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干线·书评」张喜燕|人性本真灼光华——读王士敏长篇小说《贱狗》 - 文章中心
「作家新干线·书评」张喜燕|人性本真灼光华——读王士敏长篇小说《贱狗》
2025-02-26









图片

作家新干线


人性本真灼光华

——读王士敏长篇小说《贱狗》

图片






读了王士敏先生的长篇小说《贱狗》,我感慨颇深。
作品共46个章节。先从民国二十年到民国二十七年七年间,中原豫北地区连年饥荒,民不聊生,主人公“贱狗”(大名任大贵)不得不跟随父亲任富祥背井离乡,前往豫、晋交界处的王垣县逃荒的悲惨命运起笔;接着描写本就因兵匪、干旱、疫病、蝗灾等灾祸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王垣县百姓,又遭倭寇灭绝人性的欺凌、蹂躏,陷入更深的水深火热中;然后再现王垣县抗日军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人民大众,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革命战斗,以及解放王垣县城的战斗;最后简略交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运动及豫南剿匪、干部南下等事件,侧重叙述主人公“贱狗”与桂花历经周折、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贱狗》成功塑造了“贱狗”、桂花、相倚天、“天狗”(大名相鸣魁)、马小缠等一系列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人性本真的光辉,及其善恶碰撞的多面性——这也正是我读《贱狗》的最大感受。
无可厚非,大汉奸“天狗”的人性完全是恶的,可憎的。他害死了包括莲莲父女、百余名爱国学生及其亲哥哥相鸣理在内的好多同胞。他娶了桂花却不珍惜她,甚至用鬼子蹂躏同胞妇女的方法加倍地蹂躏桂花。他不在外拈花惹草,却并非源于人性的善和对桂花的忠,而是源于外边的“女人不干净”,“没法和桂花的纯净相比”,由此可见,他对桂花的专一,其实是一种变态的占有与畸形的发泄。面对不幸遭鬼子欺凌的同胞姐妹,他不但没有丝毫的同情,对施暴的倭寇没有丝毫的仇恨,反而还丧尽天良,甘做走狗,因而他的灵魂是自私、麻木、肮脏而又丑陋的,是对人性向善的一种亵渎与玷污,最终落个死有余辜、遗臭万年的结局自然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人性的必然。
主人公“贱狗”命运坎坷,却艰而不贱,贫而不卑,勇而不屈,挫而不挠,争而不懈。在相倚天家放羊时,他与父亲恪尽本分,勤勤恳恳,荷锄不辍,是为活着而做的抗争。被“天狗”污蔑偷吃了“羊料”时,他不堪受辱,据理力争,乃至愤然出手,最后以一句“我长大了,咱两个大人,饿不死,冻不死。咱走吧!”与父亲毅然奔走猡娃岭,是为尊严而做的抗争。莲莲父女饮辱而死,他被迫逃走,加入革命队伍,投入党的怀抱,并成长为一名党的合格战士、优秀干部和战斗英雄,则是为更神圣的“大义”“大道”而做的抗争。
后来,战功显赫,名誉加身,未来前途一片彩锦的“贱狗”,面对是否与曾经的“汉奸婆子”桂花结婚所引起的种种阻挠,义无反顾地为桂花据理力争,毅然放弃“大好前程”,甘做一介布衣与桂花携手故里,长相厮守。同时,却又没有沉迷在“和心爱的人陪伴一生”的温柔乡里,更没有为失去的“前程”所抱怨,而是在家乡继续为党工作,继续践行一个党员所应有的义务,以至于“干了书记干社长、大队长、村长”,“老了又干公安主任。”这是为人性至高的本真而做的抗争!正如他的肺腑之言——“只要我还是党员,还能行使党员的权力,还有建设新中国的权力,这就足够了。”“我原本就是一条贱狗,托共产党的福,走上了革命道路,能为革命流血牺牲,成为党的干部,……我也算是大福大贵了!如今我还能在村子里为新中国出力,虽仍叫贱狗,但不再贱了。”在一场人性的私欲与本真的较量与取舍中,人性本真的光辉得以保留。这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所应具有的清明底色。
“贱狗”的形象无疑是完美的,是作者所极力倡导和褒奖的。他非但不贱,而且“大贵”,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堪受辱、坚毅不屈、百折不挠的民族性格,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耀眼的人性光辉。这种光辉,不但表现在他对人性本真的不弃不离、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热爱、对命运不平的顽强抗争,还表现在对亲人、对所爱的人不舍不弃的那份忠贞与坚守。
