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我们伟大祖国梦想的今天,心理健康作为第一标志已越来越被人们广为接纳。我们监狱人民警察专业性强,纪律严明,每天工作在特殊的环境中,与特殊的人群众打交道,危险性极大,每天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和抵抗腐蚀的压力,精神上时刻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年长月久,各种心理疾病正在困扰着我们的许多同志,进而影响着我们监狱工作的质量,因此,调节好我们干警的思想、培养健康的心理,已是我们监狱工作当前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消除 焦虑 培养 健康心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健康”,人们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却又十分复杂的问题,在1946年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水平的一种状态”。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早在1929年,美国举行的第三次儿童健康及保护会议上就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在其适应过程中,能发挥其最高的智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社会中,能谨慎其行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
2、心理健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心理学家英格里士(English,H.B)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3、心理健康是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精神医学家曼宁吉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工作效率及快乐心态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三者兼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情。
(二)我国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著名医学家傅连暲认为:“健康”的含义应包括4个因素:一是身体各部分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没有疾病;二是体质坚强,对疾病有高度的抵抗能力,并能刻苦耐劳,但负各种艰巨繁重的任务,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三是精力充沛,能经常保持较高的效率;四是意志坚定,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监狱警察,应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特征。具体可用以下七个主要特征区别:
1、自觉 努力工作,善于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的警察,不把工作看成是负担,愿意工作,努力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自觉这完成任务,经过刻苦努力取得好的成绩;能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工作目标,善于积极地适应环境,愉快地生活。
2、自知 自我意识观念明确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的知觉印象和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相貌、兴趣、态度、情绪情感、能力、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自爱 正视现实,悦纳自己
警察群体中心理健康的成员,对自己的生理特质,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的现实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解、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既不自我陶醉,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相如何,有无疾病,智力、能力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4、自持 情绪稳定,乐观
警察群体中心理健康的成员情绪稳定,乐观,表现为适应、易控,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不为一时冲动而违反纪律,不为工作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心境始终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5、自尊 善于与人友好相处
心理健康的警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快乐与人交往,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6、自强 有理想,有生活目标,挫折耐受力强
心理健康的警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能够确立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和工作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德、智、体、美、技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适应于监狱工作要求的人才。
7、自制 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心理健康的警察成员,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法令、遵守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成为社会公民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二、当前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根据心理学原理对某监狱民警的调查发现,警察群体中感到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占80%以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2%的人反映自己有许多说不清的不适应,5%的人感到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悲观。
2、15%的人精神状态不好,工作质量不高,遇到挫折就用烟、酒发泄。
3、30%的人经常产生焦虑、紧张、有孤独感。
4、10%的人判断力差,思维不正常,社会功能减退。
5、8%的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易怒。
(二)应用心理学原理对他们进行心理测验结果:
1、SCL-90自评量表(以下均为测试群体的平均分)
抑郁因子分值:1.6;焦虑因子分值:2.2;恐怖因子分值:2.0;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2.0;分析出该群体存在较重的焦虑情绪以及轻微惊恐、人际关系敏感;
2、SDS量表,标准分42分,说明没有抑郁倾向;
3、SAS量表,标准分60分,说明都有轻度焦虑倾向;
4、心理健康量表平均分129.51,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从以上对监狱民警的测验结果表明,我们监狱警察队伍中存在着大部分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整体表现出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怒、精神状态不好,缺乏自信、悲观、工作质量下降等症状。
三、原因分析:
(一)监狱作为国家的暴力机器,是国家的刑罚机关,承担着教育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职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高速、高效发展,高度的物质化,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同时带来了竞争和压力,从而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作为从事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职业的监狱人民警察,由于押犯结构的变化和监管形势的复杂,各种心理刺激源源不断地增加。“防脱逃、防非正常死亡、防狱内重特大案件、防生产安全事故”永远是监狱工作的重点;确保监管安全稳定永远是监狱工作的首要任务;“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永远是对监狱民警的应急要求。职业的特殊性使我们监狱民警群体始终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不稳,休息不好、失眠健忘、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心理,引发出多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导致工作、学习质量下滑。即便如此,我们监狱人民警察的艰辛付出仍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监狱民警承受着心理压力的困扰,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职务行为和职业体验,从而导致许多监狱民警心理心理失衡。
