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今昔

   日期:2024-12-07     作者:b953173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news/10457.html
核心提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今昔浙江大学她的前身,风云变幻的107岁;她的后身,动荡发展的60岁,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永驻青史。面朝钱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今昔 浙江大学

她的前身,风云变幻的107岁;她的后身,动荡发展的60岁,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永驻青史。面朝钱塘江,身坐秦望山,山峦起伏,古树参天,一座优美典雅的校园,一批保存完好的中西方近代建筑。

、之江大学沿革

如果从她的前身——1845年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算起,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被解散,之江大学有着107年的办学历史。

1900年前后,4个美英基督教会在中国开办了13所教会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杭州的之江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广州的岭南大学,福州的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成都的华西大学,北京的燕京大学,济南的齐鲁大学,武汉的华中大学。

1845年,美国美北长老会在宁波创设“崇信义塾”。

1867年,崇信义塾迁址杭州皮市巷,更名“育英义塾”,后迁至大塔儿巷

1897年,更名为“育英书院”,开始设英文、化学两专科,学制正科6年,预科5年,由美国长老会牧师裘德生(Rev. J. H. Judson)担任校长。

同年,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求是书院”。

1. 杭州大塔儿巷的育英书院原校址 1906年

1907年,在杭州六和塔边秦望山麓二龙头修建新校舍,学校占地面积300余亩经过3年规划建设,主要建筑教学大楼、宿舍、图书馆、实验室等先后落成。

1911年2月,育英书院迁入新校舍因地处钱塘江形处,故更名为“之江学堂”。

2. 二龙头学校建设工地 1911年

1914年,之江学堂升格为“之江大学”。

3. 之江大学首任校长裘德生Junius H. Judson(前排中)和王令赓与育英义塾的校友们在一起(队克勋摄)

4. 第二任校长王令赓(E.J. Mattox)(前排右三) 1914-1916

5. 孙中山先生到学校视察,在慎思堂前发表演说,与全体师生合影并共进午餐 1912年12月10日

6. 之江大学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合影 1017年11月

7. 之江大学军训学生合影 1917年秋

8. 从六和塔上西望之江大学校址 1916年

9. 从钱塘江南岸看对岸的之江大学校址 1920年前后

1920年11月,之江大学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立案,并获通过,获准后施行新学制,分文理两科。

1930年,以“之江文理学院”向民党政府教育部立案,选举李培恩为校长,这是首任中国人的校长。

10. 航拍之江大学全貌 1935年

12. 戴维·甘博1908年捐赠学校田径运动场,这是按照美国大学校园和奥林匹克标准建造起来的一个现代运动场

13. 天文台,建于1912年,也称作为“费城观象台”,位于秦望山山脊,这是当时浙江省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内部设置从美国进口的天文仪器,抗战期间被日军炸毁

14. 之江大学校友总会召开年会 1936年12月

抗日战争期间,学校曾迁至安徽屯溪上海福建邵武贵阳重庆等地。

1948年7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核准之江大学为拥有文学院、商学院和工学院三所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杭州本部有学生904人,上海分部有学生162人,共1066人,教职员113人,设文、工、商3个学院。

15. 潘天寿为之江大学百年校庆作画《芝瑞》 1946年圣诞节

16. 之江大学校徽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1950年8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将原文、商、工三学院调整为文理、财经、工学院三学院,共设15个学系。

17. 之江大学政治系1950级毕业班师生合影 1950年6月15日

18. 之江大学工程馆(现3号楼)奠基典礼 1950年11月6日

195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接管外资开办的教育与医疗机构条例,之江大学亦属此内,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丹来校接收,美籍教员全被遣返离校回国。

1952年,全国院校大规模调整,之江大学解体,其中工学院土木、机械系并入浙江大学,商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工学院建筑系并入上海同济大学,浙大文学院及理学院的一部分、浙江师专、俄专并入原之江大学余下的文理学院中,在此基础上成立浙江师范学院(1958年该院又与新建的杭州大学合并,定名杭州大学),院址设在原之江大学,刘丹出任第一任院长。之江大学工学院除航空工程系并入中央航空学院以外,全部并入浙江大学。之江大学文理学院部分系并入复旦大学,财经学院并入华东财经学院,建筑系一部分与南京大学的工学以及金陵大学的电机工程系、化学工程系合并成独立的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建筑学科一部分并入同济大学。

