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AI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行体验,也为景区和旅游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思路。然而,在追求效率提升的同时,如何保持服务的温度,成为旅游业在AI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
AI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游客的出行效率。以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够在短短几秒内为游客生成个性化的旅行攻略。例如,北京工作的隋凯雯通过DeepSeek询问清明假期的踏青目的地,系统迅速推荐了10个城市,并详细说明了推荐理由。这种高效的服务不仅节省了游客的时间,还通过精准的推荐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类似地,上海的程序员王睿通过DeepSeek设计了一份西安三日游方案,系统在20秒内提供了包含小众博物馆、老字号餐厅等详细信息的行程表,甚至标注了骑行路线的长度和时间。这种智能化的规划方式,让游客无需耗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即可获得高质量的旅行建议。
AI不仅在个人旅行规划中发挥作用,也在自驾游等领域展现了其优势。河北唐山的朱女士通过DeepSeek生成了一份从唐山到乌兰布统草原的自驾攻略,系统不仅规划了路线,还考虑了加油、堵车、疲劳等细节问题,并推荐了沿途美食。这种全方位的服务,让自驾游变得更加便捷和安全。AI的介入,使得旅行规划从繁琐的手工操作转变为高效的智能化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与此同时,景区也在加速拥抱AI技术。安徽黄山、江西庐山、重庆三峡龙脊等景区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优化了智能交互、场景服务和伴游体验。例如,黄山AI旅行助手通过微调DeepSeek基础模型,并挂载黄山知识库系统,显著提升了回答游客咨询的准确率,尤其是在日期类问题的处理上表现突出。此外,AI还能根据游客的位置和购票信息,精准推荐旅行过程中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例如,当AI识别到游客已购买北大门门票时,会智能推荐对应的索道及景区交通车车票,并根据游客身份信息自动匹配优惠。这种精准的服务,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也为景区带来了更高的运营效率。
然而,AI在旅游业的应用并非没有挑战。尽管AI能够快速生成行程方案,但其可靠性仍存在争议。例如,北京市民任女士在使用AI定制山西大同旅行攻略时,发现推荐的景点并不在大同,而是位于长治市。类似地,游客贾女士在杭州西溪湿地游玩时,因AI推荐的路线差点闯入未开放区域。这些问题表明,AI生成的攻略可能存在信息过时或失实的情况,游客在实际行程中仍需结合自身判断灵活调整。此外,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旅游过程模式化,游客可能因此错过探索未知的乐趣。正如专家所言,创意和有温度的服务仍是旅游业的立身之本,AI的应用应当以提升效率为目标,而非完全取代人的判断和情感。
在AI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中,如何平衡效率与温度,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方面,AI通过智能化的规划、推荐和服务,显著提升了旅游业的运营效率和游客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旅游业的本质是为人提供服务,创意和人文关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未来,旅游业需要在AI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与AI的协作模式,用人文关怀赋予AI旅游产品和服务“人的味道”。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而非冰冷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