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体检指标正常就是健康?“内核稳定”不止心理更在身体

   日期:2025-03-30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news/16084.html
核心提示: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持续推进体重管理。这表明,体重问题已从个体的生活小事上

图片

2024年,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持续推进体重管理。这表明,体重问题已从个体的生活小事上升到关乎全民健康的重大议题。据预测,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患者将达到7.9亿,相关医疗费用将达4180亿元。

体重作为衡量健康的一个关键外在指标,其背后关联的是糖脂代谢、心血管功能、炎性反应等诸多人体内在系统的调控状况。平时人们常说的“精瘦”“虚胖”“健壮”“瘦弱”,就是一种生动反映——即使体重水平类似,不同个体之间的健康状况也可能有天壤之别。

究竟何为健康?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员领衔的“内稳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通过长达6年的大量实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相较于传统以在空腹、静息状态下获得的体检指标来判断健康水平,人体在进食、运动、疾病等应激状态下所反映出来的“恢复正常状态”的能力,更能衡量个体器官代谢功能和真实健康水平。近日,林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研究团队对于健康的最新理解和定义。

体检指标可能会“掩盖”健康真相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羸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全健全状态”。

然而,如何定义和量化健康仍是国际上的难点。直到现在,人们还一直沿用临床上的疾病诊断标准来定义健康——只要检查指标没达到“生病”的标准,就算是“健康”。

很显然,尤其对于等非感染慢性疾病而言,人体从健康发展为疾病,定然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这个“灰色地带”可及早发现,就能抓住逆转疾病的最佳窗口。

但是,目前的体检指标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些指标是依据疾病诊断标准而定的,而且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因此它们一般无法在器官功能刚开始受损、代谢刚开始出现紊乱时,就给出精准判断和提示。

“一年一度的体检,就好像一年拍一张照片留念。”林旭打了个比方,人们经常会在拍照时化个妆,挑选自己较好的状态,体检通知上也常常告知大家在体检前几天注意清淡饮食,避免熬夜、暂别烟酒——但这有可能会掩盖某些人体代谢功能受损的“真相”。

实际上,人体内有一个“自我调节系统”,能应对各种生理和环境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但如果人体受到的压力超出了可承受范围,平衡状态被打破,就容易罹患各种疾病。人体这种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被称为“内稳态弹性”。

图片内稳态概念详解(图/受访者提供)

近年来,“内稳态弹性”日益受到重视。荷兰科学家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即健康的关键特征是机体在应对进食、应激、疾病等外界压力后,重获内稳态平衡的能力。这一健康评估概念在2017年被欧洲食品安全局写入《科学评估中数据生物学相关性评估指南》。

压力试验模拟“真实世界研究”

这一概念提出后,科学家遇到了一个难题:目前常规健康评估主要基于空腹数据,因而忽略了人体餐后代谢应答和重获稳态的能力。比如,已有研究表明,即便个体血糖、甘油三酯等水平在空腹时处于正常范围,其餐后代谢异常仍会独立地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定量描述这种变化?这又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此次林旭领衔的这项研究,在全球率先运用新算法整合多组学的多维度量化评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6年前,研究团队招募了111名20—70岁的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和代谢高危的参与者,开展了一项标准宏量营养素耐受试验。这是一项营养“压力试验”,即给予参与者含有糖、脂、蛋白质三大宏量营养素的标准混合饮品,再收集大量空腹状态下和餐后的标志物动态变化水平。

图片大学减脂课场景(图/新华社发)

“我们在餐前空腹,以及餐后30、60、120、180、240分钟6个时间点,为参与者测试140多种血液靶向代谢组数据和临床多器官功能标志物。”林旭说,志愿者的招收难度特别大,她本人和研究人员都亲自参与,还动员家人加入。

获得大量数据后,通过与生物信息学等多个团队合作,研究团队运用新算法,建立起了全新的二维代谢健康评估体系——健康状况图谱。相比常规以空腹数据为主的评估方法,这个基于内稳态的代谢健康评估模型能更为系统和精准地反映个体的代谢健康和营养适应能力。

健康“灰色地带”逆转疾病发生

6年辛苦研究后,林旭在撰写论文时碰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表达”。她觉得,很多信息无法用既有的描述疾病的语言体系来精确传递,“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模型体系,回答‘离健康有多远’,而不是传统的‘离疾病有多远’”。

在团队建立的健康状况图谱体系中,稳态弹性是一个可实践的、量化健康的重要指标,用来衡量个体在承受压力之后的应答反应和恢复能力——在代谢健康状况下降的早期,越早发现个体的健康风险,通过营养、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就能越有效预防和逆转疾病的发生。

这意味着,一旦发现稳态弹性得分显著降低,可能提示身体的抗压能力变差,有疾病发生的早期迹象。“这对于代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着重要意义。”林旭说,过去曾流行过“亚健康”的概念,但没人能在科学上清楚解释,而健康状况图谱则建立了一个清晰描述“健康范围”的科学框架。

研究过程中,团队有了很多重要而有趣的发现。比如,健康状况图谱中表现类似的13对参与者,其内稳态弹性评分越高,往往对应着更佳的器官功能指标。林旭解释,这13对参与者在静息(空腹)状态下的分数表现高度相似,也就是在传统体检中都会被认为是“一样健康”的人群。但在餐后代谢指标的测试中,他们的表现差距明显。

此外,研究还发现,体力活动水平、夜晚睡眠时长,以及特定的肠道菌群结构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内稳态弹性。

定制减重方案或可“一人一策”

内稳态健康评价体系研究开拓性地运用新理念和新算法,为定义和量化代谢健康、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评估体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手段。

有意思的是,即使稳态弹性评分相近,不同个体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和代谢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糖代谢稳态能力较弱的个体可能血糖上升速度较快、恢复速度较慢;而脂代谢稳态能力较弱的人,餐后甘油三酯水平升幅较大。

林旭认为,或许这能够解释为何不同的减肥饮食方案在不同人身上效果不同。比如,有人只吃肉、少吃米饭就能减肥,但有人执行同样饮食方案却怎么也减不下来,或是在停止减肥后体重迅速反弹。“经过后续营养干预实验验证后,将来我们或许可根据不同个体的内稳态特点,设计适应其代谢特征的精准体重管理方案。”

“我们在研究中还有更多发现。”林旭举例说,在前期研究中,他们发现酰基肉碱是预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此次内稳态研究发现,脂稳态好的人,餐后酰基肉碱的下降水平更大,这可能反映了内稳态好的人能让更多酰基肉碱参与脂肪代谢。

图片社区减重门诊(图/新华社发)

在庞大的代谢网络中,哪些生物标志物最为关键?在林旭看来,要弄清这个问题,有个“由简入繁”到“化繁为简”的过程。“我们可能需要开展更多实验,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再从中筛选出一系列关键指标,最终建立起一套可用于临床的代谢健康评估量化体系。”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16084.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