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2023年上饶市青少年网络环境和网络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news/5833.html
核心提示:为深入了解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情况、接触使用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情况,以及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影响情况,进一步打造清朗网络环境

2023年上饶市青少年网络环境和网络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情况、接触使用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情况,以及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影响情况,进一步打造清朗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重要参考,上饶市统计局高度重视,按照省统计局社科文处的安排部署,迅速制定调研方案,积极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包括就读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在校生(共收到有效学生问卷124份),相应年级在校生的家长(共收到有效家长问卷154份),短视频和网游公司,以及教育、网信、工信、新闻出版、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聚焦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教育监管、网络安全等情况,分析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一、问卷核心数据

   1.未成年网民上网情况

家长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的比例为44.8%,给孩子配备平板电脑、智能手表和不能上网的手机的比例分别为31.2%、24.0%和15.6%。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父母的手机、自己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上网主要是:学习占75.0%,聊天交友占51.6%,听歌、听电台占44.4%,搜索信息占37.1%,玩游戏占36.3%。有79.9%的家长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来看,50.8%的未成年网民认为对网络不太依赖;认为比较依赖、完全不依赖和非常依赖的比例分别为34.7%、7.3%和7.3%。从家长限制和监督孩子上网情况来看,家长严格限制孩子上网时间、有所限制和不限制的比例分别为29.2%、66.2%和4.5%;家长经常监督孩子上网干什么、偶尔监督和不监督的比例分别为48.1%、48.7%和3.2%。

2.短视频、直播相关情况

70.1%的家长认为孩子看短视频、直播但不沉迷,21.4%的家长认为孩子不看,但也有4.5%的家长认为孩子不仅看而且沉迷其中。76.5%的家长了解孩子看短视频、直播内容。10.4%的父母严格禁止孩子看短视频、直播,73.9%的父母会限定观看时长,44.3%的父母会限定观看内容。未成年网民看短视频、直播的主要原因是:缓解学习压力占68.0%,对视频内容感兴趣占48.0%,学习更多知识占41.0%,无聊空虚打发时间占37.0%,结交更多朋友占21.0%。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抖音、快手和哔哩哔哩三大平台看短视频、直播。最受未成年网民欢迎的短视频、直播类型分别是:搞笑类占56.0%,休闲类占42.0%,游戏类占33.0%。67.5%的家长对短视频、直播平台设置的青少年模式非常了解或有所了解,32.5%的家长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76.8%的家长认为短视频、直播平台设置的青少年模式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23.2%的家长认为基本没用或完全没用。

3.网络游戏相关情况

60.4%的家长认为孩子玩但不沉迷于网络游戏,认为孩子不仅玩还沉迷、不玩网络游戏和不清楚的比例分别为9.7%、27.9%和1.9%。73.1%的家长认为了解孩子所玩的游戏。16.7%的家长严格禁止孩子玩网络游戏,79.6%的家长限定玩游戏时长,32.4%的家长限定游戏种类,仍有5.6%的家长完全不限制孩子玩网游。2021年国家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限制和注册登录实名制等。有33.3%的未成年网民非常了解该新规,45.8%的略有了解该新规,还有20.8%的不了解该新规。家长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的了解和认可情况:非常了解新规的家长占16.2%,略有了解的占57.1%,不了解的占26.6%;97.3%的家长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新规,只有2.7%的家长不太赞同;60.2%的家长认为这项新规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的效果很好或较好,35.4%的家长认为效果一般,4.4%的家长认为没有效果。

4.网络环境相关情况

    (1)网络安全方面。45.5%的家长反映孩子在上网过程遇到过不良或负面信息,32.5%的家长反映没有,22.1%的家长不清楚。7.1%的家长反映孩子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网络暴力,72.7%的家长反映没有,20.1%的家长不清楚。68.2%的家长给孩子开展过网络安全防范教育。(2)网络文化方面。68.5%的未成年网民使用过网络流行用语,59.7%的未成年网民会模仿网上的行为或说话方式。64.9%的家长不支持也不反对孩子使用网络流行用语,31.1%的家长反对,3.9%的家长支持。63.6%的家长不支持也不反对孩子模仿网上的行为或说话方式,35.1%的家长反对,1.3%的家长支持。38.3%的家长认为网络文化会对孩子选择未来职业产生很大影响,51.9%的家长认为略有或没有影响,9.7%的家长认为说不清。

