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聊《瓦尔登湖》《小王子》等翻译的背后,译者李继宏直播间连麦读者 - 文章中心
畅聊《瓦尔登湖》《小王子》等翻译的背后,译者李继宏直播间连麦读者
2025-03-02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如果你读过《追风筝的人》《小王子》《月亮和六便士》《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老人与海》《动物农场》《喧哗与躁动》这些名著,你对译者李继宏的名字肯定不陌生。

图片

12月上旬,译者、建本文库创始人李继宏在视频号直播,“答读者问”。一直以来,不少读者朋友在看书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李继宏用直播形式连麦作答。2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他与多位读者连麦畅聊名著翻译背后的故事、阅读的方法、读书的乐趣、对爱情的理解、翻译的计划等。

以下是直播连麦中的部分内容。

图片

读者提问:我看了《瓦尔登湖》以后我觉得我很超脱现实世界,我不会被别人所左右,很享受一个人那种独处的快乐,想听听您将《瓦尔登湖》的背后的创作故事。

李继宏:当时我为了翻译这本书做了很多工作。这本书因为时代背景比较特殊,那时美国刚独立不久,还没有走出一条文化上、学术上自己的路,那本书是在那样的背景写出来的。

书里面还有非常多当地的动物、植物,我们没有去面对生活是很难去理解的,当初为了翻译这本书,我做了很多功课。我为了翻译这本《瓦尔登湖》,我把梭罗看过的书都看了一遍。

梭罗他比较奇怪,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他毕业之后总是回哈佛大学去借书,所以哈佛大学有他完整的借书的记录,我知道他大概读过1000本书。当时为了翻译《瓦尔登湖》,我在谷歌图书上把所有的书都翻了一遍,不是说从头到尾看一遍,是大概了解了一下,他都看什么书。

图片

《瓦尔登湖》,李继宏译,果麦文化出品

梭罗他非常抗拒社交,抗拒频繁地去跟人来往,他非常提倡提倡人与自然的相处,他书里面有另外一段话我有时候深切的感受到:最美好、最温柔、最纯洁、最鼓舞人心的相处很可能是人和自然的相处。哪怕对可怜的厌世者和最忧郁的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人只要心智健全,要生活在大自然里,那就不会为任何事物感到忧伤。

他非常推崇人走到大自然里面去,这也是我从这本书里面吸取的最大的一个能量。我觉得我最开心、最舒服的状态就是在野外在大自然里面的状态。很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
过两天我会去录一个视频,讲一讲梭罗离开瓦尔登湖之后发生了什么。离开之后,爱默生把梭罗的那个小房子重新租给了他的园丁,每年十美元的租金。不在小木屋住了,但他依然每周都会回去一两次,回去看看水位怎么样,候鸟回来了没有。

他甚至不喜欢跟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包括对他最好的人。他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爱默生,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兄长,也是他最好的朋友。他跟爱默生也不是很合得来,两个人差点闹得翻脸,因为爱默生他是一个艺人,非常会经营自己,把自己变成了美国文坛的领袖,在欧洲也很受欢迎的一个人。哪怕爱默生对他很照顾,经常借钱给他,两个人闹得还是很不愉快。

图片

《瓦尔登湖》的作者,亨利·戴维·梭罗。

但是我很欣赏他,我最喜欢他的一点,他一辈子都在践行《瓦尔登湖》里面讲的道理。我们知道他离开瓦尔登湖的时候才30岁,他活到40几岁逝世,在他离开瓦尔登湖到他去世这十几年,他从来没有变过,他是个知行合一的人。

书里面会讲到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大地之上,何处不是奥林匹斯山。”奥林匹斯山是古希腊传说里面神居住的地方,类似于天堂。还有一句话叫作“别再向往天堂,那是对大地的侮辱”,我也很喜欢,我们每一个人都还是要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地。

有一些人会说我们要有诗和远方,我们其实也可以有诗和我们自己的环境,关键不在于远方,你自己没有跟自然有链接,跟身边的环境有链接,你到远方去,那个远方不就变成你身边的远方了吗,你还会向往另一个地方。

梭罗真正的做到了那一种“大地之上,何处不是奥林匹斯山”的这种做法,我很佩服他,在日常生活中多看看《瓦尔登湖》,多学一学梭罗,有时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会感觉生活有点沉闷,会感觉也许生活不必如此,也许在远方,有我们另外一种向往的地方。
读者提问:想听您讲讲小王子与玫瑰的爱情故事。
李继宏:
如果大家了解《小王子》这本书的创作背景,就会知道里面的玫瑰其实是作者的太太。大家有没有印象,读《小王子》的时候里面的玫瑰会咳嗽,咳嗽是怎么回事?

图片

《小王子》,李继宏 译,果麦文化出品

其实作者是烟瘾很重的人,他在家里抽烟的时候,他老婆老抱怨他能不能不抽烟,把她呛死了。他冬天在家里抽烟,他老婆就要开窗,然后他就冻感冒了。

我们在书里面会看到玫瑰她会咳嗽,她感觉自己很娇弱,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它虽然是一个童话,每一个信息、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应着作者真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最近还在准备拍《小王子》的动画电影,里面会有一些相对多的这些信息。

读者提问:关于《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我们都知道国内对它的研究还有关注,但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我不知道您是不是这么觉得。
李继宏:
凯鲁亚克大家对他都有一个误解,往往大家并没有说以麦卡锡主义的背景去看待这个人,就会觉得他是很颓废的,以前大家总说“垮掉的一代”,我不是很赞成。

