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剧透:2024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于12月和大家正式见面啦!
从2015年创办的“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到“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今年我们已走到第十个年头。
这里是青年主创的“梦想起航地”,也为观众打开了“戏曲新大门”,见证着戏曲在当下有力的生命脉动!十年间,一批批戏曲人以引领创新、先锋、实验的精神,让戏曲艺术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以“戏曲·呼吸”为主题,在“吸”收传统精华养料的基础上,“呼”出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那么,小剧场戏曲作品究竟有多“新”?我们能在这里看到什么?
在本届展演正式启动前,我们先以下面6个关键词,带大家触摸小剧场戏曲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01
当代性
从名家大咖,到Z世代新秀,戏曲创作者们立足当下语境,以全新文本、全新思考联结传统,大胆表达,持续将戏曲艺术与现实生活对接。

2015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梨园戏《御碑亭》
他们以当代思想解读戏曲传统文本。梨园戏《御碑亭》一改女主角在同名传统京剧里逆来顺受的命运,以现代思维审视古代女性所面临的婚姻问题。黄梅戏《薛郎归》深入角色内心世界,从更高视角看穿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的悲剧性。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黄梅戏《薛郎归》
他们用戏曲重述经典文学著作。昆剧《伤逝》改编自鲁迅名作,以围巾代替水袖,以戏曲程式展现都市人情感生活,以西洋乐器的加入烘托悲凉的戏剧情境。近十位00后演员在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中演绎老舍经典小说,在戏曲与偶剧、肢体剧、意识流等多元形式的融汇中,追寻当下生活的意义。

2016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昆剧《伤逝》
无论他们走出怎样的创新步伐,唯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观照现实,在作品中以当代视角贴近当代观众的心灵。

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北京曲剧《我这一辈子》
02
实验性
“小剧场领域最重要也是最可贵的两个字,叫作原创。”从叙事结构到舞台呈现,一批创作者在坚持戏曲本体的基础上突破,尽情施展实验的才华。

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昆剧《319回首紫禁城》
小剧场戏曲的舞台上,不同时空并行交汇。崇祯帝、袁崇焕、魏忠贤、李自成在昆剧《319·回首紫禁城》中“灵魂对话”,全体演员亮出素颜、卸下戏服,以先锋姿态回归戏曲表演艺术的“本真”。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则赋予了嵇康“逆天改命”的机会,临刑前三次穿越重返过去,人格的拷问引发心灵撞击。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越剧《假如我不是嵇康》
小剧场戏曲使人物本不可能发生的对话成为可能。宋徽宗在扬剧《千里江山》中与少年王希孟相遇,老少两位天才画家在梦里梦外,展开对称的、镜象般的命运。人工智能闯入了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空间2〉大闷·赛博朋克》的意识流空间,与女主角黄五娘在思绪中穿越时光,隔空对话。

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扬剧《千里江山》
舞台的虚拟性打破了时空、行当、角色的壁垒,在这方实验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了戏曲未来的可能性。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梨园戏《〈陈三五娘平行空间2〉大闷赛博朋克》
03
跨文化
曾有一条京剧《三堂会审伽利略》的演出片段引发网友热议,当西方角色哈姆雷特、麦克白夫人开口唱戏,会是什么画风?其实,跨文化创作正是小剧场戏曲的实践热点之一。

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滇剧《马克白夫人》
当我们突破文化的藩篱,在世界文艺宝库中探索与中国审美精神的共鸣,戏曲的新视界就此展开。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京剧《小吏之死》
京剧《草芥》《小吏之死》分别将欧·亨利、契诃夫作品进行本土化改编,荒诞的情境与丑行的诙谐表演相得益彰。昆剧《椅子》将尤内斯库的反戏剧与中国美学的情境意蕴结合,荒诞派戏剧与戏曲的虚拟表演,在“一桌二椅”的幻想世界中共振。

2017第三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昆剧《椅子》
越剧《宴祭》、滇剧《马克白夫人》、蒲剧《俄狄王》......中国戏曲和世界戏剧在不断碰撞、交流中凝望他者、反观自身,以更丰富的故事、更广阔的视角,拓宽了戏曲的边界。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蒲剧《俄狄王》
04
多元化
小剧场戏曲是“无限”的!这里不被内容、题材、形式所限,从“大剧种”到稀有剧种,小剧场戏曲的舞台海纳百川、兼容并包。

