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记者 庞婷)近日,由京沪津渝4个直辖市照明学会联合主办的“科技点亮智慧之光”2025北京照明科技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简称“北大规划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王志军作“基于友好光环境空间营造下的照明实践”主题报告,以天津大悲禅院、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等标杆项目为例,系统阐释了“友好光环境”理念在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艺术创新中的实践路径。
王志军表示,照明行业正经历“科技赋能、多元融合”的转型期,核心使命是“向人类提供健康的光环境,向自然输出环保的光质量,向社会传递审美的光艺术”。“照明设计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对地域文化、生态伦理与人文关怀的深度回应。”
在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照明工程中,北大规划光环境艺术研究中心团队直面复杂建筑结构的挑战,创新采用“幕墙融合”技术,实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并通过高光效LED节能40%,在展现建筑“层城叠构”地质隐喻的同时,践行低碳目标。
论坛期间,王志军特别提及北京798·751艺术园区节日灯光项目。通过“艺启新年”主题光影策划,园区单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网红打卡点“情侣树”引爆社交传播。他认为,公共空间的光环境营造,需要平衡艺术表达与大众参与,让光成为连接城市记忆与当代生活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