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杭州姚女士(化名)怎么也想不明白,原本小学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上了初中后成绩明显下滑,还突然厌学,整日沉迷手机。老师也反映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有问题。
“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离开手机就活不了了。”
在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浙西院区,一进徐莲莲副主任医师的诊室,姚女士就开始数落,女儿则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让她没想到的是,女儿网瘾背后其实是抑郁。

原本打算让女儿戒网瘾
没想到确诊抑郁症
“医生,你给她治治网瘾吧!”不知从何时起,姚女士发现女儿菲菲(化名)开始不愿意去上学,一去学校就诉说身体不舒服——心慌、紧张、头痛。作业也开始应付完成,不和家人说话,在家里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手机中。
爱女心切的姚女士多次带孩子就医,几番检查下来都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久而久之,她认为是女儿叛逆、不学好,对女儿的责备越来越多。面对母亲喋喋不休的责备,家庭矛盾也随之升级,母女俩常常大吵一架,女儿摔门而去,或者一个人反锁在房间里。一次久久没有动静,家人担心不已,用力踹开门后才发现,菲菲竟在用美工刀划手臂……这一幕,让一家人心有余悸。
在医生的诊间,面对妈妈的指责,菲菲很是抵触,一度让问诊过程难以进行下去。
徐莲莲当时见状建议姚女士在诊室外等候,然后一步步引导菲菲了解情况。推心置腹,不断开导,菲菲终于敞开心扉:“我没有朋友,学习也学不进去,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虽然我很努力地坚持,但还是很容易走神,其实每天我都活在痛苦中……”长久的压抑终于找到出口,菲菲声泪俱下。这些苦恼无从诉说,也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意义,她悲观、绝望,“没人理解我。”
她时常走神,做题速度越来越慢,觉得现在的自己很糟糕,甚至有了自暴自弃的念头,“他们觉得我不学好,不上进,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人吧。”为了逃避当下,手机成了她的避风港。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她能找到一些存在感。
“这个孩子的抑郁症核心症状非常突出,从父母身上得不到正面反馈,又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便寄托于网络中寻求短暂的安慰,最终导致家庭矛盾升级。孩子表现出的拒绝抵抗、满不在乎,其实就是一种被动攻击。这类孩子在门诊中很常见。”徐莲莲说。
菲菲肉眼可见的悲观、绝望,晚上睡不着,白天起不来,作息已经彻底打乱。要彻底改善这样的情况,徐莲莲建议药物治疗之外,心理治疗也很重要,同时治疗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参与进来,帮助孩子改善症状,走出抑郁症。

父母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方式
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
亲子关系的沟通常常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不沟通,要么说不了几句就要吵起来,甚至摔东西等。父母无法心平气和的沟通方式,可能给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心理创伤。
“我们说,‘生病’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个‘生病’的家庭。”徐莲莲表示,父母应该多倾听,了解孩子内心的声音。在沟通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其次,少比较,不要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尤其是比较之后去批评孩子。另外,善于观察。如果发现孩子近期话变少了、不开心、胃口不好、失眠、不愿意上学、突然沉迷游戏等等,要提高警惕。
徐莲莲也坦言,当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内卷”严重,家长都希望孩子越来越好,对孩子抱有很大的期待,这个期待的过程无形中会给孩子很多压力。而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还没有成长到去充分应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价值观,尤其是本身个性更敏感的孩子。他们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来自于外界,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父母的肯定都可能是评价自身好不好的准绳。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6.4%,也就是说每4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高,是导致青少年自伤、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属能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避免病情加重。”徐莲莲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浙西院区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浙西院区地处建德寿昌镇郑山村江南路66号,医院按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标准建设,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康复治疗、科研教学培训基地等功能用房和机动车停车位、设备用房等辅助用房。医院是一所园林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三级甲等精神心理专科医院。

目前已开设精神科、老年精神科、抑郁症、睡眠障碍、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等门诊。同时设有三个病区,近210余张床位。
浙西院区按照现代化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的建设要求,配置了功能齐全的各类设置,既凸显了设置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与本院区采取了同质化运作,本着配齐配强的原则,病区医疗护理组核心成员均是从本部抽调的优秀骨干。
浙西院区导医咨询电话:0571- 64719373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生活与健康、浙西院区
编辑:B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