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 10500 字
预计阅读时间 25 分钟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是佩奇,曾在国内某垂直市场的互联网公司担任多年产品负责人。
除了做产品外,我还擅长通过关键词的挖掘来实现流量增长。
如今,我们面临着因互联网人口红利消失而带来的流量获取困难的问题。
目前,很多个体或是中小企业想要获取流量,只能通过买量来进行,而且还越来越贵,这最终导致了获客成本高企,利润变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哪里还有便宜的流量?
针对这个问题,在开始今天的分享前,我先说一下我的结论,即:
目前国内还存在一块被大家忽视的流量洼地——微信搜索。
其中蕴藏着亿级用户的流量红利,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梦寐以求的低成本流量。
那么,为什么我会这么说?敢这么说?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可获取这些流量?
怀着疑问,下面开始整篇文章,以下是目录:
为什么说微信搜索存在流量红利?
搜索流量红利意味着什么?
怎么样操作才可以吃到这流量?
在操作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点?
1、微信搜索的流量和其 SEO 的竞争程度不匹配
要看一个领域热不热,首先可以看一看凭这个领域吃饭的人多不多。
要看“微信搜索” 热不热(要知道微信搜索是一个搜索引擎),那我们可以看微信搜索中做 SEO 营销的人多不多。
解释一下 SEO,它的意思是:搜索引擎优化。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针对于搜索引擎的营销方法。
所以,一提起 SEO,大家自然而然会把它和各类搜索引擎联系到一块,尤其是国内搜索引擎的霸主:百度,仿佛这门关键词优化的技术只能在百度、搜狗、谷歌......中应用。
然而,要知道,目前国内最大的流量池:微信,它也是存在搜索引擎的,微信官方叫“搜一搜”。
而现在,全网对于微信搜索的 SEO 意识,并没有做的很到位,热度也一般。
这一点,大家自己搜一下百度关键词,看一下搜索结果的数量就一目了然了。
虽然微信官方并没有透露过微信搜索的具体数据,但要知道,不久前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在朋友圈自曝,视频号的日活都达到了 2 亿。
6 月 23 日,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发朋友圈
宣称视频号日活已达 2 亿
想一下,和它处于同一入口、同一层级的“搜一搜”(搜一搜和视频号的入口同在“发现”页面),而且微信搜索上线时间更早,其入口也更多(微信前两个页面的顶部都存在搜索框,而且首页顶部的那个搜索入口的流量简直不可小觑),其日活非常保守的估计也应有 2 亿(视频号)这个量级。
而 2 亿的日活,什么概念?
横向对比下,根据 8 月 14 日百度发布的 2020 年第 2 季度财报显示,截止今年 6 月,手机百度 APP 的日活跃用户数“才”204 个 million,也就是 2.04 亿。
百度 Q2 财报显示,百度APP日活为 2.04 亿
可见,微信搜索的用户规模竟和百度相当,但其 SEO(营销)的竞争程度却远不如百度激烈。由此,我们可以说,微信搜索存在着流量红利!
2、用户在微信中的搜索习惯在养成
今天早上下楼的时候,在电梯上看到一个海报,大家可以看一下。
海报上明确写着:“微信搜索小程序 xxx”,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
由于微信生态的力量,只要商家有小程序或公众号,那么,全国的千万商家,他们自己每打一次这样的广告的时候,都会顺便帮助微信培养用户在微信中搜索的习惯!
大家也可以先从自身出发,思考一下,你用微信搜索的频次是不是在上升,你现在想要查一些特定信息,会不会去微信搜索下?
以我来讲,我可以诚实的说,因为对百度 APP 臃肿以及首页信息流质量的不喜,目前我手机里没有装载百度,而用来替代它的就是微信的搜索。
虽然客观的说,其搜索的质量不如百度,单纯靠微信站内内容也无法完全满足我,但好在还有搜狗提供的站外内容,这下可以基本满足我的日常搜索需求。
而且,日前腾讯还收购了搜狗。我想,腾讯对于搜狗搜索的整合,以及其想对搜索引擎发力的野心,都没可能忘记微信端的这个搜索。
由此,我相信微信搜索的发展性以及之后的搜索体验都很有可能迎来更大提升。
虽然因为自身职业的原因,我的用户行为不太具备普遍性,也不足以代表广大用户,而且我相信大家主流的搜索引擎仍然是百度,但这却可以代表一个趋势:
说明用户在微信端的搜索习惯正在被养成,且越来越成为习惯。但与之对应的是,大家的营销习惯却没有跟上这个进度。
为什么这么说?再看下面这个案例。
3、案例:“孤寡青蛙”大家用脚投票
这样,我们直接分析下最近七夕最火热的那只蛙(孤寡青蛙),来看看大家面对这么一个突发机会时,下意识选择的流量渠道是什么?
