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应宜伦的底牌 | 汽车商业评论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sjzytwl.xhstdz.com/mobile/news/2545.html
核心提示: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贾可 杨与肖   再来一个迭代!有谁像我们这样快?这是汽车不是手机哦!”   11月18日下午,博泰集

应宜伦的底牌 | 汽车商业评论

  《汽车商业评论》记者 贾可 杨与肖

  再来一个迭代!有谁像我们这样快?这是汽车不是手机哦!”

  11月18日下午,博泰集团与安瑞索思(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应宜伦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当天,8月22日发布的I.P.D.A擎感智能车脑(Intelligent Personal Driving Assistant,下文简称IPDA)正式发布1.2.1 OT版本,涉及有40多项功能的新增、修复和优化。

  此前一天,应宜伦旗下的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获得红马资本A轮1.2亿元战略投资。这对于在车联网行业已经摸爬滚打将近6年的他来说,应该是个不大不小的好消息。

  再往前的好消息是,在首届全国“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分会场中,应宜伦作为创业企业家代表与市长杨雄一起启动了分会场的活动并点亮"创新树"。

  应宜伦一直认为,这个地方人精致讲究,出不了互联网公司,但是能够出苹果这样的公司,他希望自己领导的博泰能够成为苹果这样的公司,而他今年夏天推出的IPDA擎感智能车脑就是这样的产品之一。

  IPDA是博泰耗时两年研发花费2亿元人民币而成。功能上,IPDA能够“让车主在汽车里彻底摆脱手机”,也就是说人们经常用到的导航、播放、通讯等一应俱全。此外,它还拥有一般车载系统包含的道路救援、Carplay和Android Auto映射,车辆状况检测以及轨迹记录等等。

  硬件方面,I.P.D.A擎感采用卡尔解决方案,配合iMQ四核处理器,在2G DDR运行内存的支持下能够做到:启动比一般手机快8倍、导航快15倍、蓝牙音乐播放快8倍、应用切换快5倍;屏幕采用源自康宁第三代黑猩猩玻璃并搭载AG防眩光反射技术的黑洞玻璃面板,能够做到只吸光不反光,哪怕阳光直射,也能如实还原屏显内容。

  如果只看上面这两段文字,也许你会觉得与当下众多车联网产品等宣传资料并无二样,说得好听,但真安到车里后,却因为各种“不友好”的用户体验,而“然并卵”。IPDA是否也是如此?

  8月20日和27日,《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和两次亲身体验了这款车载后装产品,几个方面印象颇为深刻:

  1

  它的交互UI让人感觉很舒服,采用扁平化大按钮的界面布局,功能一目了然。操作方式确实做到了“无缝连接”,能够便捷而迅速地在不同任务中切换。

  这点在导航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从区域切换,到目的地输入搜索,再到路线选择,手机往往需要8~9步才能完成某特定路线,而使用IPDA,只要说一句“擎感,我要去***”,系统便会很快设定路线,并且能避开拥堵路段。

  20日在的体验中,除了的地点外,记者还分别尝试了、乌鲁木齐和某居住小区的导航设置,IPDA均能够顺利完成。

  2

  本刊记者的体验基本是用语言完成,包括带口音的普通话和传说中的川普,I.P.D.A擎感都能够有效识别。

  博泰的工作人员表示,针对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他们开发了一套“堪称史上最准确的人机对话系统”,无论是方言还是口头禅或是特定方位,都能实现 99%的识别准确率。

  3

  系统设计细节处存有个性化考量。比如,它可以保存云端广播和音乐播放中你喜欢当内容,供之后反复收听。而且,你还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音乐播放类型,如果你说出“抒情”,便会有一大串符合这种情绪的音乐依次播放。

  4

  特别提供了一个包含了国外漫游流量的外置4G 版随行WIFI,只有一般智能手机大小,不仅支持WIFI热点供车内用户共享,还便于车主随身携带。

  毫无疑问,IPDA确实“秒杀”了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目前,博泰在前装市场已经或已经确定将拥有上汽、、、、、等汽车公司在华的车机业务,它的技术能力自然不用质疑。

