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俞敏洪给海南的文旅热度再添了一把火——
90家媒体参与报道,发布报道2000余条,全网信息量3.2万条,上亿次播放量、阅读量,50多个抖音话题,10个微博话题……3月14日至27日的“看世界”海南行活动,“火热”十足。
这位教育界“破圈者”携团队以“海南环岛自驾骑行”为轴线,开启了一场文旅融合的深度直播:14天环游海南,跨越14个市县,骑行、上山、玩海、探馆、对话、游览等多元场景交替上演。
在“直播+”的裂变中,不禁让人思考,当热度退去,这场现象级传播能为海南文旅产业留下怎样的启示?
2025年3月15日,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文昌木兰湾段,俞敏洪及其团队开启了一场别样的骑行之旅,感受海南独有的浪漫。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看镜头
解码文化基因,从景观呈现到价值诠释
要更深层次地理解这次俞敏洪的海南之行为什么火热,或许可以把时间轴往前移。
2023年,花甲之年的俞敏洪“再创业”,正式布局文旅业务。背靠大IP,推出文旅账号“东方甄选看世界”,通过分享各地美景与文化历史故事,从而销售当地特产、酒店以及旅游团等文旅产品,直播足迹遍布了云南、山西、四川、甘肃、贵州等诸多省份。极具俞敏洪个人风格的“知识式带货”“讲课式游览”,很快吸引了大量粉丝。
俞敏洪曾回忆自己首次“知识带货”的场景,3个小时的直播中,有2个小时都是在讲地理、人文和历史。
这次长达半个月的海南直播,也沿用了俞敏洪一贯的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描述这场文旅直播的特色,“书生气”再合适不过。
3月14日,首日行程中,俞敏洪将镜头对准秀英炮台与海瑞文化公园2个文化地标,为这场环岛之旅定下了文气十足的内涵基调。
2025年3月14日,俞敏洪及其团队来到海口海瑞文化公园。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秀英炮台象征着保家卫国,海瑞墓沉淀着廉洁风骨。”面对镜头,俞敏洪说,前者关乎民族脊梁,后者触及文明基因,这是海南文化图谱不可或缺的双重维度。
“海南还有这样的地方,下次要去看看”“这样的参观真是深度游了,我们去海南就只去了海边,没了解到这些文化”……直播间左下方,观众“被种草”的评论不停滚动着,俞敏洪的脚步带着人们看到了另一面的海南。
在直播中,俞敏洪不止一次地说“海南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来海南要看碧海蓝天,更要看历史底蕴、人间烟火,“看看海南岛是如何从一个古代荒蛮之地、古人流放之地,成长为今天的自由贸易港。”
2025年3月16日,俞敏洪开启海南环岛之旅第三天,来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启探寻沉睡深海500年的“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出水文物。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这种文化解读力在俞敏洪的行程中持续显现:
在文昌铺前老街,看着那些闯海人用血汗浇筑的斑驳商道,他感慨:“海南岛是又厚重又开放的一种文化氛围”,椰风海韵的惬意里藏着中国人闯世界的勇气与乡愁;
在陵水疍家渔排,连片船屋令俞敏洪感到震撼,但真正触动他的,是漂浮在海面上的文明智慧,他还呼吁大家来海南一定要到疍家渔排看看,感受生活烟火与渔民的热情;
在儋州东坡书院,俞敏洪循着苏东坡的足迹,他说:“到了东坡书院,就是了了我的心愿了。”当现代企业家邂逅宋代文豪,不仅是文旅融合的范例,更是精神地标千年未绝的注脚……
每到一处,不仅是观光,还配备了“知识策展人”——地方专家、非遗传承人、景区负责人等,将各地的文化故事转化为直播镜头前可交互的交流叙事。
3月19日,俞敏洪在三亚大小洞天景区参观。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谢谢你的讲解,让我认识到了不一样的海南。”在大小洞天旅游区,俞敏洪给负责讲解的三亚旅文集团大小洞天旅游区文化专职经理郑兵点赞。
和俞敏洪一路走下来,郑兵也学到,海南不缺景点,更不缺文化资源,这样的互动,能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体验、可共鸣的符号。“俞敏洪团队通过与学者联动、设置议题化讨论等方式,为海南文旅提供了文化IP深度开发的借鉴。”郑兵说,或许可以构建类似这样的“专家导览+场景活化+议题共创”的模式,让更多游客在海南看风景如看书般惬意且有深度。
看足迹
重构体验链条,以深度探索激活全域消费场景
14天,环岛游览14个市县。俞敏洪用脚步丈量出海南文旅的N种解法:
在木兰湾骑行拥抱海风,驾驶摩托艇驰骋三亚湾的碧浪,跟随黎族向导深入霸王岭感受热带雨林风情……这场跨越琼岛东西南北中的深度探索,既串联起经典地标,更解锁了秘境盲盒。不少网友说,来海南玩就跟着俞敏洪的足迹,“这是现成的攻略”。
深入观察可以发现,这场文旅体验远不止平面化打卡。
在乐东莺歌海盐场,俞敏洪戴上斗笠、拿起盐耙,跟着盐工学习收盐。这个朴实的劳动场景引发网友热议,短视频评论区里“想去体验晒盐”“原来盐是这样做出来的”等留言不断刷屏。通过俞敏洪的亲身示范,观众直观了解到海盐制作的流程,也感受到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3月21日,俞敏洪在海南莺歌海盐场体验晒盐。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程龙 摄
骑行是本次环岛直播的重要环节,俞敏洪一行在文昌、琼海、万宁、五指山、乐东等地,沿着环岛旅游公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骑行。
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万宁段骑行期间,虽然天降小雨,但俞敏洪与同行人员依然保持着高涨的兴致。随行作家郭建龙边骑行边感叹:“这可能是中国最适合骑行的一条公路!”俞敏洪面对镜头向网友推荐时也强调:“这里确实值得来体验骑行!”
