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机械    系统  教师    参数  经纪  蒸汽 

智能手机勾走孩子“魂”,家长无奈选择老人机,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你想不到!沉迷手机的危害「智能手机勾走孩子“魂”,家长无奈选择老人机,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你想不到!」

   日期:2025-04-01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quote/89906.html

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待机时间长……这种只有通信功能的手机以前叫“老人机”,但现在却在学生中用得多起来。

 01 

智能手机勾着学生的“魂”

“现在的孩子几乎都这样,天天有家长和我投诉,说手机把孩子的‘魂儿’勾走了,让我帮着管管。”孙老师是西城一家中学初二年级的班主任。


孙老师说,学生玩手机导致视力下降、干扰学习、亲子关系恶化的问题非常多。她总结学生现在玩手机上瘾主要有三种情况:

1、玩手机游戏,特别是很多男孩子,不但一个人玩,还和同学打比赛,一玩儿起来就没完没了。


2、微信和朋友圈,中学时代正赶上孩子的青春期,有很多小心思、小秘密不愿意和老师、家长说了,但喜欢和同学、好朋友倾诉,很多同学天天刷微信,一会儿不看,心里就和长了草似的不踏实。


3、搜题功能,现在有很多搜题软件和App,不会做的题,一搜解题步骤和思路都出来了,孩子不用动脑就把难题都做出来了,还能受到老师表扬,有些孩子就开始依赖搜题软件了。


 02 

家长无奈选择“老人机”

“我是在家长会上,听其他家长介绍,才买的‘学生机’,新买的iPhone7暂时先收起来了。”孩子上初三的家长高女士说。


这个学期刚开学时,高女士孩子的学校开了一次家长会,老师明确要求家长“必须对孩子的手机严加管理”,于是,家长们纷纷在班级群里吐槽、想招儿,就有家长推荐买非智能的“老年机”,于是她也买了一个。买的时候才发现,现在学生买这种手机的还挺多,已经有家长把它叫“学生机”了。


高女士无奈地说,很多家长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一开始都是想通过‘制度’、‘约定’等方式帮孩子管理好智能机,但发现由此带来没完没了‘监督’与‘反监督’,‘制度破坏’与‘重新制定’之间的烦恼,甚至是家庭大战。于是家长索性把手机没收,为必要时联系,再买个非智能机。”


对于这种做法,有家长支持,认为有必要,是明智之举。有家长反对,认为是家长“无能”的表现。对此,高女士的态度是:“孩子现在初三,学习非常重要,不管是不是‘无能’,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先避免孩子分心,考上理想的学校再说。”



 03 

孩子沉迷玩手机的危害,你想不到!


智能机是一个高科技的产品,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家长应该学会教孩子怎么合理利用它。如果孩子过于沉迷手机,可能会带来以下这些伤害!


1
成绩直线下滑

沉迷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不是上网成瘾就是有了情感问题。


2
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用微信群发把答案公布,众多人受“益”,提分快。所以在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作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


这种不劳而获,太轻松,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完全靠作弊取得成绩。小学初中学生甚至用手机互传作业答案,真是百害无益。



3
身体虚弱,诱发疾病

中小学阶段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运动增强体魄,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有时一整夜躲在被窝低头看手机,使新陈代谢、正常生物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还会影响头脑发育,导致神经紊乱、紧张性头疼,甚至导致死亡。


长时间地玩手机上网,忘掉周边的生活、亲人,很容易诱发他们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网络成瘾者还会出现偷窃、伤人等过激行为。


4
近视成灾,影响择业

我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居世界第一,近视发生率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生率更是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连年攀升,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美国军方甚至得出了中国学生近视眼太多,空战拼飞行员消耗拼不过美国这样的结论,决不是危言耸听。经常玩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是很大的,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假性近视,同时也可能引发很多其他的眼部疾病。

近视眼对考大学选专业也极为不利:

(1)镜片度数大于400度的,不宜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法学专业等专业。


(2)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报考医学类专业、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地矿类、能源动力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环境与安全类、环境科学类及油气储运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3)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低于5.0,不能报考本科的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刑事科学技术、侦察专业,军校 相关专业。




5
带坏他人,影响一片

学生使用手机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在宿舍深夜不睡,甚至三五成群一齐玩游戏,干扰他人休息,影响别人学习。


同时,也带给同班或同宿舍同学巨大诱惑,父母不给买、他们也想方设法弄手机,就最终也被带上这条不归路,使家长十多年的辛勤培养付之东流,可谓害己更害人!



6
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建多个群,每个群里都有好多同学在线,乱七八遭聊得不亦乐乎。互传作业答案,互相介绍玩游戏的经验,却和家人交谈得少了。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


对学校任何活动不感兴趣,就是体育课也不想活动,什么也不想干。好不容易过大周或放假回来了,父母都想着跟孩子多说几句话,可是孩子都自顾玩着手机,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7
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纠纷,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纠纷,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违纪。


8
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 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04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时下,很多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对于学生来讲确实诱惑力很大。


家长在引导孩子使用手机时,重点应该在锻炼孩子的控制力上下功夫。如果孩子的控制力不强,即使没有了智能机的诱惑,还会受其他东西的诱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 约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面对孩子日渐沉迷手机,多数家长采取过粗鲁的方式:没收手机、砸了手机、情到不可控时,还打过孩子。哭过,闹过,绕了一圈,发现问题仍在原地等你。


其实,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与孩子约定手机使用时间来得有效!


家长可以抽出10分钟制定一份手机使用守则,例如:


1、手机不可以带去学校,孩子要学会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2、孩子出门玩耍时,可以要求不带手机出门。


3、小学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准时将手机收走,并且关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初中生:平时住校,周末21:00准时收走手机,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开机,嘱咐孩子不要出门借手机。


4、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至于具体玩多久,由家长和孩子商量后决定。


5、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机作为惩罚。


以上5条请坚持一个月时间,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



  • 家长要以身作则


陪孩子时,不玩手机


当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无论是陪写作业还是陪玩,可以提前将手机静音,并且不让手机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证家长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那么,传达给孩子也是正面的反馈,而不是孩子以后有了手机就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孩子闹脾气时,不拿手机哄


孩子是情绪多变的物种,有时候谁也没惹他,他自己一个人生闷气或者来闹闹你。家长觉得烦,怎么哄都不听,这时候就拿出了大法宝——手机。


而孩子的手机瘾多半就是这样染上的。因此,家长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管孩子怎么闹脾气,不要用给孩子玩手机的快速解决方法,不要养成孩子依赖手机的坏习惯。


家长态度要坚定


如果家长已经开始实施如何解决孩子玩手机的方法时,态度一定要坚决!要让孩子看到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本文综合整理自北京晚报、班主任研究会(ID:bzryjh),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quote/8990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