禁莞尔。“你爱饮料非时尚,莫笑喝茶土鳖样……喝茶不仅是文化,还能净心驱妄想。更能彰显贵族气,低调奢华还大方。不信请看紫砂壶,名贵茶具价高昂。装的是茶正匹配,装了饮料成啥样?你有脉动美年达,我有龙井飘雪香。你的一瓶才几块,我一斤茶能换你好几箱!”
还有一些地方说呷茶、食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使用的方言。也有啜茶一说,“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临窗啜茗清澈盎,即是此水相烹煎。”这可能只是在诗人圈子里流行的小众用语了吧。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79301.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