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一)潮汕三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东北部,东北与福建省接壤,东面隔海与台湾省相望;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潮谚有称“省尾国角”,指其位于国防门户,又是远离省城的东北边陲。莲花山脉不仅阻遏了潮汕与中原地区的直接交往,而且构成了它与岭南首府广州乃至珠江三角洲的天然屏障。这种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乃至与中原地区的交流障碍,同时也是潮汕文化能够形成不同于广府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地处潮汕地区的汕头、潮州、揭阳这三个地级市,由于共同的地域文化——潮汕文化的滋养,其旅游资源具有共享性和互补性。但由于行政区划所限以及地处“省尾国角”,这三个城市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形象模糊不清,缺乏区域合作,旅游产品存在恶性竞争的局面,在广东省内同行业中处于发展滞后状态。
1. 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居首的广东省
据《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广东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首位,其中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位,潜在旅游竞争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2012年度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
上海、山东、四川、湖北、重庆、湖南、福建。(见图1)
图1:2012年度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排名前十位的省份
据统计,2012年度全国旅行社主要经济指标(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利润、实缴税金三项综合)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湖南、福建、湖北、云南。
作为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居首的广东省,是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旅游消费市场主要来自省外周边城市、珠三角地区、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自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来,入水平自2004年起连年攀升,实现较快增长。广东正着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广东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全省旅游收入水平自2004年起连年攀升,实现较快增长。(见图表2所示)
图表2数据来源:广东省旅游年鉴表(2012年)
2.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广东旅游业
作为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位,潜在旅游竞争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的广东旅游业,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异常发达,整个广东省的旅游业收入出现由珠三角地区向山区及东西两翼递减的局面。以2012年的广东省旅游业收入情况为例,省内排名第一的是珠三角地区,2012年其旅游业务及收入为4388.59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收入的76%;其次是山区,2012年其业务及收入为742.07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收入的13%;再次是粤东潮汕地区(东翼),2012年其业务及收入为357.32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收入的6%;最后是粤西地区(西翼),2012年其业务及收入为306.76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收入的5%。
3. 产业规模弱、散、小,旅游竞争力目前在全省仍位居末位的潮汕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一个“动力产业” 和“环境产业”, 带动性强、关联度高、覆盖面广、涉及的产业和部门多。旅游产业链当中所包括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元素,对交通、商业、餐饮、文化等产业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而这些服务业所提供的商品的数量与质量的高低优劣,反过来也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
当前的潮汕旅游业,其产业规模呈现弱、散、小的特点。无论是作为旅游业核心资源的旅游景点、景区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旅游业配套设施的宾馆、酒店、饭店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来看,潮汕旅游业的竞争力目前在全省仍位居末位。
图表3显示,按经济区域划分,广东全省的旅游景点、景区共计有816个单位,景点、景区从业人员为155783人。其中珠三角的景点有409个单位、从业人员有73434人,各占总数的50.12%和47.14%,位居全省首位;山区的景点有197个单位、从业人员有50995人,各占总数的24.14%和32.73%,位居全省第二;西翼的景点有98个单位、从业人员有20515人,各占总数的12%和13.17%,位居全省第三;东翼(潮汕地区)的景点有112个单位,从业人员有10839人,各占总数的13.73%和6.96%,位居全省最末。
(图表3数据来源:广东省旅游年鉴表(2012年))
从图表4当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东翼(潮汕地区)在旅游业接待能力方面目前仍处于全省最弱的区域。
(图表4数据来源:广东省旅游年鉴表(2012年))
(二)潮汕三市旅游产业SWOT分析
在现代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见、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利用这种方法分析潮汕三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可以更准确的把握潮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劣势,从而更有效的制定出潮汕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1.优势(Strengths)
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揭阳市区榕城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百年商埠”汕头。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赋予潮汕地区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人文底蕴深厚,是“十相留声”的神奇热土,更是宋“前七贤”、明“后八俊”的人杰地灵之地。潮汕是著名侨乡,有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100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是珠三角与海西区的重要连接点,地理区位优势显著。因此她有着“南国门户”“南国明珠”的美誉。
2.劣势(Weakness)