  不知道是否是广告贴,《汽车商业评论》在网络上找到了如下这样一条帖子,它符合本刊记者对这个产品的评价。

  “我是在京东众筹平台上入抢了一台ipda擎感智能车脑,到店里免费安装了,装上之后,感觉整个车都上了一个档次。设计很科技感。显示屏清晰灵敏不反光,整套系统很流畅啊,跑长途连续工作12小时无卡顿无死机,和IOS有的一比,客服人员服务态度很给力,耐心解答我的问题,售后服务也不错,感觉车里面有ipda擎感智能车脑,车子就有了未来感。”

  正因为如此,在今年8月底的两次访谈中,应宜伦对《汽车商业评论》多次表示,“两年内市场没有竞争对手,因为要把体验做到这一步是件很难的事”,用户不满意,全额退款,并给予300元人民币的补偿。

  但另一方面,它的价格同样“秒杀”竞争对手:标准版售价5699元,豪华版售价6299元人民币。这样的高价在大多数人看来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因为他们会认为使用智能手机就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能够解决IPDA能够解决的大部分问题。

  那么,应宜伦如何化解这样的市场认知难题?IPDA擎感智能车脑的研发和销售究竟代表了什么?这款产品能够成功吗?

  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今年4月那个曾经带来汽车界“大白”——智能汽车Project N的博泰是否忘记了智能汽车的开发?

  以下是本刊记者根据对应宜伦两次长篇访谈的内容整理而成。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IPDA的现实销量还在爬坡之中,但我们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它的产品本身已经为未来完美的车机搭建了一个体验基础框架,它的电商平台本身将随着未来产品系列的增多愈加完善并成为一个整体的平台。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在当今喧嚣的互联网时代,能够像应宜伦这样沉下心来,钻研极致或者说极智产品,已经凤毛麟角。他说,而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要有未来,必须要有更多应宜伦这样的人物出现。

  应宜伦在IPDA网上发布会后曾经这样写道:“至少我们没有用中国式聪明毁人不倦,至少我们已经做到20分行业的92分,正在努力走向98分”“满身伤疤拿出一个极致诚意之作,我们选择初心与热爱……”

  IPDA的销售目前还在路上,《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为了成功构建电商平台,他们正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以下访谈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他能够成功的逻辑基础以及需要经历的艰难和坎坷。

  现在科技有点反人类

  《汽车商业评论》:你在擎感IPDA网上发布会后写道,你自己要做的是真正原创、真正在汽车里超越最新一代智能手机体验的事情,是要解放时间而非控制、保护健康而非伤害、呵护情感而非掠夺、回到现实而非虚拟。这么厉害?

  应宜伦:我们觉得现在的科技本身是有点反人类的,基本上有几个特点:第一,绑架你时间,你基本被手机控制了;第二,绑架你情感,小夫妻或者家里面的人或者朋友出去,基本上没有真正在聊事的,都对着手机;第三,绑架你健康,互联网思维就是频发需求,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你的颈椎,你的安全都是问题。

  你看马路上,行人看着手机就过去了,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们觉得下一代科技应该是解放人的,这是我们整个产品的,第一个。

  第二个,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变化,但互联网从本质上来讲,导致贫富差距是加大而不是减少。我们只是在贡献我们的时间,贡献我们的数据,贡献我们的交易,让他们获得更大的财富,我们在互联网世界里面的贫富差距要远大于传统世界的贫富差距。

  我们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建立一个2C的业务。2C业务,iVoka X对我们来讲是投石。擎感智能汽车,大白这个车,对我们来讲是先感受一下,问路。两个严格意义上说,一个是投石,一个是问路,我们这次的产品是真正去做,做2C不做2B。

  第一,我们怎么能让我们的产品不绑架人,去解放人?解放人的时间,避开拥堵就是一种解放的形式。

  第二,在车辆的安全上面,在安防、救援、车辆诊断上,让很多发生概率降低。

  第三,这是第一次前装品质的产品在终端消费者身上出现。过去都是前装高终端消费者低,这次我们是把这个产品减配再到前装市场上去,这是一个绝对用足料的产品。这个产品在全球是没有的。

  这个设备的体验完全秒杀手机,跟智能手机给用户的体验感受一致,速度、导航、划屏、解锁比智能手机要快15倍,音乐,比你用蓝牙音乐快8倍。

  我们现在语音识别非常强,所有的噪音,风噪、胎噪、方言我们全部都识别了,你开140公里随便说就可以了,而且可以说得很快。

  我们这次找了几个行业的专家,拿现在市场上的产品跟我们产品拆开对比,包括前装、后装的,结果他们得出个结论,他们说你疯了,你是在做车机里面的吗?全部用的都是最好的东西。