之江大学107年历史宣告结束。

19. 之江大学校舍和六和塔遥遥相望

二、 之江校区沿革

20世纪50年代,之江大学旧址成为新成立的浙江师范学院校舍,1958年浙江师范学院并入杭州大学后,旧址划归浙江省委党校。

1961年,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浙江省委将之江大学旧址划归浙江大学所有。学校将旧址改称三分部,在那里创办了几个保密院系。

1963年,无线电系搬迁到三分部。

1972年,学校把物理系和无线电系整合在三分部,成立浙大物理无线电系,1976年后又重新分成两个系。

1986年,无线电系更名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

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三分部建设基础部,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八五”计划。

1995年,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整体搬回浙江大学本部新建的信电大楼。

1996年5月1日,撤销浙江大学三分部,成立浙江大学之江学院,为学校基础部,每年浙大新生在此进行第一学年的基础阶段学习。

1998年9月15日,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新浙江大学下分五个校区,之江校区是其中之一。

2002年后曾为浙大成人教育学院所在地。

2003年10月6日,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研究院在之江校区成立。

2006年,光华教育基金会尹衍樑先生捐赠浙江大学1亿元用于建设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其中5000万元用于之江校区老建筑的修缮工作。随即,学校设立“之江大学旧址修缮工程”项目。

2007年4月20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在之江校区成立。

之江校区校园建筑依山势而建,以三层为主,红砖清水外墙,红瓦屋顶为基调,是西方近代建筑糅合东方建筑而成,带有欧洲近代建筑的风格,也留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子,是一批保存相当完整的近代大学建筑群,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见证。

之江校区平面图

(一) 主 楼

1. 主楼原名慎思堂,建于1911年,由美国俄亥俄州赛佛伦夫妇捐资捐建,为校长、财务、教务、总务、会议室等行政办公之用

2. 大楼位于校园中心草坪北端三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外墙,拱券门窗,四根洁白的多立克柱营造出欧式风格,屋顶原有东方式的两层飞檐角,后修复成简洁的四坡顶

3. 美国摄影师西德尼·甘博拍摄于1919年的慎思堂

4. 近100年后的慎思堂,正门拱券门窗,爱奥尼梭柱,门前一对石狮

5.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主楼,树木已将主楼后面的建筑完全遮住

6. 主楼前面有两棵大香樟树,树龄已有200多年

7. 大楼门厅内的多立克柱

8. 从大楼门厅往外看

9. 大楼前的铭牌

(二) 钟 楼

1. 钟楼原名同怀堂,又名经济学馆,建于1936年,由申报史量才先生家属捐建,“经济学馆四个字由校长李培恩题写

2. 钟楼主体三层,中间四层为钟塔,红砖清水外墙,中间是大拱门过厅,左右对称,线条简洁,风格严谨,没有繁琐的花纹,是典型的近代建筑

3. 钟楼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高耸的钟楼使得整座建筑呈山字形。在钟楼楼顶,钱塘江、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都在视野之内

4. 从钟楼门厅看对面的主楼

5. 钟楼内部走廊

(三) 1号楼 l号

1. 1号楼原名东斋建于1911年由美国俄亥俄州甘卜夫妇捐建,故又名甘卜堂

2. 1916年的东斋

3. 著名词学大师夏承焘、著名的莎士比亚翻译家朱生豪曾在此楼工作学习

(四) 2号楼

1. 2号楼原名西斋建于1911年,由Nelson.Platt.Wheeler夫妇和William.reginald.Wheeler夫妇捐资兴建,故又名惠德堂、吴窦堂,是之江大学最早的男生宿舍

2. 西斋对称于东斋,建筑风格一致,砖木结构,外部线条简洁,是乔治亚复兴风格,中央山墙的凸现和古典柱式的门廊是它们最大的特点

4. 这是2010年修缮后恢复的原貌

(五) 3号楼

1. 3号楼原名工程馆,又称机械系楼,建于1951年,由政府拨款建造,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2. 2010年上映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为还原20世纪80年代学生宿舍原貌,还特地来到3号楼取景