(二)监狱对社会来说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团体,监狱警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服刑人员,与社会横向联系很少,许多同志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墙,与同行交流也少,接受新生事物机会少,信息交流不顺畅,缺乏成长性,跟不上时代步伐,跟不上工作的要求。
(三)随着社会上的犯罪率的上升,押犯结构的变化,监管安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监狱警察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纪律要求越来越严格,处罚力度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细微环节没有做好,都可能造成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轻则受到行政处分、扣发津贴;重则要被辞退,丢掉饭碗,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真是8小时的待遇,12小时的工作量,24小时的责任,使我们每位同志都感到肩上的担子千斤重,而脚下却如履薄冰。在经济指标方面,每个监狱都承担着一定的经济任务,而且生产指标年年加码,完不成任务又要受罚,因此监狱警察经常超负荷工作,打疲劳战,透支体力,透支生命。长此以往,我们监狱警察队伍里的大多数干警都产生了心理焦虑、恐惧症等心理疾病。
四、方法与探讨
(一)从组织上来看
1、多给干警心理上的支持
对监狱人民警察而言,组织支持最大的来源是上级领导。各级领导对警察的关心、理解与爱护,会极大地激发警察的职业自豪感,使其充满向上的活力,更愿意在为警队奉献的过程中追寻快乐、愉悦。在警察系统内部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机构,以协助警察调适心理,强化警察心理素质,培养抗压、自控能力。加强警队文化建设,营造警察的精神家园,让警察产生归属性的安全感,催生团队精神,形成积极防御心理体制。
2、 改善警务工作环境
有道是:“心由境生”、“相由心生”。好的警务工作环境,是给警察心理支持系统提供的空间支持。能够起到让警察的工作动机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的作用,减少警察心理压力,增加效力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具体可从改善办公环境、执法环境、职业环境等方面进行。
3、主管人事的政治部门可根据心理学原理及知识,对全监的所有的警察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心理及个性特质测试,掌握好每名干警的人格个性、喜好及特长。然后根据其能力、特长及爱好尽可能地给其分配相适应的工作,让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潜能,很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心理压力。
4、按照国家的政策,对照押犯的比例,配齐配足一线警力,让我们的干警同志辛苦地值班过后,能够有一个足够的休息时间,养足精神,放松思想,更好地工作,不再打疲劳战,减轻思想压力。
5、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多了解监狱工作的艰辛,让同志们的辛勤付出后有所安慰。多组织同志们与同行之间、社会行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了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进友谊。
6、建立健全警察心理健康档案,适时对干警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练习,让干警同志们在辅导时多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起到放松治疗、达到自我修通和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二)警察个体方面
1、确定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心里就有了奋斗的动力,自己累了的时候有支持力让自己再走下去,也是给自己确立了一个方向,不会让自己奋斗了许久还不知道在奋斗什么。确立远大理想时与国家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理想联系在一起,这样受伤时才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样的理想,才不会失去源动力,只要大多数人的理想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就能够实现。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的道路的指南。正确的人生观是为大家服务的人生观,为大家服务的人生观是真正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科学人生观,是能真正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且最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和人生观。我们在自己工作生活中,积极认真,努力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他人为社会作贡献时,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富和发展,也为我们自己的完善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为人类的服务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幸福,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正确认识自我,多给自己信心和勇气,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1)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要相信别人能行,我也能行!只要努力,方法得当,相信自己肯定能办到的。(2)每天都保持甜美的微笑,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3)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你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4)要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评价,对自己作全面正确的分析,多看看自己的长处,多想想成功的经历,不断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生活态度,可增强你抵抗压力疾病的免疫力。
4、正确面对人生得与失,多想想生活中的美好
人生就是这样不可能十全十美,有得必有失。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保持平常的心态,以免乐极生悲;失意的时候也不用痛心疾首,正确的面对人生得与失,让自己活得更好。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的美丽不是因为美丽我们才活着,而是因为我们活着生命才变得美丽。做你喜欢做的事,并把它当成是一种乐趣,你会活得更精彩。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无限大的沮丧,也不要把“失去”当成人生中的大挫折和大失败。在适当的时候要懂得放手,原来失去因为前面还有一个全新的在等着。世界永远无尽头,人生自然往前看,“失去”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一切在变,不要执着于昨天的一切,要有重头再来的豪迈。
5、结合自身情况,培养健康情趣和爱好
情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品质,是人的志向。理想和与志向相关的爱好和执着的追求,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表现。健康的生活情趣能够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砥砺心志,提升志趣,高尚的志趣催人奋发向上。比如:工作之余,进行一些有氧运动,脑力劳动和体力运动相结合,既能够强身健体,又能够调节大脑;休息时间摄摄影、爬爬山,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饱览靑山绿水,接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生活的美好,有益于身心健康。生活情趣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和希望,内心充满快乐。 (供稿:兴义监狱 向启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