  我就在赌用户要买好产品。我的产品没有颠覆性,就是用起来爽不爽的问题,说白了就一个字,你用着爽不爽。

  第四,我们这次搭了个电商平台。

  现在国家都在讲创业、创新,我觉得现在创业其实门槛是更高了不是更低了。创业你肯定需要几个东西,第一,你自己要牛;第二,你需要有一群很牛的合伙人;第三,你需要有一个很牛的产品团队、团队。这当中,可能大部分这辈子没有办法拥有其中的所有,最后你会一个个体来创业的成功机会概率太低了。

  我们在思考,人的不成功可能是命中注定。但互联网能解决的是什么?把这个平台搭给他。我们希望能把互联网的红利让大家取得,希望通过我们这一次的产品和机制,建立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尊严的一个财富分配机制。

  这个电商平台跟阿里不一样的是,阿里是建一个平台你们去卖货,我是相信我的货是有品质的,我让你们每个人拥有一个我的电商平台,而不是你要进到一个电商平台里面去。每个人手中你都可以拥有一个擎感的旗舰店,这个旗舰店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是我们提供。

  我觉得,其实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在产品的宣传上最简单,做一个有壁垒的极致体验的原创产品,把的内容和素材做到质量足够高,然后把用户发动起来。

  电商平台搭建起来,这个产品我希望覆盖到几百万用户,后面这些团队就可以做后面的维修、保养、洗车很多O2O服务的地推。我想把C端的生态建起来。

  《汽车商业评论》:你在擎感IPDA网上发布会后写道,你自己要做的是真正原创、真正在汽车里超越最新一代智能手机体验的事情,是要解放时间而非控制、保护健康而非伤害、呵护情感而非掠夺、回到现实而非虚拟。这么厉害?

  举个例子,电视这块屏的需求量大,频次高还是汽车这块屏?想都不用想。你玩的第二个移动终端是汽车。其实我们一直在问你为什么要买Pad,它跟Phone是一模一样的,甚至功能还更少,你为什么要买它?是因为你看视频玩游戏真的需要大一点的屏来操作。

  车里面你当然不能拿Pad看视频、玩游戏了,车里面那块屏幕大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它的体验是跟手机的体验是一致的,同时它带来的是行车相关的需求的话,那它就是刚性需求。

  我们是尽量把产品体验做到最好,让大家在车里戒掉手机。我们现在还不能在我们的产品里放入微信,如果放入微信进去,就可以戒掉手机,至少电话、短信、音乐、蓝牙这些已经戒掉了。更重要的是,IPDA现在只是搭建了一个体验基础框架,很快就会有一系列与车本身紧密联系的应用。

  所以说难听点,我唯一的障碍,小米雷军聪明,是在iPhone出现后有智能手机了,安卓有交易市场,但它可以开发软件做了,所以他干了一个低端市场的活,他干成了。

  我现在没这个风口,我现在周围看看没人跟我干一样的事,没人能把产品做到这种份上。我头疼的问题是我得自己来塑造这个风口,这是我最大的障碍。

  我们现在是C端市场,对消费者做过调研,其实是很恐怖的。现在很多人说行车记录仪、,这都不重要,这都是垃圾货。对消费者来说,问,哥们你知道车机吗?你问100个人,80个人告诉你不知道,根本没有这个行业。

  没有风口,我只能发动人民群众。我们就想围绕这个东西能不能搭建一个平台,把这个打土豪分田地的事让大家做到。

  找到10%最精英用户请输入正文

  《汽车商业评论》:今年你们推出了大白智能概念车,现在你们又开始推IPDA,给人感觉好像你们似乎又不做智能车了,是不是智能汽车确实太难,一时半会很难有结果?

  应宜伦:我们实际上在别人说的时候,就拿出了智能汽车概念车。现在大家都在热闹地说智能汽车出了什么产品,拿不拿得到目录,我们则想指出更核心的问题是,品牌到底是什么?用户能不能接受?