(六) 4号楼

1. 4号楼原名科学馆,又称裘德生科学馆,建于1932年,为纪念前校长裘德生博士(1930年12月美国逝世),由之江大学校友和师生募资兴建

2. 科学馆和图书馆的建筑风格类似,其拱券、古典柱式和三角形山花等不同建筑元素的混搭,都是当年校内功能明确的主体建筑之一

(七) 5号楼

1. 5号楼原名材料试验所,建于1935年,由当时之江大学教职员、校友筹资兴建,是创校以来的首座实验楼

2. 2010年11月,之江校区二期修缮工程完成,5号楼成为浙大图书馆法学分馆

(八) 6号楼

1. 6号楼原名佩韦斋(初为教员宿舍,后改为女生宿舍,简称韦斋),建于1926年,由本校建筑部设计

2. 6号楼由灰砖砌成,白柱绿窗,屋顶有三扇老虎窗,具有美国乔亚治复兴风格

3. 当年的佩韦斋

(九) 7号楼

7号楼曾作过研究生楼

(十) 8号楼

8号楼于1953年8月10日建成,为当时浙江师范学院教学楼

(十一) 9号楼

1. 9号楼原名维勒邦格楼,也称绿房,建于1920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的W.M. Wheeler先生和其在费吉尼亚州的父母Nelson.P.Wheeler夫妇捐建,是之江大学外籍教授别墅之一,也曾是当年的女生宿舍

2. 绿房的建筑风格是之江大学校舍建筑中的孤例具有工艺美术运动的平房风格,其阁楼外墙采用美国别墅独具特色的壁板,由本校建筑部设计

(十二) 小礼堂

1. 小礼堂原名育英堂、都克堂,建于1919年,由美国新泽西州都克家族捐建,是教会大学的象征

2. 窗户上的尖券使其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十分明显,此建筑采用石料结合水泥,从用材到风格,在当时都是属于比较现代的建筑

3. 小礼堂的墙面爬满爬山虎、常春藤等藤本植物,更显此建筑的沧桑感

4. 小礼堂的正面造型

5. 小礼堂的背面和屋顶

6. 小礼堂前的铭牌

(十三) 图书馆

1. 图书馆,面积为700平方米建于1932年7月,由之江大学同学会募捐修建,之江大学建筑部设计建造

2. 图书馆的建筑风格比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风格更为简约一点,但还是吸收了那种风格的精华

3. 近一百年来,这个建筑其中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使用功能从未改变,一直是图书馆

4. 图书馆外的铭牌

5. 图书馆大厅

6. 图书馆阅览室

7. 电子阅览室

(十四) 上红房

1. 上红房原名北太平洋楼,建于1911年

2. 上红房和下红房的建筑是意大利风格,清水砖外墙、圆拱门廊、拱券外廊、雕花柱子和涡卷形浮雕具有古罗马遗风

3. 上红房曾先后由时任之江大学校长的王令赓、李培恩居住

(十五) 下红房

1. 下红房原名帕斯顿楼,建于1911年

2.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参与创办之江大学,其胞弟司徒华林则曾是之江大学的校长,1948年前后,司徒雷登曾在此居住

(十六) 白 房

1. 白房原名卡特楼,建于1920年

2. 白房的门厅依然雅致,两侧复柱,柱头漩涡花纹,人字屋顶

(十七) 灰 房

1. 灰房原名康沃斯楼,建于1911年,是之江大学外籍教师别墅之一

2. 灰房的建筑采用的是清水青砖墙,主立面为对称外廊,呈现为殖民地外廊式建筑风格

(十八) 原教工宿舍

1. 教工宿舍共3幢,建于1920年,当时为中方教师的宿舍

2. 1952年,浙江教育学院时期建造的教工宿舍

(十九) 曾宪梓教学楼

1. 曾宪梓教学楼建于2001年,由香港著名人士曾宪梓捐建。教学楼建筑面积3236平方米,投入资金500万元人民币,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

2. 曾宪梓为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

(二十) 求是堂

1. 求是堂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查济民、刘璧如夫妇捐资400万港币兴建,为学生生活、活动用房,建于1997年4月

2. 查济民191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27年考入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附设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1931年毕业。先后任中国染厂公司董事长,香港兴业公司董事长。

3. 1994年初设立“求是科技基金会”,任董事长

(二十一) 李作权学生活动中心

李作权学生活动中心建于2001年,建筑面积1688平方米,投入资金100万元人民币,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李作权先生1938年毕业于之江大学,后从事慈善事业。

