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曹畅洲:第一作者 | 2024·2·花城短篇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news/4126.html
核心提示:原创 曹畅洲 花城导读当艺术进入“量产与拣选”时代,哲学思考被AI替代,文学领域的作者、读者与著作权法一同消失……小说以新奇

原创 曹畅洲 花城

曹畅洲:第一作者 | 2024·2·花城短篇

导读

当艺术进入“量产与拣选”时代,哲学思考被AI替代,文学领域的作者、读者与著作权法一同消失……

小说以新奇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全人工智能的未来时代,探讨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命题:人类发明人工智能是为了便利劳作、解放自身,但在人工智能一步步迭代后,人类面临的终极困局是无聊,即意义的缺失,为了摆脱这种缺失,人类势必要回到事情的起点,重新以肉身去体验世界。

第一作者

曹畅洲

最初,它是在作画领域展露了可怕的头角,直接改变了作画工业的运作逻辑。人们不再亲自拿起画笔,只需要输入恰当的关键词,再从它自动生成的图片库中选取那张最满意的,就能满足一切商业或艺术的需求。经过无数次的迭代与算法更新,它现在已经得心应手,对抽象概念的艺术表达也不在话下。去年在墨尔本世界拍卖大会上的镇馆之作《嫉妒日》,不指涉任何具体形象,只有几团不明所以的线条,却制造了惊人的美学效果。当代艺术家只剩下了唯一的秘密——关键词。后人穷尽所有可能的关键词,都无法再现利弗莫尔先生当年的成果。利弗莫尔先生(Patrick Livermore)在12年前因义眼故障去世,将只属于他的才华与关键词一同送进了加拿大西部家乡的火化炉。

作画工业的革命使无数曾经靠手艺为生的美术人才面临失业,他们固然可以运用自己的审美经验继续从事关键词的设计与图片库的拣选工作,但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就连这一工作也可以被代替。这批卡在时代交错点上被弃置的人后来被称为“无用的一代”(Useless Generation)。这个名称所统摄的不只是美术从业者,音乐行业、文学行业、产品设计行业……所有那些曾被认为因其需要创造力而不可能被“它”代替的职业,最终都走向了同样的结局。当时那些对此持乐观态度的人忽略了一点:“它”代替创作者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创作,而是量产。也许是最后一个以纯粹肉身思考的人类思想家拉维贝奇(Levi Berg)在其著作中充分指出了这一点,正如其书名所概括的那样:未来人类社会的运行模式将会走向“量产与拣选(Mass and Winnow)”——由“它”进行量产,人类成为且仅成为拣选者,“创造”的概念及其所暗示的神性也因此走向历史的终结。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拉维贝奇在牛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但这本著作在当时几乎毫无反响,其原因是当时大多数哲学工作者都把精力放在了拣选最近不断涌出的人工著作(Artificial Work)中。当时人们讨论的重点是,在这些“概念的空转、语词的打滑”之中,是否可能产生真正有意义的思想。以莎拉·米兰(Sarah Milan)为首的南欧哲学团体的意见在当时获得了主流青睐:就人类感知的方式而言,一切感官经验都可被电磁信号与统计学规律转化为数据,如此一来,我们所能知道的,并不比“它”更多。这个带有休谟经验主义色彩的论调或许直接促进了所有行业对人工智能的信任与接纳。如果连哲学思考都可以代为操劳,又有什么领域有底气对“它”说不呢?经过学界漫长的伦理学论争,莎拉·米兰成了第一个在人工著作基础上形成文字成果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她有一双闪烁着珐琅光泽的绿眼睛,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她在遗作中暗示拉维贝奇曾经对她实施侵犯。那时距离拉维贝奇自杀已经过去了4年。即便人工智能已经遍布了人类社会,依旧无法考证过去的真相。