  中国的自主品牌,坦率来讲,其实很多产品品质已经到达一定的高度,应该是与合资品牌,尤其是韩国这些品牌,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但为什么没有人买呢?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讲,只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会把自主品牌排除在外。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品牌的问题,占领用户心智的问题。

  所以,我们觉得,其实大家现在是在想象智能汽车很漂亮的故事和未来。但是,实际上大家没有看到的是,如果真的要造出中国的智能汽车,其实,技术、品牌、渠道都是问题,特别还有用户的接受度,即在用户心智当中的占领性怎么样,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问题。

  智能汽车的实现是要具备几个要素。

  第一个要对汽车、互联网本身要很了解。我们这个2B的车联网产品就是最好的样品,如果你对车不了解,就做不了。

  我们最早的时候是做B2B,我们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车联网公司,通用、、、、、、、上汽、、、,等等,都已经很多了。未来博泰B2B业务每年100%增长。

  第二个,智能汽车一定是一个颠覆性的智能移动终端,而不简简单单是汽车的业态,博泰在已经拿出这个思路,而且正在往前推进。

  第三个智能汽车一定是要有持续的积累,不可能说定个三年目标从0开始就能够横空出世,每一个点都要有商业化的基础。

  我们从一个简单娱乐系统进去,然后做语音,做OS,做汽车电子,做总线,做应用服务再到通讯服务,再到TSP,再到安防数据,再到整个厂家数据等等,博泰一直在做,做2B的业务,去年的时候也在开始尝试着用2C的方式。

  博泰走的这条路,四个轮子上的电脑上的几千个信息零件,每一个都有它商业化的论证,每个商业化论证以后,根据客户需求,不断进行演进和迭代,不断把它做完整,而不是空对一个目标和情怀,或者只是考虑哪一个政府的支持和拿到什么目录去做。

  我们走的就是这样的路,走了差不多6年时间,去年我们先做了第一个产品iVoka X,今年4月份亮相的智能汽车概念车是第二个产品Project N,第三个产品就是这次真正C端的用户产品,第四个产品会在明年推出,我们会把主动安全和智能城市,基于的智能城市因素带进去。

  第四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说,中国人,他们是不相信中国的品牌的,尤其是高端的品牌。那么,如何去占领用户的心智?

  擎感这家公司其实是博泰的研发中心。为什么叫擎感?其实很简单,汽车和人有情感,汽车和汽车有情感,人和汽车之间要有情感,汽车和和城市要有情感。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到2018年的路径,核心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汽车的品牌、渠道和用户心智的占领。

  智能汽车不是你喊一嗓子,政府支持一下就能落地的。怎么样能真正地把中国的智能汽车梦想落地?博泰在,博泰认为出不来互联网公司,博泰想在建一个苹果公司,因为博泰认为是能做苹果的,是一个相对比较精致的城市。

  我们已经做过最成功的公司,做了一个最成功的2B的车联网公司,也爆款了一个成功的概念车,这次京东众筹的也是爆款产品。现在,我们不忽悠情怀,而是落地干实事儿。因为我们知道智能汽车的最后的一道卡就是品牌、渠道和用户心智。我们现在希望用这样一个逻辑建立一个人人都在手中的互联网,人人都是销售员的模式。

  所以,博泰准备花巨资去搭建电商平台,电商平台难道真的只为擎感销售做的吗?当然不只是。这个电商平台其实就是希望未来每个人每个粉丝都可以成为博泰的一个用户。

  还有我们的定价策略。我们成本很高,成本3块钱,不算便宜,但理论上可以定3999元,现在是5699元(标准版)、6299元(豪华版),为什么定这个价格?下一款博泰产品可能定价12999元,为什么定价那么高?

  小米走的MIUI路线,先找一群屌丝大家都用,博泰是要先找到10%的最精英用户,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用户。我们的底气在于我们觉得这个产品在两年内市场上没有竞争对手,因为要把体验做到这步是很难的一件事,而且我们的产品是软硬件一体的。

  我的门槛在哪里?第一我有那么多整的数据,所以后装厂没有,我是拿着皇上授权来干这件事;第二我有操作系统;第三我有云端的平台;第四我有地图服务能力;第五我有车辆诊断能力。由于这些能力,再加上我有硬件能力,有应用界面等等东西,我可以去做一个真正的产品。我一定干一些别人不能干的事情。

  所以,谁要支持智能汽车,首先就要支持一个渐进化的道路。现在来讲,博泰并不是偏题了,没在做智能汽车,博泰更在认真做智能汽车,只不过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解决更细节和深入的智能汽车问题。

  我们准备以后一步步来,我觉得现在就是解决销售,解决整个用户的满意度的问题。但是我希望我们进到一个低调的地推期,这个低调的地推期是为了2018年智能汽车的上市,这个我觉得很重要的。

  大家都在说互联网怎么样,其实互联网本质是重的,那些地推,很少有人报,都是报光鲜的,大数据。可能除了腾讯没有地推和这种落地的东西,其它都有,回到汽车就更不用说了,汽车做互联网+,所有全价值链上面的东西全部要落地。

  这里面全是门槛

  《汽车商业评论》:现在做车联网的公司很多,你们和竞争对手有什么区别?很有可能你们用的硬件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你的产品体验好,别人的体验不好?

