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新闻评论员 牛可心
宠物猫狗可以上高铁啦!4月8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宠物托运服务,以“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模式,为养宠家庭提供“人宠同出发、同到达”的出行选择。铁路12306也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旅客提前2天及以上在线上预约,预约成功后可同车托运1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的猫、犬类宠物。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社会关注。不少养宠人士直呼“太贴心”,但也有一些网友对猫狗上高铁表示了担忧。
近年来,公众对携带宠物出行的需求日益增多。据《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我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已突破1.2亿只。当宠物逐渐从“看家护院”的功能性角色转变为“情感伴侣”,与之相关的社会需求必然倒逼公共服务迭代。就出行来讲,过去,宠物出行只能依赖航空、火车或公路托运,手续繁琐、托运风险较高不说,还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距离与时间。铁路部门此次推出的“人宠同车”试点服务,就是瞄准了这一痛点。
从服务模式来看,“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 的设计,既保障了宠物的安全与舒适,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其他旅客的影响。专用宠物运输箱配备空气循环、温湿度监测等功能,为宠物提供了良好的运输环境;独立存放的高铁快运柜与旅客乘车空间相对隔离,避免了宠物异味、叫声等对列车内部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定时巡视、监测宠物状态,视情况添加饮用水,让“铲屎官”能够安心出行。这些细心安排,彰显了铁路部门在服务设计上的用心与专业。
此次试点仍保持着审慎的探索姿态。15公斤体重限制、禁喂食规定、不可探视条款等,既是对运输安全的必要考量,也预留了未来优化的空间。例如,15公斤体重与40厘米肩高的限制,将大型犬、异宠等排除在外;全程不可探视、不予喂食的规定,可能加剧宠物主人的焦虑;基础保险保额与宠物实际价值间的差距,也需进一步评估。如何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透明化服务流程、扩大适用宠物范围、引入第三方保险选项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试点方案,每趟列车将设置一组高铁快运柜,用于存放宠物运输箱。表面看,这仅占用一节车厢末端的有限空间,但对高铁这一高度集约化、标准化的运输系统而言,如何平衡旅客与宠物运力也是一大挑战。除此之外,尽管宠物运输箱号称“密封防污染”,但宠物排泄物气味残留、飞毛扩散等问题仍可能影响后续旅客体验。更为关键的是,宠物作为活体,其应激反应、突发疾病等风险难以完全规避。若出现纠纷,责任如何划分?种种问题,都亟待更为严谨的卫生管理标准和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