图片

《在路上》,李继宏 译,果麦文化出品

在二战后,美国就有一种政治势力叫麦卡锡主义,在这之后世界就分成两个阵营了,一个是社会主义阵营,一个是资本主义阵营。

美国有一个叫麦卡锡的参议员推动立法,禁止共产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直到今天,美国的法律明确表明了政府的雇员、公务员,不可以加入共产党,这是他们的法律。当时他们为了杜绝共产主义在美国做了很多事情,比如说你信仰共产主义,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的。他们迫害了很多知识分子,很多艺术家,通过法律的手段把共产主义污名化。

图片

杰克·凯鲁亚克(美国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很郁闷、压抑,跟社会主流格格不入,他只能去寻找另外一个出路,变成了那种放浪形骸的作风。

我们要在这个背景里面去理解凯鲁亚克,去理解他们这一代人为什么要走上这样一条道路,不是没有原因的,不是说要是去喝酒、去寻欢作乐,只不过是处在那个时代环境里面。《在路上》导读里面有比较详细地讲这个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读者提问:李老师翻译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傲慢与偏见》或者《瓦尔登湖》,它们的注释量是相当庞大的,但是《在路上》注释是比较简短的,你会不会觉得可惜?

李继宏:是故意的,《在路上》我做了非常多的研究,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有注释。我觉得这本书我们不要注释,也能读得明白,也能读得通。

这本书它最大的艺术特点跟《傲慢与偏见》不同,《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征优势是需要通过注释才能去体会、去理解的,因为它不是一种文体上的特征。

图片

《傲慢与偏见》,李继宏 译,果麦文化出品

但《在路上》不一样,像《傲慢与偏见》或者《瓦尔登湖》那样加几百个注释会影响大家去读这本书的感受,我相信你读的是我的译本,你会很容易一口气读到最后。你读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懵懵懂懂,但读到最后你会很感动,这是一种特殊的写作方法,因此,我没有给大家注释。

读者提问:您翻译的书中,最喜欢哪本?
李继宏:我觉得都喜欢,翻译书是比较复杂的事情。有些书它不怎么厚,但从头到尾翻下来,甚至要翻一年。在做翻译的时候,如果你不是很喜欢这本书你是做不下去的,很难说译得好。
我翻译书会有三个标准。第一个,这本书很经典,它在于人类的思想史上,或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不然我们没有必要去翻译它。其实现在国外每年出的书很多,像美国现在有亚马逊出版业务,每个人都可以出书,把书传到亚马逊上就可以出成书。所以美国现在每年出版的新书,超过50万种。这么多书显然不可能都是好书,不是都值得翻译的,所以我在选择的时候一般都是会选经典为主。
第二个标准是我觉得跟当下的读者有关系的。因为我们现在人都很忙,这本书跟我们的关系不大,或者说对我们的精神没什么启发,那读来干什么?所以我会去选一些跟我们当下的读者能够产生链接的作品。
最后一个很重要,就是我得很喜欢这本书。刚才我说,翻译一本书,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你不喜欢它,你很难做下去。就好像我们跟它交朋友,如果你跟别人交朋友,你不喜欢这个人,你坐下来跟他喝一杯咖啡,你都觉得很难受,你一定要很喜欢他,才能够跟他朝夕相处几个月、几年。

你问我说,我翻译的书里面最喜欢哪一本?我觉得很难回答,好像每一本都特别的喜欢,但我会推荐大家去看《小王子》。《小王子》很短,是一个很经典的作品。可能有些读者朋友在家里有小朋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亲子共读的书。

读者提问:读过的书总是忘怎么办?

李继宏:那再读一遍就特别好,记住一本书让你很感动,你看了之后忘记了,你又可以很快地再感动一次,我觉得这也是蛮好的。

但书有很多,我们读书最重要在于你读了哪一本,或者说你读了哪一类的书。读书要成为我们的习惯像每天要吃饭一样,我们每天要吃三顿饭,像我家里,卧室里面床头也都是书,每天都会有随手拿几本书来的习惯,我觉得这个最重要。

那么如果说你读了忘记的书,那也很好。我有时候看一些电影,尤其是一些爆米花片那种看了就一个爽的,你可能看到中间想起来看过了,那也挺好,因为可以重新体验一下那种快乐,没什么说一定说要看了记住才好。

读者提问:请问如何看待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李继宏:
我们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代小时候只读纸质书长大的人,在我之后,比如90后的小朋友们,从小就会有手机、电脑,所以他们小时候读书不完全是纸质书,更多是偏向于电子阅读。

我也经常看电子书,在屏幕上读书跟读纸质书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差别。读纸质书,你会对排版非常敏感,字体是什么字号、大小都非常敏感,会给你的阅读提供非常大的差异。但是读电子书就不会,电子书永远只有一两种字体,然后它排版、大小、字体都是可以调的,所以大家对这个不敏感。
电子书去翻一些想知道的信息,可能不是那么方便,当然它可以检索。但也有一个坏处,比如说,你记得一句话,你不知道它在哪里,读电子书其实是不会去记页码的,所以你要检索。

有时候你很含糊想到一个内容,并不能找到一个关键词。或者说这个关键词,它必须是百分百准确,你才能搜得到的,中间有字漏掉了,差一点什么东西你是搜不到的。

纸质书就不会有这个问题,比如说我读一本书,看到一个感兴趣的点,隔好久我不知道它在哪一页,只记得它在书的角落,那我就很容易找到他。因为我只要在这边翻,很快就能找到它,这就是读纸书相对电子书的一个优点。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