  应宜伦:因为这里面全是门槛。比如我们语音最早30公里以上不能识别,一下雨,识别率为0,后来方言不能识别,后来因为四川卖得多,只识四川普通话,不识普通话了,这些点都是叫坑,不经过根本不知道。用户其实不懂技术的,也不管是哪家的,用户只知道牛逼、傻逼就这两个东西。对我们来讲,还要跃过的坑还有很多。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的竞争对手属于都在某个纵向入手,国际上,没有一家类似于我们是做全部的。我们更像苹果,端到端的。苹果手机里面iTunes、App Store全是它的,我们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模式,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解决各种体验问题。

  国际上做娱乐信息的实际是就是德尔福、博世等;做云端TSP平台的,就是Vers、爱立信这些公司;服务这块包括谷歌这些。然后厂家自己整合。博泰是硬件我也要做,软件我也要做,通讯我也要做,平台我也要做,运营服务我也要做,我给你最好的体验。

  我们的特点就是创新,互联网公司今天在国内的都是复制的。我们是做平台再加运营,他们就是平台是人家的,硬件更不是他们的,做一个呼叫中心,接一个电话,然后忽悠自己是车联网,就这么一个逻辑。

  我们TSP平台,是真正的平台,自己做,博泰投了六七千万元做这个产品,这个平台非常先进。

  OS其实全球只有IOS、安卓。OS其实只有小米做得不错,我们 100多人团队在做了6年OS。OS是我们很强的一块,正因为有了OS,才能做到很好的体验。

  地图服务我们是从引擎软件推算算法整个架构,360避开拥堵都是我们的,包括云端的数据,只是地图数据我们用高德四维,因为我们不是地图厂家。

  生物识别就是指纹、声纹、虹膜手势。智能手机解决的是触摸,我们是整体在解决,这个地方我们有很多的技术储备。

  我们在做的研发和积累,基本上包括操作系统、手机互联、地图服务、支付、指纹声纹、虹膜生物识别、语音识别、屏幕交互、快准稳清楚的速度、深度体验、娱乐数据、无线个人中心、生态系统的互连接、BAT的生态系统核心应用,然后社交。底下是我们的整个商业模式,整个平台。

  所以,四个轮子上的电脑就是这些东西组成。我们持续在做,持续在迭代,只有这样,你才能做起来。其实,这是难度很高的一件事情,我们博泰的积累还是很高的。

  接下来岂不是你也可以做手机?

  不做手机,我把车做智能,我只专注在车。做手机这个门槛太低了,没意义。

  过去,汽车的是什么?汽车电子和,这两块是国外严格控制的。你可以看到,所有自主品牌里面,汽车电子部分都是老外做的,我们是准备到2017年,能把合资品牌豪华品牌汽车电子业务也接过来。

  以后,车不像以前电子化程度很低,电子化程度高了以后,像现在传统的博世、大陆、加上德尔福,做的很多东西都非产品化了。现在在欧系,整个电子架构的应用层都是他们自己来做的,博世和德尔福他们只提供硬件加中间件和单片机。

  但是国内自主他们没有这么强,这是我们的机会。同时,在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上,因为在中国本地化上面缺失了一部分,因为都是用的全球化的平台,所以说希望有一个中国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它本地化中国版,并且能够做到极致,这就是我们在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机会。

  比如我到狼堡去,说,我们现在在中国已经有400万台甚至万台保有量,已经占了我全球销量的百分之三四十,所以围绕这400、万台,我可以做一个中国版本。但是,做中国版本肯定要有一个中国合作伙伴来做,可能不能在国际合作伙伴来做了,所以这就是我们能够切入的一个机会。