而在龙沐湾海滩路段骑行时,俞敏洪一行人放缓车速即兴吟诵诗词,阵阵海风与朗朗诗声相映成趣,山海交替的沿途美景又让无数网友为海南沉醉。
除了海岸线,俞敏洪还深入海南腹地探访。在五指山毛纳村和昌江王下乡,他与当地村民交流,感受热带雨林生态与民风。面对镜头,俞敏洪强调:“特别希望大家看到海南旅游的丰富性。这两天我到五指山、昌江,非常充分地体验到热带雨林的魅力和多样性,除了海,海南岛还有山,而且是非常了不起的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的山。”
直播,犹如一扇窗口,让观众从“看过”海南到“看懂”海南,也让文旅工作者深切感受到“轻量化表达”的传播力量。
五指山市旅文局局长张琼华认为,俞敏洪的海南环岛直播活动,不仅是一次“名人效应”与“文旅资源”的深度碰撞,更解锁了五指山文旅“直播+”的新打开方式。
“但五指山文旅的‘出圈’,最终还是要靠不可复制的独特性。我们不仅要借势‘名人流量’,更要锻造‘文化留量’,把旅游产品打造得更精细些、旅游服务做得再到位些,才能让每一片雨林、每一首黎歌都成为海南自贸港的文旅IP。”张琼华表示。
海南省乡村度假旅游协会执行会长孙相涛则认为,俞敏洪团队的足迹让人看到海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这正是激活全域消费场景的关键。可以把俞敏洪的行程转化为可定制的智能旅游产品,比如运用AI行程规划工具帮游客配对“俞敏洪同款”,让“一个人的探索”变成“千万人的体验”。
2025年3月16日,俞敏洪在海南环岛之行中来到文昌商业航天发射场,亲身感受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看流量
创新转型路径,让文旅流量变经济增量
海南椰子粉、莺歌海海盐、椒盐芒果干、糟粕醋火锅底料……在直播页面上,右下角常常弹出各类海南特产的购物链接。
这场直播活动,一方面是以俞敏洪为代表的商业主播团队在实践“边游边购”的新型带货模式;另一方面,这也是海南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试验场。这些购物链接一同指向一个思考:如何将线上的瞬时关注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消费增量?
2025年3月16日,在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琼海孟菜园村段,俞敏洪打卡琼海牛奶海,感受当地民俗文化。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首先要解码,这样的推广形式为什么会火?海南省旅游学校高级讲师王瑾认为,这场关于海南的“直播连续剧”以多维度体验,突破了传统文旅推广“景点罗列+视觉轰炸”的模式,给游客、观众构建了“知识赋能+场景活化+产业链延伸”的三维模型。
王瑾解释道,知识赋能就是将历史、地理、非遗等文化要素转化为故事,用知识为景观注入灵魂。场景活化则是通过专家导览、沉浸体验等打破“打卡式旅游”,使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产业链延伸就是直播中自然嵌入农渔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消费场景,让文旅流量向实体经济高效转化。
“传统推广是为了让人知道海南有什么,而俞敏洪模式是让人理解海南为什么值得。”王瑾说。
其次,除了要关注直播间为海南带来的瞬时流量,还应进一步挖掘这场直播的深层价值、形成长期效应。王瑾提出两个落脚点:
内容沉淀——直播中积累的海量素材,如民俗技艺、生态故事等可二次剪辑为短视频、微课程,成为海南文旅的“数字资产库”,服务于长期传播与教学资源开发。
服务链衔接——直播中的亮点,如小众渔村、非遗工坊等可转化为落地的主题线路、手作体验等旅游产品,并配套交通、标识等基础设施,让那些“被种草”的观众能看更能去。
在短视频、直播随手可得的当下,“直播+文旅”“短视频+文旅”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旅游营销手段。作为一名旅游教育从业者,王瑾还表示,此次俞敏洪直播是海南文旅推广的案例,更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契机——未来导游需兼具文化解读、数字传播与体验设计能力,而海南可借势成为产教融合的试验田。职业院校应关注并开设“文旅新媒体运营”课程,培养学生利用短视频、直播工具进行目的地长效推广的能力。
眼下,14天的直播之旅结束。阳光海南,让屏幕内外的人都流连忘返。
2025年3月15日,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俞敏洪及其团队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文昌铺前镇,游览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这几天,海南让我刮目相看!”东方甄选主播乐乐细数这一路让他难忘的风景,优质滨海旅游资源、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五指山热带雨林……他说:“来海南一定要深度游,不然会有空手而归的感觉。”
一场直播,一次文旅推广创新实践。对于正全力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海南而言,这场实验的启示或许还在于:在自贸港的政策红利之外,更需要用文化厚度、产业深度与创新锐度,以AI、元宇宙、直播等新方式,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天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