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感到手指发麻、眼睛酸痛、反应迟钝,却依然无法停止刷屏,你可能是对手机“上瘾”了。
其实,“手机成瘾”是一种心理行为问题。这种行为具有物质成瘾的特征,如耐受性增加和戒断反应等,在不能接触手机时,成瘾者会不可抗拒、强烈地寻找致瘾源。
近年来,手机成瘾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中,并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
“手机成瘾”的常见类型
媒体社交成瘾类
沉溺于手机人际关系活动中,如微信朋友圈、Facebook、QQ等。成瘾者通过媒体社交秀自己,自我表露的时候大脑中的伏核区域特别活跃,这块区域和人们的成瘾症状有关,使愉悦感增加。
游戏成瘾类
暴力游戏更容易成瘾,男孩更容易发生。网络游戏通过一种外在刺激的行为模式引发脑内启动“异样”奖赏系统,获得多巴胺加速分泌的体验。
信息成瘾类
沉溺于信息的搜索和收集的活动。多发生于高学历人群,成瘾者花大量精力上网浏览信息,没有网络时立即变得焦虑不安,总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闻,害怕给工作、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头痛、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
如何治疗“手机成瘾”?
程度较轻的成瘾者可以自我调节,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与家人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逐步减少手机接触时间、培养读纸质书籍的兴趣等。
若自我调节不能改善成瘾行为,并且明显影响工作、生活和社交,则需要及时接受医学干预。现代医学倾向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相结合,对成瘾患者进行综合性干预。
本文科普支持:上海市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汪作为主任医师
摘自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