(二十二) 情人桥

1. 情人桥位于头龙头与二龙头之间,一座横跨溪流峡谷的桥梁。木桥四周是浓密高大的树林,桥下是清澈的溪水。小溪上筑有上下两道水坝,分别形成两个蓄水池,为校区提供水源。

2. 20世纪30年代执教于此的词学大师夏承焘,曾在日记中写道:“夜与雍如倚情人桥听水,繁星在天,万绿如梦,畅谈甚久。”

(二十三) 其 他

1.从六和塔沿之江路向西步行约15分钟,再沿一条“之”字形小道上坡,就能看到这深藏于半山腰的之江校区大门。

2. “之江学院”的巨大校牌还依然竖立在校门的山墙上,已成历史遗迹

3. 学生宿舍

4. 校区招待所

5. 校园宣传栏

(二十四) 校园风光

1. 秦望山屹立在钱塘江之江段北岸,数道隆起的山岗,如同伸向之江的龙头,自东向西称作:头龙头、二龙头、三龙头

2. 校园内的主建筑慎思堂、经济学馆、图书馆、东斋、西斋等均位于二龙头,家属宿舍大部分位于头龙头,少数在二龙头

3. 头龙头与月轮山毗邻相望,在钟楼楼顶能清晰看见月轮山上的六和塔和横跨钱塘江的钱塘江大桥

4. 校园占地三百余亩,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环境一流。1947年,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校参观时,对校园的优美环境和景色赞不绝口

5. 1935年,夏承焘先生任教之江大学时住教师宿舍月轮楼,他作有《望江南·自题月轮楼七首》,其中一首是这样的:“秦山好,面面面江窗。千万里帆过矮枕,十三层塔管夕阳,诗思比江长。”

6. 1952年,教育系郑晓沧先生写过一首赞美之江山的诗。摘录如下:

直向钱塘江上住,朝朝放眼看风帆。行空车走惊雷震,隔岸屏开对雪严。

是处山川纷错落,平居楼阁绝尘凡。睛窗一卷支颐坐,不觉遥峰文照衔。

7. 曾在之江大学就读的才女宋清如笔下的之江大学:“之江,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环境。山上的红叶歌鸟,流泉风涛;江边的晨暾晚照,渔家荧火,哪一件不使诗人悠然神往……”

8. “这趟来本来是为杭州大学选址,可最好的校址被你们选了。”这是曾到学校参观的蔡元培对之江大学的评价

9. 三四人合抱的香樟树像一双巨手,根深蒂固,枝叶繁茂,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学校的发展

10. 校园的老建筑出名了,参观者多了,游人游客多了,山路弯弯需要指路牌的引导

11. 通往主楼道路两侧摆放着的两尊石虎,是慎思堂土建施工中出土的,据考证它们是南宋时期的遗物

12. 主楼门厅两侧两尊石狮子是信电系91届校友捐赠

13. 夜幕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铭牌依然闪亮

14. 在深蓝的天穹下,倘佯在校园,欣赏钟楼的雄姿,感受着凄清之美,一种时空交错的神秘感始终伴随左右

15. 百年树木参天蔽日,山道迂回曲折,老屋遍植藤蔓,欣赏一座座精美建筑,感受贯穿百年的历史沧桑

16. 夜晚的校园,明月高照,树叶沙沙作响,小溪哗哗细流,更显宁静和神秘

17. 校园建筑错落有致,历史人文沉淀深厚,到过之江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独特气氛所惊艳

18. 隐藏在古树山林和鸟语花香中的校园,是世外桃源,是修心养性、读书学习的好场所

19.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朝常建的这《题破山寺后禅院》,用在之江校区非常的贴切

20. 之江大学旧址是我国最早具备西方校园规划设计的高等学府之一,也是西方建筑技术在近代中国的一次集中应用。现在,百多年过去了,当年之江大学的整体格局仍保存完好,建筑本体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21. 之江大学旧址建筑群曾荣获世界近代学府建筑完整保护建筑第二名。

2000年7月9日,之江大学旧址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之江大学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照片来自于学校档案馆和网络)

图/文:洪保平

文章来源:微信号摄影反思录

感谢您对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联系邮箱:zdxmt@zju.edu.cn.
浙江大学官方网站:http://www.zju.edu.cn.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新增评论功能啦!想在下面看见自己吗?赶紧来评论哦!另外,点赞也是一个好习惯~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10457.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