  这个技术是需要靠积累的,自主品牌如果现在一口要吃一个胖子,弯道超车,我觉得这是伪命题。

  首先一点,人员不支撑,比如做这块,做这块,基本上是有3000个人,甚至个人的团队,现在在自主品牌销量都是大问题的情况下,它怎么可能去养几千个人去干这一件事情。

  第二个,就算有钱,问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在中国就不存在有3000个人一个团队去做这个事情。中国有一种基因是不支持这类事情的。我们比较专注,我们并不是说要整台车出来,而是逐一把这个攻破掉。

  操作系统如果不在你手上,那安卓一升级,你上面跑的应用,你的速度都做不好;如果地图服务不在你手上,你想界面改一改,你想增加一个什么功能,你想增加360度的街景,你什么都实现不了。所以,必须有软件和硬件的平台性能,一个是云端的平台TSP,一个是软件像OS、地图服务、手机互联,然后语音等等东西。

  中国公司都是做应用的。应用就是你看到的一些界面和交互,听歌识曲、自动搜歌,这个都叫应用,做平台的没有,平台有了,你才可以在上面做应用。我们是车联网里唯一做平台的公司。做平台以后你就会,出来的东西品质就不一样。

  还有我们有数据,百度是内容数据,阿里是交易数据,腾讯是关系数据,我们是汽车数据。我们现在是汽车数据拥有官方最大的。

  我最终的梦想是做智能汽车,这个智能汽车不是一天完成的,首先有一个足够的技术积累,靠2B,已经积累了一些。做智能汽车需要把用户体验做好,这个完全是凭2C。

  第三个到智能汽车,品牌、渠道到底怎么做?所以从现在的产品到未来的产品,我们只会高价高达,不会降价的,目的就是为智能汽车创造前面真正用过他们产品的粉丝和品牌。同时创建一个无所不在的新的电商的平台,来完成渠道的变革。

  这两点,其实才是整个IPDA诞生和创始人和大股东去干这件事儿的根本原因。

  真正做到商业化产品

  《汽车商业评论》:我们能明白你们现在的产品是不断发展的,那未来无人驾驶也是属于你们的范畴了?

  应宜伦:无人驾驶主动控制部分不属于我们范畴。现在,汽车产业基本到了要做智能汽车这个阶段,我们是产业没到,就开始做了。

  我们研究的是怎么让车有眼耳鼻喉舌,怎么让车有大脑,怎么让车跟你的交互是超越智能手机的?比如,用语音按键,列表用眼球就可以直接看下去了,我们研究的是怎么围绕人的智能化,把车变成一个人,让它有眼睛有耳朵有鼻子有嘴巴,总之有大脑,这是我们干的事情。

  我们希望成为汽家一个智能化全面解决方案的一个合作伙伴。明年8月份我们的产品可以自动识别前面的路况。

  如果自动识别话,未来城市的状况怎么样?直接用自己的车识别?

  但这个光算车上的触角是不够的,要把城市的视角接进来,这个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情。比如说,你只要去一个地方,说完去,智能车马上就知道现在有多少辆车正在往那个方向去,会是几点到。

  你说你们的语音识别那么好,语音技术不就是科大讯飞弄的吗?

  语音技术的软件和算法是科大讯飞的。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DNA,科大讯飞2000多号人干了15年,你不可能再拿2000人干15年,你也干不了。我们是整合用户体验和平台化能力,他们是纵向的应用技术。

  你可以说,这个技术是科大讯飞的,这个是高德的,这是英特尔的,你都可以这么说,但问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中国车拆开来看,都是国际供应商,但为什么就做不出好车呢?功夫在哪里呢?

  是这样子。科大讯飞是专注做引擎的,引擎是很底层的,它是很多客观条件在理想情况下,把东西输入到引擎然后翻译出来。我们是用了它的引擎,但是上面一层逻辑应用,包括组合,包括整合场景,全是我们自己来做的。

  科大讯飞是把所有引擎开放给我们,就等于它把代码开放给我们做的,所以我们就做了很好的体验出来,能够识别口音,去掉废话,这才是我们的能力,如果你解决不了,你直接输入语音,你就傻了。

  是否可以说,科大讯飞跟别人合作是直接提供给人家产品,咱们是用了它的底层引擎,然后在这个上面再开发?

  对,开发我们自己的应用层和中间的应用层,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其实除了语音,我们明年上的手势识别和眼球识别技术,也都是集成的,我们都用最好的,但是把最好的东西进一步优化。

  那科大讯飞为什么愿意把底层引擎开放给你们?

