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积木元年。
请原谅我用这么俗套的一句话来开场……因为过不了多久,我们的手机会变成像自己组装 PC 一样,需要什么功能就装什么模块,简直方便极了!
如果你是军迷,可能听说过模块化枪械的概念。它的核心理念在于同一支枪变化不同的功能,提高使用效率,比如用小口径子弹装上短枪管就变成了冲锋枪,换上长枪管和大口径子弹,再装上高倍镜就变成了狙击步枪。
模块化手机,或者俗称“积木手机”,跟模块化枪械的概念类似。每个模块都可以让手机增加一个新功能:比如用高倍变焦的镜头模块抓拍远处的美景,或者短途旅行时用大模块省去又大又重的充电宝,抑或在好友聚会时换上音响模块嗨歌一曲震翻天……
其实这才是模块化的精髓所在:它赋予手机无限多的功能,却又不把功能同时堆砌在一起。一台积木手机,主机可能轻薄无比,足以满足日常使用,使用者按照自己需要的功能购买对应的模块即可。这不正是时下最流行的“On Demand”理念嘛?
今天我们为你介绍三款时下最热门的积木手机。它们都已经,或者马上将要面市,这意味着你有机会在2016年还没结束之前就成为积木手机的尝鲜者。家人朋友会觉得你很个性,或者觉得你很傻——都有可能,但只有你知道,一款积木手机用起来的乐趣有多少。
G5+下巴
这应该是第一款正式面市的积木手机,现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其他配置方面,具有一块 5.3 吋2K分辨率的屏幕,后置摄像头1600万像素,32GB存储空间,低配骁龙652处理器+3GB RAM,高配820+4GB RAM,大陆零售价分别为3488和4888元人民币。
LG G5 采用了插拔式电池的设计,拆电池的地方位于屏幕下方。电池其实就在这个可更换的“下巴“里。
Cam Plus:相机手柄,自带变焦转盘、两段式快门按钮和录像按钮,以及一个单独的相机on/off开关。比较遗憾在于它的变焦转盘没有阻尼,变焦手感很差。总的来说Cam Plus比较鸡肋,但内置的1200mAh电池可能会是卖点所在——如果你不在意它鼓起来的厚度的话。Cam Plus的零售价在400元人民币左右。
Hi-Fi Plus:LG 和音响品牌B&O合作的扬声器模块,正面有一个很玄学的B&O logo,但其实是LG生产的……Hi-Fi Plus的价格也十分玄学,中国大陆没有出售,在电商网站上可以找到一些代购的,价格都在1900块左右。买之前可千万想好:用户评价外放音乐时模块的外壳会有诡异的震动……这也好意思管自己叫Hi-Fi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池位于其中的设计,LG G5 的所有模块都不支持热插拔。用普通话来说,就是插拔之前必须关机……
Moto Z+“Moto Mods”
这周刚刚在美国发布,Moto Z是已经归于旗下的今年的旗舰。截至目前,它应该是最靠谱的积木手机。
其他配置方面:5.5吋2K屏幕,后置1300万像素,骁龙820处理器,4GB RAM+32/64GB闪存,支持快充技术,价格暂未公布,首先7月在北美独占销售,中国大陆面市时间要到今年秋天。
Moto Z的相机部分是突出的,但除此之外裸机厚度只有5.3毫米。Moto Z的模块叫做Moto Mods,结合位在手机背部,通过磁性吸附。这款手机也有一个中文名:魔磁手机。
实测模块跟手机结合之后很稳固,不会轻易掉下来。手机背面下方的16个触点是跟模块之间传输数据或供电用的。由于手机自带电池,这些模块都支持热插拔,需要什么功能直接放上去,不需要了拔下来即可。
先从基础的背盖模块入手。Moto用户可能知道,摩托罗拉有一个叫做Moto Maker的服务,允许用户自定义手机的外观。对于这次的Moto Z来说,不同材质和外观风格的背盖叫做Moto Style Shell,以模块的形态存在。(联想透露,Moto Mods会逐步并最终完全取代Moto Maker,可能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它,后者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由于联想方面透露甚少,现在不太确定届时购买裸机会不会附赠 Style Shell,但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黑/红尼龙以及三种颜色的木/竹质背盖可以选购,摩托罗拉会在手机正式上市时推出更多背盖选项。
已经有 Incipio、Kate Spade 和 TUMI 等品牌推出支持 Mods 的磁吸电池背盖,当中还有一些支持无线充电。摩托罗拉宣称磁吸电池背盖模块能增加 22 小时左右的电池续航。