无论是莎拉·米兰还是拉维贝奇,他们都属于“无用的一代”中少有的不那么无用的人,以现在的眼光回看,甚至也被某些人称为“英雄的一代”(Ulysses Generation)。第一款自适应阅读器发布的时候,人们还为这种新奇的阅读方式感到不便。但是,资本嗅到了它巨大的潜力。自其创始公司被带有犹太血统的美国富商艾尔·斯坦纳(Al Steiner)收购后,接连推出了面向七种人群的不同自适应阅读器,这个商业战略的提出和人群的维度区分策略来自斯坦纳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Mid-Core”。这是全球首个试行无人运营的公司,从管理层到执行层都由人工智能完成,并由独立运作的自修正系统保持其稳定性,向不同领域的客户提供行业咨询。十五年后,“Mid-Core”宣告破产。艾尔·斯坦纳手下的产业如此之多,甚至都没时间为此眨一下眼睛。

现在市面上普遍流行的自适应阅读器并不是斯坦纳公司生产的,它们只是使用了斯坦纳的算法。就像你已经习惯的那样,只要在条件栏中填入任何你想看到的故事元素,它就能自动生成上千个故事,并且在概览中一一表明它们的写作风格、剧情梗概和人物特点。这上千个故事根据你过去的阅读喜好依次排列,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脑机接口快速概览。事实上,任何一个故事都值得阅读。在迭代算法的运行下,阅读器能够在1秒内完成将近620万次自我抗辩与修正。随着人们不断为它上传文本与相应评价,它对文字的审美与使用在经历若干版本后已经天衣无缝。也许它无法感受那些作品的阅读体验,但通过什么样的文字排列方式可以形成如此艺术体验、如何组合语词可以助人抵达沉默的彼岸,对它来说轻而易举。于是,当今世界再也没有作者,只有写下关键词句的检索者——也就是每一个“你”。艾尔·斯坦纳的名言:“从今以后,文学依你而生。(Literature is born FROM you.)”

也有公共文本。在全球性的平台上,你可以看到最受欢迎文本的榜单。同艺术画作一样,这些广受好评的公共文本也是通过某些特定、神秘的关键词生成。不同的是,这些文本仅仅作为模具(Pattern),供不同读者进行个人化的再创作所用。你当然可以原封不动地阅读原始文本,不过这样的待遇一般只属于那些纯粹人类时代(Pure-man Era)的经典著作:《理想国》(The Republic)、《审判》(The Trial)、《灾异的书写》(The Writing of the Disaster)……如前所述,拉维贝奇的《量产与拣选》也许是那一时代的标志性终止符。

现今人们阅读纯粹人类时代的经典著作原本,多少带有一种尚古心理与历史好奇。这也是为什么拉维贝奇等人会被称为“英雄的一代”。36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将奖项颁给了一个团体——来自印度的阿什米塔·班索德(Ashmita Bansod)公司。该公司通过其专利算法,从成千上万模具文本中检索具有特定联系的文本,将之收编统合,并再次生成,经多次迭代后形成完整作品。这些完整作品当然也可被视为新的模具,但已浮现出公司自身的文学风格,并受到诸多读者好评。授奖辞称其“极富洞见地和解了公共写作与个人表达之间的内在冲突,为一种新的文学体例提供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完美范式”。但人们认为阿什米塔·班索德的算法建立在大量公共文本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实质的著作权。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诺奖分别将奖项颁给了两部模具文本本身,并由最终发布者上台代领。人们依旧对此大为不满,因为代领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享受了不合法的个人荣耀。诺贝尔文学奖正是在这一年走到了历史尽头,宣布停止颁发。

……

未完,阅读全文请购买纸刊

责任编辑:许阳莎

曹畅洲,1991年生,上海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九届高研班学员,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创意写作硕士班。在《花城》《青年文学》等杂志发表小说若干,曾出版短篇小说集《失意者酒馆》《久病成仙》等。

原标题:《曹畅洲:第一作者 | 2024·2·花城短篇》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4126.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