  因为我们最早跟它合作,它那时候还没有做汽车的语音。我们跟任何一家公司合作都是带着研发目的合作,我会告诉它下个阶段我们研发什么,因为我们最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不是把对方研发的产品直接拿来用。

  我们这边所有的技术提供方都有可被替代性,但是唯一核心的单元是我们自己来设计,所以这块是我们的核心。

  围绕你这个产业链有多少很多供应商?

  从芯片、内存、硬盘、蓝牙、WiFi,我们擎感设计上面就有1053个零件,再加软件再加云端,我估计2000个肯定有。

  中国车联网这个行业现在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有多少公司附在上面谋生,这个怎么算呢?

  坦率来讲,现在能做互联网行业的中国公司,不能说除了我们以外没有,但至少只有我们真正做到商业化产品的,其他都是做运营。

  一种就是找了一个小姑娘坐在那边接电话,讲穿了。这种Service 所涵盖的技术并不是它的,它只是一个服务方,做服务的交互,但是这个服务的产品组成和组合,它一点话语权都没有。它就是一个服务商,不拥有客户数据,不拥有客户系统,也不拥有整个对底层汽车的控制力,只是打电话。

  还有一种做平台的,车联网有很多平台的组织,然后跟数据的组织结合。做平台国外有很多很牛的供应商,比如有很大的IT公司在做,还有爱立信,包括Vers他们都做这些东西,还有传统车的供应商比如哈曼、德尔福在做。所以我做B2B的时候,在纵向每个地方都会遇到竞争对手。

  项目,我们跟IBM竞争赢了;是跟联通竞争赢了;是跟休斯竞争赢了;是跟博世竞争赢了;上汽是跟哈曼和博世竞争赢了。

  我们竞争的是这些车企在中国国内的业务,但是都要去总部争取,因为决定权全都在总部,因为这对他们来讲这是核心东西,除非我们非常优秀才会给我们做。

  我们优秀在于我们的业务是整个链条式的,别人是一块一块分割的业务。一些国内车联网运营公司跟我PK,可能就是PK运营呼叫中心,然后像IBM、爱立信跟我PK的是核心平台这块,哈曼和博世跟我竞争的就是主机、硬件、T-box。

  中国项目,我是跟大陆对接,因为硬件不在我这儿;像项目,我现在是跟华为T-box对接。华为在T-box硬件这方面还是比较猛的,它把LG干掉了。

  韩国人LG还是很强的,因为他们做屏幕,也做T-box,也做数据,但他们不做2C产品,他们是很好的2B供应商。我们是端到端做到硬件,到OS,到通讯,其实就是苹果。

  现在你对未来发展感觉压力最大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就是你得足够的投入,像我们这种小公司,每个月开支不算别的至少万元。所以我觉得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一个资本方的合作伙伴愿意跟着你一起往前走,这就是拼钱。

  智能汽车这块,实际上我们是一步一步往前走的,不然我们智能汽车做完了,品牌没有,销售渠道也没有。不管是从技术上、积累上、能力上、团队上、品牌上,我们都是一步一步在做。智能汽车是要做,2018年能出来,但是真正造车以我们的速度,一年半就搞定了。

  那你觉得在车联网里头还有什么投资机会?

  安全,就是所谓的破解安全这块。我们跟投了一家公司。

  小贴士:关于IPDA擎感智能车脑

  全球首款采用防眩光工艺的康宁黑猩猩玻璃的产品,可以轻松通过语音控制导航目的地检索、实现了实时高敏感语音互动导航,并支持路况和360度实景导航。

  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多媒体的检索与播放,同时整合了百度音乐与爱奇艺等互联网资源,听歌拾曲功能更实现了对广播节目的智能识别。内置的专业级P芯片提供了极致的HI-FI音效输出。

  完美兼容苹果Carplay,iPhone用户只需一根连接线就能通过IPDA主机同步个人的通讯录、通话记录、音乐资料以及地图资源,彻底杜绝了在车内使用手机的隐患。

  还提供一台内置10GB流量的车载Wifi供主机使用和车内用户分享上网。

  目前,IPDA已完美兼容数十款主流车型,通过博泰独立研发的iVoka X,车主在手机端只需一步即能检测车辆故障、掌握车辆定位与行驶轨迹。

  拿应宜伦的话说就是,“我的产品没有颠覆性,就是用起来爽不爽的问题,说白了就一个字,你用着爽不爽”。

本文地址:http://sjzytwl.xhstdz.com/news/2545.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sjzytwl.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