作品的另一主人公桂花,其性格特点无疑也是完美的,可以说也是典型的集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中国农村妇女的代表。她勤劳吃苦、善良孝顺、宽容厚道、任劳任怨,又深明大义、勇敢顽强,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血性与骨气、刚烈与自尊,又不失中国传统女性的隐忍与保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当她发现婚事被“调包”后,“就爆发出山里女子的野性,一蹦蹦到桌子上,一条长巾就搭上了屋梁。”此举是何等刚烈与飒爽!但最终,为了保全“贱狗”,她还是屈从了“天狗”,此忍又是何等坚定与果敢!为了爱,她可以忍受一个不爱的甚至是无赖的男人“天狗”的玷污与侵犯,但因骨子里的那份人性的本真,却不堪接受一个丧失人性本真的汉奸“天狗”的侮辱与欺凌,此节又是何等地慑人胆魄!
汉奸丈夫被公公手刃后,她天天生活在恶梦中,“她实在想逃出这个囚笼”,却又忘不了爹“照顾好你公公”的嘱咐,而选择了留下,这是她人性善良、柔顺而隐忍的一面。得知“公公想让她嫁给鸣德的心意后”,她又已然清醒地认识到“这相家是不能再留下去了”,便“不辞而别,回了娘家”,这又是她不愿听任命运摆布,果断地勇于抗争的一面。至此,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在桂花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一人物形象也同样给我们以思考。她是汉奸遗孀是事实,但是受害者也是事实。从她在清除汉奸丈夫“天狗”的斗争中,在对“贱狗”的照顾、对相倚天夫妇的孝敬乃至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表现,不难看出,她不但是善良、纯洁的,甚至是高尚而伟大的。毋庸置疑,从人性角度看,这一形象也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的,无论在作者笔下还是读者眼中,都是值得同情和称颂的,是那个时代无数值得同情和称颂,无私无畏又不幸的中国农村妇女的代表。但她却又是有“污点”的,当这样有“污点”的一位女性,与功勋卓著、前程大好的“贱狗”站在一起的时候,在“众人”眼中却又成了“格格不入”的矛盾对立者,孰褒孰贬、孰是孰非,发人深思!
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在大户人家相倚天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他对别的女人动过色心,并有过苟且行为。他还因自己的小儿子,甘愿伙同桂花父亲欺骗桂花,对桂花的婚姻“调包”,以致给桂花后来的生活造成无法挽回的不幸。甚至在小儿子“天狗”死后,为了传宗接代,生出让桂花与大儿子结婚的荒唐想法等等,这些都是他人性自私乃至龌龊的一面。
给他放羊的成老二得了“吃不得”的病后,他一次又一次给他请来乡医,并让厨子给他做热汤面。因为“他觉得,只要老二活着,自己就要尽心尽力。可真把老二救不过来,也要把人家后事安置妥帖……”。当“贱狗”的爹昏倒在他面前,他“看着这面黄肌瘦破衣烂衫的一老一少,心里难受起来,他走上去,帮着把老者扶了起来”,并“吆喝毛女:‘快烧点生姜水,让这父俩喝喝,暖暖身子。’”当桂花救回重伤的“贱狗”,并提出暂时在自己家养伤时,他内心尽管很是“窝火”,但想到“相家的家训里没有见死不救这一条”时,终是允许了。类似的细节描述在作品里随处可见,都说明他是一位人性未泯、有悲悯情怀的大户,体现了他人性向善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和倡导的。
尤其是面对因自己的儿子“天狗”而遭倭寇杀害的百余名爱国学生时,他感到无颜见人,以致一病不起——一面是骨肉亲情、父子连心的儿子,一面是害人害国、人神共愤的汉奸,此时,人性的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小私与大义在他的身上引起了强烈的碰撞,最终他毅然选择大义灭亲,手刃了至亲骨肉,从而把人性最为光辉耀眼的一面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这也为后来他积极为党、为人民做事出力,在土地改革运动时得到“不以地主分子对待”的特殊处理,以及老年后得以在“贱狗”和桂花的照顾下颐养天年提供了顺理成章的逻辑必然。
至此,一个性格丰富而丰满,一个折射着人性善与恶、美与丑的多面性的相倚天,赫然站在了读者面前。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党的战士平星星与被她策反起义的国军将士相鸣德。当平星星身负重伤、命悬一线时,相鸣德几乎是毫不迟疑地出手相救,丝毫不听手下“干脆弄死算了”的劝阻,因为他觉得“相家的家训里没有见死不救这一条,他也不能往外推一个受了伤的人”。这一行为,同样源自人性向善的本性,这种人性的光辉,超越了一切物外因素的束缚与干扰,同样为两个曾是不同阵营的人最后却走到了一个阵营并喜结连理、实现人生、人性的大圆满——“和”,提供了逻辑的必然。往深延伸,这一情节,无疑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与可读性,因为“和”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纵观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小到一个家庭的组合、大到一个国家的团结,不都关乎一个“和”字么!