当前的潮汕旅游产业的劣势可概括为“四个缺乏”:一是缺乏科学而持久的发展战略定位,没有全面系统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二是缺乏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和旅游营销策划的优秀人才;三是缺乏旅游名牌产品,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产业规模狭小,布局分散,随意性强,旅游景区(点)建设滞后,经营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弱、散、小,吸引力低;四是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手段和渠道,知名度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潮汕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3.机遇(Opportunity)
当前的潮汕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体现在:2012年7月6日,《广东省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广东省滨海旅游发展规划(2011―2020)》正式由省政府发布,不仅明确了广东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更明确要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优化空间布局方面,未来的广东旅游将发展为“一核、两带、三廊、五区”,并将打造“旅游品牌提升工程”等十大重点工程,提升旅游综合竞争力。这两个规划对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来说,对潮汕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一非常给力的政策扶持。
4.挑战(Threats)
周边地区如厦门、梅州交通方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相比之下,潮汕的文化旅游产业处于弱势,与周边地区差距的不断拉大,使潮汕的旅游产业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三)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以上对潮汕文化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可知潮汕三市旅游产业必须及时抓住当前广东省政府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的大好机遇,凭借独特的潮汕文化旅游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克服当前潮汕三市在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三市各自作战,恶性竞争,缺乏整体合作,整体营销的劣势,选择潮汕区域合作,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
国际旅游发展的经验显示,旅游业的收益越来越不依靠人数的增加,而来自于多元文化含量的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1.潮汕三市具有发展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先天有利条件。体现在:汕潮揭三市地缘接近、文脉相通、文化同根、共饮三江水。潮汕文化是三个城市重要的同类旅游资源,同质程度高。地域接近的同类旅游资源开发,通过合理的分工,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强化共同的优势,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
2.共同的核心旅游资源是潮汕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选择集群发展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驱动力。
当今的旅游竞争是品牌的竞争,而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又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日益升温的大潮中,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各民族各地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正成为各国游客慕名而来的吸引物,也成为新时期旅游全方位开发的重要因素。
作为共同的核心旅游资源的潮汕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潮汕善堂堪称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潮菜享誉全国,是国内最贵的一个菜系之一;潮剧是中国十大地方剧种。北有秧歌,南有英歌,粗犷豪迈的英歌舞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潮州厝,皇宫起”,独具特色的潮汕民居更别有一番古典雅致。潮汕文化流播的地方很广,影响力巨大,合理开发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将使整个潮汕地区大放光彩。
3.选择潮汕区域合作,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能提升汕潮揭旅游产业在省内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并节省成本。
所谓旅游产业集群,就是围绕特定区域的旅游吸引物形成的旅游核心产业、旅游依托产业、相关辅助机构以及旅游组织和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这些主体基于旅游产业结网并互动、协同工作,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图5旅游产业集群的构成)
如上图5所示,依靠同一旅游资源(潮汕文化)的吸引,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揭阳要借助省政府建设汕潮揭城市群重大战略部署的契机,推动潮汕三兄弟在文化旅游业的协同作战。潮汕三市同根同源,但是三市的城市形象差异也比较明显。汕头作为清后期发展起来近现代商贸城市,以“百年商埠”闻名海内外,在改革开放后被列为首批全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代表着潮汕人的现代文明;潮州在近千年里一直作为潮汕甚至是粤东的首府,以古城、韩愈、湘子桥为核心的人文景观代表着潮汕的过去;揭阳是最早出现在史料记载里的潮汕地名,是潮汕、粤东、乃至兴梅、闽南等地最早的建制县,饶宗颐老先生曾考证榕江地区是中原汉人迁潮汕的首站,所以揭阳代表是潮汕的历史。三市之间完全可以通过战略合作,进行错位发展、协作发展。揭阳潮汕机场位于三市的中心点上,且近厦深铁路,揭阳市要发挥交通区位的枢纽优势,以空港新城中央商务区总部项目(首期)顺利开工,推动“潮汕文化创意园”的建设为契机,三市制定旅游业的合作发展框架,以“潮汕文化创意园”为载体,集中展示潮汕文化的魅力,以“潮汕文化创意园”为平台,搭建三市共同的旅游市场。
二、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路径及对策
(一)打破行政区划锁定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个多中心、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一个可以跨行政区划但受制于行政力量的产业组织,是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经济、社会共同体,是一个根植于地方又需不断向外开放的产业生态价值网络系统。这样一种复杂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激活每个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需要形成一种满足相关者复杂多维的权力和利益的治理机制。故此,潮汕三市应从区域发展的层面出发,而非按照固有的行政区划进行旅游产业集群规划,打破“行政分割”和“各自为战”的局面,促进旅游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充分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效应。旅游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服务和支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性优惠、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担保等经济手段的运用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培育合适的主导企业(产业)。在集群网络比较薄弱的环节和节点给予支持,通过引入关联企业来弥补网络结构的刚性,带动集群价值链升级。这种政府外部力量的注入,可产生强大的“场强”效应。