先问个问题,在你看到孤寡青蛙这个信息的时候,你有没有下意识的进行搜索?你搜索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大多数人的搜索目的可能是为了购买服务给朋友,亦或是一脸懵逼,想搜索了解下这是什么意思。
但我相信,肯定也有少部分朋友,搜索的目的是为了调研市场,以观察孤寡青蛙这个服务在淘宝、在闲鱼、在百度、在微信中的竞争情况,并寻找流量洼地进行抢占关键词-提供服务-最终变现。
比较惨的是,由于我七夕当天比较忙,忙到一天也没怎么看手机,所以等我看到这个案例并有时间坐下来的时候,已经是狂欢的尾声——当晚 23 点了。
抱着错失了一个亿的心情(开玩笑),当晚 23 点,我在淘宝和微信公众号中,分别搜索了 “孤寡青蛙”这个关键词。以下是我的发现:
微信公众号搜索“孤寡青蛙” :
同一时间,搜索一下淘宝,大家再感受下画风:
由上图可见,微信公众号搜索结果单页显示是 9 个(3 列*3 行),共有 2 页,计 17 个 ;而淘宝,搜索结果单页显示则是 40 个(4 列*10 行),且有 28 页之多,计 1120 个(40 个*28 页)。
17 比 1120,数字告诉我们:
当下大家在做一个项目时,在微信端布局/优化关键词以(SEO)营销的意识是多么薄弱。
这也直接印证了:目前,微信搜索布局的人较少,存在关键词红利。
3.1 搜索流量红利等于关键词红利
微信搜索的流量红利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微信搜索、流量红利。
要想解答这个疑问,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微信搜索是什么?
我们知道,微信搜索它肯定是一个搜索引擎,而搜索引擎则是为了解决用户的搜索需求,换成人话就是:
人们因为自己的一个主动的需求,在搜索框中输入这个需求相关的关键词,以求得对应的信息。
这里面的重点又是什么?
重点是三个字:关键词!
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搜索引擎的流量红利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关键词的红利!
意味着: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设置和优化,截住主动搜索该关键词的用户,并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服务,依靠较高的粘性或转化率,最终高效变现。
3.2 还是以孤寡青蛙为例
而 6.4 万阅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阅读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 钱!
上面写道,小 A 通过这篇文章赚了 13 万,这个数字不是意淫来的,而是真实计算得来的。
要知道,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1227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 Real Moto 2(真实摩托2游戏手机版)摩托手机「Real Moto 2(真实摩托2游戏手机版)」
- 家居“新物种”:行业新革命!叶盛明珠发热岩板颠覆家居采暖逻辑
- 如何连接usbusb怎么连接手机「如何连接usb」
- 售17.98万起! 北京BJ40增程版上市!双电机四驱+三把锁,硬派越野SUV的新扛把子?
- 新增20+项新功能 提供高阶智驾选装 领克EM-P超电双子星OTA 1.8.0推送更新
- 凯立德车载导航最新版本凯立德手机导航「凯立德车载导航最新版本」
- vivo Y300 Pro+/Y300t发布,更实惠的千元手机
- Canvalr手机版「Canva」
- Nothing 2025 放大招:Phone(3)手机领衔,里程碑式新机登场phone手机「Nothing 2025 放大招:Phone(3)手机领衔,里程碑式新机登场」
- 心有千千结 | 手机危害七宗罪&手机脸手机脸「心有千千结 | 手机危害七宗罪&手机脸」
- 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亮相 华为抢占折叠屏手机高位三折叠手机「全球首款三折叠手机亮相 华为抢占折叠屏手机高位」
- 理导伴你行丨辅导员手机里面的故事手机故事「理导伴你行丨辅导员手机里面的故事」
- 手机探测门到底有多厉害?移除SIM卡和电池的手机也能检测到手机检测「手机探测门到底有多厉害?移除SIM卡和电池的手机也能检测到」
- 终极格斗冠军赛4手机版ufc游戏手机版「终极格斗冠军赛4手机版」
- 清明不只青团!还有乌稔饭、枣糕等地方特色美食
- 手机壳会致癌 被窝里玩更要命手机壳有异味有毒吗「手机壳会致癌 被窝里玩更要命」
- 火影忍者:当美女忍者们留长发,红豆长发飘飘,小樱很像玖辛奈
- 纽曼手机怎么开机纽曼手机「纽曼手机怎么开机」
- 新疆队悄悄准备,山东男篮瞄准青年队,9人能否过邱彪这关?
- 折叠屏手机 大降价!手机降价「折叠屏手机 大降价!」
- 1001苹果2025年将推出无边框iPhone,OLED屏幕新技术引领未来智能手机设计无边框手机「苹果2025年将推出无边框iPhone,OLED屏幕新技术引领未来智能手机设计」
- 992宠物友好≠无边界自由,人的健康应排第一位
- 993让移动硬盘的传输速度突破6000MB/s!雷电5解决方案首测
- 994每日一部手机小科普:Ericsson GF768爱立信手机「每日一部手机小科普:Ericsson GF768」
- 995手机换机搬家同步手机搬家下载「手机换机搬家同步」
- 996点击助手按键精灵最新按键精灵手机助手「点击助手按键精灵最新」
- 987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午开幕,近千名选手同台竞技
- 988专访导师马树青 | 每个艺术家都会想着如何成为自己
- 989AI时代,科技期刊如何继续保持“可信”|中关村论坛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