音响品牌 JBL 给 Moto Z 开发了扬声器模块。这个扬声器有点厚,但大家也都知道音响的音色跟尺寸是正相关的。而且模块里面也有独立供电的电池,可以连续播放 10 小时音乐,也可以给手机供电。
还有 Insta-Share 的幻灯机模块,可调节的支架能固定在多个角度,投出的画面可以放大到 70 吋。和所有其他模块一样,这个幻灯机模块支持热插拔。
还不止这些,摩托罗拉也允许感兴趣的开发者开发自己的模块。Moto Mods 的开发者网站上显示,从电子墨水屏、游戏手柄到打印机甚至是血压仪,可开发的模块有着无限的可能性。Mods 相关的代码已经在 GitHub 上开源,摩托罗拉将在今夏向开发者提供 Mods Developer Kit(MDK)。
摩托罗拉低调展示了一些第三方的 Mods,比如这个 oneCompute Mod,可以像 Windows 10 手机一样接上 dock、键盘和鼠标就变成了一台 Android 电脑(不是很好用,聊胜于无)。
从高级科研项目实验室(ATAP)的实验项目,到被 Google 接纳并升级为正式的商业部门,ARA 走过了三年的时间。
现在它的名字就是 ARA,没有了前面的 “Project”。经过三年的研发时间,Google 的模块化计算平台完成度之高,达到了作为消费级产品面市的标准。 ARA 手机的开发者版本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来到开发者手中,而消费者版本则会在明年面市。具体的定价策略暂未公布。
它的硬件基础是“baseplate”(框架)。在这个框架上,手机的背面(或正面也有可能)设计了用来接驳模块的插槽。不同功能的模块通过磁性的“Latch”(卡扣)和传输数据的“Connector”(连接器)与框架相连。ARA 手机的核心是硬件和软件层面的数据交换协议,分别名为 Unipro 和 Greybus。
目前已知的标准版ARA手机背面有 6 个插槽。未来的 ARA 手机将有至少两个尺寸版本,大尺寸手机可能会有更多插槽。所有的模块和插槽都是前后向兼容的,意味着未来的新款手机将支持旧模块,新模块也支持旧手机。
目前我们只能在Android手机上见到类似的模块化设计,可能因为Android相对更开放,硬件层面有允许自定义的空间存在。
Google 对于积木手机的构想比较前沿,认为 ARA 之于移动硬件,就像 app 之于移动软件一样,有机会且应该成为未来移动硬件的主流形态和市场统治者。
Google 这次可能赌对了,摩托罗拉和 LG 也一样。就像自选配置装机促进了 PC 市场的发展,模块化的积木手机是市场上的一个新品类,或者更准确一点,它有机会成为重新定义手机被消费和使用方式的催化剂。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剃须产品公司吉列有一个知名的销售策略叫做“刀架+刀片”:低价卖高成本的刀架,然后高价卖低成本的刀片。每个男人可能只需要一只刀架,但对于作为耗材的刀片却有着刚性的持续购买需求。虽然刀片高价没高到哪去,从1美分涨到了5美分而已,可毕竟是400%的溢价,量越大赚钱越多,也就帮助了吉列垄断了剃须刀市场。
而在计算/移动计算的领域里,包括、和小米在内,几乎所有的知名公司都在采用“刀架+刀片”的类似或者变种策略——简而言之,靠卖配件赚钱。比如苹果有大量自营品牌的配件,还通过授权 MFi 来赚其他配件厂商的钱;而小米则在手机之外还有诸多智能硬件和周边商品,提高对那些进入了自己生态的消费者的束缚力。
现在再看看积木手机,你会发现它是“刀架+刀片”的一个新变种。消费者购买只具有核心功能和有限额外功能的主机,其他的功能都需要购置单独另售的模块来实现。虽然这种销售方式看起来很没良心,但你如果考虑消费者不再为不需要的功能,无论是 Hi-Fi、指纹识别还是双摄像头,高价购买一台臃肿的手机,而是能按照自己的需求购买对应的功能或外观模块——他们购置一台手机花费的价格当中沉没成本的部分减少了,消费的效率提高了。大胆设想,如果有几家公司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积木手机和大量模块,它们会不会从整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如果整个智能手机市场都能够提供的话,市场增幅的天花板会不会就此消失?
当然,这些猜测都还缺乏证据,积木手机和模块化的概念仍需要时间来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但至少,上面介绍的这三款手机已经开了个好头,其他手机厂商们,赶快跟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