2022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藏戏《图兰朵》
从拉萨坐火车跨越数千公里、耗时两天两夜,藏戏《图兰朵》将明快热闹的锣鼓节奏、淳朴矫健的藏族吟歌带来了上海。有着近400年历史的五音戏,用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长生》将戏剧性和戏曲化相融,解答了稀有剧种如何贯通艺术语汇之问。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五音戏《长生》
在小剧场戏曲的舞台上,我们看到多剧种联袂同台。京昆合演《春水渡》中,京剧女老生王珮瑜和昆剧女小生胡维露强强联手。梅花奖得主李丹瑜领衔《四美离歌》,用京剧、昆韵、滇剧、花灯四个剧种、一人分饰四角演绎古代四大美女。

2016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京昆合演《春水渡》
梨园戏、滇剧、评剧、婺剧、川剧、瓯剧、绍剧、高甲戏、楚剧、彩调......数个地方剧种通过小剧场戏曲展演的平台与沪上观众结缘。再遥远、再小的星辰,都能在这里释放巨大能量。

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 多剧种《四美离歌》
05
沉浸式
“近距离、打破第四堵墙”,被问及对于小剧场戏曲的印象,不少人会给出这样的答案。

2018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越剧《再生缘》
其实,从中国演剧传统出发,无论是厅堂庭院、小歌班等传统演出场所,还是“跳进跳出”、插科打诨等表演方式,戏曲天生就是“小剧场”的,这堵“墙”并不存在。在当下回归“小剧场”,一批戏曲人开始聚焦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沉浸式体验。

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昆剧《草桥惊梦》
越剧《再生·缘》让演员走到观众之间“贴脸式”表演,邀观众在自由流动中感受迎面而来的戏剧力量。昆剧《草桥惊梦》中,三面观众席将演员“团团包围”,乐队亦融入演出,时不时与演员互动。川剧《离恨天·审》的观众则化身“陪审团”,直接决定演出的走向。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川剧《离恨天审》
何为传统?何为当下?小剧场戏曲让我们看到了两者相互抵达的自由空间。
06
新生代
在小剧场,可以看到90岁高龄的著名剧作家徐棻等戏曲艺术家全情投入,更可以看到无数年轻炽热的灵魂放飞艺术梦想。

2020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婺剧《无名》
十年耕耘,新生戏曲力量在小剧场逐渐成熟。90后编剧俞思含自2018年起,先后有越剧《僧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婺剧《无名》、锡剧《红豆》4部作品参与小剧场戏曲展演。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锡剧《红豆》
80后导演俞鳗文带来了昆剧《夫的人》《桃花人面》《东海波臣》、越剧《宴祭》;编剧、导演、主演一肩挑的95后创作者王裕仁,在2023年凭川剧《离恨天·审》获得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配角提名奖。

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 越剧《宴祭》
正如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月刊主编武丹丹所说,“小剧场似乎言说着中国戏曲的未来,不只是舞台上的年轻化,还有舞台之后编导演团队的年轻化,这样的戏曲生态极富生命力。”

2023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昆剧《东海波臣》
参考文献:
[1]黄启哲.七年,小剧场何以在上海孕育出“戏曲大码头”[N].光明网,2021-12-28.
[2]胡晓军. 小剧场戏曲的内核与边界 ——2022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观余走笔[J]. 东方艺术,2023(2):4-12.
[3]荣广润. 小剧场:戏曲“后浪”的青春跑道[J]. 中国戏剧,2021(2):27-28.
[4]汪灏. 寻找中国戏曲新的打开方式——兼谈小剧场戏曲节的上海逻辑[J]. 上海艺术评论,2018(1):31-33.
[5]忻颖. 以小剧场戏剧为镜,谈小剧场戏曲的发展之路[J]. 上海艺术评论,2021(1):58-60.
行至十年,满怀期待
2024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
邀大家共享饕餮盛宴
请持续关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