还要特别注意的是,作品两次提到“相家的家训里没有见死不救这一条”,一次是相倚天答应桂花收留“贱狗”在家里养伤,一次就是相鸣德在战场上救回平星星。受“唯善忠孝”家风熏陶的相家父子俩都因“相家的家训”出手救人,而使人性善的一面战胜了恶的一面。可见,家风、家教、家训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对一个人后天品格的形成与塑造是多么重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遗产。”
总之,作品的人物塑造,把人性的善与恶及二者碰撞的多面性给生动曲折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人物形象立体鲜活、故事情节跌宕引人,使作品不落窠臼,更有思想高度,足见作者敏锐的主题表现力和娴熟的材料驾驭力。
当然,整部作品里,值得赞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以“贱狗”为题目,起笔就以悬念布局造势,不失为红杏出墙之盎然妙笔。
再比如个性化的语言。开篇漫天飞雪中“爹”鼓励“小贱狗,别泄气”时说“不是说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吗?咱可是还有四只明明的眼窝呢!”形象化的方言俗语,使语言生动通俗,明白易懂。在父子俩昏倒在相依天家大门口,“贱狗”被“大黄”给咬住裤脚时,这样写其父任富祥:“老者一急就激活了浑身的僵硬,饿得只剩下的四两劲,便猛地勇拨千斤——一只大脚就伸给了狗,像是要替回儿子稚嫩的脚来,接着又死死趴下,用身子严严地盖住儿子……”寥寥数笔,便活化出一个被饥饿折磨得几乎奄奄一息的父亲,危机时刻舍己护子、舐犊情深的动人画面。作品里类似这样的精美语句和细节描绘比比皆是,很值得后学者学习借鉴。
另外,作品在极力彰显本土红色文化的同时,又不乏把晋南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神话传说等文化元素穿插其中。比如,对影壁、照壁、砖雕的介绍,对古佛寺等庙宇建筑风格的介绍,对古老的“熟羊皮”手艺的介绍,对“麦索”的做法、吃法的介绍,对晋南墓葬习俗、丧葬及礼宾上路等礼仪的介绍,以及白鹅村的传说、鹅沟的来历、舜生诸冯、娥皇谷等传说的引入,使整部作品又不失为一部饱载地方传统文化元素的百科全书,从而有力增加了作品的厚度、拓展了作品的广度。作者广博深厚的地方文化素养赫然可见。
所以说,《贱狗》既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村百姓为生存、为命运而与自然顽强抗争的生存史,是一部反映近代晋南人民为谋求幸福、追求自由解放而不惧牺牲、勇敢斗争的奋斗史、革命史,更是近代史上勇敢顽强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团结一心、共敌外寇、同护家园的历史缩影,还是一部具有浓厚晋南本土民俗、建筑等文化特色的乡土文化诗篇,是一幅展现人性的善与恶、美与丑乃至多面性,启迪后人正确树立三观,牢记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红色教科书。它的推出,不但会在当地乡土文化的长廊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但会填补近代史上晋南一带中国军民为自由解放而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历史空白,而且还将会为后人的探讨与研究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更是作者用一腔赤诚的热血与汗水,馈赠给后人的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图片

(本文图片由王娟娟提供)


责编

杨志强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喜燕,垣曲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副科级理论教员。喜欢平淡,愿以一颗平常心求平常之乐,享平常之美,度平常人生。





图片




推广团队

图片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诗歌编审:姚   哲


图片



感谢关注  作家新干线


  • 相关文章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