二、主要发现

1.未成年人网络依赖程度较高。2021年我国未成年网民工作日平均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8.7%,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9.9%;而本次学生问卷中工作日平均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1.3%,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7.3%;家长问卷中工作日平均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1.0%,节假日平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3.0%。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的主观依赖程度较高。根据2021年全国的数据来看,42.0%的未成年网民认为自己对互联网没有依赖心理;而本次学生问卷中仅有7.3%的学生完全不依赖,家长问卷中仅有3.2%的家长认为孩子完全不依赖。

2.互联网平台监管初见成效,青少年模式有待进一步推广完善。近年来,国家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推动全国未成年网民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从2020年的8.0%下降至2021年的5.4%,而本次家长问卷中未成年网民经常参与网上粉丝应援行为的比例为0.8%。2019年以来,各大短视频、游戏等网络平台陆续推出青少年模式,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依赖和网络不良信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调查发现,尽管91.0%的未成年人和97.4%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主动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不到四成,22.0%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家长账号观看短视频、直播,23.2%的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基本没用或完全没用。未成年人游戏账号管理趋于严格,但有26.0%的未成年网民通过家长的QQ、微信、手机号或邮箱等注册游戏账号,有22.9%的未成年网民通过家长的账号玩网络游戏。

3.视频平台成为获取信息重要渠道,未成年网民上网时遭遇不良或负面信息仍然较为普遍。视频平台是未成年人获取消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内容会对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学生问卷来看,超七成未成年网民通过抖音、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获取信息,但当前未成年网民对于网络信息来源渠道的鉴别意识还不高。从学生问卷来看,45.2%的未成年网民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不良或消极负面信息,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淫秽色情类低俗信息(21.0%),暴力、犯罪等教唆信息(17.7%)等。从家长问卷来看,45.5%的家长明确表示自己的孩子在上网过程遇到过不良或负面信息。

4.家庭对未成年人上网影响较大,提升家长网络素养很有必要。上网时长是否受到家长限制、是否与父母共同生活,显著影响未成年网民的网络依赖程度。从学生问卷来看,经常受到家长限制的未成年网民,对互联网有依赖心理的比例为29.4%,比不受家长限制的未成年网民低20.6个百分点;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认为自己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42.9%,而与父母中的某一方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这个比例为47.6%。从家长问卷来看,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家长认为其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47.5%,而与父母中的某一方或其他亲属生活的未成年网民中,这个比例分别为67.6%和52.6%。

三、有关建议

1.加强制度法规建设。一是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 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普法宣传和执法检查,严厉整治各类有害内容和违法犯罪,及时发现处置网络欺凌行为;守住专属平台安全底线,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强化应用上线、内容发布等前端管理,加强功能安全风险评估,禁止出现各类违法不良内容,不得诱导充值消费,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二是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增强官方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让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阵地。三是在互联网治理的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增加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为网络素养提升、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范等事关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供更加全面、坚实的法律保障。

2.强化技术力量支持。加大对上网监控和过滤软件的开发运用,完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对于不适宜未成年人浏览的网站,实行严格的年龄和身份核实的措施。鼓励安装绿色上网过滤软件。推动青少年模式改良升级,一是探索未成年人特质识别认证技术,完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机制,帮助监护人更好履行监督管理和保护职责;二是提升互联网平台责任主体意识,督促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定期开展自律规范,持续加强内容自查,彻底清理本平台有损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有害内容,持续健全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机制。积极打造良好网络环境,严格把控内容审核环节,严厉惩处发布和传播不良网络内容的相关人员,让未成年人能够持续拥有良好的网络环境。

3.加强未成年人网络教育。一是持续普及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扎实推进网络素养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认知,让未成年人能够健康使用网络应用、正确认识网络规则、理性判断网络现象、科学对待网络行为,持续筑牢安全用网思想防线。二是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安全教育,国家在“网络保护”专章中明确规定了政府有关部门在预防和干预沉迷网络方面的职责,以及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各方面预防沉迷网络的义务,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方位保护合力,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三是加强农村地区未成年人网络常识、网络技能、网络规范、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引入社会力量,帮助农村地区家长更好承担起教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责任。

4.凝聚社会各界合力。互联网行业平台应瞄准未成年人需求,多创作、传播健康向上的内容,从未成年人的视角出发,多供给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过精神充盈的生活。政府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图书、文体设施、社区活动等更可及,为未成年人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社会要挖掘和鼓励未成年人的主观能动性,督促其形成健康上网的认知及自我约束态度,在外界给予干预监管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风险。同时将家庭摆在责任主体第一位,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使广大家长不仅知网懂网,还要知娃懂娃,在家庭中为未成年人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线。织密家校政社多位一体的保护网,共同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5833.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