正源于此,自2012年起,围绕省委书记胡春华提出的“建设汕潮揭城市群、打造粤东经济增长极”的目标要求,汕头、潮州、揭阳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积极落实省《关于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建设粤东城市群工作方案》,以便民惠民为切入点,稳步推进汕潮揭同城化的合作项目,确定了16条同城化线路、推行景区通票制度和“一卡通”等,取得初步的成效。2014年将着力在推进交通一体化、产业合作发展、公共服务同城化、社会秩序整治、环境保护和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工夫,在做好续建12个项目的基础上,重点推进21个项目,共推行33个项目,打造起汕潮揭“1小时生活圈”。 从而将汕潮揭打造成国家海洋产业集聚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临港工业基地和世界潮人之都。
(二)营造良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以适应当前旅游业向“散客旅游占主导、高端旅游产品引领潮流”发展的要求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出现了“散客化”的旅游潮,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达到70%~80%,有的甚至高达90%,经营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散客旅游的比例虽然低于旅游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已占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近半壁江山,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散客比例更大。据权威部门分析和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散客旅游比例也将突破70%,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角。散客旅游的发展是旅游业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散客市场的营销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取决于整体社会环境的优劣,散客接待需要构建社会的整体运作机制,其中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热情欢迎、热心指引和帮助;旅游景区环境整洁、和谐优美;交通、通讯部门为游客流动提供顺畅无阻的通道等都是这一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散客旅游产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合元素。这些都需要旅游企业与社会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便利、舒适、友好的旅游宏观社会环境,做好潮汕地区‘散客旅游’这块大蛋糕。
(三)全面摸清潮汕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包装旅游产品,实施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战略。
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和旅游营销策划的优秀人才,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潮汕古城文化旅游、潮商(侨)文化游、商务会议旅游、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海洋文化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通过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功能的旅游产品的优势互补与整合作用,在旅游区域上形成合理的旅游产品结构从而产生合力和倍增效应。
(四)打造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塑造旅游产品品牌形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潮汕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一个成功的地方旅游产业,需具备可向往、可进入、可停留、可消费、可回味这五大要素,这样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旅游产品。由于旅游产品消费跟工业品消费、日常的其他消费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消费者去消费一个地方的旅游产品,是从接受这个地方的形象开始,被其形象吸引过去消费的。因此,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就非常重要。选择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集聚路径的三个城市,要避免内耗,通过积极树立“大潮汕”品牌,在对外宣传旅游形象时不仅能形成较大合力,而且能节约宣传成本。首先要把旅游推介与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相结合,大力宣传推介“潮汕文化”城市品牌。其次要汕潮揭大力兴办节庆活动,增强外界对潮汕旅游的注意力。再次要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重点推介汕潮揭三市优势文化旅游产品。最后,运用整合借势思维,将三市的旅游精品路线进行整合包装,争取在国家主流媒体和知名网站推介潮汕旅游形象,树立“大潮汕”品牌,提升潮汕旅游的知名度。
(五)推动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激发产业活力。
要积极引进有实力、大品牌的旅游公司落户潮汕,要主动与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推动旅游企业向品牌化、集团化发展,打造世界潮人之都,提升潮汕旅游业的竞争力。
三、 发展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模式的主要成效
通过产业集群模式发展起来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其具备的旅游产业集群特征,能提升汕潮揭旅游产业在省内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避免行业恶性竞争,并节省成本。
(一)形成产业集群模式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下,能够把该区域的旅游产业链进行自发到自觉的专业化分工,把旅行社、酒店、运输公司、商场、娱乐场所、人员培训、广告媒体等行业纳入其中。通过旅游管理的专业化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物力和对外宣传成本投入。
(二)形成产业集群模式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通过产业“聚集效应”,企业在相互交流、沟通、竞争中,使得新的管理理念、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在短时间内得以相互扩散,形成知识的“溢出效益”,加速知识创新率,有效的保持和增强区域创新力。
(三)形成产业集群模式的潮汕文化旅游产业,由于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形成成熟的旅游产业链。通过塑造鲜明的潮汕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世界潮人之都,国内外游客就会向该地区聚集,从而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集群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
四、分析与启示
作为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一位,潜在旅游竞争力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位的广东旅游业,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异常发达,整个广东省的旅游业收入出现由珠三角地区向山区及东西两翼递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