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
北京市旅游发展大会上
朝阳区以“四海来朝 京彩无限”为主题
全方位展示了
朝阳在打造城市旅游新地标
聚集旅游人气新高地、构建旅游消费新场景等
方面的独特魅力
同时,朝阳区交出旅游“成绩单”
2024年上半年
朝阳区实现旅游收入733.6亿元
排名全市第一
接待净游客量3973.3万人次
朝阳区以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抓手
助力北京打造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让大家逛在朝阳、吃在朝阳
更能游在朝阳
PART 01
晒晒成绩单
上半年朝阳旅游总收入全市第一
朝阳区近年来旅游收入持续位列全市首位。2024年上半年朝阳区实现旅游收入733.6亿元,同比增长17.7%,排名全市第一,占全市旅游收入的23.6%;接待净游客量397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8%,超过全市整体水平7.2个百分点;旅游收入和接待净游客量较2019年同期增加18.4%和37.9%。
2023年,朝阳区实现旅游收入1332.4亿元,同比增长117.6%,为全市第一,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22.8%;接待净游客量753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4%。
此外,朝阳旅游+演艺经济热辣滚烫。今年上半年,朝阳区售票营业性演出场次共1.1万场,服务观众约238.0万人次,票房收入约9.0亿元,3项数据均为全市第一;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北京工人体育场等4个场馆的大型演唱会的场次、观众、票房分别占全市的47.9%、77.1%、72.0%。
高质量发展示范引领作用在朝阳不断显现。2021年朝阳区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相关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消费质量水平高,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同年,朝阳区还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2023年被文旅部评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目前,朝阳区各类文旅场所获国家级品牌共计17项,其中: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各1个,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3个。朝阳区还获得6个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占据全市认定数量的一半;1个北京第二批微度假目的地品牌;1个北京市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十佳案例。
PART 02
揭秘流量密码
北京朝阳为何能频频“出圈”
北京朝阳为何能
持续“出圈”收获流量
它的秘诀就是
不断推陈出新
展现新地标新品牌新场景
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
在朝阳
打造城市旅游新地标
朝阳区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串联起三里屯、燕莎、蓝色港湾等商圈,以“1河2湖24桥18景”和独特的沉浸式光影体验成为游客心中的“京城塞纳河”;同样,温榆河公园已成为京城“微度假”的欢乐聚集地;由老厂房改造的郎园Station成为文化潮流地标和适合各种年龄段游客的旅游休闲好去处。
在朝阳
唱响“旅游+”融合新品牌
朝阳区持续打造亮马河醒春启航、国际茶香文化节、国际灯光节、温榆河千灯会、国际花园节、国际文化和旅游节、CYBA篮球联赛等文旅品牌,开通全市首条文旅公交线路,城市旅游名片进一步擦亮,构建一年四季不间断、日夜不停歇,有亮点、有精彩、有品质的京城文旅首选目的地。
-在朝阳
构建旅游消费新场景
朝阳区以业态创新带动文旅消费,让文旅场景更具文化味、科技范、烟火气、时尚感,将文旅流量持续转化为消费增量。新世代年轻力潮流文化堡垒——THE BOX | 朝外年轻力中心、以沉浸式消费体验为标志的朝阳大悦城“teamLab无相艺术空间”、国内首个泡泡玛特城市主题乐园、整体升级的新工体,以及798园区、秀水街、潘家园旧货市场等一批备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景点实现了优化提升,望京小街、三里屯、CBD等商圈也在不断提质升级,形成覆盖全域的“一纵一横一核”消费版图,持续激发了文旅消费活力。
-在朝阳
开发文旅新供给
朝阳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区域著名地标、商圈、园区,举办亮马河风情水岸国际艺术季、时尚秀典、“型走亮马河”国际时装秀、森林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活动,认定首批12家演艺新空间,培育壮大文旅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朝阳旅游市场产品供给,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创新发展。
以文博发展带动旅游
以园区创意带动旅游
以河道复兴带动旅游
以城市更新带动旅游
以时尚潮流带动旅游
以双奥资产带动旅游
朝阳区将持续擦亮“宜游朝阳”金名片
为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来源:北京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