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既要活得长,又活得健康”。那我们如何才能活得“长寿又健康”呢?以下这项研究的结论给我们提供了参考。
●“好胆固醇”
●脂联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甘油三酯
这4个指标要控制好
日前一项研究对各项人体指标分析发现:只要把这4个关键指标控制好,老来长寿生病少!
4个指标与“长寿又健康”最有关联
2024年5月,德国研究员在《年龄与衰老》期刊上发表了一项“对长寿和健康衰老至关重要的指标”研究,发现了4个影响长寿和健康的关键生理指标。只要把这4个指标控制好,既能活得长寿,又能健健康康,步入老年时没有重大慢性疾病。
这项研究纳入了2500名参与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的年龄在20-67岁之间。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些参与者的血液样本,找到了13种生物标志物,包括:糖代谢、脂代谢、肝功能、肾功能、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反应标志物等多种指标。
这项研究最终分析发现,在这13个生物标志物中,有4个指标与“长寿又健康”最具关联性: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被称为“好胆固醇”,血液生化检查单中显示的“HDL-C”,它可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掉。与很多心血管病的风险呈负相关,这个指标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低,同时它还可以防止。
2.脂联素:也被称为“早期的侦察兵”,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具有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它能够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调控其生理活性,从而在改善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风险等。
4.甘油三酯: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指示着某些健康问题。甘油三酯偏高说明人体血脂异常,血液中的脂肪酸含量超过了人体正常水平。一般可能由于饮食不规律、脂质代谢异常、高脂血症导致。
如何控制好长寿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在5种生活方式
这4个“关键指标”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控制好?针对这4个健康长寿的关键指标,研究人员提出了5种生活方式,大部分人其实都可以做到:
一、健康饮食
“病从口入”,饮食对于健康有着很大影响。比如长期高油、高盐、高糖饮食,不仅导致肥胖,也会增加癌症、慢性疾病风险。
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精面;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3.增加白肉(鱼虾、鸡肉)、减少红肉(猪牛羊),推荐豆制品;4.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5.推荐适量坚果、奶类;6.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
二、规律运动
生活中最推荐大家选择“中等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效率不高,高强度运动又强度太大。最常见的中等强度运动方式包括快步走或慢跑、游泳(较轻松)、骑自行车、跳绳、爬楼梯、瑜伽(节奏稍快)等。中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00~140次/分钟,活动时能感觉到出汗,呼吸比较急促,略感吃力。
三、保持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维持低甘油三酯水平和促进身体代谢健康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长期肥胖会导致风险、心血管发病风险、糖尿病风险等增加。控制体重、对抗衰老一个有效的方式就是晚餐少吃、晚餐早点吃。
四、不要吸烟
研究证实:35岁前戒烟,可完全“逆转”烟草造成的死亡风险。其中,吸烟者的全因死亡率是从不吸烟者的2.8倍,戒烟者的死亡率则明显低于继续吸烟者。越是年轻时戒烟,健康收益最大。
五、良好情绪
2022年《分子精神病学》上发表的一项重要研究发现:在公园或城市绿地散步1小时即可减少压力相关脑区杏仁核的激活,可以预防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据健康时报
●血管
●肺部
●肠道
这3个部位要“干净”
血管、肺部、肠道,这3个部位越“干净”越容易长寿。
>>血管
“人与血管同寿”,如果血管出现了“垃圾”,如血管斑块、血栓等,就可能造成血管堵塞或影响供血,轻则诱发头晕、头疼、胸闷等症状,重则可能造成急性脑梗、心绞痛、偏瘫、中风等。日常生活中,如何让血管更健康?血管“害怕”哪些事?这些知识快记好:
■“三高”饮食
高糖、高脂、高盐饮食是血管“天敌”,会增加风险,也容易导致胆固醇、血脂等附着于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导致血管不通畅。建议多吃新鲜蔬果、豆类、鱼虾,多饮水,帮助促进血液循环。
■吸烟、吸二手烟
研究表明,吸烟人群动脉硬化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人群,吸烟人群动脉硬化程度也会明显加重。建议及早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
■运动少
长期不运动,血管内的“垃圾”逐渐积累,易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平时不要久坐不动,长期坚持慢跑、快走等运动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帮助清理血管“垃圾”,降低肥胖风险。
■经常熬夜、情绪不好
长期熬夜会增加心血管压力,易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如果连续休息不好,加上情绪焦虑、压力大,会使血压波动大,可能诱发中风甚至猝死。
工作、学习、生活都要争取做到劳逸结合,尽量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肺部
肺是呼吸器官,也是人体生命器官。肺健康,免疫力就会增强。反之,如果肺“脏”了,就容易导致咳嗽、气喘、、和肺癌等疾病。肺害怕这4件事,千万别大意:
■“怕”脏
想要肺部“干净”,应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吸烟也是吸入浊气,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成分会对肺黏膜造成损伤。
所以,要戒烟、远离二手烟环境,尽量远离潮湿、带有细菌的环境,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尽量戴上口罩保护自己。打扫卫生时戴上口罩,避免吸入过多粉尘。炒菜时油烟机要“先开后关”。
■“怕”干
冬季干燥寒冷,容易引发肺部细菌感染。每天喝2000毫升左右的水,少量多次,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等。
■“怕”懒
总是不爱动、不锻炼,肺活量可能就会比较差。游泳、慢跑、骑车、快走等运动,可帮助增加肺活量,促进肺组织收缩与扩张。
■“怕”不重视肺部检查
专家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低剂量螺旋CT检查,及早发现肺部疾病并及时就诊。
>>肠道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消化吸收器官、排毒器官及免疫器官。生活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当、年龄增长,都会使肠道内环境发生紊乱。此外,如果不能按时排便,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与肠壁接触时间过长甚至被吸收进人体,可能引发结肠癌、心脑血管疾病、皮肤色素沉积等问题。
爱护肠道健康,别做这几件事:
■吃得太油腻
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吃太多肉,植物类食物摄入少,都会导致肠道中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使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平时,应少吃油腻、高脂食物,控制辛辣和油炸类食物摄入,以免对肠胃造成负担。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锻炼会导致食欲减退、胃动力不足,易诱发肿瘤。
■喝水太少
大肠的基本功能是回收粪便中的水分,身体越缺水,粪便越干燥,便秘越严重,每天应保证喝水2000毫升左右。
■乱补保健品
很多人为了肠道健康,会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补充剂替代果蔬,其实每种膳食纤维只能培养出有限的几种有益菌,长期使用单一益生元,不利于肠道长期健康。 据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