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黑龙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工程。要坚持系统观念、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这个核心,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以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使用为保障,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将党中央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图为2024年3月12日,在山东腾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智能化纺纱设备前忙碌。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加强科技创新统筹谋划,完善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顶层设计
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面广,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应用、从人才培养到政策激励、从研发选题到产业布局、从当前急需到长远发展,内容丰富,任务繁重。要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全局的思考、更务实的担当,加强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强化市场的自主性、资源的系统性、链条的完整性、政府的组织性,真正将科技与产业、金融、教育等各方面工作协同起来。要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牢牢把握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要求,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项目、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统筹,建立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合力。
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研发攻关,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不同于一般的技术进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一旦获得成功,将迅速成为市场主导技术,重塑产业和市场竞争格局,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实现新的跃升,对生产力质态带来根本性改变。要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从国家紧迫需求出发,举全国之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围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推动建立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政策保障等方面系统部署,不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只有将科技创新成果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以企业生产技术的整体提升,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也是世界各国竞相布局的制高点,要准确研判前沿科技发展趋势,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催生培育未来产业,推动科技与产业互相支撑、迭代升级,力争成为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赛场的重要主导者。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科技体制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要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统筹,推动科技政策从各管一段向构建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针对新型举国体制、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博弈必争领域强化精准政策支持。推动完善高质量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地方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更好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实施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推动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基础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化推进,形成协调互补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造就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重大任务需求,与教育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依托科技重大项目、科研基地平台等加强急需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全球优秀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原标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